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1 05:28:13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寄賀方回》
少遊醉卧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斷腸句,隻今唯有賀方回。鑒賞詩寄賀鑄,卻從秦觀身上落筆,因爲秦觀既是黃庭堅的摯友,同爲蘇轼弟子,同時與賀鑄亦是知交。秦觀于紹聖元年(1094年)因被列入“元祐黨籍”而被貶處州,紹聖三年(1096年)又徙郴州,而後貶橫州、雷州,愈貶愈遠,直至天涯海角,元符三年(1100年)五十二歲時才被赦北返,歸途中卒于藤州(治所在今廣西藤縣)。這首詩第一句“少遊醉卧古藤下”即寫秦觀的逝世。字面上并未明寫其死,隻是說“醉卧”,是因爲不願提及老友之死,他以這一描寫抒發了對摯友深情綿邈的追念。但這樣寫,也并非杜撰,而是有事實爲依據的。據惠洪《冷齋夜話》:“秦少遊在處州,夢中作長短句曰:‘山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鹂千百。飛雲當面化龍蛇,夭矯挂空碧。醉卧古藤陰下,杳不知南北。’後南遷久之,北歸,逗留于藤州,遂終于瘴江之上光華亭。時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飲,笑視之而化。”(《苕溪漁隐叢話》引)當時的人認爲,這首詞可能是一種谶語。盡管秦觀曆盡磨難,但臨終時卻以甯靜的心境面對死亡。黃庭堅此句既是化用了秦觀的詞,又切合其視死如歸的坦蕩情懷。第二句說“唱一
一杯”,而不說“唱一曲”,這又是黃庭堅造語的生新之處。晏殊有詞說:“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唱一杯”既包含了“一曲新詞”的意思,也呼應了上面的“醉卧”,針線極密。這個問題極耐人尋思。接着詩人自己作答:“解作江南斷腸句,隻今唯有賀方回。”這一轉折使詩境從低回沉思中振起,然後一氣貫注,收束全詩。這兩句用逆挽的寫法,形成襯墊,全力托出最後一句,挽住題目作結,有畫龍點睛之妙。黃庭堅對賀鑄的推重、贊美,全部凝聚在這句詩中了。在他看來,隻有像賀鑄這樣的豪俠多才之士,才有資格爲秦觀唱出斷腸之詞。他的《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當時廣爲傳誦,人稱“賀梅子”。“江南斷腸句”正是化用賀鑄詞中的成句,切合追悼秦觀之意。秦觀生前很喜歡賀鑄這首詞,《詩人玉屑》就載有黃庭堅的評價:“此詞少遊能道之。”
此詩在尺幅之中,蘊含深情,表現了三個朋友相互間的情誼,構思精巧。但它不僅是一般的寄友懷人之作,黃庭堅的感歎中沉澱着深厚的内容。在北宋的激烈黨争中,許多才識之士紛紛遠貶,經曆了種種磨難,有些人就死在嶺南貶所。宋徽宗繼位,朝野都希望能消彌黨争,徽宗也以此标榜,宣布改年號
爲“建中靖國”,因而所謂的“元祐黨人”得以遇赦,但劫後餘生也不能長久,蘇轼、秦觀、範純仁等都在此時去世,陳師道也死于貧病,崇甯元年(1102年),蔡京任宰相,黨禍再起,開列了包括蘇轼、秦觀在内的百餘名“奸黨”的名單,在全國刻石,并下令銷毀蘇轼父子三人及蘇門弟子等的著作。黃庭堅在遇赦時也曾對徽宗寄以厚望,但朝政如此,他又重新陷于絕望之中。師友凋零,前途未蔔,他憂患餘生,心情十分悲涼落寞。就在作詩的這一年,黃庭堅再貶宜州(治所在今廣西宜山),不久即辭世。在這樣的境遇下,他把賀鑄視爲知己,其寄慨之深沉,就非同一般了。賀鑄雖是太祖賀皇後的族屬,但秉性耿直,長期悒悒不得志,終于憤而退隐,蔔居蘇州、常州一帶。所以他們的友誼是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礎的。
創作背景黃庭堅在黔州與戎州度過了六年漫長的谪居歲月,好不容易在宋徽宗崇甯元年(1102年)被調任太平州(今安徽當塗),但到官僅九日即罷官。在貧窮困頓中,他隻得漂泊于江湖間,後寓居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這首七絕就是崇甯二年(1103年)在鄂州寄給賀鑄(字方回)的詩。
作者簡介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甯(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
、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爲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于蘇轼門下,合稱爲“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轼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爲“宋四家”之一。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寄贺方回》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鉴赏诗寄贺铸,却从秦观身上落笔,因为秦观既是黄庭坚的挚友,同为苏轼弟子,同时与贺铸亦是知交。秦观于绍圣元年(1094年)因被列入“元祐党籍”而被贬处州,绍圣三年(1096年)又徙郴州,而后贬横州、雷州,愈贬愈远,直至天涯海角,元符三年(1100年)五十二岁时才被赦北返,归途中卒于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这首诗第一句“少游醉卧古藤下”即写秦观的逝世。字面上并未明写其死,只是说“醉卧”,是因为不愿提及老友之死,他以这一描写抒发了对挚友深情绵邈的追念。但这样写,也并非杜撰,而是有事实为依据的。据惠洪《冷斋夜话》:“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挂空碧。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苕溪渔隐丛话》引)当时的人认为,这首词可能是一种谶语。尽管秦观历尽磨难,但临终时却以宁静的心境面对死亡。黄庭坚此句既是化用了秦观的词,又切合其视死如归的坦荡情怀。第二句说“唱一
一杯”,而不说“唱一曲”,这又是黄庭坚造语的生新之处。晏殊有词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唱一杯”既包含了“一曲新词”的意思,也呼应了上面的“醉卧”,针线极密。这个问题极耐人寻思。接着诗人自己作答:“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这一转折使诗境从低回沉思中振起,然后一气贯注,收束全诗。这两句用逆挽的写法,形成衬垫,全力托出最后一句,挽住题目作结,有画龙点睛之妙。黄庭坚对贺铸的推重、赞美,全部凝聚在这句诗中了。在他看来,只有像贺铸这样的豪侠多才之士,才有资格为秦观唱出断肠之词。他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当时广为传诵,人称“贺梅子”。“江南断肠句”正是化用贺铸词中的成句,切合追悼秦观之意。秦观生前很喜欢贺铸这首词,《诗人玉屑》就载有黄庭坚的评价:“此词少游能道之。”
此诗在尺幅之中,蕴含深情,表现了三个朋友相互间的情谊,构思精巧。但它不仅是一般的寄友怀人之作,黄庭坚的感叹中沉淀着深厚的内容。在北宋的激烈党争中,许多才识之士纷纷远贬,经历了种种磨难,有些人就死在岭南贬所。宋徽宗继位,朝野都希望能消弥党争,徽宗也以此标榜,宣布改年号
为“建中靖国”,因而所谓的“元祐党人”得以遇赦,但劫后余生也不能长久,苏轼、秦观、范纯仁等都在此时去世,陈师道也死于贫病,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任宰相,党祸再起,开列了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百余名“奸党”的名单,在全国刻石,并下令销毁苏轼父子三人及苏门弟子等的著作。黄庭坚在遇赦时也曾对徽宗寄以厚望,但朝政如此,他又重新陷于绝望之中。师友凋零,前途未卜,他忧患余生,心情十分悲凉落寞。就在作诗的这一年,黄庭坚再贬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不久即辞世。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把贺铸视为知己,其寄慨之深沉,就非同一般了。贺铸虽是太祖贺皇后的族属,但秉性耿直,长期悒悒不得志,终于愤而退隐,卜居苏州、常州一带。所以他们的友谊是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的。
创作背景黄庭坚在黔州与戎州度过了六年漫长的谪居岁月,好不容易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被调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但到官仅九日即罢官。在贫穷困顿中,他只得漂泊于江湖间,后寓居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这首七绝就是崇宁二年(1103年)在鄂州寄给贺铸(字方回)的诗。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