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23 04:11:17
出自先秦的《論語七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子曰:“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譯文孔子說:“我大約十五歲志于學習堯、舜、禹、湯、文、武等先王之道。認真研究曆史,用心學習《詩》、《禮》、《書》等文化。三十歲時,我的學說已經建立了基礎,我也可以以我的學說立身于社會。四十歲時,我已知道我的學說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
信道不疑。雖聽到各種議論,也不疑惑動搖。五十歲時,我已經明白道就是天。同時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給我的使命就是修道、傳道。六十歲時,一聽别人的話,就能準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斷他的話正确與否。如果他的話有錯誤,我也知道他的話錯在什麽地方,爲什麽錯。而我的判斷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問題,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歲時,天在我裏面,我在天裏面,天與我同在,天與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規矩、法則。”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說:“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來做枕頭,這樣做我很快樂。用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貴,這對我如同浮雲一般(指不值得關心)。”
敝緼袍:敝,破壞義。緼,亂絮。古無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稱綿,如今之絲綿
狐貉:以狐貉之皮爲裘,裘之貴者。
其由也與:《檀弓》,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爲養,死無以爲禮也。”《家語》:子路爲親負米。則衣敝緼袍乃實況,非設辭。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
《衛風?雄雉》之詩。忮,害義。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傷之心也。求,貪義。恥己之無而欲求取于人。臧,善義。若能不忮不求,則何爲而不善?
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引詩以美子路,子路終身誦之。是以一善沽沾自喜,将不複于道更求進,故孔子複言此以警之。或說:不忮不求以下當别爲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組狐貉之對立來,分章則義不見,今不從。
先生說:“穿着破舊的綿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爲恥辱的,隻有由了吧!”“《詩經》上說不忮刻,不貪求,這有什麽不好呀?”子路聽了,從此常誦止此詩。先生說:“這樣又何夠算好呀。”
子貢問怎樣培養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我們住在這個國家裏,就要敬奉那些賢能的大夫,結交那些仁德的士人。”
“爲仁”,培養仁德,修煉仁德。子貢問如何培養仁德,孔子回答怎樣做事。敬奉賢德的大夫,結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爲了培養仁德,人的才德,是經過磨砺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爲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經過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個是爲了培養仁德,一個是爲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爲仁。做事須要鋒利的工具,培養仁德須要敬奉結交賢德之人;有了鋒
利的工具就能做好事情,有了學習賢人的機會就能培養仁德。
此文明确地告訴人們,培養仁德必須深入社會進行磨砺,以謙恭的态度尊重賢德之人,以真誠的行動結交仁德之士,有了這樣的機會和環境,就能成功地修煉仁德。
注釋:(1)“善其事”,做好他的工作。“善”,做好。“事”,工作。(2)“利”,磨鋒利。“器”,工具。(3)“事其大夫賢者”,“事”,敬奉。“友”,結交朋友。
子貢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喜歡、贊揚他,這個人怎麽樣?”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子貢又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麽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顔回比哪個更強些?”子貢答道,“我怎麽敢和顔回相比呢?顔回能聞一知十,我隻能聞一知二。”孔子說,“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出自先秦的《论语七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
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来做枕头,这样做我很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关心)。”
敝緼袍:敝,破坏义。緼,乱絮。古无木棉,袍皆以絮。絮之好者称绵,如今之丝绵
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裘之贵者。
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
《卫风?雄雉》之诗。忮,害义。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伤之心也。求,贪义。耻己之无而欲求取于人。臧,善义。若能不忮不求,则何为而不善?
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引诗以美子路,子路终身诵之。是以一善沽沾自喜,将不复于道更求进,故孔子复言此以警之。或说:不忮不求以下当别为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组狐貉之对立来,分章则义不见,今不从。
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里,就要敬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仁德的士人。”
“为仁”,培养仁德,修炼仁德。子贡问如何培养仁德,孔子回答怎样做事。敬奉贤德的大夫,结交仁德的士人,目的是为了培养仁德,人的才德,是经过磨砺熏陶形成的;工匠磨快他的工具,目的是为了做好他的工作,工匠的工具是经过切磋琢磨形成的。二者一个是为了培养仁德,一个是为了做好工作,把做事比喻成为仁。做事须要锋利的工具,培养仁德须要敬奉结交贤德之人;有了锋
此文明确地告诉人们,培养仁德必须深入社会进行磨砺,以谦恭的态度尊重贤德之人,以真诚的行动结交仁德之士,有了这样的机会和环境,就能成功地修炼仁德。
注釋:(1)“善其事”,做好他的工作。“善”,做好。“事”,工作。(2)“利”,磨鋒利。“器”,工具。(3)“事其大夫賢者”,“事”,敬奉。“友”,結交朋友。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哪个更强些?”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