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16:22:44
出自唐代王維的《觀别者》
青青楊柳陌,陌上别離人。愛子遊燕趙,高堂有老親。不行無可養,行去百憂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鄰。都門帳飲畢,從此謝親賓。揮涕逐前侶,含凄動征輪。車徒望不見,時見起行塵。吾亦辭家久,看之淚滿巾。譯文及注釋譯文排列在青青楊柳的路上,正在送别遠去的親人。是愛子宦遊要去燕趙,高堂上還有他年邁的雙親。不離家無法把雙親奉養,離家去又新憂殷殷。情意懇切地把兄弟囑咐,戀戀不舍地面對相送的鄉鄰。都門祖帳中飲過了餞行酒,從此就告别了親屬和友人。灑淚去追趕前面的同伴,懷着悲傷啓動遠行的車輪。車馬人從漸漸不能望見,車馬後面不時揚起灰塵。我離開家鄉日子也已很久,見到這情景不禁淚水滿巾。
注釋楊柳陌:路旁栽楊柳的道路。多用指分别之處。唐盧照鄰《首春贻京邑文士》詩:“寒辭楊柳陌,春滿鳳皇城。”陌,田間小路。燕趙:燕趙都是古國名,地點都在河北。這裏泛指河北諸郡。高堂:在古代的家庭裏,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稱爲堂屋,是處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頂相對比其它房間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輩爲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說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居處,或代稱父母。不行:不行進;不前進。百憂:種種憂
憂慮。切切:懇摯、深切之意。依依:依戀不舍的樣子。都門:都,都城。門,城門。都門,這裏指都城。帳飲:謂在郊野張設帷帳,宴飲送别。前侶:前面的同伴。征輪:遠行人乘的車。車徒:車馬和仆從。指遊子及其仆人。徒:一作“從”。吾:一作“餘”。久:一作“者”。
賞析王維有詩《别弟缙後登青龍寺望藍田山》:“陌上新離别,蒼茫四郊晦。登高不見君,故山複雲外。遠樹蔽行人,長天隐秋塞。心悲宦遊子,何處飛征蓋。”與這首《觀别者》詩同一機杼。隻是這首《觀别者》寫法上很别緻。它借陌上人的惜别,來表現自己的宦遊之悲。
青青河畔,楊柳陌上,依依别離。似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之風,又宛若“楊柳依依”之韻,離别之境,自然而現。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愛子”一遊,或爲生計,或爲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親,又怎舍得棄高堂于不顧呢。一“愛”字,一“老”字,各種情境,隻有畫中人懂得。心念老親,然生計所迫,遠遊原是那般無奈;此行遠去,尚不知明天深淺,自然又有新的憂愁升起。此番遠遊,歸期難料,然心中那個“孝”字,又該如何書寫。切切轉向兄弟,滿腔的心思,托付于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對父母的牽腸挂肚,都訴諸四鄰。都門帳飲,飲畢
做辭,心底仍是萬千不舍,一一惜别那熟悉的臉龐。同伴早已動身,飛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趕不上,隻得揮淚闊别,邁向前方,而那轉身的瞬間,早已是兩行滾燙的淚花。轉眼間,已然望不見“車徒”,唯留下滾滾的行塵,淹沒了遠去的身影,那遠眺的雙眸,目送着遠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淚縱痕。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吾亦辭家久,看之淚滿巾。”一句拉回現實,原來詩人隻是一旁觀者,大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内心的觸動,亦随着飄揚的塵土,沾濕了衣襟。
詩中畫面,在古代并不少見,詩詞之中亦不乏這樣的詩篇,然右丞筆下的畫面,卻是那般情深。至親别離,肝腸寸斷,然生活所迫,又無可奈何。曆史畫卷中,重複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變的卻都是那份難以割舍的情緻,親情、友情、愛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時空的帷幕裏掀起層層浪花。
作者簡介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诘,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轼評價其:“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禅宗
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诘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出自唐代王维的《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译文及注释译文排列在青青杨柳的路上,正在送别远去的亲人。是爱子宦游要去燕赵,高堂上还有他年迈的双亲。不离家无法把双亲奉养,离家去又新忧殷殷。情意恳切地把兄弟嘱咐,恋恋不舍地面对相送的乡邻。都门祖帐中饮过了饯行酒,从此就告别了亲属和友人。洒泪去追赶前面的同伴,怀着悲伤启动远行的车轮。车马人从渐渐不能望见,车马后面不时扬起灰尘。我离开家乡日子也已很久,见到这情景不禁泪水满巾。
注释杨柳陌:路旁栽杨柳的道路。多用指分别之处。唐卢照邻《首春贻京邑文士》诗:“寒辞杨柳陌,春满凤皇城。”陌,田间小路。燕赵:燕赵都是古国名,地点都在河北。这里泛指河北诸郡。高堂:在古代的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是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它房间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辈为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说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不行:不行进;不前进。百忧:种种忧
忧虑。切切:恳挚、深切之意。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都门:都,都城。门,城门。都门,这里指都城。帐饮:谓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前侣:前面的同伴。征轮:远行人乘的车。车徒:车马和仆从。指游子及其仆人。徒:一作“从”。吾:一作“余”。久:一作“者”。
赏析王维有诗《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与这首《观别者》诗同一机杼。只是这首《观别者》写法上很别致。它借陌上人的惜别,来表现自己的宦游之悲。
青青河畔,杨柳陌上,依依别离。似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风,又宛若“杨柳依依”之韵,离别之境,自然而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爱子”一游,或为生计,或为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亲,又怎舍得弃高堂于不顾呢。一“爱”字,一“老”字,各种情境,只有画中人懂得。心念老亲,然生计所迫,远游原是那般无奈;此行远去,尚不知明天深浅,自然又有新的忧愁升起。此番远游,归期难料,然心中那个“孝”字,又该如何书写。切切转向兄弟,满腔的心思,托付于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对父母的牵肠挂肚,都诉诸四邻。都门帐饮,饮毕
做辞,心底仍是万千不舍,一一惜别那熟悉的脸庞。同伴早已动身,飞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赶不上,只得挥泪阔别,迈向前方,而那转身的瞬间,早已是两行滚烫的泪花。转眼间,已然望不见“车徒”,唯留下滚滚的行尘,淹没了远去的身影,那远眺的双眸,目送着远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泪纵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一句拉回现实,原来诗人只是一旁观者,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内心的触动,亦随着飘扬的尘土,沾湿了衣襟。
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至亲别离,肝肠寸断,然生活所迫,又无可奈何。历史画卷中,重复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变的却都是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致,亲情、友情、爱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时空的帷幕里掀起层层浪花。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
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