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14:52:18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寒蛩 一作:寒蟲)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裏朱顔都變盡,隻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譯文及注釋譯文大地如此廣闊,你我都是胸懷大志的英雄豪傑,現在雖然如同蛟龍被困禁在池中,但是蛟龍終當脫離小池,飛騰于廣闊天地。秋風秋雨煞人,再加上牢房的蟋蟀叫個不停,我心煩意亂愁腸百結,你我像曹操、槊題詩那樣的英雄氣概,王粲登樓作岍那樣的名士風流,都成了空中花一般的往事,眼前長江滾滾,後浪推前浪,将來肯定還有英雄豪傑起來完成未競的事業。
現在,你我在落葉随風飄雪,又來到秦淮河畔,正是涼風吹來的那一刻,鏡中的你我已兩鬓白發,隻是我們的英雄之心不會改變。我就要離開故都,放逐到沙漠之地,回望故國的江山一片青色,謙遜我越來越遠,去隻有一死,希望老朋友以後懷念我的時候,就聽聽樹枝上杜鵑的悲啼吧!那是我的靈魂歸來看望我的祖國。
注釋酹江月:詞牌名,即“念奴嬌”。友:指鄧剡,文天祥的同鄉好友。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橫
橫槊題詩:用曹操典故。登樓作賦:用王粲典故。龍沙:指北方沙漠。《後漢書·班超傳贊》:“定遠慷慨,專功西遐。坦步蔥雪,咫尺龍沙。”李賢注:“蔥嶺、雪山,白龍堆沙漠也。”一線青如發:語出蘇轼《澄邁驿通潮閣》詩:“青山一發是中原。”
鑒賞二文天祥此詞起勢頗爲雄壯。起首四句以不凡的氣勢寫出天地乾坤的遼闊,英雄豪傑決不會低頭屈服,一旦時機成熟,就會像蛟龍出池,騰飛雲間。“乾坤能大”,“能”,同恁,如許、這樣之意。雖身陷囚籠,但壯士未更,深信人民反抗意志并沒消沉,光複大業終會來臨。“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寫出自己信心,還與友人共勉。期冀他早脫牢籠,再幹一番宏圖偉業。“風雨”二句借寫眼前景象,烘托囚徒的凄苦生活,抒發沉痛情懷,民族浩劫,所到之處皆已江山易手,長夜難寐,令人愁腸百結。他感歎自己身陷牢籠,無法收拾河山,重振乾坤。“橫槊”五句,筆鋒一轉,雖然像曹操橫槊題詩氣吞萬裏,王粲登樓作賦風流千古的人物都已逝去,但眼前滾滾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壯闊氣勢,卻使他重振精神,他相信,肯定有英雄繼起,完成複國大業,詞人情緒由悲轉壯,對國家民族的前途
充滿信心。
下片言别。“堪笑”三句嘲笑自己和鄧剡身不由己,随秋風流落在秦淮河畔,既點明時間、地點,又寫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哀。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出使元營,因痛斥敵帥伯顔,被拘押至鎮江,伺機脫逃,在淮水之間和敵騎數次相遇,曆盡艱難才得南歸。這次,又抵金陵一帶,故稱“重來淮水”。“鏡裏”二句以自己矢志不渝、堅貞不屈的決心回答鄧剡贈詞中堅持操守的勉勵。“去去”三句,寫他設想此去北國,在沙漠中依依回首中原的情景。收尾兩句,更表達了詞人的一腔忠憤:即使爲國捐軀,也要化作杜鵑歸來,生爲民族奮鬥,死後魂依故國,他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和滿腔血淚都凝聚在這結句之中。
此詞作于被俘北解途中,不僅沒有絕望、悲哀的歎息,反而表現了激昂慷慨的氣概,忠義之氣,凜然紙上,熾熱的愛國情懷,令人肅然起敬。文天祥的詞是宋詞最後的光輝。在詞壇充滿哀歎和悲觀氣氛的時候,他的詞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閃電和一聲驚雷,讓人們在絕望中看到一絲希望之光。此詞歡暢淋漓,不假修飾,無齊蓬之痕,絕無無病呻吟之态,直抒胸臆,蒼涼悲壯。王國維《人間詞話》曰:“文山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文天祥用生命和鮮血爲“燃料”照亮了宋末詞壇,可謂當時詞壇
中一顆耀眼的星辰,給人們留下了無比壯烈和崇高的最後印象。
鑒賞成複國大業,詞人情緒由悲轉壯,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充滿信心。
下片言别。“堪笑”三句嘲笑自己和鄧剡身不由己,随秋風流落在秦淮河畔,既點明時間、地點,又寫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哀。公元1276年(宋德祐二年),文天祥出使元營,因痛斥敵帥伯顔,被拘押至鎮江,伺機脫逃,在淮水之間和敵騎數次相遇,曆盡艱難才得南歸。這次,又抵金陵一帶,故稱“重來淮水”。“鏡裏”二句以自己矢志不渝、堅貞不屈的決心回答鄧剡贈詞中堅持操守的勉勵。“去去”三句,寫他設想此去北國,在沙漠中依依回首中原的情景。收尾兩句,更表達了詞人的一腔忠憤:即使爲國捐軀,也要化作杜鵑歸來,生爲民族奮鬥,死後魂依故國,他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和滿腔血淚都凝聚在這結句之中。
此詞作于被俘北解途中,不僅沒有絕望、悲哀的歎息,反而表現了激昂慷慨的氣概,忠義之氣,凜然紙上,熾熱的愛國情懷,令人肅然起敬。文天祥的詞是宋詞最後的光輝。在詞壇充滿哀歎和悲觀氣氛的時候,他的詞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閃電和一聲驚雷,讓人們在絕望中看到一絲希望之光。此詞歡暢淋漓,不假修飾,無齊蓬之痕,絕無病呻吟之态,直抒胸臆,蒼涼悲
壯。王國維《人間詞話》曰:“文山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文天祥用生命和鮮血爲“燃料”照亮了宋末詞壇,可謂當時詞壇中一顆耀眼的星辰,給人們留下了無比壯烈和崇高的最後印象。
創作背景此詞作于公元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八月。公元1278年(祥興元年)十二月,文天祥與鄧剡先後被俘,一起押往大都(今北京)。在途經金陵(今南京)時,鄧剡因病暫留天慶觀,文天祥繼續被解北上。此時鄧剡寫了一首《酹江月·驿中言别》贈行訣别,文天祥寫此詞酬答鄧剡。
作者簡介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争三年多,後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作品。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寒蛩 一作:寒虫)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译文及注释译文大地如此广阔,你我都是胸怀大志的英雄豪杰,现在虽然如同蛟龙被困禁在池中,但是蛟龙终当脱离小池,飞腾于广阔天地。秋风秋雨煞人,再加上牢房的蟋蟀叫个不停,我心烦意乱愁肠百结,你我像曹操、槊题诗那样的英雄气概,王粲登楼作岍那样的名士风流,都成了空中花一般的往事,眼前长江滚滚,后浪推前浪,将来肯定还有英雄豪杰起来完成未竞的事业。
现在,你我在落叶随风飘雪,又来到秦淮河畔,正是凉风吹来的那一刻,镜中的你我已两鬓白发,只是我们的英雄之心不会改变。我就要离开故都,放逐到沙漠之地,回望故国的江山一片青色,谦逊我越来越远,去只有一死,希望老朋友以后怀念我的时候,就听听树枝上杜鹃的悲啼吧!那是我的灵魂归来看望我的祖国。
注释酹江月:词牌名,即“念奴娇”。友:指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好友。寒蛩(qióng):深秋的蟋蟀。横
横槊题诗:用曹操典故。登楼作赋:用王粲典故。龙沙:指北方沙漠。《后汉书·班超传赞》:“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李贤注:“葱岭、雪山,白龙堆沙漠也。”一线青如发:语出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青山一发是中原。”
鉴赏二文天祥此词起势颇为雄壮。起首四句以不凡的气势写出天地乾坤的辽阔,英雄豪杰决不会低头屈服,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像蛟龙出池,腾飞云间。“乾坤能大”,“能”,同恁,如许、这样之意。虽身陷囚笼,但壮士未更,深信人民反抗意志并没消沉,光复大业终会来临。“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写出自己信心,还与友人共勉。期冀他早脱牢笼,再干一番宏图伟业。“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的凄苦生活,抒发沉痛情怀,民族浩劫,所到之处皆已江山易手,长夜难寐,令人愁肠百结。他感叹自己身陷牢笼,无法收拾河山,重振乾坤。“横槊”五句,笔锋一转,虽然像曹操横槊题诗气吞万里,王粲登楼作赋风流千古的人物都已逝去,但眼前滚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壮阔气势,却使他重振精神,他相信,肯定有英雄继起,完成复国大业,词人情绪由悲转壮,对国家民族的前途
充满信心。
下片言别。“堪笑”三句嘲笑自己和邓剡身不由己,随秋风流落在秦淮河畔,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写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哀。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出使元营,因痛斥敌帅伯颜,被拘押至镇江,伺机脱逃,在淮水之间和敌骑数次相遇,历尽艰难才得南归。这次,又抵金陵一带,故称“重来淮水”。“镜里”二句以自己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决心回答邓剡赠词中坚持操守的勉励。“去去”三句,写他设想此去北国,在沙漠中依依回首中原的情景。收尾两句,更表达了词人的一腔忠愤:即使为国捐躯,也要化作杜鹃归来,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依故国,他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和满腔血泪都凝聚在这结句之中。
此词作于被俘北解途中,不仅没有绝望、悲哀的叹息,反而表现了激昂慷慨的气概,忠义之气,凛然纸上,炽热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词是宋词最后的光辉。在词坛充满哀叹和悲观气氛的时候,他的词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闪电和一声惊雷,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之光。此词欢畅淋漓,不假修饰,无齐蓬之痕,绝无无病呻吟之态,直抒胸臆,苍凉悲壮。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文天祥用生命和鲜血为“燃料”照亮了宋末词坛,可谓当时词坛
中一颗耀眼的星辰,给人们留下了无比壮烈和崇高的最后印象。
鉴赏成复国大业,词人情绪由悲转壮,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
下片言别。“堪笑”三句嘲笑自己和邓剡身不由己,随秋风流落在秦淮河畔,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写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哀。公元1276年(宋德祐二年),文天祥出使元营,因痛斥敌帅伯颜,被拘押至镇江,伺机脱逃,在淮水之间和敌骑数次相遇,历尽艰难才得南归。这次,又抵金陵一带,故称“重来淮水”。“镜里”二句以自己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决心回答邓剡赠词中坚持操守的勉励。“去去”三句,写他设想此去北国,在沙漠中依依回首中原的情景。收尾两句,更表达了词人的一腔忠愤:即使为国捐躯,也要化作杜鹃归来,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依故国,他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和满腔血泪都凝聚在这结句之中。
此词作于被俘北解途中,不仅没有绝望、悲哀的叹息,反而表现了激昂慷慨的气概,忠义之气,凛然纸上,炽热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词是宋词最后的光辉。在词坛充满哀叹和悲观气氛的时候,他的词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闪电和一声惊雷,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之光。此词欢畅淋漓,不假修饰,无齐蓬之痕,绝无病呻吟之态,直抒胸臆,苍凉悲
壮。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文天祥用生命和鲜血为“燃料”照亮了宋末词坛,可谓当时词坛中一颗耀眼的星辰,给人们留下了无比壮烈和崇高的最后印象。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公元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八月。公元1278年(祥兴元年)十二月,文天祥与邓剡先后被俘,一起押往大都(今北京)。在途经金陵(今南京)时,邓剡因病暂留天庆观,文天祥继续被解北上。此时邓剡写了一首《酹江月·驿中言别》赠行诀别,文天祥写此词酬答邓剡。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