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30 19:04:33
出自宋代蘇轼的《醉翁操·琅然》
琅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辄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爲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爲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爲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于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于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琅然。清圜。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蒉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颠,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爲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譯文及注釋譯文 歐陽修在滁州遊琅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寫了篇《醉翁亭記》,脍炙人口,當時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訪,見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筆所繪,就動了興緻,以琴寄趣,創作了一支宮聲三疊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尋了個機會爲歐陽修親自彈奏此曲,歐陽修聽了很高興。并應沈的請求爲該曲作
作了詞。歐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爲知琴者所惜。”調不主聲就是唱不出來。沈遵的《醉翁吟》傳開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不但争傳《醉翁吟》琴曲,連歐陽修所作《醉翁吟》歌詞,也有好事者紛紛爲其譜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麽機緣,一晃三十多年過去,歐陽修、沈遵相繼去世,廬山玉澗道人崔閑還惦記着這件事。崔閑精通琴曲,曾拜沈遵爲師。他非常喜歡此曲,“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于東坡居士。”蘇轼貶谪黃州期間,崔閑多次從廬山前往拜訪。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譜登門,請東坡填詞。蘇轼不但詩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聽明來意,欣然應允。于是乎,崔閑彈,東坡聽,邊聽邊譜詞,不大一會兒就完成了。
飛瀑似珠玉疊串琅琅鳴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團圓。我問:是誰?琴弦輕響,優美的旋律,回蕩空山,無人應答,靜寂塞滿廣大空間。隻有醉翁理解這天上的琴弦。這是大自然的音籁,美妙呵,難以言傳。明月中天,清風把琴聲送出很遠,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時此刻,誰能安恬入眠?背負草編筐簍的人,走過山前,大聲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這般!
醉翁長嘯,吟誦新的詩篇。餘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醉翁去了,不再回還。抛下的隻是
,朝的吟詠,夜的哀怨。山,有時會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時會倒流回環。然而,醉翁呢?他已不會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經歸去,幻化成仙。這美妙的樂曲,卻留在人間。不信,請你傾聽,聽呵,聽這流注的奔泉。手指彈奏以外,還有新的一兩隻和弦,這《醉翁操》便是樂曲中的名篇。
注釋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縣西南。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幽谷:幽深的山谷。若中音會:好像與音樂的節奏自然吻合。醉翁:歐陽修的號。見《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注。沈遵:歐陽修《醉翁吟》:“餘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聞而往遊焉。愛其山水,歸而以琴寫之。作《醉翁吟》三疊。”絕倫:無與倫比。繩約:束縛,限制。捐館舍:死亡的婉稱。《戰國策·趙策》:“今奉陽君捐館舍。”鮑彪注:“禮:婦人死日捐館舍。盞亦通稱。”按歐陽修卒子熙甯五年(1072)。琅然:象聲詞。響亮的樣子。清圜:清新圓潤。娟娟:美好的樣子。杜甫《狂夫》:“風含翠篆娟娟靜,雨渑紅蕖冉冉香。”荷蒉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論語·憲問》:“子擊磐于衛,有荷蒉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磐乎!”荷蒉:背着草筐,此喻
懂得音樂的隐士。醉翁嘯詠,聲和流泉:謂歐陽修吟詠之聲跟山間泉水之聲相應。童颠:山頂光秃。《釋名·釋長幼》:“山無草木日童。”回川:漩渦。李白《蜀道難》:“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思翁無歲年:謂思念醉翁無時或釋。無歲年,不論歲月。徽:琴徽,系弦的繩。《漢書·揚雄傳》:“今夫弦者,高張急徽。”注:“徽,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後世多指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标志爲徽。此句謂試聽弦外之音。
賞析這是琴曲,屬正宮。蘇轼詞集原不載。同時郭祥玉效作一首。序雲:“予甥以子瞻所作《醉翁操》見寄,未以爲工也。倚其聲作之。”此後,辛棄疾作一首,始編入集中,即正式沿用爲詞調。又,樓鑰二首,其一和蘇氏韻。宋人所作,合五首。雙凋,九十一字。上片十句十平韻,下片十句八平韻。
蘇轼此詞就是專門爲琴曲《醉翁操》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而譜寫的。由于時代變遷,琴曲《醉翁操》原來是有其聲而無其辭,此後樂譜失傳,卻變成有其辭而無其聲。現傳蘇轼所作詞,是否得其天籁,這就隻能從語言文字中加以揣摩。
這首詞上片,狀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圜。誰彈。響空山。”四句爲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琅然,
乃玉聲。《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锵嗚兮琳琅。”此用以狀流泉之聲響。“清圜”二字,有用以形容月亮的,如杜甫《舟中》詩曰:“今朝雲細薄,昨夜月清園”;有用以形容荷葉的,如周邦彥《蘇幕遮》詞“水面清園,風荷舉”;有用以形容聲音的,如蘇轼《一從花》詞“鍾鼓漸清園”。這裏用來說聲音——琅然的流泉,清越圓轉;而以夜月作陪襯。謂:在此夜月清園而又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起這一絕妙的樂曲?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這是上面設問的回答。謂: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這一絕妙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隻有醉翁歐陽修能夠于醉中得之,亦能理解其天然妙趣。于是,這就進一步表明了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一句不是正面寫聲響,但卻說出了聲響所産生的巨大感人效果。謂:在此明月之夜,“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裹紅蕖冉冉香”(杜甫《狂夫》詩句),人們因爲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人眠。
“荷蒉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上二句說一般人聽此曲聽得入了迷,此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蒉者。《論語·憲問》曰:“子擊磬于衛,有荷蒉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
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詞作将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孔子之擊磬聲,用荷蒉者對擊磐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描述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醉翁嘯詠。聲和流泉。”二句照應上片所說,隻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歐陽修曾作《醉翁亭記》于滁州。在琅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返,天籁人籁,完全融爲一體。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二句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隻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怨”爲平聲,作名詞解。
“山有時而童颠。水有時而回川。”二句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琅琊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颠,指山無草木。謂:蔚然而深秀之琅琊,有時候也将失去其奇麗景象。至于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着一個方向往前流動的。因此,琅琊幽谷之嗚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
“思翁無歲年,翁今爲飛仙。”二句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十洲記》載:蓬萊山周回五千裏,有圓海繞山,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往來。唯飛仙能到其處耳。詞作用此典,意即醉翁化爲飛仙,一去不複返,鳴泉之美妙,也
就再也無人聆賞了。
但是,“此意在人問,試聽徽外三兩弦。”二句說鳴泉雖不複存在,醉翁也已化爲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存人間,這就是琴曲《醉翁操》。因爲琴曲《醉翁操》乃鳴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聲描摹下來的樂曲,同是鳴泉之天然和聲。詞作最後将着眼點落在琴聲上,突出了全詞的主題。
從詞意上看,詞作寫鳴泉及其和聲,能将無形之聲響寫得如此真實可感,如果不是對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着真切的體驗,無論如何也不能臻于此境。而且,從格式上看,詞作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開頭四句,“琅然。清圜。誰彈。響空山”,隻有一個仄聲字(“響”)。其餘都是平聲。接着兩句亦然。這樣的安排,恐怕與此曲所屬宮調有關。同時,上二下兩結句作七言拗句,上結“曰(入作去)有(上代平)心也(陽上作去)哉此賢”與下結“試聽徽外三兩弦”,四聲相合,當也是特意安排(據盛配《詞調訂律》卷二十二)。這都是琴曲韻度所留下的音樂印記。
全詞節奏鮮明,韻腳鮮明,讀來朗朗上口,其中畫面感十足,于樂曲搭配更見絕妙,實爲不可多得的佳作,無怪乎清代陳廷焯《詞則·别調集》中評價本詞“清絕、高絕,不許俗人問津”。
創作背景作
者在詞序中交待了寫作此詞的原委。因歐陽修在滁州遊琅琊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後太常博士沈遵,依自然之聲,譜爲琴曲《醉翁操》。但此妙曲有聲而無辭。歐陽修現存有《醉翁吟》(即《醉翁引》),蘇轼以爲與琴聲不合,故有此作。
作者簡介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醉翁操·琅然》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译文及注释译文 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写了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当时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访,见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笔所绘,就动了兴致,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寻了个机会为欧阳修亲自弹奏此曲,欧阳修听了很高兴。并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
作了词。欧词自是大手笔,“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调不主声就是唱不出来。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但争传《醉翁吟》琴曲,连欧阳修所作《醉翁吟》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其谱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缘,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庐山玉涧道人崔闲还惦记着这件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遵为师。他非常喜欢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谱登门,请东坡填词。苏轼不但诗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听明来意,欣然应允。于是乎,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谱词,不大一会儿就完成了。
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无人应答,静寂塞满广大空间。只有醉翁理解这天上的琴弦。这是大自然的音籁,美妙呵,难以言传。明月中天,清风把琴声送出很远,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时此刻,谁能安恬入眠?背负草编筐篓的人,走过山前,大声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这般!
醉翁长啸,吟诵新的诗篇。余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醉翁去了,不再回还。抛下的只是
,朝的吟咏,夜的哀怨。山,有时会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时会倒流回环。然而,醉翁呢?他已不会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经归去,幻化成仙。这美妙的乐曲,却留在人间。不信,请你倾听,听呵,听这流注的奔泉。手指弹奏以外,还有新的一两只和弦,这《醉翁操》便是乐曲中的名篇。
注释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县西南。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幽谷:幽深的山谷。若中音会:好像与音乐的节奏自然吻合。醉翁:欧阳修的号。见《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注。沈遵:欧阳修《醉翁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绝伦:无与伦比。绳约:束缚,限制。捐馆舍:死亡的婉称。《战国策·赵策》:“今奉阳君捐馆舍。”鲍彪注:“礼:妇人死日捐馆舍。盏亦通称。”按欧阳修卒子熙宁五年(1072)。琅然:象声词。响亮的样子。清圜:清新圆润。娟娟:美好的样子。杜甫《狂夫》:“风含翠篆娟娟静,雨渑红蕖冉冉香。”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论语·宪问》:“子击磐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磐乎!”荷蒉:背着草筐,此喻
懂得音乐的隐士。醉翁啸咏,声和流泉:谓欧阳修吟咏之声跟山间泉水之声相应。童颠:山顶光秃。《释名·释长幼》:“山无草木日童。”回川:漩涡。李白《蜀道难》:“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思翁无岁年:谓思念醉翁无时或释。无岁年,不论岁月。徽:琴徽,系弦的绳。《汉书·扬雄传》:“今夫弦者,高张急徽。”注:“徽,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后世多指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志为徽。此句谓试听弦外之音。
赏析这是琴曲,属正宫。苏轼词集原不载。同时郭祥玉效作一首。序云:“予甥以子瞻所作《醉翁操》见寄,未以为工也。倚其声作之。”此后,辛弃疾作一首,始编入集中,即正式沿用为词调。又,楼钥二首,其一和苏氏韵。宋人所作,合五首。双凋,九十一字。上片十句十平韵,下片十句八平韵。
苏轼此词就是专门为琴曲《醉翁操》这一天生绝妙之曲而谱写的。由于时代变迁,琴曲《醉翁操》原来是有其声而无其辞,此后乐谱失传,却变成有其辞而无其声。现传苏轼所作词,是否得其天籁,这就只能从语言文字中加以揣摩。
这首词上片,状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
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呜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圜”二字,有用以形容月亮的,如杜甫《舟中》诗曰:“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园”;有用以形容荷叶的,如周邦彦《苏幕遮》词“水面清园,风荷举”;有用以形容声音的,如苏轼《一从花》词“钟鼓渐清园”。这里用来说声音——琅然的流泉,清越圆转;而以夜月作陪衬。谓:在此夜月清园而又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起这一绝妙的乐曲?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这是上面设问的回答。谓: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够于醉中得之,亦能理解其天然妙趣。于是,这就进一步表明了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一句不是正面写声响,但却说出了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谓:在此明月之夜,“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裹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诗句),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人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上二句说一般人听此曲听得入了迷,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论语·宪问》曰:“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
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孔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磐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描述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所说,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欧阳修曾作《醉翁亭记》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返,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二句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怨”为平声,作名词解。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二句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谓:蔚然而深秀之琅琊,有时候也将失去其奇丽景象。至于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因此,琅琊幽谷之呜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二句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十洲记》载:蓬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词作用此典,意即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
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但是,“此意在人问,试听徽外三两弦。”二句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存人间,这就是琴曲《醉翁操》。因为琴曲《醉翁操》乃鸣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声描摹下来的乐曲,同是鸣泉之天然和声。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题。
从词意上看,词作写鸣泉及其和声,能将无形之声响写得如此真实可感,如果不是对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着真切的体验,无论如何也不能臻于此境。而且,从格式上看,词作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两句亦然。这样的安排,恐怕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二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上结“曰(入作去)有(上代平)心也(阳上作去)哉此贤”与下结“试听徽外三两弦”,四声相合,当也是特意安排(据盛配《词调订律》卷二十二)。这都是琴曲韵度所留下的音乐印记。
全词节奏鲜明,韵脚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其中画面感十足,于乐曲搭配更见绝妙,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无怪乎清代陈廷焯《词则·别调集》中评价本词“清绝、高绝,不许俗人问津”。
创作背景作
者在词序中交待了写作此词的原委。因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后太常博士沈遵,依自然之声,谱为琴曲《醉翁操》。但此妙曲有声而无辞。欧阳修现存有《醉翁吟》(即《醉翁引》),苏轼以为与琴声不合,故有此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