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6 18:46:08
出自唐代李白的《淮南卧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
吳會一浮雲,飄如遠行客。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良圖俄棄捐,衰疾乃綿劇。古琴藏虛匣,長劍挂空壁。楚冠懷鍾儀,越吟比莊舄。國門遙天外,鄉路遠山隔。朝憶相如台,夜夢子雲宅。旅情初結緝,秋氣方寂曆。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适。寄書西飛鴻,贈爾慰離析。譯文及注釋譯文我是吳會之地的一片浮雲,飄然無可依據如同遠行之客。功業無處可以成就,歲月時光奔促急迫。雄心壯志即刻放棄消失,衰老疾病日甚一日加劇。古琴放入空匣無人彈奏,長劍挂在空壁無所可用。楚囚鍾儀奏樂歌吟皆用楚音心在懷楚,越人莊舄貴富不忘家鄉病中仍是越聲。國都之門尚在遙遠的天外,還鄉之路遠隔崇山峻嶺。清晨我回憶起司馬相如的琴台,夜晚我夢中見揚子雲的故宅。旅途之情此時剛剛了結,秋氣肅殺廈是凋落萬物之時。風吹入林松下清冷寒冷,露水下降草間白茫茫一片。故人如今已不可見,幽幽長夢與誰人相合?托西飛長鴻捎去一封書信,贈給你安慰那離别分隔之情。
注釋淮南:指今江蘇揚州一帶。唐在揚州設淮南道,故這裏淮南即指揚州。趙征君蕤(ruí):即趙蕤,字太賓,梓州鹽亭(今四川鹽亭縣)人。《唐書·藝文志》載:開元中召
召之不赴,有《長短要術》十卷。《四川志》亦言其人“博考六經諸家同異,著《長短經》十卷,明王霸大略,其文亦《申鑒》、《論衡》之流,凡六十三篇。”可見他很有學問,又有骨氣,是李白蜀中摯友。古代士人經朝廷征聘者叫征士,君爲敬稱,故稱趙征君蕤。征君,朝廷征召不赴之人;趙蕤,字太賓,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時結識的友人。“吳會”二句: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映,适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即吳、會二郡,相當于今江蘇省東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帶地方。浮雲。用浮遊之雲以喻自己到處漫遊。歲光:歲月光陰。奔迫:急迫,形容光陰的匆匆而逝。良圖:良好的打算,即遠大的政治抱負。俄:俄而,很快。綿劇:形容疾病纏綿、嚴重。“楚懷”句:言自己象當年的鍾儀、莊舄一樣,強烈地懷念故鄉。鍾儀,春秋時楚國的伶人,晉楚之戰中被晉俘虜,仍舊戴着楚國的帽子。晉侯問“南冠而絷者誰也”,手下的人告訴說“楚囚也”,晉侯命放開他。問他的宗族,他回答說“伶人也”,又問“能樂乎”,與之琴,他便奏起南音,南音即楚國的歌曲,表示不忘故土。莊舄(xì),春秋時越國人,在楚國做大官,後來生了病,楚王問:舄,本來是越國的
一個窮人,到了楚國才顯貴起來,他思念家鄉嗎?手下人回答道:派人去了解過了,他在床上口中還作越聲。“越吟”句:《史記·張儀列傳》載:“越人莊舄仕楚執圭,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圭,貴富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國門:國都之門。相如台:漢代蜀人司馬相如琴台,在成都。子雲宅:漢代蜀人揚雄故宅,在成都。二者都是蜀人,詩人“朝憶”“夜夢"這些地方,都是表達對故鄉的懷念。寂曆:凋落疏離。“故人”二句:一本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誰與适”。适,适意,愉悅。飛鴻:即鴻雁。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所以此處以飛鴻比喻所寄贈的這首詩。離析:不得會聚。
賞析詩中一、二兩句以浮雲自喻,道明自己遠遊飄泊在吳會一帶。因爲此詩是寄給故鄉友人的,所以先講一下自己的行止是很必要的。飄,即漂泊,行無定處的意思,所以自稱浮雲。一開頭便飽含一種思鄉的感情。接下六句是寫自己的處境:光陰飛逝,功業未就,遠大的政治抱負很快成了泡影,而自己又重病纏身。最後以“古琴藏虛匣,長劍挂空壁”兩句小結這一層,感慨自己的壯志難酬。這六句寫得很沉痛,訴述之中真
實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苦悶。但是,應該指出:這一時期,李白年僅二十七歲,涉世未深,幼稚地認爲自己“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以爲功名事業,唾手可得。然而事實卻非他所想象的那樣。于是,稍碰上幾個釘子很快就堕入了失望。不過,文字雖然沉痛,感慨的程度比起晚年那種凄涼落魄的詩句來,還是浮淺得多。
“楚冠懷锺儀”句以下直至全詩結尾,所抒發的都是思鄉懷友之情。這一大段直抒其情的詩句,細加分析層次還是很清楚的。“楚懷”兩句,引用鍾儀、莊舄的典故,概寫自己對于故鄉的懷念,接下兩句是感歎故鄉遼遠。再下兩句是寫對故鄉的朝思暮想,而後用“旅情初結緝,秋氣方寂曆”做一小結。以上八句主要是圍繞着對故鄉的思念展開抒情。雖然直抒胸臆,但詩人能夠借助古人的事迹、故鄉的古迹,把這種感情寫得很具體而且纏綿悱側,如環不已,倒是非常難得的。“旅情”兩句小結上述八句,結得自然,而又落腳于“秋”字,自然地點明了寄詩抒懷的時間,同時拈出“秋”字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兩句對于秋天景色的描寫。“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間白”,這兩句并非是詩人眼前景物的實寫,而是意念中的想象,經過這樣一寫,加強了詩的藝術氣氛。“清”
“白”二字寫出了秋風、秋露肅殺、蕭疏的特點,選詞煉句極爲準确。也正是受了這種凄清氣氛的影響,才有寂寞、孤獨之感,于是對故鄉友人的懷念也就更加殷切。全詩至“故人不可見,幽夢誰與适”已經點到題目上來,最後交代一筆,進一步點出“寄書”的目的在于“慰離析”,意盡而抒情也就從此結住。
這首詩從功業未就寫起,而後抒寫思鄉、懷友之情,一路寫來如訴如泣,恰如一封寄給友人的書信。結構上順着感情的自然發展,跳躍性并不大。直抒胸臆而語言沒有誇張渲染,想象也未見飛動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摯自然,層次井然,煉詞造句處處貼切。如就詩的風格來說,由于是詩人早朝創作,還沒有形成後來那種豪放浪漫的特點,但從駕禦文字的能力上看,卻完全是一副大家手筆,功力是極堅實的。
創作背景此詩大約是詩人開元十五年初出蜀東遊卧病揚州時所作。是時功業未就,又久病纏身,感慨良深,故寄詩給蜀中摯友趙蕤,以抒發思鄉懷友的感情。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
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是吴会之地的一片浮云,飘然无可依据如同远行之客。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奔促急迫。雄心壮志即刻放弃消失,衰老疾病日甚一日加剧。古琴放入空匣无人弹奏,长剑挂在空壁无所可用。楚囚钟仪奏乐歌吟皆用楚音心在怀楚,越人庄舄贵富不忘家乡病中仍是越声。国都之门尚在遥远的天外,还乡之路远隔崇山峻岭。清晨我回忆起司马相如的琴台,夜晚我梦中见扬子云的故宅。旅途之情此时刚刚了结,秋气肃杀厦是凋落万物之时。风吹入林松下清冷寒冷,露水下降草间白茫茫一片。故人如今已不可见,幽幽长梦与谁人相合?托西飞长鸿捎去一封书信,赠给你安慰那离别分隔之情。
注释淮南:指今江苏扬州一带。唐在扬州设淮南道,故这里淮南即指扬州。赵征君蕤(ruí):即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唐书·艺文志》载:开元中召
召之不赴,有《长短要术》十卷。《四川志》亦言其人“博考六经诸家同异,著《长短经》十卷,明王霸大略,其文亦《申鉴》、《论衡》之流,凡六十三篇。”可见他很有学问,又有骨气,是李白蜀中挚友。古代士人经朝廷征聘者叫征士,君为敬称,故称赵征君蕤。征君,朝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吴会”二句: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映,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即吴、会二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地方。浮云。用浮游之云以喻自己到处漫游。岁光:岁月光阴。奔迫:急迫,形容光阴的匆匆而逝。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俄:俄而,很快。绵剧:形容疾病缠绵、严重。“楚怀”句:言自己象当年的钟仪、庄舄一样,强烈地怀念故乡。钟仪,春秋时楚国的伶人,晋楚之战中被晋俘虏,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晋侯问“南冠而絷者谁也”,手下的人告诉说“楚囚也”,晋侯命放开他。问他的宗族,他回答说“伶人也”,又问“能乐乎”,与之琴,他便奏起南音,南音即楚国的歌曲,表示不忘故土。庄舄(xì),春秋时越国人,在楚国做大官,后来生了病,楚王问:舄,本来是越国的
一个穷人,到了楚国才显贵起来,他思念家乡吗?手下人回答道:派人去了解过了,他在床上口中还作越声。“越吟”句:《史记·张仪列传》载:“越人庄舄仕楚执圭,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圭,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国门:国都之门。相如台:汉代蜀人司马相如琴台,在成都。子云宅:汉代蜀人扬雄故宅,在成都。二者都是蜀人,诗人“朝忆”“夜梦"这些地方,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寂历:凋落疏离。“故人”二句:一本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谁与适”。适,适意,愉悦。飞鸿:即鸿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所以此处以飞鸿比喻所寄赠的这首诗。离析:不得会聚。
赏析诗中一、二两句以浮云自喻,道明自己远游飘泊在吴会一带。因为此诗是寄给故乡友人的,所以先讲一下自己的行止是很必要的。飘,即漂泊,行无定处的意思,所以自称浮云。一开头便饱含一种思乡的感情。接下六句是写自己的处境:光阴飞逝,功业未就,远大的政治抱负很快成了泡影,而自己又重病缠身。最后以“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两句小结这一层,感慨自己的壮志难酬。这六句写得很沉痛,诉述之中真
实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但是,应该指出:这一时期,李白年仅二十七岁,涉世未深,幼稚地认为自己“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以为功名事业,唾手可得。然而事实却非他所想象的那样。于是,稍碰上几个钉子很快就堕入了失望。不过,文字虽然沉痛,感慨的程度比起晚年那种凄凉落魄的诗句来,还是浮浅得多。
“楚冠怀锺仪”句以下直至全诗结尾,所抒发的都是思乡怀友之情。这一大段直抒其情的诗句,细加分析层次还是很清楚的。“楚怀”两句,引用钟仪、庄舄的典故,概写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接下两句是感叹故乡辽远。再下两句是写对故乡的朝思暮想,而后用“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做一小结。以上八句主要是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展开抒情。虽然直抒胸臆,但诗人能够借助古人的事迹、故乡的古迹,把这种感情写得很具体而且缠绵悱侧,如环不已,倒是非常难得的。“旅情”两句小结上述八句,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同时拈出“秋”字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两句对于秋天景色的描写。“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这两句并非是诗人眼前景物的实写,而是意念中的想象,经过这样一写,加强了诗的艺术气氛。“清”
“白”二字写出了秋风、秋露肃杀、萧疏的特点,选词炼句极为准确。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清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加殷切。全诗至“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已经点到题目上来,最后交代一笔,进一步点出“寄书”的目的在于“慰离析”,意尽而抒情也就从此结住。
这首诗从功业未就写起,而后抒写思乡、怀友之情,一路写来如诉如泣,恰如一封寄给友人的书信。结构上顺着感情的自然发展,跳跃性并不大。直抒胸臆而语言没有夸张渲染,想象也未见飞动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挚自然,层次井然,炼词造句处处贴切。如就诗的风格来说,由于是诗人早朝创作,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豪放浪漫的特点,但从驾御文字的能力上看,却完全是一副大家手笔,功力是极坚实的。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诗人开元十五年初出蜀东游卧病扬州时所作。是时功业未就,又久病缠身,感慨良深,故寄诗给蜀中挚友赵蕤,以抒发思乡怀友的感情。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
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