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20:11:39
出自宋代葛長庚的《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雲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樯。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裏,把酒沃愁腸。回雁峰前路,煙樹正蒼蒼。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浮雲飛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風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又是春将暮,無語對斜陽。賞析葛長庚的詞最顯著的特點,是語言講究,工于推敲。開頭的“江上春山遠,山下暮雲長”二句,選用江、山、雲這些巨幅背景入詞,同時用“遠”字、“長”字預示行人遼遠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傷神的時令。因此,起首十字在點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飽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緒。這首詞的開頭純用景語,由于一二句意境高遠,所以詞篇剛一開始就将離别的愁緒,渲染得分外的濃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洶湧而出了。誰知剛說完了這四個字,作者卻突然打住,來了句“時見雙燕語風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說還休,這種寫法既寫出情之切,難以表達,同時又使文勢跌宕,于一張一弛之中顯出了作者煉句謀篇的功夫。“雙燕語風樯”是借物寫人,從側面補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滿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時所見、分手遠去、别後獨處三個環節
節寫了出來。
詞篇寫别離,但離别情緒卻沒有用一個字來正面點染,隻用當時所見的江、山、雲、雙燕、飛花烘托離人的辛酸,這在古人詩詞中已屬少見;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寫得那麽迅疾,近乎是疊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單的一個個鏡頭,則無疑又是抒寫離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裏”明提兩地遙遠的距離,用“沃”反襯愁腸回繞的痛楚,都極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設想中的來日前程。回雁峰爲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傳秋雁南飛,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裏,返得了還是返不了呢?“煙樹正蒼蒼”便暗示:那裏渺茫難測,何從預料歸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詞中獨寫“回雁峰”是有講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個字的短句,選取漏、燈、馬三種事物表現行人單調的旅途生涯。其中,寫漏聲用“殘”,寫燈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經曆着一個不眠之夜。“馬蹄香”是用馬蹄尚有踏花餘香,來說明主人公駐足不久。然而漏殘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開始。“浮雲飛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寫的是未來的旅程。詞用“浮雲飛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詩文中較爲常見的;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隻影單”的意思予以翻新,就開始露出逋峭之勢;至“向潇湘”三字雖隻引入地名,但潇湘爲
湘江的别稱,位置在衡山之,連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詞人心中的留連眷念之情刻畫了出來。
“多少”以下三句寫“一身将影向潇湘”時的情緒,其中“多少風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獨,又比照往日風前月下的幸福與團聚,在對比中寫盡思念,寫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從回雁峰、潇湘再往極遠推開,并從“多少風前月下”的美好回憶中驚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夢亦凄涼”這一撕裂肝肺的呼聲。以“又是春将暮”結尾,既呼應“江上春山遠”,又挽住不盡的跋涉:“無語對斜陽”既呼應“山下暮雲長”,又挽住無窮的凄涼。有了這兩句,就能總攬全篇大旨,使詞作首尾連貫,渾然一體。此外,結處出現“無語對斜陽”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裏,也極耐尋味。
葛長庚有雲遊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飄逸。這阕詞賦離愁,從“春山”、“暮雲”以下,選用一連串最能叫人愁絕的景物,間用比興與直接抒寫之法,多方面渲染個人情緒,寫得愁腸百轉,深沉郁結。然而詞篇從“相留相送”寫起,一氣經過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雖千回百轉,卻能一往直前。氣脈貫通,氣韻生動,實是詞中珍品。
作者簡介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
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爲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谙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出自宋代葛长庚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赏析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
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烟树正苍苍”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词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
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作者简介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
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