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3 16:19:41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兖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馀。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譯文及注釋譯文 我在來到兖州看望我父親的日子裏,初次登上城樓放眼遠眺,飄浮的白雲連接着東海和泰山,一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這裏,魯恭王修的靈光殿隻剩下一片荒蕪的城池。我從來就有懷古傷感之情,在城樓上遠眺,獨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注釋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東省。杜甫父親杜閑任兖州司馬。邵注:兖州,魯所都,漢以封共王餘。《唐書》:兖州,魯郡,屬河南道。顧宸注:兖州,隋改爲魯郡,唐初複曰兖州,後又改魯郡。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縣,即今之嵫陽縣也。東郡趨庭:到兖州看望父親。《前漢志》:東郡,秦置,屬兖州。隋孫萬壽詩:“趨庭尊教義。”蔡夢弼曰:公父閑嘗爲兖州司馬,公時省侍,故有“趨庭”句。初:初次。海岱:東海、泰山。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記得的歌頌他功德的石碑。魯殿:漢時魯恭王在曲阜城修的靈光殿。馀:殘馀。古意:傷古的意緒。躊躇:猶豫。
賞析首聯點出登樓的緣由和時間。“東郡”,在漢代是兖州所
所轄九郡之一。“趨庭”用《論語·季氏》孔丘的兒子“鯉趨而過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親來到兖州,借此機會登城樓“縱目”觀賞。“初”字确指這是首次登樓。
颔聯寫“縱目”所見形勢。“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東、江蘇一帶。“浮雲”、“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現兖與鄰州都位于遼闊平野之中,浮雲籠罩,難以分辨。“連”“入”二字從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東與海“連”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壯觀,且傳神。
頸聯寫縱目所見勝迹,并引起懷古之情。“孤嶂”指今山東鄒縣東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時臣下“頌”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魯殿”,指縣東二裏的漢景帝子魯恭王所建魯靈光殿,“餘”指殘存。“在”、“餘”二字從曆史角度進行選點,秦碑、魯殿在“孤嶂”、“荒城”中經受曆史長河之沖刷,一存一殘,個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反思的。
尾聯是全詩的總結。“從來”意爲向來如此。“古意”承頸聯“秦碑”來。“多”說明深廣。它包含兩層意思。其一詩人自指,意爲詩人向來懷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說早在東漢開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衆多聞名。這就是杜甫登樓遠眺,會
生起懷古情思的原因。“臨眺”與颔聯“縱目”相照應。“躊躇”,徘徊。“獨”字很能表現杜甫不忍離去時的“獨”特感受。前人解釋:“曰‘從來’則平昔懷抱可知;曰‘獨’則登樓者未必皆知”。(趙汸)很能道出尾聯的深沉含意。此詩是杜甫二十九歲時作,是杜甫現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詩。此詩已初次顯露出他的藝術才華。明代李夢陽把“叠景者意必二”作爲“律詩三昧”之一。
此詩雖屬旅遊題材,但詩人從縱橫兩方面,即地理和曆史的角度,分别進行觀覽與思考,從而表達出登樓臨眺時觸動的個人感受,是頗具特色的。詩人一方面廣覽祖國的山海壯觀,一方面回顧前朝的曆史勝迹,而更多的是由臨眺而勾引起的懷“古”意識。在藝術上此詩一、二、三聯均運用了工整的對句。“ 東郡”、“南樓”,“趨庭”、“縱目”,“浮雲”、“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魯殿”,都是實寫。尾聯才由“臨眺”引出思“古”之“意”,則帶有虛寫的意味。而二、三聯“連”、“入”、“在”、“餘”四字,通過對仗,将海岱連接,平野延伸,秦碑雖存,魯殿已殘等自然景觀與曆史勝迹,在動态中分别表現出來。尾聯“多”、“獨”二字尤能傳達作者深沉曆史反思與個人獨特感受
。無怪乎葉石林評論說:“詩人以一字爲工”,“惟老杜變化開阖,出奇無窮”。
創作背景登兖州城樓這首詩和《望嶽》同是第一次遊齊趙時所作,約作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作者當時到兖州省視父親而登詠兖州南樓。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译文及注释译文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注释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邵注:兖州,鲁所都,汉以封共王余。《唐书》:兖州,鲁郡,属河南道。顾宸注:兖州,隋改为鲁郡,唐初复曰兖州,后又改鲁郡。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初:初次。海岱:东海、泰山。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古意:伤古的意绪。踌躇:犹豫。
赏析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
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颔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颈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颈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
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
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
。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创作背景登兖州城楼这首诗和《望岳》同是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作者当时到兖州省视父亲而登咏兖州南楼。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