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的两首诗歌探析其进化向善论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02:59:46
一、引言
一生經曆維多利亞、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等多個曆史時期,哈代的思想發展也經曆了一個複雜的過程。哈代曾經信仰上帝,又在二十出頭放棄了上帝。哈代在改良主義學說、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叔本華的内在意志力論的共同影響下,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進化向善論。他認爲:“人類社會的改善就像宇宙間生物進化一樣,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發展、日趨完善的過程,因此,人類要想得以生存和發展,也必須遵循‘适者生存’的規律,努力适應環境的需要。”哈代不承認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在晚年時将自己稱爲進化向善論者,并在創作中努力以這種思想爲指導。進化向善論是介于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之間的折中。哈代自然是不主張樂觀粉飾現實的,但是他也不認爲詩歌中的悲觀态度是對生命和現實的抱怨、更不是妥協或懦弱,相反,他有一種直面不幸的真實和勇敢,他關心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希望能診斷出“疾病”,并将其醫治。因此,哈代的悲觀是有積極意義的,哈代甚至被稱爲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二、從《最後一朵菊花》看哈代的進化向善論
《最後一朵菊花》被收錄在《今昔詩集》裏,作于1901年,屬于哈代晚期的作品。在這首詩中,哈代用進化向善論作爲指導
導,描寫了自然進化的向善。在第一節中,哈代發現一朵孤零零盛開的菊花震顫在“已是知更鳥哀鳴”的寒冬,而此時别的花兒已經凋零,“葬入了墳冢”。詩人感到甚是驚訝,“在漫長的夏季”,“太陽爲花朵做完了該做的事情”,給了它足夠的陽光和溫暖,“這朵花那時爲何沒有開放”?詩人相信這朵花曾經“感覺到了那熾熱的召喚”,卻“絲毫也沒有留心”,當它蘇醒,想要開放時,“樹葉僵屍般掉落”,“樹液紛紛地隐身”。可它最終還是開了,隻是“美色來得太晚”,“季節的光輝已經耗完/什麽也沒有爲它留下”。“孤獨的東西”是詩人對這朵孤花深深的憐愛和疼惜,疼惜這“美麗”震顫在“狂暴的風雪中”。它究竟爲何延遲開放?爲何逗留到寒冬?難道這花如此天真到認爲自然會對它留情?以爲自然會憐香惜玉?
“會抑制自己的殘害”?詩人一拍腦門,自嘲一笑,幡然醒悟,“瞧我說的,仿佛花朵,生來就有思維的能力”。哈代雖然不知道菊花屬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時間漸短之秋冬季行花芽分化而至開花,但他清楚晚放的菊花隻是爲求生存,故意爲之,隻是遵循“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自然規律。
植物進化向善,動物也是如此。它們需要不斷地适應環境以求繼續生存。有些植物利用它物不用之物求生存。有些
花兒吸引蜜蜂和黃蜂,有些吸引蝴蝶,有些吸引飛蛾。他們将種子以各種方式散播,加大繁衍的可能性。他們還選擇在不同的季節開放,以減小競争。适應永遠在進行着,這樣物種才能赢得自己可以生息繁衍下去的生态位。哈代在形成進化向善論前認爲自然法則應當按照人們的所思所想來進行調整。然而生态過程剛好是相反的。自然法則是不會變化的,冬天會冷,狂風呼嘯,暴雪潇潇,不論是有還是“沒有頭腦”,菊花避開了在繁花盛開的擁擠的夏,也就避開了生存的競争對手。這不得不說是自然生物的進化向善。
三、從《寫在“萬國破裂”之時》看哈代的進化向善論
《寫在“萬國破裂”之時》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是哈代在1917年出版的《夢幻時刻》詩集中的一首詩。哈代的進化向善論,在這首詩中也有所體現。在這首詩中,哈代認爲盡管世界上有戰争、痛苦和哀傷,但是這些都隻是暫時的,戰争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隻是結束這一切并恢複良好秩序,需要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這便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萬國破裂”是向《舊約聖經》借典。先知耶利米向以色列人傳達上帝的聲音:“你是我的戰斧,我要用你把萬國砸得粉碎。”以色列人是與上帝立約的子民,不僅要打敗侵略他們的巴比倫人,還要
摧毀所有塵世帝國,并最終消除形成民族與國度的政治和地理分界線。這表示世界可以通過人類的努力變得更好。這也是進化向善論的基本宗旨。
除去借典,這首詩本身也有深意。本詩分爲三節,每節有每節的場景,但所繪之境都是農村随處可見之景。一開始,韋薩克斯的農夫“獨自一人犁地/緩慢無聲前移/一匹老馬,拖着蹒跚的步履/半在瞌睡半在拉犁”。這是一幅平靜祥和、簡單質樸的耕作圖。第二節詩人将目光轉移,看到“沒有火光的幾縷青煙/從野草堆上袅袅升起”。一堆野草默默燃燒,化做他物的養料,讓人聯想到自然的良性循環與生生不息。在接下來的兩句中,詩人開始表明态度:
“然而這将延續不斷/任憑朝代推移”中。“這”指的是這樣質樸、簡單、真實的農村景象和生活。盡管戰火紛飛,朝代更叠,這樣的生活不會改變,生命也還是會延續。第三節是這一思想的進一步闡釋。“一對男女青年”讓人聯想到年輕、愛情,甚至繁衍。戰争讓世界充滿了憤怒和殺戮,但是最終會讓位給和平和美好。天真單純的年輕人會用激情、希望、浪漫和諾言來戰勝戰争的醜陋和人類的野心,“戰争的風煙即将隐沒黑夜”。哈代想用這首詩告訴人們苦難是暫時的,甚至是轉瞬即逝的,而青春和天真是不朽的,宇宙永存希
望。這首詩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在進化中的向善。
四、結論
這兩首詩分别從自然生物和人類社會兩個角度來表現哈代的進化向善論。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比如《黑暗中的鸫鳥》《平凡的一天》等等。哈代的進化向善論的形成離不開進化論和内在意志力的影響。自然萬物隻能适應環境、調整自己才能繼續生存下去,而不是自然法則聽從個體生命的情感和意願。自然法則不會變化,造物主對人類苦疾無動于衷,人類隻有認識并改正自身的缺陷與現實的醜惡,才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堅持進化向善論的哈代認爲宇宙間充滿希望,人類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參考文獻
[1]Bailey,J.O.EvolutionaryMeliorisminthePoetryofThomasHardy[J].StudiesinPhilology,1963,60(3).
[2]Hardy,Thomas.CollectedPoemsofThomasHardy[M].London:ReadBooks,2008.
[3]托馬斯·哈代.夢幻時刻[M].飛白,吳迪,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2.
[4]托馬斯·哈代.托馬斯·哈代詩選[M].藍仁哲,譯.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
一、引言
一生经历维多利亚、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等多个历史时期,哈代的思想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哈代曾经信仰上帝,又在二十出头放弃了上帝。哈代在改良主义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论的共同影响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进化向善论。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改善就像宇宙间生物进化一样,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的过程,因此,人类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也必须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努力适应环境的需要。”哈代不承认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晚年时将自己称为进化向善论者,并在创作中努力以这种思想为指导。进化向善论是介于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折中。哈代自然是不主张乐观粉饰现实的,但是他也不认为诗歌中的悲观态度是对生命和现实的抱怨、更不是妥协或懦弱,相反,他有一种直面不幸的真实和勇敢,他关心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希望能诊断出“疾病”,并将其医治。因此,哈代的悲观是有积极意义的,哈代甚至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从《最后一朵菊花》看哈代的进化向善论
《最后一朵菊花》被收录在《今昔诗集》里,作于1901年,属于哈代晚期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哈代用进化向善论作为指导
导,描写了自然进化的向善。在第一节中,哈代发现一朵孤零零盛开的菊花震颤在“已是知更鸟哀鸣”的寒冬,而此时别的花儿已经凋零,“葬入了坟冢”。诗人感到甚是惊讶,“在漫长的夏季”,“太阳为花朵做完了该做的事情”,给了它足够的阳光和温暖,“这朵花那时为何没有开放”?诗人相信这朵花曾经“感觉到了那炽热的召唤”,却“丝毫也没有留心”,当它苏醒,想要开放时,“树叶僵尸般掉落”,“树液纷纷地隐身”。可它最终还是开了,只是“美色来得太晚”,“季节的光辉已经耗完/什么也没有为它留下”。“孤独的东西”是诗人对这朵孤花深深的怜爱和疼惜,疼惜这“美丽”震颤在“狂暴的风雪中”。它究竟为何延迟开放?为何逗留到寒冬?难道这花如此天真到认为自然会对它留情?以为自然会怜香惜玉?
“会抑制自己的残害”?诗人一拍脑门,自嘲一笑,幡然醒悟,“瞧我说的,仿佛花朵,生来就有思维的能力”。哈代虽然不知道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在日照时间渐短之秋冬季行花芽分化而至开花,但他清楚晚放的菊花只是为求生存,故意为之,只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
植物进化向善,动物也是如此。它们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以求继续生存。有些植物利用它物不用之物求生存。有些
花儿吸引蜜蜂和黄蜂,有些吸引蝴蝶,有些吸引飞蛾。他们将种子以各种方式散播,加大繁衍的可能性。他们还选择在不同的季节开放,以减小竞争。适应永远在进行着,这样物种才能赢得自己可以生息繁衍下去的生态位。哈代在形成进化向善论前认为自然法则应当按照人们的所思所想来进行调整。然而生态过程刚好是相反的。自然法则是不会变化的,冬天会冷,狂风呼啸,暴雪潇潇,不论是有还是“没有头脑”,菊花避开了在繁花盛开的拥挤的夏,也就避开了生存的竞争对手。这不得不说是自然生物的进化向善。
三、从《写在“万国破裂”之时》看哈代的进化向善论
《写在“万国破裂”之时》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是哈代在1917年出版的《梦幻时刻》诗集中的一首诗。哈代的进化向善论,在这首诗中也有所体现。在这首诗中,哈代认为尽管世界上有战争、痛苦和哀伤,但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战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只是结束这一切并恢复良好秩序,需要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这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万国破裂”是向《旧约圣经》借典。先知耶利米向以色列人传达上帝的声音:“你是我的战斧,我要用你把万国砸得粉碎。”以色列人是与上帝立约的子民,不仅要打败侵略他们的巴比伦人,还要
摧毁所有尘世帝国,并最终消除形成民族与国度的政治和地理分界线。这表示世界可以通过人类的努力变得更好。这也是进化向善论的基本宗旨。
除去借典,这首诗本身也有深意。本诗分为三节,每节有每节的场景,但所绘之境都是农村随处可见之景。一开始,韦萨克斯的农夫“独自一人犁地/缓慢无声前移/一匹老马,拖着蹒跚的步履/半在瞌睡半在拉犁”。这是一幅平静祥和、简单质朴的耕作图。第二节诗人将目光转移,看到“没有火光的几缕青烟/从野草堆上袅袅升起”。一堆野草默默燃烧,化做他物的养料,让人联想到自然的良性循环与生生不息。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开始表明态度:
“然而这将延续不断/任凭朝代推移”中。“这”指的是这样质朴、简单、真实的农村景象和生活。尽管战火纷飞,朝代更迭,这样的生活不会改变,生命也还是会延续。第三节是这一思想的进一步阐释。“一对男女青年”让人联想到年轻、爱情,甚至繁衍。战争让世界充满了愤怒和杀戮,但是最终会让位给和平和美好。天真单纯的年轻人会用激情、希望、浪漫和诺言来战胜战争的丑陋和人类的野心,“战争的风烟即将隐没黑夜”。哈代想用这首诗告诉人们苦难是暂时的,甚至是转瞬即逝的,而青春和天真是不朽的,宇宙永存希
望。这首诗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进化中的向善。
四、结论
这两首诗分别从自然生物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来表现哈代的进化向善论。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黑暗中的鸫鸟》《平凡的一天》等等。哈代的进化向善论的形成离不开进化论和内在意志力的影响。自然万物只能适应环境、调整自己才能继续生存下去,而不是自然法则听从个体生命的情感和意愿。自然法则不会变化,造物主对人类苦疾无动于衷,人类只有认识并改正自身的缺陷与现实的丑恶,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坚持进化向善论的哈代认为宇宙间充满希望,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参考文献
[1]Bailey,J.O.EvolutionaryMeliorisminthePoetryofThomasHardy[J].StudiesinPhilology,1963,60(3).
[2]Hardy,Thomas.CollectedPoemsofThomasHardy[M].London:ReadBooks,2008.
[3]托马斯·哈代.梦幻时刻[M].飞白,吴迪,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
[4]托马斯·哈代.托马斯·哈代诗选[M].蓝仁哲,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哈代的两首诗歌探析其进化向善论论文
上一篇:论哈代女人诗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