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04:13:58
出自清代張維屏的《新雷》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
鑒賞這首詩平順自然,沒有難詞拗句,比較容易領會。在藝術構思上,詩人卻匠心獨運,使詩歌的表達手段有了新意。
首先,詩人的移情手法,賦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動和思維能力。“造物無言卻有情”,作爲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來并不具有人類的情感和思維。詩人筆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維,而且在不言不語之中,飽含着對人類的感情。這表現在害怕寒冷的人類,在最難熬的時刻,自然界會冬去春來,帶來溫暖。不僅如此,還刻意安排了萬紫千紅的百花,來愉悅人類、安慰人類。這一切,隻等一聲春雷炸響之後,就出現了。自然四時運行,本來是自然界的規律,無情緒可言。詩人有意識地把人類的情緒活動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與詩人共鳴的思想感情活動。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實際上是詩人思緒改造過了的自然。在這個自然畫面上,寄托了詩人對于一種新的社會環境,新的生活氣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啓示了讀者對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詩人在處理全詩情緒的轉換時,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時刻這一美學手段。詩人不寫新雷之後滿目歡愉的情形,而集中寫新雷炸響前
前夕,萬物俱備而萬物俱待這一關鍵時刻,使畫面更富懸念,更具戲劇色彩。因爲造物有情,寒盡春生,千紅萬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時間仿佛處于靜止的等待之中。這是巨大變化前夕的平靜,是第一聲春雷炸響前的寂靜。所以,平靜、寂靜之中,蘊藏着即将爆發的巨變。在人們的情緒上,隻有這樣的時刻,最令人緊張,也最富于想象力。詩人抓住了第一聲春雷炸響前夕這個富于孕育性的時刻,更能表達他對春天的渴望,對新的生活環境的渴望。
因爲詩人巧妙運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時刻,來描寫冬盡春來一時間情緒的波瀾,詩歌雖然短小,卻隽永清新,爲人傳唱。
創作背景這首絕句寫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鴉片戰争前的十餘年。當時清政權腐敗黑暗,已臻至絕境;而西方的鴉片貿易,又在不斷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這内外交困的局勢,既滿懷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來。《新雷》正是寄寓這種複雜情緒的産物。
作者簡介張維屏(1780-1859年),字子樹,號南山,又號松心子,晚號珠海老漁,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人。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進士,因厭倦官場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辭官歸裏,隐居“聽松園”,閉戶著述。
出自清代张维屏的《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鉴赏这首诗平顺自然,没有难词拗句,比较容易领会。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却匠心独运,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
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因为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诗歌虽然短小,却隽永清新,为人传唱。
创作背景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作者简介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