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20:41:44
出自宋代陸遊的《自詠示客》
衰發蕭蕭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燈。羞将枉直分尋尺, 甯走東西就鬥升。吏進飽谙箝紙尾, 客來苦勸摸床棱。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譯文及注釋譯文我已經白發蕭蕭了卻還是一個郡丞,又一次在隆興府觀看上元節的花燈。我也不屑和那些無恥之徒争什麽長短高低,還不如東奔西走,掙二鬥米糊口吃飯。小吏操辦公文時對上司低聲下氣,有人來苦聲勸說,卻模棱兩可,含糊其事。我正準備歸裏賦閑的行裝,不信你看,我遊走用的藤杖都準備好了。
注釋郡丞:即郡縣長官的幫手、雜務之類。丞,各官府長官的佐僚爲丞。洪州:隋朝置郡,南宋升爲隆興府,治所即今南昌市。上元:節日名,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也叫元宵節。枉(wǎng)直:曲與直,比喻是非、好壞。尋尺:古八尺爲“尋”,“尋尺”猶言“高低”、“長短”。東西:東邊與西邊。鬥升:鬥與升,喻少量、微薄。飽谙(ān):最熟悉。箝(qián)紙尾:恭恭敬敬地請上司在紙尾署名簽字。典出韓愈《藍田縣丞廳壁記》:“吏抱成案詣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尾,雁鹜行以進,平立睨丞日:‘當署!’丞涉筆占位署,惟謹。”摸床棱(léng):謂模棱兩可,含糊其事,這實際是作者的牢騷話。《新唐書·蘇
蘇味道傳》:“嘗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棱持兩端可也。’”古澗(jiàn)藤:指藤杖。
賞析把自己這些年的生活、情懷寫給朋友們看,提筆便有許多辛酸。詩人把這許多辛酸,融鑄在“衰發蕭蕭老郡丞”這個起句裏,先給朋友們展示一幅自畫像:白發稀疏,老态頹唐,這已是一層辛酸;官位又不過是輔佐州長官的郡丞,而且是“老郡丞”——多年來一直作一些細碎事務,更加上一層辛酸。計自三十四歲初入官場,在宦海中沉淪二十多年,始終未曾獨當一面,以展其抗敵救國的壯志雄心。歲月流逝,人生倏忽,自然界的酷暑嚴冬與政治生涯中的風刀霜劍,交相煎迫,他安得不老。虛捐少壯之年,空銷淩雲之志,又安得不頹。這個起句,挾半生憂患俱來,把斯人憔悴的形象描繪得逼真,讀之便令人泫然。第二句“洪州又看上元燈”是反接,以上元燈火的徹夜通明,反襯此翁的頹唐潦倒,更有酒酣耳熱,悲從中來的感慨。于是引出颔聯直抒胸臆,詩情步步展開:“羞将枉直分尋尺,甯走東西就鬥升。”這十四個字是近年宦海生涯的概括。讒言可畏,三人成虎,世間枉直,一時誰能評斷清楚。即以放翁而論,他一生受了多少冤枉,哪一件又曾得到公正的裁判。早在四川,他就有“譏彈更到無香處,常恨人
言太深刻”(《海棠》)的感慨;去歲奉诏東歸,孝宗有意任爲朝官,又被曾觌等人從中梗阻,這些政治上的枉和直,是和非,語言是不能分辨其尋尺高低的。何況,他本來就不屑向他們分辯,甚至以這種分辯爲“羞”。顯然,他對政治上的翻雲覆雨、鈎心鬥角是十分厭惡的,對那些吠影吠聲的群小是不屑一顧的。他甯願作外郡佐僚,東奔西跑,就升鬥之俸以糊口,這樣到能避開許多風波。這是陸遊鄭重的選擇,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詩句中“羞”字、“甯”字,下的很重,感慨遙深。
但是,高飛遠引,甘居下僚,這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适下來。遠郡佐僚生涯,帶給他的是更大的苦惱:“吏進飽谙鉗紙尾,客來苦勸摸床棱。”“鉗紙尾”用韓愈《藍田縣丞廳壁記》故事,說明自己現任分管茶鹽的佐僚,對主官隻能唯唯諾諾,天天在公文上随着主官的意志畫押簽名,絲毫不能做主;甚至,連屬吏也不把他放在眼裏。他嘗盡了俯仰随人的滋味。“飽谙”二字,濃縮了無限屈辱辛酸。下句“摸床棱”用《新唐書·蘇味道傳》中事,全句說,好心的朋友來了,總是苦苦勸我遇事模棱兩可,假裝糊塗不要固執己見。當然,這不失爲一種處世自全之道;但,這不是壯夫所爲,也不是陸遊所願。
看來,進而分枉直,論是非,詩
人不屑;退而走東西,就鬥升,更是屈辱難忍,真是“乾坤大如許,無處著此翁”(《醉歌》),他是走投無路了。愈轉愈深的詩情,逼得他說出了一句隐忍已久又不得不說的話——“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歸隐山林,這是更大的退卻,是在他心中醞釀了多年的無可奈何的退卻。但是,他真正打算退隐麽。要正确理解這句話,還得聯系他一生出處行藏來看。他畢生心存社稷,志在天下,到老不忘恢複:“蹈海言猶在,移山志未衰”(《雜感》之三),怎麽會真的想到退隐山林。就在早一年,他也寫過“向來誤有功名念,欲挽天河洗此心”(《夜坐偶書》)的話。顯然,這不是認真的後悔,而是憤激的反語,應該從反面讀。那麽,“笑指廬山”這層歸隐山林的意思,自然也隻能從反面來理解了。從無可奈何的一再退卻中,可以看出作者對颠倒是非、不辨枉直的朝政的憤慨。所謂《自詠示客》者,也就是出示這樣一種憤世嫉俗之情。
這首七律寫的是一種特殊的人生痛苦,一種壯志難酬的苦惱悲哀,感情十分深沉。詩的抒情契機,全在一個“羞”字,一個“笑”字。這兩個字是全詩線索,興起許多波瀾,構成許多轉折,包含許多苦惱。在“羞”字裏可以看到詩人的尊嚴,在“笑”字裏可以看出詩人的眼淚
。從句法上看,颔聯屬對工整,頸聯用事貼切,增加了詩的容量。在章法上,詩意層層退卻,詩情卻層層推進,愈轉愈深,盡曲折回旋之能事,而全詩以衰頹氣象起,以苦笑終,更加強了這首詩的感染力。
創作背景陸遊在“西州落魄九年餘”的五十四歲那一年,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親下诏令,調他回臨安,似将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一年之後再調江西撫州供職,依然擔任管理茶鹽公事的七品佐僚。這首詩就是在撫州任内所作,是爲抒發壯志難酬的苦悶悲哀,展示憤世嫉俗之情。
作者簡介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爲秦桧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極爲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出自宋代陆游的《自咏示客》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隆兴府观看上元节的花灯。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走,挣二斗米糊口吃饭。小吏操办公文时对上司低声下气,有人来苦声劝说,却模棱两可,含糊其事。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
注释郡丞:即郡县长官的帮手、杂务之类。丞,各官府长官的佐僚为丞。洪州:隋朝置郡,南宋升为隆兴府,治所即今南昌市。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枉(wǎng)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东西:东边与西边。斗升:斗与升,喻少量、微薄。饱谙(ān):最熟悉。箝(qián)纸尾:恭恭敬敬地请上司在纸尾署名签字。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日:‘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摸床棱(léng):谓模棱两可,含糊其事,这实际是作者的牢骚话。《新唐书·苏
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持两端可也。’”古涧(jiàn)藤:指藤杖。
赏析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情怀写给朋友们看,提笔便有许多辛酸。诗人把这许多辛酸,融铸在“衰发萧萧老郡丞”这个起句里,先给朋友们展示一幅自画像:白发稀疏,老态颓唐,这已是一层辛酸;官位又不过是辅佐州长官的郡丞,而且是“老郡丞”——多年来一直作一些细碎事务,更加上一层辛酸。计自三十四岁初入官场,在宦海中沉沦二十多年,始终未曾独当一面,以展其抗敌救国的壮志雄心。岁月流逝,人生倏忽,自然界的酷暑严冬与政治生涯中的风刀霜剑,交相煎迫,他安得不老。虚捐少壮之年,空销凌云之志,又安得不颓。这个起句,挟半生忧患俱来,把斯人憔悴的形象描绘得逼真,读之便令人泫然。第二句“洪州又看上元灯”是反接,以上元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此翁的颓唐潦倒,更有酒酣耳热,悲从中来的感慨。于是引出颔联直抒胸臆,诗情步步展开:“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这十四个字是近年宦海生涯的概括。谗言可畏,三人成虎,世间枉直,一时谁能评断清楚。即以放翁而论,他一生受了多少冤枉,哪一件又曾得到公正的裁判。早在四川,他就有“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
言太深刻”(《海棠》)的感慨;去岁奉诏东归,孝宗有意任为朝官,又被曾觌等人从中梗阻,这些政治上的枉和直,是和非,语言是不能分辨其寻尺高低的。何况,他本来就不屑向他们分辩,甚至以这种分辩为“羞”。显然,他对政治上的翻云覆雨、钩心斗角是十分厌恶的,对那些吠影吠声的群小是不屑一顾的。他宁愿作外郡佐僚,东奔西跑,就升斗之俸以糊口,这样到能避开许多风波。这是陆游郑重的选择,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诗句中“羞”字、“宁”字,下的很重,感慨遥深。
但是,高飞远引,甘居下僚,这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适下来。远郡佐僚生涯,带给他的是更大的苦恼:“吏进饱谙钳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钳纸尾”用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故事,说明自己现任分管茶盐的佐僚,对主官只能唯唯诺诺,天天在公文上随着主官的意志画押签名,丝毫不能做主;甚至,连属吏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尝尽了俯仰随人的滋味。“饱谙”二字,浓缩了无限屈辱辛酸。下句“摸床棱”用《新唐书·苏味道传》中事,全句说,好心的朋友来了,总是苦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不要固执己见。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处世自全之道;但,这不是壮夫所为,也不是陆游所愿。
看来,进而分枉直,论是非,诗
人不屑;退而走东西,就斗升,更是屈辱难忍,真是“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醉歌》),他是走投无路了。愈转愈深的诗情,逼得他说出了一句隐忍已久又不得不说的话——“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归隐山林,这是更大的退却,是在他心中酝酿了多年的无可奈何的退却。但是,他真正打算退隐么。要正确理解这句话,还得联系他一生出处行藏来看。他毕生心存社稷,志在天下,到老不忘恢复:“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杂感》之三),怎么会真的想到退隐山林。就在早一年,他也写过“向来误有功名念,欲挽天河洗此心”(《夜坐偶书》)的话。显然,这不是认真的后悔,而是愤激的反语,应该从反面读。那么,“笑指庐山”这层归隐山林的意思,自然也只能从反面来理解了。从无可奈何的一再退却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颠倒是非、不辨枉直的朝政的愤慨。所谓《自咏示客》者,也就是出示这样一种愤世嫉俗之情。
这首七律写的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痛苦,一种壮志难酬的苦恼悲哀,感情十分深沉。诗的抒情契机,全在一个“羞”字,一个“笑”字。这两个字是全诗线索,兴起许多波澜,构成许多转折,包含许多苦恼。在“羞”字里可以看到诗人的尊严,在“笑”字里可以看出诗人的眼泪
。从句法上看,颔联属对工整,颈联用事贴切,增加了诗的容量。在章法上,诗意层层退却,诗情却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尽曲折回旋之能事,而全诗以衰颓气象起,以苦笑终,更加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陆游在“西州落魄九年余”的五十四岁那一年,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亲下诏令,调他回临安,似将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一年之后再调江西抚州供职,依然担任管理茶盐公事的七品佐僚。这首诗就是在抚州任内所作,是为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悲哀,展示愤世嫉俗之情。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