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5 23:46:52
出自唐代李白的《古風·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劇辛方趙至,鄒衍複齊來。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方知黃鹄舉,千裏獨徘徊。譯文及注釋譯文燕昭王延請郭瑰,高築起了黃金台。劇辛從趙國投奔燕國,後來鄒衍也從齊國奔來。可是如今的當政者,卻棄我如同塵埃。他們甯肯花珠玉來買歌看舞,卻以糟糠養賢才。此刻我方明白,黃鶴爲什麽要遠君而去,千裏高飛獨自徘徊。
注釋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請。郭隗:戰國時燕國人。據《史記·燕昭公世家》記載:戰國時,燕昭王欲報齊國侵占國土之恥,屈身厚币招納天下賢士。郭隗說:“要想招緻四方賢士,不如先從我開始,這樣賢于我的人就會不遠千裏前來歸附。”于是昭王修築宮室給郭隗居住,像對待老師一樣尊重他。後來樂毅、鄒衍、劇辛等都相繼來到燕國。當鄒衍到燕國時,昭王親自拿着掃帚,屈着身子在前掃除路上灰塵,恭敬相迎。後任樂毅爲上将軍。樂毅爲燕國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黃金台:據《上谷郡圖經》載,黃金台在易水東南十八裏,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台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劇辛:戰國時燕将,原爲趙國人,燕昭王招徕天下賢士時,由趙入燕。鄒衍:亦作驺衍,戰國時著名的哲學家,齊
齊國人。奈何:怎麽,爲何。青雲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當權者。買歌笑:指尋歡作樂。舉:高飛。黃鹄舉:相傳春秋時魯國人田饒因魯哀公昏庸不明,自比爲“一舉千裏”的黃鹄(古書中“鹄”、“鶴”常常通用),用“黃鹄舉矣”,表示要離開魯國。
賞析這是一首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詩的主題是感慨懷才不遇。
前四句用戰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麽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裏而來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築高台,置以黃金,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遊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湧來燕國。在這裏,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态度。李白認爲,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禮賢求賢,郭隗的可貴在于爲君招賢。
然而,那畢竟是曆史故事。次四句,詩人便化用前人成語,感諷現實。“青雲士”是指那些飛黃騰達的達官貴人。《史記。伯夷列傳》說:“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于後世者!”意思是說,下層寒微的士人隻有依靠達官貴人,才有可能揚名垂世,否則
便被埋沒。李白便發揮這個意思,感慨說,無奈那些飛黃騰達的顯貴們,早已把我們這些下層士人象塵埃一樣棄置不顧。顯貴之臣如此,那麽當今君主怎樣呢?李白化用阮籍《詠懷》第三十一首諷刺魏王語“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尖銳指出當今君主也是隻管揮霍珠玉珍寶,追求聲色淫靡,而聽任天下賢才過着貧賤的生活。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銳的揭露和諷刺。
現實不合理想,懷才不獲起用,那就隻有遠走高飛,别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故事,含蓄地抒寫了他在這種處境中的不盡惆怅。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将去君,黃鹄舉矣!”魯哀公問他“黃鹄舉”是什麽意思。他解釋說,雞忠心爲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爲雞就在君主近邊,随時可得;而黃鹄一舉千裏,來到君主這裏,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爲黃鹄來自遠方,難得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黃鹄高飛遠去了。魯哀公聽了,請田饒留下,表示要把這番話寫下來。田饒說:“有臣不用,何書其言!”就離開魯國,前往燕國。燕王立他爲相,治燕三年,國家太平。魯哀公爲此後悔莫及
。(見《韓詩外傳》)李白在長安,跟田饒在魯國的處境、心情很相似,所以這裏說“方知”,也就是說,他終于體驗到田饒作“黃鹄舉”的真意,也要離開不察賢才的庸主,去尋求實現壯志的前途。但是,田饒處于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遊列國,以求遂志。而李白卻是生活在統一強盛的大唐帝國,他不可能象田饒那樣選擇君主。因此,他雖有田饒“黃鹄舉”之意,卻隻能“千裏獨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這末二句,歸結到懷才不遇的主題,也結出了時代的悲劇,形象鮮明,含意無盡。
《古風》五十九首都是拟古之作。其一般特點是注重比興,立意諷托,崇尚風骨,氣勢充沛,而語言樸實。這首顯然拟阮籍《詠懷》體,對具體諷刺對象,故意閃爍其詞,但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确似阮詩。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詩歌藝術素養和造詣。但從詩的構思和詩人形象所體現的全篇風格來看,這詩又确實保持着李白的獨特風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詠曆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陳史事,不點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語以慨現實,但都屬泛指,讀者難以猜測。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寫出路,但隻以引事交織描叙,用形象點到即止。總起來看,手法是故拟阮籍的隐晦,而構思則從理想高度來揭露現實的
黑暗,表現出李白那種熱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詩歌藝術的一個主要的風格特征。
創作背景此詩當爲李白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将離開長安時所作。因仰慕尊重人才的燕昭王,對當權者不重用賢士而不滿,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译文燕昭王延请郭瑰,高筑起了黄金台。剧辛从赵国投奔燕国,后来邹衍也从齐国奔来。可是如今的当政者,却弃我如同尘埃。他们宁肯花珠玉来买歌看舞,却以糟糠养贤才。此刻我方明白,黄鹤为什么要远君而去,千里高飞独自徘徊。
注释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请。郭隗:战国时燕国人。据《史记·燕昭公世家》记载:战国时,燕昭王欲报齐国侵占国土之耻,屈身厚币招纳天下贤士。郭隗说:“要想招致四方贤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贤于我的人就会不远千里前来归附。”于是昭王修筑宫室给郭隗居住,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后来乐毅、邹衍、剧辛等都相继来到燕国。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亲自拿着扫帚,屈着身子在前扫除路上灰尘,恭敬相迎。后任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为燕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黄金台:据《上谷郡图经》载,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燕昭王招徕天下贤士时,由赵入燕。邹衍:亦作驺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
齐国人。奈何:怎么,为何。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当权者。买歌笑:指寻欢作乐。举:高飞。黄鹄举:相传春秋时鲁国人田饶因鲁哀公昏庸不明,自比为“一举千里”的黄鹄(古书中“鹄”、“鹤”常常通用),用“黄鹄举矣”,表示要离开鲁国。
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
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难得之故。所以我要离开君主,学黄鹄高飞远去了。鲁哀公听了,请田饶留下,表示要把这番话写下来。田饶说:“有臣不用,何书其言!”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燕王立他为相,治燕三年,国家太平。鲁哀公为此后悔莫及
。(见《韩诗外传》)李白在长安,跟田饶在鲁国的处境、心情很相似,所以这里说“方知”,也就是说,他终于体验到田饶作“黄鹄举”的真意,也要离开不察贤才的庸主,去寻求实现壮志的前途。但是,田饶处于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游列国,以求遂志。而李白却是生活在统一强盛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选择君主。因此,他虽有田饶“黄鹄举”之意,却只能“千里独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这末二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也结出了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
《古风》五十九首都是拟古之作。其一般特点是注重比兴,立意讽托,崇尚风骨,气势充沛,而语言朴实。这首显然拟阮籍《咏怀》体,对具体讽刺对象,故意闪烁其词,但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确似阮诗。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诗歌艺术素养和造诣。但从诗的构思和诗人形象所体现的全篇风格来看,这诗又确实保持着李白的独特风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咏历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陈史事,不点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语以慨现实,但都属泛指,读者难以猜测。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写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织描叙,用形象点到即止。总起来看,手法是故拟阮籍的隐晦,而构思则从理想高度来揭露现实的
黑暗,表现出李白那种热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诗歌艺术的一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当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将离开长安时所作。因仰慕尊重人才的燕昭王,对当权者不重用贤士而不满,有感而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