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1 07:43:57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驿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譯文及注釋譯文我居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正好是冬至佳節。晚上,我抱着雙膝坐在燈前,隻有影子與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親人今天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談論着我這個遠行人。
注釋邯鄲(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鄲市。冬至: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十二月下旬,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古代冬至有全家團聚的習俗。驿:驿站,古代的傳遞公文,轉運官物或出差官員途中的歇息的地方。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與其相伴。夜深:猶深夜。遠行人:離家在外的人,這裏指作者自己。
賞析《邯鄲冬至夜思家》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隻是用叙述的語氣來描繪遠客的懷親之情。其佳處,一是以直率質樸的語言,道出了人們常有的一種生活體驗,感情真摯動人。二是構思精巧别緻:首先,詩中無一“思”字,隻平平叙來,卻處處含着“思”情;其次,寫自己思家,卻從對面着筆。
前兩句紀實,側面寫“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節,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這個日子,人們本應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鄲客店裏碰上這個節日,不知如
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寫作者在邯鄲客棧裏過節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畫出枯坐的神态。“燈前”二字,既烘染環境,又點出“夜”,托出“影”。一個“伴”字,把“身”與“影”聯系起來,并賦予“影”以人的感情。隻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後兩句運用想象,正面寫“思家”。後兩句筆鋒一轉,來個曲筆,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着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使這種思鄉之情擴大化,真實感人。其感人之處是:他在思家之時想象出來的那幅情景,卻是家裏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由于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裏人一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裏人大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說着遠行人”。具體“說”了什麽,作者并沒有指明,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每一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曆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得很多。作者沒用華麗的詞句,沒有玩弄過多的藝術技巧,而用平實質樸的語言,卻把思鄉之情表現的淋漓盡緻。
白居易的詩常以語言淺近、平實質樸著稱,其意境也多顯
露。這首詩平實質樸,構思精巧别緻,字裏行間流露着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
創作背景這首詩當作于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年)歲末,作者時年三十三歲,任秘書省校書郎。冬至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間也很熱鬧,穿新衣,互贈飲食,互緻祝賀,一派過節的景象。白居易當時正宦遊在外,夜宿于邯鄲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詩。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注释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夜深:犹深夜。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
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
露。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