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7 23:21:27
出自唐代李白的《荊門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莺。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譯文及注釋譯文早春三月,江水洶湧,經過三峽中的月峽,滾滾而來,我在荊州的江面上放舟遊蕩,極目遠望。江面上桃花漂浮,就像故鄉錦江一樣,春意盎然。江水明亮碧綠,浩浩蕩蕩,沸沸洋洋,與天平齊。兩岸的巴山逶迤護水而來,在荊州地界已經與地平齊,倒是楚地的水汽蒸騰,結出巍峨搖曳的雲山。沙灘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隻隻雪白,出山谷覓食的黃莺漂亮得像花兒一樣飛舞。翠綠的沙洲仿佛圍繞遊船轉動,洲上的綠樹熱情地向我張開了臂膀。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氲雲集,海上的明月與白帆一起冉冉上升。看到江陵城牆上的燈火,就知道快到渚宮城了。
注釋荊門,即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蜀江,指今四川省境内的長江。月峽,即四川巴縣的明月峽。峽上石壁有孔,形如滿月,故稱。望安極,怎麽能望到盡頭呢?即一望無際的意思。桃花流,即桃花汛,指桃花盛開時候上漲的江水。錦江,岷江流經成都的一段河流,也稱“府内河”。逶迤
迤,曲折連綿的樣子。巴山,即大巴山,綿延于川、甘、陝、鄂四省邊境。搖曳,緩慢地飄蕩。楚雲,荊門古時屬楚國,故稱荊門一帶的雲爲楚雲。兩句意爲:曲折綿延的巴山至此完全消失,荊門上空雲彩在緩慢地飄動。“雪照”兩句意爲:白沙如雪,映照着集聚的雁群;楊花飄舞,出谷之莺自在地飛翔。卻,退。卻已轉,指小船繼續前進,芳洲已退向另一方面。碧樹,綠樹。森森,樹木繁盛的樣子。迎,迎面來到。流目,遊目,放眼四面眺望。浦,水濱。煙夕,雲煙彌漫的傍晚。海月,這裏指江月。遙火,遠處的燈火。渚宮,春秋時楚成王所建别宮,故址在今湖北江陵縣。“江陵”兩句意爲:江陵燈火遙遙在望,該是到渚宮城了。
鑒賞李白曾以如椽采筆,驅山走海,狀物圖貌,描繪了一幅幅色彩鮮明、雄偉峻峭、明麗清新的畫卷,再現了祖國壯麗河山的自然美。這些詩篇,流傳千古,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一首《荊門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優美生動的畫面組成的長江行舟圖。
詩的前六句寫詩人在舟中望長江的所見所感,着重描繪長江。詩人放眼四看,從三峽奔騰而來的江水,雖值桃花盛開的春汛時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錦江。這是實寫,卻含蘊着詩人深摯的鄉土之情,有《渡荊門送别》中“仍憐故鄉水
,萬裏送行舟”那樣一種對故鄉的眷戀情意。前六句中一二兩句點題,三四兩句對長江的描寫較爲概括,五六兩句則作進一步的勾畫。第五句以濃麗的色彩加以點染。江水深綠,碧波蕩漾,日光照耀,晴空映江,水色天光相輝映,顯得異常明淨,真是春水碧于天。難怪南宋的大詩人陸放翁贊之爲“奪化工之巧”,是“真善狀物”的妙筆。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動态。滾滾東流的江水,茫茫無際,好像與天相接。這是詩人遠望時的深切感受,形諸于詩,不僅使人感到真實,而且覺得生動傳神。這兩句既從色彩上加以點染,使其明麗如畫,又寫出了長江一瀉千裏,煙波浩淼的雄姿。這一畫面,色彩鮮明,景中有聲,飛動壯闊。
中間六句又是另一幅圖畫。随着行舟的前進,詩人縱目四觀,景物宜人,春光骀蕩。連綿的巴山,逐漸消失;萬裏晴空,白雲漂浮,舒卷變化,搖曳多姿;江邊,日照白沙,明亮如雪,群雁聚息;岸上,百花盛開,飛出山谷的黃莺,在花叢中穿飛;江中沙洲,芳草萋萋,繁花似錦,和煦的春風,送來撲鼻芳香,但轉瞬即過,迎面而來的是郁郁蔥蔥,蒼翠繁茂的林木。這裏,詩人的彩筆,不僅繪出了絢麗明媚的畫卷,而且傳達出融于畫境的歡快喜悅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詩人所描畫的不是一幅停滞靜止的
寫生畫,而是有如一組連續不斷的活動的電影鏡頭,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
最後四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畫面。詩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遠望江邊,暮霭沉沉;東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遙望江陵,燈火點點,閃爍不定,著名的渚宮城,應該就在這燈火之中。這也是由幾個“鏡頭”組成的畫面,動态感也十分強烈。另外,這一結尾,極有餘味,給人以廣闊的藝術想象天地。
這首五言古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從藝術構思看,詩人抓住江中行舟這一特點,順序寫來,“如展圖畫”。從結構上看,詩人從白晝直寫到日落月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從藝術表現手法上看,詩人巧妙地運用表現自然美的各種原始材料,諸如色彩、聲音、形狀、香氣、光線、運動等,并把它們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動人畫面,并且具有鮮明的動态性,使語言藝術的詩,有着形象藝術的效果。從詩篇的意境上看,詩人融情于景,把遇赦東歸的喜悅心情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繪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遠奔放、明麗雄渾的藝術意境,有着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創作背景公元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春天,李白終因參加永王璘的幕府獲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公元759年(乾元
二年),詩人在長流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四川奉節縣)白帝城,遇赦得釋,于是乘舟東下,行至荊門(今湖北宜都縣西北)寫了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译文及注释译文早春三月,江水汹涌,经过三峡中的月峡,滚滚而来,我在荆州的江面上放舟游荡,极目远望。江面上桃花漂浮,就像故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江水明亮碧绿,浩浩荡荡,沸沸洋洋,与天平齐。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与地平齐,倒是楚地的水汽蒸腾,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沙滩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出山谷觅食的黄莺漂亮得像花儿一样飞舞。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氲云集,海上的明月与白帆一起冉冉上升。看到江陵城墙上的灯火,就知道快到渚宫城了。
注释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蜀江,指今四川省境内的长江。月峡,即四川巴县的明月峡。峡上石壁有孔,形如满月,故称。望安极,怎么能望到尽头呢?即一望无际的意思。桃花流,即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候上涨的江水。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一段河流,也称“府内河”。逶迤
迤,曲折连绵的样子。巴山,即大巴山,绵延于川、甘、陕、鄂四省边境。摇曳,缓慢地飘荡。楚云,荆门古时属楚国,故称荆门一带的云为楚云。两句意为:曲折绵延的巴山至此完全消失,荆门上空云彩在缓慢地飘动。“雪照”两句意为:白沙如雪,映照着集聚的雁群;杨花飘舞,出谷之莺自在地飞翔。却,退。却已转,指小船继续前进,芳洲已退向另一方面。碧树,绿树。森森,树木繁盛的样子。迎,迎面来到。流目,游目,放眼四面眺望。浦,水滨。烟夕,云烟弥漫的傍晚。海月,这里指江月。遥火,远处的灯火。渚宫,春秋时楚成王所建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江陵”两句意为:江陵灯火遥遥在望,该是到渚宫城了。
鉴赏李白曾以如椽采笔,驱山走海,状物图貌,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雄伟峻峭、明丽清新的画卷,再现了祖国壮丽河山的自然美。这些诗篇,流传千古,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优美生动的画面组成的长江行舟图。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舟中望长江的所见所感,着重描绘长江。诗人放眼四看,从三峡奔腾而来的江水,虽值桃花盛开的春汛时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锦江。这是实写,却含蕴着诗人深挚的乡土之情,有《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那样一种对故乡的眷恋情意。前六句中一二两句点题,三四两句对长江的描写较为概括,五六两句则作进一步的勾画。第五句以浓丽的色彩加以点染。江水深绿,碧波荡漾,日光照耀,晴空映江,水色天光相辉映,显得异常明净,真是春水碧于天。难怪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赞之为“夺化工之巧”,是“真善状物”的妙笔。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动态。滚滚东流的江水,茫茫无际,好像与天相接。这是诗人远望时的深切感受,形诸于诗,不仅使人感到真实,而且觉得生动传神。这两句既从色彩上加以点染,使其明丽如画,又写出了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雄姿。这一画面,色彩鲜明,景中有声,飞动壮阔。
中间六句又是另一幅图画。随着行舟的前进,诗人纵目四观,景物宜人,春光骀荡。连绵的巴山,逐渐消失;万里晴空,白云漂浮,舒卷变化,摇曳多姿;江边,日照白沙,明亮如雪,群雁聚息;岸上,百花盛开,飞出山谷的黄莺,在花丛中穿飞;江中沙洲,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和煦的春风,送来扑鼻芳香,但转瞬即过,迎面而来的是郁郁葱葱,苍翠繁茂的林木。这里,诗人的彩笔,不仅绘出了绚丽明媚的画卷,而且传达出融于画境的欢快喜悦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诗人所描画的不是一幅停滞静止的
写生画,而是有如一组连续不断的活动的电影镜头,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最后四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画面。诗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远望江边,暮霭沉沉;东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遥望江陵,灯火点点,闪烁不定,著名的渚宫城,应该就在这灯火之中。这也是由几个“镜头”组成的画面,动态感也十分强烈。另外,这一结尾,极有余味,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
这首五言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艺术构思看,诗人抓住江中行舟这一特点,顺序写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诗人从白昼直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表现自然美的各种原始材料,诸如色彩、声音、形状、香气、光线、运动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动人画面,并且具有鲜明的动态性,使语言艺术的诗,有着形象艺术的效果。从诗篇的意境上看,诗人融情于景,把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绘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远奔放、明丽雄浑的艺术意境,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创作背景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春天,李白终因参加永王璘的幕府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公元759年(乾元
二年),诗人在长流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于是乘舟东下,行至荆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写了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