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12:03:52

出自先秦的《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後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甯,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後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後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恒之秬秠,是獲是畝。恒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譯文及注釋

譯文當初先民生下來,是因姜嫄能産子。如何生下先民來?禱告神靈祭天帝,祈求生子免無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靈佑護總吉利。胎兒時動時靜止,一朝生下勤養育,孩子就是周後稷。懷胎十月産期滿,頭胎分娩很順當。産門不破也不裂,安全無患體健康,已

已然顯出大靈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來祭享,慶幸果然生兒郎。新生嬰兒棄小巷,愛護喂養牛羊至。再将嬰兒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嬰兒寒冰上,大鳥暖他覆翅翼。大鳥終于飛去了,後稷這才哇哇啼。哭聲又長又洪亮,聲滿道路強有力。後稷很會四處爬,又懂事來又聰明,覓食吃飽有本領。不久就能種大豆,大豆一片茁壯生。種了禾粟嫩苗青,麻麥長得多旺盛,瓜兒累累果實成。後稷耕田又種地,辨明土質有法道。茂密雜草全除去,挑選嘉禾播種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細細往上冒,拔節抽穗又結實;谷粒飽滿質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頤養家室是個寶。上天關懷賜良種:秬子秠子既都見,紅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歡。紅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運倉滿,忙完農活祭祖先。祭祀先祖怎個樣?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糧也有篩糠。沙沙淘米聲音鬧,蒸飯噴香熱氣揚。籌備祭祀來謀劃,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剝了皮,又燒又烤供神享,祈求來年更豐穰。祭品裝在碗盤中,木碗瓦盆派用場,香氣升騰滿廳堂。上帝因此來受享,飯菜滋味實在香。後稷始創祭享禮,祈神佑護禍莫降,至今仍是這個樣。

注釋厥初:其初。時:是。姜嫄yuán::傳說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後稷之母。頭兩

句是說那當初生育周民的,就是姜嫄。克:能。禋yīn::祭天的一種禮儀,先燒柴升煙,再加牲體及玉帛于柴上焚燒。弗:“祓”的假借,除災求福的祭祀,一種祭祀的典禮。一說“以弗無”是以避免沒有之意。履:踐踏。帝:上帝。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樣子。攸:語助詞。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載震載夙sù::或震或肅,指十月懷胎。誕:迨,到了。彌:滿。先生:頭生,第一胎。如:而。達:滑利。坼chè::裂開。副pì::破裂。菑zāi::同“災”。不:丕。不甯,丕甯,大甯。不康:丕康。丕,大。寘zhì::棄置。腓féi::庇護。字:哺育。平林:大林,森林。會:恰好。鳥覆翼之:大鳥張翼覆蓋他。呱gū::小兒哭聲。實:是。覃tán::長。訏xū::大。載:充滿。匍匐:伏地爬行。岐:知意。嶷:識。就:趨往。口食:生恬資料。蓺yì::同“藝”,種植。荏菽:大豆。旆pèi:旆:草術茂盛。役:通“穎”。穎,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豐硬下垂的樣子幪méng:幪:茂密的樣子。瓞dié::小瓜。唪fěng:唪:果實累累的樣子。穑:耕種。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茀:拂,拔除。黃茂:嘉谷,指優良品種,即黍、稷。孔穎達疏:“谷之黃色者,惟

黍、稷耳。黍、稷,谷之善者,故雲嘉谷也。”實:是。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苞:苗叢生。種:禾芽始出。褎yòu::禾苗漸漸長高。發:發莖。秀:秀穗。堅:谷粒灌漿飽滿。穎: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獲衆多貌。邰:當讀作“頤”,養。谷物豐茂,足以養家室之意。降:賜與。秬jù::黑黍。秠pǐ::黍的一種,一個黍殼中含有兩粒黍米。穈mén::赤苗,紅米。芑qǐ::白苗,白米。恒:遍。畝:堆在田裏。任:挑起。負:背起。肇:開始。祀:祭祀。揄yóu::舀,從臼中取出舂好之米。簸:揚米去糠。蹂:以手搓餘剩的谷皮。釋:淘米。叟叟:淘米的聲音。烝:同“蒸”。浮浮:熱氣上升貌。惟:考慮。蕭:香蒿。脂:牛油。羝dī::公羊。軷:讀爲“拔”,即剝去羊皮。燔fán::将肉放在火裏燒炙。烈:将肉貫穿起來架在火上烤。嗣歲:來年。昂:仰,舉。豆:古代一種高腳容器。登:瓦制容器。居歆xīn::爲歆,應該前來享受。胡臭xiù:亶dǎn:時:爲什麽香氣誠然如此好。臭,香氣;亶,誠然,确實;時,善,好。

鑒賞

  中國傳統詩歌源遠流長,但以叙事爲主的史詩卻一向不發達,因此《詩經》中爲數不多的幾篇具有史詩性質的作品,便受到今人的充分關注。《大雅·生民》就是這樣

的作品。

  此詩帶有濃重的傳說成分,而對農業生産的詳細描寫,也反映出當時農業已同畜牧業分離而完成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的事實。

  詩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與八字句章前後交替的方式構成全篇,除首尾兩章外,各章皆以“誕”字領起,格式嚴謹。從表現手法上看,它純用賦法,不假比興,叙述生動詳明,紀實性很強。然而從它的内容看,盡管後面幾章寫後稷從事農業生産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卻仍不能脫去前面幾章寫後稷的身世所顯出的神奇荒幻氣氛,這無形中也使其藝術魅力大大增強。

  詩的第一章寫姜嫄神奇的受孕。這章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履帝武敏歆”,對這句話的解釋衆說紛纭,曆來是箋注《詩經》的學者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毛傳把這句話納入古代的高禖(古代帝王爲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儀式中去解釋,雲:“後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鳥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親往,後妃率九嫔禦,乃禮天子所禦,帶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說高辛氏之帝率領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趨,施行了一道傳統儀式,便感覺懷了孕,求子而得子。唐代孔穎達的疏也執此說。但漢代鄭玄

的箋與毛傳之說不同,他主張姜嫄是踩了天帝的足迹而懷孕生子的。雲:“姜嫄之生後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無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帝,上帝也;敏,拇也。……祀郊禖之時,時則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滿履其拇指之處,心體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這樣的解釋表明君王的神聖裔傳來自天帝,是一個神話。然在後世,鄭玄的解釋遭到了王充、洪邁、王夫之等人的否定。現代學者聞一多對這一問題寫有《姜嫄履大人迹考》專文,認爲這則神話反映的事實真相,“隻是耕時與人野合而有身,後人諱言野合,則曰履人之迹,更欲神異其事,乃曰履帝迹耳”。他采納了毛傳關于高禖儀式的說法,并對之作了文化人類學的解釋:“上雲禋祀,下雲履迹,是履迹乃祭祀儀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種象征的舞蹈。所謂‘帝’,實即代表上帝之神屍。神屍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後,踐神屍之迹而舞,其事可樂,故曰‘履帝武敏歆’,猶言與屍伴舞而心甚悅喜也。‘攸介攸止’,‘介’,林義光讀爲‘愒(qí)’,息也,至确。蓋舞畢而相攜止息于幽閉之處,因而有孕也。”聞一多的見解是可取的。還有兩點:一、足迹無非是種象征,因此像王夫之等人那樣力圖在虛幻和事實之間

架橋似乎是徒勞的。二、象征的意義是通過儀式的摹仿來完成的,舞蹈之類都是摹仿儀式,而語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義,如最初起源于祭儀的頌詩;正是由于語言的這種表現能力的擴張,神話才超越了現實,詩歌乃具有神奇的魅力。

  詩的第二章、第三章寫後稷的誕生與屢棄不死的靈異。後稷名棄,據《史記·周本紀》的解釋,正是因爲他在嬰幼時曾屢遭遺棄,才得此名。此篇對他三次遭棄又三次獲救的經過情形叙述十分細緻。第一次,後稷被扔在小巷裏,結果是牛羊跑來用乳汁喂養了他。第二次,後稷被扔進了大樹林,結果正巧有樵夫來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後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結果天上飛來隻大鳥,用溫暖的羽翼覆蓋他溫暖他。初生的嬰兒經曆了如此大的磨難,終于哇哇哭出了聲,聲音洪亮有力,回蕩在整條大路上,預示着他将來會創造輝煌的業績。那麽,對于後稷遭棄這一棄子之謎,曆代經史學家有許多解釋。賤棄說在魯詩中就已産生,劉向《列女傳》和鄭玄箋都執此說。另一較早的說法是遺腹說,首先由馬融提出。此後,蘇洵持難産說,朱熹持易生說,王夫之持避亂說,臧琳持早産說,胡承珙持速孕說。另外又有晚生說、怪胎說、不哭說、假死說、陰謀說等等。近世學者則多從民俗學角度出發

,各倡輕男說、殺長說、宜弟說、觸忌說、犯禁說等。英雄幼時蒙難是世界性的傳說故事母題,一連串的被棄與獲救實際上是儀式性的行爲。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過棄置而對初生嬰兒體質作考驗或磨練的習俗,這種做法名爲“暴露法”(Infantexposure),棄子傳說則是這種習俗遺迹的反映,棄子神話正是爲了說明一個民族的建國始祖的神聖性而創造的,誕生是擔負神聖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經的通過儀式,他必須在生命開始時便接受這一考驗。而所有的棄子神話傳說都有這麽一個原型模式:一、嬰幼期被遺棄;二、被援救并成長爲傑出人物;三、被棄和獲救都有神奇靈異性。此詩第三章中的棄子故事,自然也不例外。這一章除了叙事神奇外,筆法也可圈可點,對此前人也有所會心,孫鑛說:“不說人收,卻隻說鳥去,固蘊藉有緻。”俞樾說:“初不言其棄之由,而卒曰‘後稷呱矣’,蓋設其文于前,而著其義于後,此正古人文字之奇。”(均見陳子展《詩經直解》引)

  詩的第四至第六章寫後稷有開發農業生産技術的特殊禀賦,他自幼就表現出這種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農業而受封于邰,他種的農作物品種多、産量高、質量好,豐收之後便創立祀典。這幾章包含了豐富的上古農業生産史料,其中講到的農作物有

荏菽、麻、麥子、瓜、秬、秠、麇、芑等。對植物生長周期的觀察也很細緻,發芽、出苗、抽穗、結實,一一都有描述。而對除雜草和播良種的重視,尤其引人注意。這說明漢民族已經開始成爲以農耕爲主要生産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寫作“田(四格中各有一點)”,田是田地,四點像田中密植的農作物,可見漢民族的命名是與農業密切相關的。據史載,棄因善于經營農業,被帝堯舉爲農師,帝舜時他又被封到邰地。棄號後稷,後是君王的意思,稷則是一種著名的農作物名。周人以稷爲始祖,以稷爲谷神,以社稷并稱作爲國家的象征,這一切都表明漢民族與稷這種農作物的緊密聯系。那麽對于稷具體究竟是哪一種谷物的問題,唐宋人多以爲稷即穄,是黍的一種,清代經學家、小學家則普遍認爲就是高粱,這幾乎已成定論。今人又有新說,認爲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種皮則稱小米。這幾章修辭手法的多樣化,使本來容易顯得枯燥乏味的内容也變得跌宕有緻,不流于率易。修辭格有疊字、排比等,以高密度的使用率見其特色,尤以“實……實……”格式的五句連用,最富表現力。

  詩的最後兩章,承第五章末句“以歸肇祀”而來,寫後稷祭祀天神,祈求上天永遠賜福,而上帝感念其德行業績,不斷保佑

他并将福澤延及到他的子子孫孫。詩中所述的祭祀場面很值得注意,它着重描寫糧食祭品而沒有提到酒(雖然也是用糧食制成),這大約也表明後稷所處的堯舜時代酒還沒有發明吧。據《戰國策·魏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則中國酒的發明在夏代,此詩的叙述當可作爲一個重要的旁證。而燒香蒿和動物油脂這一細節,恐怕也是後稷所創祀典的特殊之處。“上帝居歆”雲雲,則反映出當時可能有人扮的神屍來享用祭品,可供研究上古禮制參考。全詩末尾的感歎之詞,是稱道後稷開創祭祀之儀得使天帝永遠佑護漢民族,正因後稷創業成功才使他有豐碩的成果可以作爲祭享的供品,一結贊頌的對象仍落實在後稷身上,而他确也是當之無愧的。

創作背景

  這是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後稷事迹以祭祀之的長篇史詩。《毛詩序》:“《生民》,尊祖也。後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後稷,故推以配天焉。”

出自先秦的《大雅·生民》

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译文注释

译文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

已然显出大灵光。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注释厥初:其初。时:是。姜嫄yuán::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头两

句是说那当初生育周民的,就是姜嫄。克:能。禋yīn::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一种祭祀的典礼。一说“以弗无”是以避免没有之意。履:践踏。帝:上帝。武:足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样子。攸:语助词。介:通“祄”,神保佑。止:通“祉”,神降福。载震载夙sù::或震或肃,指十月怀胎。诞:迨,到了。弥:满。先生:头生,第一胎。如:而。达:滑利。坼chè::裂开。副pì::破裂。菑zāi::同“灾”。不:丕。不宁,丕宁,大宁。不康:丕康。丕,大。寘zhì::弃置。腓féi::庇护。字:哺育。平林:大林,森林。会:恰好。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呱gū::小儿哭声。实:是。覃tán::长。訏xū::大。载:充满。匍匐:伏地爬行。岐:知意。嶷:识。就:趋往。口食:生恬资料。蓺yì::同“艺”,种植。荏菽:大豆。旆pèi:旆:草术茂盛。役:通“颖”。颖,禾苗之末。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幪méng:幪:茂密的样子。瓞dié::小瓜。唪f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穑:耕种。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茀:拂,拔除。黄茂:嘉谷,指优良品种,即黍、稷。孔颖达疏:“谷之黄色者,惟

黍、稷耳。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实:是。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苞:苗丛生。种:禾芽始出。褎yòu::禾苗渐渐长高。发:发茎。秀:秀穗。坚:谷粒灌浆饱满。颖:禾穗末稍下垂。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邰:当读作“颐”,养。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降:赐与。秬jù::黑黍。秠pǐ::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穈mén::赤苗,红米。芑qǐ::白苗,白米。恒:遍。亩:堆在田里。任:挑起。负:背起。肇:开始。祀:祭祀。揄yóu::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簸:扬米去糠。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释:淘米。叟叟:淘米的声音。烝:同“蒸”。浮浮:热气上升貌。惟:考虑。萧:香蒿。脂:牛油。羝dī::公羊。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燔fán::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嗣岁:来年。昂:仰,举。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登:瓦制容器。居歆xīn::为歆,应该前来享受。胡臭xiù:亶dǎn: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

鉴赏

  中国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因此《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便受到今人的充分关注。《大雅·生民》就是这样

的作品。

  此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而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交替的方式构成全篇,除首尾两章外,各章皆以“诞”字领起,格式严谨。从表现手法上看,它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叙述生动详明,纪实性很强。然而从它的内容看,尽管后面几章写后稷从事农业生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仍不能脱去前面几章写后稷的身世所显出的神奇荒幻气氛,这无形中也使其艺术魅力大大增强。

  诗的第一章写姜嫄神奇的受孕。这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毛传把这句话纳入古代的高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云:“后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高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唐代孔颖达的疏也执此说。但汉代郑玄

的笺与毛传之说不同,他主张姜嫄是踩了天帝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的。云:“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帝,上帝也;敏,拇也。……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这样的解释表明君王的神圣裔传来自天帝,是一个神话。然在后世,郑玄的解释遭到了王充、洪迈、王夫之等人的否定。现代学者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他采纳了毛传关于高禖仪式的说法,并对之作了文化人类学的解释:“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qí)’,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闻一多的见解是可取的。还有两点:一、足迹无非是种象征,因此像王夫之等人那样力图在虚幻和事实之间

架桥似乎是徒劳的。二、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仪式的摹仿来完成的,舞蹈之类都是摹仿仪式,而语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义,如最初起源于祭仪的颂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表现能力的扩张,神话才超越了现实,诗歌乃具有神奇的魅力。

  诗的第二章、第三章写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此篇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那么,对于后稷遭弃这一弃子之谜,历代经史学家有许多解释。贱弃说在鲁诗中就已产生,刘向《列女传》和郑玄笺都执此说。另一较早的说法是遗腹说,首先由马融提出。此后,苏洵持难产说,朱熹持易生说,王夫之持避乱说,臧琳持早产说,胡承珙持速孕说。另外又有晚生说、怪胎说、不哭说、假死说、阴谋说等等。近世学者则多从民俗学角度出发

,各倡轻男说、杀长说、宜弟说、触忌说、犯禁说等。英雄幼时蒙难是世界性的传说故事母题,一连串的被弃与获救实际上是仪式性的行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或磨练的习俗,这种做法名为“暴露法”(Infantexposure),弃子传说则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弃子神话正是为了说明一个民族的建国始祖的神圣性而创造的,诞生是担负神圣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经的通过仪式,他必须在生命开始时便接受这一考验。而所有的弃子神话传说都有这么一个原型模式:一、婴幼期被遗弃;二、被援救并成长为杰出人物;三、被弃和获救都有神奇灵异性。此诗第三章中的弃子故事,自然也不例外。这一章除了叙事神奇外,笔法也可圈可点,对此前人也有所会心,孙鑛说:“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俞樾说:“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均见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诗的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

荏菽、麻、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而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说明汉民族已经开始成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写作“田(四格中各有一点)”,田是田地,四点像田中密植的农作物,可见汉民族的命名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据史载,弃因善于经营农业,被帝尧举为农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弃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并称作为国家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汉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那么对于稷具体究竟是哪一种谷物的问题,唐宋人多以为稷即穄,是黍的一种,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则普遍认为就是高粱,这几乎已成定论。今人又有新说,认为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种皮则称小米。这几章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使本来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变得跌宕有致,不流于率易。修辞格有叠字、排比等,以高密度的使用率见其特色,尤以“实……实……”格式的五句连用,最富表现力。

  诗的最后两章,承第五章末句“以归肇祀”而来,写后稷祭祀天神,祈求上天永远赐福,而上帝感念其德行业绩,不断保佑

他并将福泽延及到他的子子孙孙。诗中所述的祭祀场面很值得注意,它着重描写粮食祭品而没有提到酒(虽然也是用粮食制成),这大约也表明后稷所处的尧舜时代酒还没有发明吧。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则中国酒的发明在夏代,此诗的叙述当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旁证。而烧香蒿和动物油脂这一细节,恐怕也是后稷所创祀典的特殊之处。“上帝居歆”云云,则反映出当时可能有人扮的神尸来享用祭品,可供研究上古礼制参考。全诗末尾的感叹之词,是称道后稷开创祭祀之仪得使天帝永远佑护汉民族,正因后稷创业成功才使他有丰硕的成果可以作为祭享的供品,一结赞颂的对象仍落实在后稷身上,而他确也是当之无愧的。

创作背景

  这是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后稷事迹以祭祀之的长篇史诗。《毛诗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121324.html

上一篇: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

    • 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

    • 西风月落城乌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译文及注释译文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

    •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贺的《黄家洞》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闲驱竹马

    •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唐代李白的《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

    •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创作背景  

    •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

    •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凄凉犯·重台水仙》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樊姊

    • 一派黄流已电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创作背景

    • 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赠王友道》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