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18:02:00
出自兩漢的《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宿昔 一作:夙昔)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爲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譯文及注釋譯文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裏很快就能見到他。夢裏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覺他仍在他鄉。他鄉各有不同的地區,丈夫在他鄉漂泊不能見到。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的遊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麽?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後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注釋綿綿:這裏義含雙關,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征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遠道:遠行。宿昔:指昨夜。覺:睡醒。展轉:亦作“輾轉”,不定。這裏是說在他鄉作客的人行蹤無定。“展轉”又是形容不能
能安眠之詞。如将這一句解釋指思婦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說她醒後翻來覆去不能再入夢。枯桑:落了葉的桑樹。這兩句是說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入門,指各回自己家裏。媚:愛。言:問訊。以上二句是把遠人沒有音信歸咎于别人不肯代爲傳送。雙鯉魚:指藏書信的函,就是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一底一蓋,把書信夾在裏面。一說将上面寫着書信的絹結成魚形。烹:煮。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爲了造語生動故意将打開書函說成烹魚。尺素書:古人寫文章或書信用長一尺左右的絹帛,稱爲“尺素”。素,生絹。書,信。長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着地,臀部壓在腳後根上。跪時将腰伸直,上身就顯得長些,所以稱爲“長跪”。下:末二句“上”、“下”指書信的前部與後部。
賞析《飲馬長城窟行》屬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又稱“飲馬行”。詩歌的筆法委曲多緻,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着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爲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
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
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産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着濃厚的傳奇色彩,而遊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
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這意味着什麽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創作背景這首詩最早見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沂編的《文選》,歸入“樂府·古辭”。該詩的作者問題,曆來有争議。《文選》李善注雲:“此辭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詠》則以爲是漢蔡邕所作。當代也有人認爲與蔡邕并無關系,而是東漢之前即流傳于民間的歌詩。
出自两汉的《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宿昔 一作:夙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译文及注释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远道:远行。宿昔:指昨夜。觉:睡醒。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
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赏析《饮马长城窟行》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称“饮马行”。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创作背景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当代也有人认为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