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06:27:25
出自清代顧太清的《玉燭新·白海棠》
初晴新雨後。乍洗褪胭脂,缟衣妝就。東風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殘更漏。嫩寒天氣,正睡穩、烏衣時候。深夜靜、銀燭高燒,微香暗侵襟袖。盈盈一點芳心,占多少春光,問卿知否?紅妝莫鬥。誰得似、淨骨天然清瘦。神娟韻秀。雅稱個、花仙爲首。還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賞析顧太清的詞清新隽秀,這首《玉燭新·白海棠》,亦是非常輕靈生動。
詞中上阙寫花,是透過人的審美心理來表現的,其中浸透了人與花的交融。一番新雨初晴後,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潔白素色的衣服一樣,海棠以紅色爲多,白海棠爲稀有品種,人們多見紅色海棠。當見到白海棠時詞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爲“乍洗褪胭脂,缟衣妝就”,把白海棠比喻成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麗女子,她不施粉黛,依然有逼人的容光,令人移不開目光。接着又形容它的可愛姿态:“東風倦倚,憨憨态”,說有它有着憨态可掬的樣子。它“不管敲殘更漏”,從白日到夜晚,都是這番惹人喜愛。到了夜晚“嫩寒天氣”中,白海棠靜靜睡去,變成一種“烏衣”打扮。院子裏寂靜無聲,銀燭還散發着柔和的光芒,主人尚未睡去,但卻“微香暗侵襟袖”,白海棠微弱的香氣飄了進來暗侵襟袖,沁人
人心脾。
詞中下阙延續了人與花交融的手法,寫的是詞人與花的對話。“盈盈一點芳心,占多少春光,問卿知否?”這是賞花女子與花的對話,說花兒盈盈芳心,占盡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兒激發,在紅裝素裹的争奇鬥豔中,誰能占幾分春光?唯有詞人獨獨贊賞這白海棠。“誰得似、淨骨天然清瘦”,還贊揚它的素淨清雅。“神娟韻秀。雅稱個、花仙爲首”,贊揚它在花中也數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鮮豔之色,代表了一種富貴态,詞人的審美欣賞卻在于花中“淨骨天然”的挺拔素潔,它代表了一種天姿國色,而且神韻高雅,不媚俗,非濃妝豔抹。詞人以這裏的白海棠爲知音,表示要像伯牙與子期一樣,在它面前彈奏“流水高山”一曲,爲它慢慢彈奏,傾訴自己的芳心。交融對話,寫得靈動活潑,借詠花,表達了詞人的審美追求。
這首詞的特色就在于它将以前女性詞中,特别濃郁的傷春怨秋、壓抑哀傷之情放在一邊,把以往女性詞人面對慘淡人生、壓抑現實時無法擺脫的情緒和感受,化爲美人飛仙式的自賞和自許。詞人把自己的命運和白海棠的命運連在一起,委婉幽深曲地道出自己自信清高的情懷。
創作背景1839年,顧太清和一幫閨中密仿照《紅樓夢》裏的情節,組成了一個
詩社,因建在秋天,名日“秋紅吟社”。這時候的顧太清,已經不在榮王府,而是獨居在外。“詠白海棠”,是太清和朋友們詩社的課題。這個課題,亦是緣自《紅樓夢》。
作者簡介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爲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爲現代文學界公認爲“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爲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之語[1] 。顧太清不僅才華絕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溫婉賢淑。令奕繪鍾情十分。雖爲側福晉一生卻誕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幾位兒子都有很大作爲。
出自清代顾太清的《玉烛新·白海棠》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赏析顾太清的词清新隽秀,这首《玉烛新·白海棠》,亦是非常轻灵生动。
词中上阙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当见到白海棠时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把白海棠比喻成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她不施粉黛,依然有逼人的容光,令人移不开目光。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它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白海棠静静睡去,变成一种“乌衣”打扮。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主人尚未睡去,但却“微香暗侵襟袖”,白海棠微弱的香气飘了进来暗侵襟袖,沁人
人心脾。
词中下阙延续了人与花交融的手法,写的是词人与花的对话。“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谁能占几分春光?唯有词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素净清雅。“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这首词的特色就在于它将以前女性词中,特别浓郁的伤春怨秋、压抑哀伤之情放在一边,把以往女性词人面对惨淡人生、压抑现实时无法摆脱的情绪和感受,化为美人飞仙式的自赏和自许。词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白海棠的命运连在一起,委婉幽深曲地道出自己自信清高的情怀。
创作背景1839年,顾太清和一帮闺中密仿照《红楼梦》里的情节,组成了一个
诗社,因建在秋天,名日“秋红吟社”。这时候的顾太清,已经不在荣王府,而是独居在外。“咏白海棠”,是太清和朋友们诗社的课题。这个课题,亦是缘自《红楼梦》。
作者简介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1] 。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