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2 01:42:01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空庭苔藓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漫誇鹙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賞析詩文中流露出感傷頹廢的情調、缥渺虛無的色彩。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說:“三年以來,喪失家道。開居忽忽不樂,始克I意事佛,方願打鍾掃地,爲清涼山行者。”這首詩就是他這種思想的具體反映。“楚公”其人,曆來無确考。現此詩中之意。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詩一開頭,便切題描寫寺院中的石燈台。“白石蓮花”即石燈台。《道源》一書注日:“番白石爲蓮花台,捧燈佛前。“共”是“供”的通假字。“六時”一詞《大唐西域記》一書中有所說明:“六時合成一日一夜。”佛經中所謂“六時”等于如今的二十四小時。寺院中放置着白石鑿成的蓮花燈台,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燈火,爲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兩句:“空庭苔藓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因見院中秋色而憶念西山老僧。前一句寫秋色:深秋時節,木葉盡脫,連那院中碧綠的苔藓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顯出衰敗之态。目睹眼前凄涼的秋景,詩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體衰多病的
的老僧,此時他的情況怎樣呢?于是詩人便引經據典,設想僧人所處的佛家聖地的情況:“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法華經》上說舍利佛文殊師“乘千葉蓮花從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水面),住在虛空之中”。此處之“天”與我們如今所說的天不同。按佛經所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爲四天,此處之“天”指佛家所處的清淨光明的勝境。“雁塔”一詞出自《大唐西域記》,此書中載: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發現群雁飛翔.于是開玩笑說:“今天衆和尚飯不夠吃。”一隻大雁向後退着飛,投身自殺。佛家感動,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在詩人的想象中,佛境不僅廣大無邊,而且清靜光明。詩人用這樣的筆法,把南山老僧所處之境描繪得如此之好。同時,此聯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點出佛家教義之“博大精深”。
最後兩句:“漫誇骛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這是對“楚公”的贊語。此處“骛子”指舍利弗。舍利弗名字與母親名相連。其母名爲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特剮好看。“羅漢”本意是修行得道的聖者。《四十二章經》中說阿羅漢能飛行變化。随願久住,而其所居之處,天地爲之感動。言其道法之高深。這裏是在說舍利
弗爲修行得道之聖。“不會”即不理解。“牛車”、“上乘”都是佛家語。按佛書《妙法蓮花經》中所說:“如來佛曾爲衆僧說三乘,三乘即聲聞乘,辟支佛乘和佛乘,聲聞乘如求羊車,辟支佛乘如求鹿車,都不如佛乘,因爲佛乘‘利益天人,度脫一切’,如求牛車。”因此“牛車”爲佛家大乘也即詩中所說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圓通廣大的要道。
詩人在這最後兩句中首先稱贊舍利弗是“真羅漢”,即修行得道的長者,但他還沒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圓通廣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這首詩在思想性上無足可取,隻是玄而又玄的禅家之語。不過在用典上還有些特色。不見牽強與堆砌之痕,比較自然。
創作背景這是詩人大中年間在東川時的作品。這一時期,李商隐失去了愛妻王氏,正處于極度的痛苦之中。同時又懷念故鄉,歸思難收,加上體衰多病,因此情緒特别低落,内心充滿悲愁,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作者此詩又奉佛,給他的思想和創作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
作者簡介李商隐,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荥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骈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
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恻,優美動人,廣爲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隐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争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赏析诗文中流露出感伤颓废的情调、缥渺虚无的色彩。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开居忽忽不乐,始克I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这首诗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楚公”其人,历来无确考。现此诗中之意。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诗一开头,便切题描写寺院中的石灯台。“白石莲花”即石灯台。《道源》一书注日:“番白石为莲花台,捧灯佛前。“共”是“供”的通假字。“六时”一词《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所说明:“六时合成一日一夜。”佛经中所谓“六时”等于如今的二十四小时。寺院中放置着白石凿成的莲花灯台,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灯火,为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两句:“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因见院中秋色而忆念西山老僧。前一句写秋色:深秋时节,木叶尽脱,连那院中碧绿的苔藓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显出衰败之态。目睹眼前凄凉的秋景,诗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体衰多病的
的老僧,此时他的情况怎样呢?于是诗人便引经据典,设想僧人所处的佛家圣地的情况:“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法华经》上说舍利佛文殊师“乘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水面),住在虚空之中”。此处之“天”与我们如今所说的天不同。按佛经所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为四天,此处之“天”指佛家所处的清净光明的胜境。“雁塔”一词出自《大唐西域记》,此书中载: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发现群雁飞翔.于是开玩笑说:“今天众和尚饭不够吃。”一只大雁向后退着飞,投身自杀。佛家感动,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在诗人的想象中,佛境不仅广大无边,而且清静光明。诗人用这样的笔法,把南山老僧所处之境描绘得如此之好。同时,此联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点出佛家教义之“博大精深”。
最后两句:“漫夸骛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这是对“楚公”的赞语。此处“骛子”指舍利弗。舍利弗名字与母亲名相连。其母名为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特剐好看。“罗汉”本意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四十二章经》中说阿罗汉能飞行变化。随愿久住,而其所居之处,天地为之感动。言其道法之高深。这里是在说舍利
弗为修行得道之圣。“不会”即不理解。“牛车”、“上乘”都是佛家语。按佛书《妙法莲花经》中所说:“如来佛曾为众僧说三乘,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都不如佛乘,因为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如求牛车。”因此“牛车”为佛家大乘也即诗中所说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圆通广大的要道。
诗人在这最后两句中首先称赞舍利弗是“真罗汉”,即修行得道的长者,但他还没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圆通广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这首诗在思想性上无足可取,只是玄而又玄的禅家之语。不过在用典上还有些特色。不见牵强与堆砌之痕,比较自然。
创作背景这是诗人大中年间在东川时的作品。这一时期,李商隐失去了爱妻王氏,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同时又怀念故乡,归思难收,加上体衰多病,因此情绪特别低落,内心充满悲愁,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作者此诗又奉佛,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
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