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21:32:31

出自宋代蘇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鼈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忽憶嘗新會靈觀,滞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遊女木蘭桡,細雨斜風濕翠翹。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譯文及注釋

譯文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放生出去的魚鼈追趕着人們來,到處都開着不知誰種的荷花。躺在船裏的枕席上可以覺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動,飄蕩在風裏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連不已。

湖裏生長的烏菱和白芡不用論錢,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綠盤裏。忽然回憶起在會靈觀嘗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進飲食,保重身體啊。

蘭舟上的采蓮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來送給遊人,在細雨斜風裏,她們頭上的翠翹被打濕。芳草叢生的小洲上長滿了香草,這些采蓮女又如何能一一認識?

做不到隐居山林,暫時先做個閑官吧,這樣尚可得到長期的悠

悠閑勝過暫時的休閑。我本來就沒有家,不安身在這裏又能到哪裏去呢?何況就算是故鄉,也沒有像這裏這樣優美的湖光山色。

注釋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甯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又名錢弘)所建。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遮:遮蓋,遮擋。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動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點,說明雨點大,雜亂無序。卷地風來:指狂風席地卷來。又如,韓退之《雙鳥》詩:“春風卷地起,百鳥皆飄浮。”忽:突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且平靜。放生魚鼈:北宋時杭州的官吏曾規定西湖爲放生地,不許人打魚,替皇帝延壽添福。“水枕”句:躺在船裏看山,不覺得水波起落,隻見山頭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載在水面的枕席”。風船:指的是“飄蕩在風裏的船”。裴回:即徘徊。烏菱:指老菱。菱角老則殼黑,故名。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青菰(gū):俗稱茭白。生于河邊、沼澤地。可作蔬菜。其實如米,稱雕胡米,可作飯。嘗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獲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後嘗食新谷。遊女:出

遊的女子。 木蘭桡:常用爲船的美稱,并非實指木蘭木所制。桡(ráo):劃船的槳,這裏指小船。翠翹:古代婦女首飾的一種,狀似翠鳥尾上的長羽,故名。芳洲:芳草叢生的小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葉廣披針形,味辛香。吳兒:指吳地之人,這裏也代指采蓮女。吳地,指現中國長江下遊南岸一帶地域的一個總稱。小隐:謂隐居山林。

賞析

  第一首詩第一句寫雲:黑雲像打翻了的黑墨水,還未來得及把山遮住。中把烏雲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寫雨:白亮亮的雨點落在湖面濺起無數水花,亂紛紛地跳進船艙。用“跳珠”形容雨點,有聲有色。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時雨散雲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最後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隻見湖面上無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淨,一色的蔚藍。風呢?雲呢?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詩人蘇轼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

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讀來油然産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曆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詩用“翻墨”寫出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的特點,說明是驟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驟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風”說明雨過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實描寫,卻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應,烘托得好。最後用“水如天”寫一場驟雨的結束,又有悠然不盡的情緻。句中又用“白雨”和“黑雲”映襯,用“水如天”和“卷地風”對照,用“亂入船“與“未遮山”比較,都顯出作者構思時的用心。

  此詩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好的詩人善于捕捉自己的靈感,此詩的靈感可謂突現于一個“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别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雲驟聚,大雨突降,傾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次,作者用“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再次,用“翻墨”寫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态,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

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迹。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第二首詩是寫乘船在湖中巡遊的情景。北宋時,杭州西湖由政府規定作爲放生池。王注引張栻的話說:“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欽若奏:以西湖爲放生池,‘禁捕魚鳥,爲人主祈福。’”這是相當于現代的禁捕禁獵區;所不同的,隻是從前有人賣魚放生,還要弄個“祈福”的名堂罷了。西湖既是禁捕區,所以也是禁植區,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種植。詩的開頭,就寫出這個事實。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長的魚鼈之類,不但沒有受到人的威脅,反而受到人的施與,遊湖的人常常會把食餌投放水裏,引那些小家夥圍攏來吃。便是不去管它們,它們憑着條件反射,也會向人追趕過來。至于滿湖的荷花,也沒有誰去種植,自己憑着自然力量生長,東邊一叢,西邊一簇,自開自落,反而顯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詩的趣味卻在後面兩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來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訓屹如山”(《池州送孟遲》)的說法,蘇轼卻偏要說“山俯仰”。詩人認爲,山是能俯仰的

,理由就在“水枕”。所謂“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準确地說,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擺,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這本來并不出奇,許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問題在于詩人把“神通”交給了“水枕”,如同這個“水枕”能有絕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來倒去。這樣的構思,就顯出了一種妙趣來。

  “風船解與月裴回”——同樣是寫出一種在船上泛遊的情趣。湖上刮起了風,小船随風飄蕩。這也是常見的,不足爲奇。人們坐在院子裏擡頭看月亮,月亮在雲朵裏慢慢移動,就像在天空裏徘徊。因此李白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下獨酌》)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蘇轼把船的遊蕩和月的徘徊輕輕牽攏,拉到一塊來,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詩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還是船兒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來。詩人想,如果是風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麽力量讓月亮在天上徘徊呢?還有,這兩種徘徊,到底是相同呢還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兩種“徘徊”聯系起來,就産生了許多問題,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來,好好想一想。所以說,詩句寫得饒有情趣。

  第四首詩首句中的“遊女”當是采蓮女。因爲從這一組五首詩看,蘇轼應該

始終都在望湖樓上,所以木蘭桡上的該是“遊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裏給她們獻花。倒是她們近水樓台,可以采了荷花獻給别人。所以這第一句是寫“遊女”們獻花給遊客。水裏采花的“遊女”,應該就是采蓮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蓮女在湖中,首飾未免被打濕了。“無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裏有寫過“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種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辭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辭招在這裏就是代指“香草”。“吳兒不識楚辭招”,是感慨采蓮女不認識《楚辭》中的各種香草。杜甫《歸夢》詩中有“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之句,“不用楚辭招”切合“有家難回”之意,與這裏的“楚辭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創作背景

  北宋熙甯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五首絕句。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

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裴回:即徘徊。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青菰(gū):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游女:出

游的女子。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小隐:谓隐居山林。

赏析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

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

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二首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北宋时,杭州西湖由政府规定作为放生池。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同的,只是从前有人卖鱼放生,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西湖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种植。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游湖的人常常会把食饵投放水里,引那些小家伙围拢来吃。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人追赶过来至于满湖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自己凭着自然力量生长,东边一丛,西边一簇,自开自落,反而显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诗的趣味却在后面两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

,理由就在“水枕”。所谓“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风船解与月裴回”——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第四首诗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该

始终都在望湖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可以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水里采花的“游女”,应该就是采莲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莲女在湖中,首饰未免被打湿了。“无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写过“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种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辞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辞招在这里就是代指“香草”。“吴儿不识楚辞招”,是感慨采莲女不认识《楚辞》中的各种香草。杜甫《归梦》诗中有“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之句,“不用楚辞招”切合“有家难回”之意,与这里的“楚辞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08296.html

上一篇: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舟横渡口重城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创作背景  

    •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

    •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凄凉犯·重台水仙》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樊姊

    • 一派黄流已电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创作背景

    • 奏玉龙、江梅解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外湖北岭云多,小园暗碧莺啼处。朝回胜赏,墨池香润,吟船系雨。霓节千妃,锦帆一箭,携将春去。算归期未卜,青烟散后,春

    • 点绛唇 故乡的山

      峰林特别,相连总又划分界。自然罗列,模样多花色。 携手同游,惊喜心头悦。迎远客。忘怀一夜,好梦难凋谢。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