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9 16:10:14
出自唐代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驿》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将盡夜,萬裏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顔與衰鬓,明日又逢春。
譯文及注釋譯文在這寂寞的旅店中有誰來看望慰問,隻有一盞冷清的孤燈與人相伴相親。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夜晚,我還在萬裏之外作客飄零未能回轉家門。回首前塵竟是一事無成,令人感到悲涼傷心;孤獨的我隻有苦笑與酸辛。愁苦使我容顔變老,白發爬滿雙鬓,在一片歎息聲中又迎來了一個新春。
注釋除夜:除夕之夜。石頭驿:在今江西省新建縣贛江西岸。《全唐詩》題下注曰:“一作石橋館”。寥落:稀少,冷落。此處有孤獨、寂寞之意。支離:即分散。《全唐詩》校:“一作羁離”。愁顔與衰鬓:《全唐詩》校:“一作衰顔與愁鬓”。又:《全唐詩》校:“一作去”。
賞析詩人作詩,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發洩,總是先有詩,然後有題目,題目是全詩内容的概括。這首詩的題目是“除夜宿石頭驿”,可知詩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點是“石頭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聯“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就寫明了一個孤獨的旅客夜宿在旅館中。接着用第二聯“一年将盡夜,萬裏未歸人”補充說明這個“夜”是“除夜”,這個“人
人”是離家很遠的人。
第三聯轉寫這個“人”大年夜獨宿在旅館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說過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種種生話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隻會引起悲感。“支離笑此身”是說現在這個漂泊天涯的軀體,又如此之支離可笑。上句回想過去,沒有得意事可供現在愉快地回憶;下句是自憐,現在已沒有壯健的軀體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緊緊地承接上句。“愁顔與衰鬓”就是“此身”的“支離”形狀。這樣一個既憂愁,又衰老的旅客,獨宿在旅館裏,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後的命運如何。“明日又逢春”這一句,有兩個意義:第一,它的作用是點明題目,結束全詩。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寫的是明日,意義卻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個“又”字,其思想基礎是對于“逢春”并沒有多大樂觀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這一句底下,作者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出來,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這就是所謂“馀味”。
宋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詩說》中曾談到詩語以有含蓄爲貴,他說:“詩貴含蓄,東坡雲:‘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謹于此,清廟之瑟,一唱三歎,遠矣哉。後之學詩者,可
不務乎?若句中無馀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詩,必須做到句有馀味,編有馀意,總起來說,就是不可把話說盡,要留有讓讀者思考的馀地。作詩者固然要達到這樣一種藝術高度,讀詩者也需要具備一種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賞力。
這首詩,一向被認爲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聯“一年将盡夜,萬裏未歸人”。曆代以來,到年三十還住宿在旅館裏的人,總會感傷地朗誦這兩句,以爲詩人已代他形象地說出了寥落支離的情緒。因此,這兩句詩成爲唐詩中的名句。雖然這兩句詩并不是戴叔倫的創作成果,而是化用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盡,萬裏人未歸”詩句,但是他換了兩句的結構,強調了“夜”和“人”,放在他這首詩中,有了創新,就成爲警句。
創作背景此詩當作于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這時他正寄寓石頭驿,可能要取道長江東歸故鄉金壇(今屬江蘇)。
作者簡介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隐逸生活和閑适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
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石头驿: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赣江西岸。《全唐诗》题下注曰:“一作石桥馆”。寥落:稀少,冷落。此处有孤独、寂寞之意。支离:即分散。《全唐诗》校:“一作羁离”。愁颜与衰鬓:《全唐诗》校:“一作衰颜与愁鬓”。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赏析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
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第三联转写这个“人”大年夜独宿在旅馆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其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所谓“馀味”。
宋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
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以为诗人已代他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虽然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化用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诗句,但是他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有了创新,就成为警句。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作者简介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
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