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6 13:47:51
出自先秦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譯文及注釋譯文砍伐檀樹聲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邊啊,河水清清微波轉喲。不播種來不收割,爲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來不夜獵,爲何見你庭院豬獾懸啊?那些老爺君子啊,不會白吃閑飯啊!砍下檀樹做車輻啊,放在河邊堆一處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喲。不播種來不收割,爲何三百捆禾要獨取啊?不冬狩來不夜獵,爲何見你庭院獸懸柱啊?那些老爺君子啊,不會白吃飽腹啊!砍下檀樹做車輪啊,棵棵放倒河邊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紋啊。不播種來不收割,爲何三百捆禾要獨吞啊?不冬狩來不夜獵,爲何見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爺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葷啊!
注釋坎坎:象聲詞,伐木聲。寘:同“置”,放置。幹:水邊。漣:即瀾。猗(yī):義同“兮”,語氣助詞。稼(jià):播種。穑(sè):收獲。胡:爲什麽
麽。禾:谷物。三百:意爲很多,并非實數。廛(chán):通“纏”,古代的度量單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狩:冬獵。獵,夜獵。此詩中皆泛指打獵。縣(xuán):通“懸”,懸挂。貆(huán):豬獾。也有說是幼小的貉。君子:此系反話,指有地位有權勢者。素餐:白吃飯,不勞而獲。輻:車輪上的輻條。直:水流的直波。億:通“束”。瞻:向前或向上看。特:三歲大獸。漘(chún):水邊。淪:小波紋。囷(qūn):束。一說圓形的谷倉。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飯。
鑒賞全詩充滿了勞動者對統治者的諷刺和對社會現實不公的斥責。三章詩重疊,意思相同,按照詩人情感發展的脈絡可分爲三層:
第一層寫伐檀造車的艱苦勞動。頭兩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轉到描寫抒情,這在《詩經》中是少見的。當伐木者把親手砍下的檀樹運到河邊的時候,面對微波蕩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贊歎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賞心悅目,也給這些伐木者帶來了暫時的輕松與歡愉,然而這隻是刹那間的感受而已。由于他們身負沉重壓迫與剝削的枷鎖,又很自然地從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動,聯想到自己成天從事繁重的勞動,沒有一點自由,從而激起了他們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層便從眼下伐木造車想到還要替剝削者種莊稼和打獵,而這
些收獲物卻全被占去,自己一無所有,愈想愈憤怒,愈無法壓抑,忍不住提出了嚴厲責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第三層承此,進一步揭露剝削者不勞而獲的寄生本質,巧妙地運用反語作結:“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對剝削者冷嘲熱諷,點明了主題,抒發了蘊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此篇三章複沓,采用換韻反複詠歎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達伐木者的反抗情緒,還在内容上起到補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輻”“伐輪”部分,在點明了伐檀是爲造車之用的同時,也暗示他們的勞動是無休止的。另外各章獵物名稱的變換,也說明剝削者對獵取之物無論是獸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氣地據爲己有,表現了他們的貪婪本性。全詩直抒胸臆,叙事中飽含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實感與揭露的力量。另外詩的句式靈活多變,從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縱橫錯落,或直陳,或反諷,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發,稱得上是最早的雜言詩的典型。
創作背景這裏将此篇作爲反剝削詩歌看,對于當時的社會性質及詩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難以确認,姑且保留《詩經選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樹造車時,聯想到剝削者不種莊稼、不打獵,
卻占有這些勞動果實,非常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出了問責。
出自先秦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译文及注释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注释坎坎:象声词,伐木声。寘:同“置”,放置。干:水边。涟:即澜。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稼(jià):播种。穑(sè):收获。胡:为什么
么。禾:谷物。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县(xuán):通“悬”,悬挂。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辐:车轮上的辐条。直:水流的直波。亿:通“束”。瞻:向前或向上看。特:三岁大兽。漘(chún):水边。沦:小波纹。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鉴赏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
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此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创作背景这里将此篇作为反剥削诗歌看,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
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