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2 01:11:13
出自魏晉左思的《詠史八首·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觀群書。著論準《過秦》,作賦拟《子虛》。邊城苦鳴镝,羽檄飛京都。雖非甲胄士,疇昔覽《穰苴》。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注釋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人,但體猶未壯,所以叫“弱冠”。柔翰:毛筆。這句是說二十歲就擅長寫文章。荦:同跞。卓跞:才能卓越。這句是說博覽群書,才能卓異。過秦:即《過秦論》,漢賈誼所作。子虛:即《子虛賦》,漢司馬相如所作。準、拟:以爲法則。這兩句是說寫論文以《過秦論》爲準則,作賦以《子虛賦》爲典範。鳴镝(dí敵):響箭,本是匈奴所制造,古時發射它作爲戰鬥的信號。這句是說邊疆苦于敵人的侵犯。檄(xí習):檄文,用來征召的文書,寫在一尺二寸長的木簡上,上插羽毛,以示緊急,所以叫“羽檄”。這句是說告急的文書馳傳到京師。胄:頭盔。甲胄士:戰士。這句是說自己雖不是戰士。疇昔:往時。穰苴(rāngjū):春秋時齊國人,善治軍。齊景公因爲他抵抗燕、晉有功,尊爲大司馬,所以叫“司馬穰苴”,曾著《兵法》若幹卷。這句是說從前也讀過司馬穰苴兵法。這兩句是說放聲長嘯,其聲激揚着着清風,心中沒有把東吳放在眼裏。鉛刀貴一割:用漢班超上疏中的成語。李善注引《東觀漢記》:“班超上疏曰:臣乘聖漢威神,冀俲鉛刀一割之用。”鉛質的刀遲鈍,一割之後再難使用。用來比喻自己才能低劣。這句是說自己的才能雖然如鉛刀那樣遲鈍,但仍有一割之用。騁:施。良圖:好的計劃。這句是說還希望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眄(miǎn):看。澄:清。江湘:長江。邰希萱水,是東吳所在,地處東南,所以說“左眄”。羌胡:即少數民族的羌族,在甘肅、青海一帶,地在西北,所以說“右盼”。爵:祿位。田廬:家園。這兩句是說要學習魯仲連那樣,爲平原君卻秦兵,功成身退。
鑒賞左思是西晉太康時期(280-289年)的傑出作家。他的詩賦成就很高。《三都賦》使“洛陽紙貴”,他的詩,謝靈運認爲“古今難比”,鍾嵘《詩品》也列爲“上品”。《詠史八首》是左思詩歌的代表作,所以劉勰說:“拔萃于《詠史》”(《文心雕龍·才略》)。
《詠史》詩,并不始于左思。東漢初年,班固已有《詠史》詩,但是,這首詩的寫法隻是“概括本傳,不加藻飾”,而左思的《詠史》詩,并不是概括某些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借以詠懷。所以何焯說:“題雲《詠史》,其實乃詠懷也。”又說:“詠史者,不過美其
事而詠歎之,概括本傳,不加藻飾,此正體也。太沖多摅胸臆,此又其變。”(《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何氏認爲左思《詠史》是“詠史”類詩歌的變體,其實這是“詠史”詩的新發展。
左思《詠史》詩,抒寫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但是,由于門閥制度的限制,當時出身寒門的有才能的人,壯志難酬,不得已,隻好退而獨善其身,做一個安貧知足的“達士”。這組詩表現了詩人從積極入世到消極避世的變化過程。這是封建社會中一個郁郁不得志的有理想有才能的知識分子的不平之鳴。
第一首寫自己的才能和願望,可以看做是這組詩的序詩。開頭四句,寫自己的博學能文。“弱冠弄柔翰”,是說自己二十歲時就舞文弄墨,善于寫作文章了。“卓荦觀群書”,寫自己博覽群書,才學出衆。這兩句實爲互體,意思是說:我二十歲時已才學出衆了,不僅善于寫作,而且博覽群書。杜甫詩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正是由于左思博覽群書,才能善于寫作,才能“著論準《過秦》,作賦拟《子虛》”。即寫論文以《過秦論》爲典範,作賦以《子虛賦》爲楷模。《過秦論》,西漢賈誼所作,是其政論中的名篇;《子虛賦》,西漢司馬相如所作,爲賦中名篇。左思著論作賦以他們的作
品爲榜樣,說明他的見識與才能,頗有自負的意味。
“邊城苦鳴镝”四句,寫自己兼通軍事。“鳴镝”乃是戰鬥的信號。邊疆發生戰争,告急的文書飛快地傳到京城。這裏,可能是指公元279年,對鮮卑樹能機部和對孫皓的戰争。《晉書·武帝紀》:“(鹹甯)五年(279)春正月,虜帥樹能機攻陷涼州。乙醜,使讨虜護軍武威太守馬隆擊之。……十一月,大舉伐吳……十二月,馬隆擊叛虜樹能機,大破,斬之,涼州平。”烽火燃起,詩人雖非将士,可是也曾讀過《司馬穰苴兵法》一類兵書。他認爲自己不僅有文才,而且也有武略,在戰争爆發的時候,應該爲國效勞。
“長嘯激清風”四句,寫自己的志氣和願望。詩人放聲長嘯,嘯聲在清風中激蕩,志氣豪邁,東吳哪裏放在眼中。他想,一把很鈍的鉛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自己即使才能低劣,做夢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實現“良圖”(良好的願望)。至于什麽是詩人的“良圖”,“左眄澄江湘”四句,作了具體的回答:消滅東南的東吳,平定西北的羌胡。功成之後,不受封賞,歸隐田園。前兩句表達的是晉武帝《伐吳诏》中“南夷句吳,北威戎狄”的意思。後兩句正是他歌頌的魯仲連精神:“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就感情言,前者雄壯,後者恬淡,這種錯綜
複雜的感情是統一的,表現了詩人既渴望建功立業,又不貪戀富貴的精神。
還需要提及的是,可以根據“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諸句确定《詠史八首》的寫作年代。晉武帝于公元279年(鹹甯五年)十一月,大舉伐吳,公元280年(太康元年)三月,孫皓投降。于公元279年(鹹甯五年)正月,讨伐鮮卑樹能機部,十二月,大破之。所以,何焯認爲“詩作于武帝時,故但曰‘東吳’。涼州屢擾,故下文又雲:‘定羌胡’”。(《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可見《詠史》八首寫于公元279年(鹹甯五年)之前。
清人劉熙載《藝概·詩概》說:“左太沖《詠史》似論體。”但是,詩人的議論是以形象表現出來的,并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恰恰相反,詩中生動的形象和豐富的感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
此詩意氣豪邁,情感昂揚,很容易使人想起曹植。曹植詩雲:“捐軀赴國難,誓死忽如歸”(《白馬篇》),“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雜詩》)。曹植爲國赴難,建功立業的志願,都被曹丕父子扼殺了,他郁郁不得志地度過自己不幸的一生。左思“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壯志雄心,被當時的門閥制度斷送了,所以,詩人憤怒地向門閥制度提出了控訴。
作者簡介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
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衆。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谧,爲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谧被誅,遂退居宜春裏,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爲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着清风,心中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铅刀贵一割:用汉班超上疏中的成语。李善注引《东观汉记》:“班超上疏曰:臣乘圣汉威神,冀俲铅刀一割之用。”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再难使用。用来比喻自己才能低劣。这句是说自己的才能虽然如铅刀那样迟钝,但仍有一割之用。骋:施。良图:好的计划。这句是说还希望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眄(miǎn):看。澄:清。江湘:长江。邰希萱水,是东吴所在,地处东南,所以说“左眄”。羌胡:即少数民族的羌族,在甘肃、青海一带,地在西北,所以说“右盼”。爵:禄位。田庐:家园。这两句是说要学习鲁仲连那样,为平原君却秦兵,功成身退。
鉴赏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280-289年)的杰出作家。他的诗赋成就很高。《三都赋》使“洛阳纸贵”,他的诗,谢灵运认为“古今难比”,钟嵘《诗品》也列为“上品”。《咏史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所以刘勰说:“拔萃于《咏史》”(《文心雕龙·才略》)。
《咏史》诗,并不始于左思。东汉初年,班固已有《咏史》诗,但是,这首诗的写法只是“概括本传,不加藻饰”,而左思的《咏史》诗,并不是概括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借以咏怀。所以何焯说:“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又说:“咏史者,不过美其
事而咏叹之,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摅胸臆,此又其变。”(《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认为左思《咏史》是“咏史”类诗歌的变体,其实这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左思《咏史》诗,抒写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限制,当时出身寒门的有才能的人,壮志难酬,不得已,只好退而独善其身,做一个安贫知足的“达士”。这组诗表现了诗人从积极入世到消极避世的变化过程。这是封建社会中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有理想有才能的知识分子的不平之鸣。
第一首写自己的才能和愿望,可以看做是这组诗的序诗。开头四句,写自己的博学能文。“弱冠弄柔翰”,是说自己二十岁时就舞文弄墨,善于写作文章了。“卓荦观群书”,写自己博览群书,才学出众。这两句实为互体,意思是说:我二十岁时已才学出众了,不仅善于写作,而且博览群书。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正是由于左思博览群书,才能善于写作,才能“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即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典范,作赋以《子虚赋》为楷模。《过秦论》,西汉贾谊所作,是其政论中的名篇;《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所作,为赋中名篇。左思著论作赋以他们的作
品为榜样,说明他的见识与才能,颇有自负的意味。
“边城苦鸣镝”四句,写自己兼通军事。“鸣镝”乃是战斗的信号。边疆发生战争,告急的文书飞快地传到京城。这里,可能是指公元279年,对鲜卑树能机部和对孙皓的战争。《晋书·武帝纪》:“(咸宁)五年(279)春正月,虏帅树能机攻陷凉州。乙丑,使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击之。……十一月,大举伐吴……十二月,马隆击叛虏树能机,大破,斩之,凉州平。”烽火燃起,诗人虽非将士,可是也曾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兵书。他认为自己不仅有文才,而且也有武略,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应该为国效劳。
“长啸激清风”四句,写自己的志气和愿望。诗人放声长啸,啸声在清风中激荡,志气豪迈,东吴哪里放在眼中。他想,一把很钝的铅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自己即使才能低劣,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良图”(良好的愿望)。至于什么是诗人的“良图”,“左眄澄江湘”四句,作了具体的回答:消灭东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功成之后,不受封赏,归隐田园。前两句表达的是晋武帝《伐吴诏》中“南夷句吴,北威戎狄”的意思。后两句正是他歌颂的鲁仲连精神:“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就感情言,前者雄壮,后者恬淡,这种错综
复杂的感情是统一的,表现了诗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贪恋富贵的精神。
还需要提及的是,可以根据“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诸句确定《咏史八首》的写作年代。晋武帝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公元280年(太康元年)三月,孙皓投降。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正月,讨伐鲜卑树能机部,十二月,大破之。所以,何焯认为“诗作于武帝时,故但曰‘东吴’。凉州屡扰,故下文又云:‘定羌胡’”。(《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可见《咏史》八首写于公元279年(咸宁五年)之前。
清人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左太冲《咏史》似论体。”但是,诗人的议论是以形象表现出来的,并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恰恰相反,诗中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此诗意气豪迈,情感昂扬,很容易使人想起曹植。曹植诗云:“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白马篇》),“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杂诗》)。曹植为国赴难,建功立业的志愿,都被曹丕父子扼杀了,他郁郁不得志地度过自己不幸的一生。左思“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壮志雄心,被当时的门阀制度断送了,所以,诗人愤怒地向门阀制度提出了控诉。
作者简介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
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