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30 06:45:20
出自唐代李白的《别儲邕之剡中》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裏香。辭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譯文及注釋譯文向你打探問去剡中的道路,你舉手示意遙指東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揚州而南下,長長的流水一直通向會稽。溪水清澈,掩映着叢叢綠竹,水明淨如鏡,映着荷花的倒影,傳出陣陣清香。與君辭别前往天姥,抖盡石塵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釋儲邕:詩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帶,當地有剡溪,山清水秀。借問:請問,打聽。越鄉:今浙江紹興周圍。春秋時越國統治中心。廣陵:今江蘇揚州。會稽:今浙江紹興。鏡:指水面。一則陽光照射,水面閃閃發光,二則水面清澈見底,所以比喻爲鏡子。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傳說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爲仙山。
賞析詩的前二句,交待詩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鋪直叙,用“借問”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經的路線;下面用一“指”字,回應上文;同時,一“問”一“指”兩個舉動,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時的情狀,增強形象感。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兩句進一步補充離别和要去的地點,并借“舟”、“水"二字點明詩人乃由水路進發,從而自然引出下面兩句
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邊,卻說“溪下綠’’,顯見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卻說“鏡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這裏,前句巧妙地襯托出溪水之清,後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靜。水靜而且清,伴以飄香的荷花,泛綠的翠竹,活畫出了江南水鄉所獨具的特色。
“辭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辭君"正面點出别離,與詩題關合;“天姥”乃越東靈秀之山,號稱奇絕。從“剡中“,到“越鄉",到“會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區的不同名稱被詩人連續使用,表面看來,似有重複繁雜之弊,但實際上,不僅每一名稱的出現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義,而且還從側面襯托出了詩人初入越東前那種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詩人想來,到了天姥山以後,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潔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暢。
這首别離詩别辟蹊徑,新人耳目。詩中隻以“辭君"見出别離,其餘筆墨都用來鋪叙詩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後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實寫來,充分展現了詩人熱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創作背景相傳,李白在唐開元12年出蜀遠遊,兩年後便從廣陵到剡中,在開元14年寫了《别儲邕之剡中》。後來,他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遊。李白漫遊各地,也總以剡中風光作
比,上畫的是李白遊剡溪時的美麗情景。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别储邕之剡中》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译文及注释译文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释储邕:诗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山清水秀。借问:请问,打听。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广陵:今江苏扬州。会稽:今浙江绍兴。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赏析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
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创作背景相传,李白在唐开元12年出蜀远游,两年后便从广陵到剡中,在开元14年写了《别储邕之剡中》。后来,他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游。李白漫游各地,也总以剡中风光作
比,上画的是李白游剡溪时的美丽情景。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