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日记>感悟日记

学习有用吗?

发布时间:2019-02-19 11:14:28

我最近在拜讀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作者尹建莉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作者的女兒品學兼優,曾跳級兩次,2007年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内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在個性品格方面,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立自主,樂于助人,被評爲北京市市級三好生。 爲什麽作者女兒這麽優秀?難道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樣,是個神童?讀了這本書後,才知道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她的孩子之所以這麽優秀是因爲她對女兒的用心程度和她的教育手法的自然無痕——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我看了這本書後,它似乎在影響着我對待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像牛頓一樣》這個故事告訴我欣賞孩子不是隻贊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你看他總是用“象牛頓一樣”的眼光,他就會真的越來越像牛頓。大人用什麽态度對待孩子的這些小“不是”,這不是件小事,會對孩子産生深刻的影響。如何看待孩子無意中犯的一些小錯誤,對這些小錯誤家長應該以何種态度處理——這其實是家庭教育的大問題。 作者的女兒圓圓作爲一個普通的孩子,别人會犯的錯誤她也經常犯。比如花好幾百元買個電子辭典,用了沒幾天就丢了,都不知道丢哪兒了;做炒雞蛋,蛋皮磕開後,把蛋液直接打進垃圾桶,接下來考慮蛋殼該扔哪裏,才發現搞錯了等等,每當這個時候,作者都是無可奈何地說她“像牛頓一樣。”而且圓圓的“牛頓行爲”還常常給作者添亂。圓圓初中時住校,一周回一趟家。剛開始總是返校時忘記帶一些必需的東西,到學校給家裏打電話,要求送一下。學校離家遠,而且對于作者來說跑一趟就是半天的時間,還得向單位請假,每到這個時候,作者心裏也是氣鼓鼓的,但是她卻從來沒有因爲這個訓過圓圓,隻是表示家長特别忙,這樣浪費時間太可惜了。話說到這裏就給父母帶來麻煩了,這種情況下父母就用不着再責備她,足夠了,孩子給你打電話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如果父母責備,倒是給了她辯解卻不肯反省的機會。 一點不錯,每次悅悅出現問題我們都會教訓她,跟她說道理,可下次還是會犯,她一點都不接受我們的教育,有時還會跟我們辯解,甚至都不願聽我們說,而且脾氣見長啊。喊你一聲不答應她,她就開始對你大喊大叫的,一點耐心都沒有,這也許就是我們平時對她沒耐心,所以她也沒耐心對我們吧! 看了這本書後,明白了,“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隻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并不是說家長不要批評孩子,但批評一定要用常規的“批評”方式表達嗎?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割傷了自然會感到痛一樣,孩子犯了一些小錯或闖了禍,不用你說他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長這時如果不顧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說一些教訓的話,說一些早已說過的提醒的話,隻會讓他覺得丢面子,覺得煩;孩子爲了保護自己的面子,爲了表達對你唠叨的不滿,可能會故意頂嘴或做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經常出現這樣教訓與反抗的态勢,孩子就會漸漸地真的對自己的錯誤不在乎,對家長的話無動于衷。 “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隻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會讓孩子的“小毛病”變成一個痼疾,或變成脾氣暴躁,自卑固執;或是屢教不改,一錯在錯。 “像牛頓一樣”的批評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該生氣的事化解爲一句玩笑,既讓孩子知道他哪裏錯了,又不損害他自尊心,還暗含了對她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對她某種才能的褒獎。這樣的批評話,孩子比較愛聽。 凡出于經驗的或心不在焉的過錯,隻要不涉及道德問題,都不必指責或發火,甚至不需要提出來,孩子自己會在這種過程中感受不便和損失,知道以後該如何做。 《“不管”是最好的“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會逐漸從權威家長手下的“聽差”,變成自身壞習慣的“奴隸;他的壞習慣正是束縛他的、讓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裏不想擺脫,是他沒有能力擺脫。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女的畢業于一所名牌大學,工作出色,人也很漂亮,爲人處世都不錯,是個近乎完美的女人,所以也是個理想主義者,中年得子,愛得要命,她讀了很多家教方面的書,知道早期啓蒙教育特别重要。因而在幼兒園孩子的表現不錯,可是後來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孩子的一個缺點重複犯了三次,就要受到批評,三次以上,就每犯一次打一下孩子手背。她認爲通過這樣的嚴格讓孩子長記性,這樣的要求下孩子會越來越完善。可後來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剛上小學時,是班裏前三名的學生,到小學六年級畢業時,成了倒數第三名。上了初中也沒有起色,她就覺得命運在捉弄她,自己嘔心瀝血地教育孩子,怎麽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啊。 作者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位媽媽管得太嚴太細。其實這也是一種不尊重兒童的表現,家長對孩子的指導和管制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打亂了。對孩子管得特别細特别嚴的家長,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動機在他們的生命中始終比較強,他們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和事業上屬于那種放哪兒都會幹好,都會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樣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們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對自己的管理,都拿來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們基本上都失望了。 指令和監視是教育嗎?不是!教育如果這麽簡單,每個家長都可稱心如願,世界上就不會再有恨鐵不成鋼的悲歎了。指令和監視的主要成分就是管制。 “不說”是件比“說”更難做到的事。孩子的行爲每天都在對你的心理形成挑戰,這實在需要家長用足夠的理智和耐心去消除這件事。 悅悅就是在我們的嚴格管教中長大了,作爲父母的我們總是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她該怎麽做,這樣可以,那樣可以,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從來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總覺得我們有了這麽多年的經驗,知道該怎麽做,而你隻是個孩子,什麽都不懂啊,所以你應該聽我們的,我們這是爲你好,可是看了這本書後,我知道我們的想法是錯誤的。 兒童是一個完美地獨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體裏深藏着無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長中有一種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達潛力,就如一顆種子裏藏着根莖、葉片、花朵,在合适的條件下自然會長出來一樣。如果我們家長有農人那樣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能成長得很好。所以我在努力學習作者的“無爲而治 ”,争取做到“不管”、“不說”,經過這些天的實踐,我感覺悅悅的脾氣有些好轉了,雖然有時她還是那麽大聲說話,小吵小鬧,但是我們盡量不去責怪和批評孩子,讓她自己慢慢感受到這樣做可能不好。“不說”真是比“說”更難做到啊,時不時的忍不住會說上一句,看來我們得學會克制啊,忍住不說。 像這樣的故事很多,都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孩子的各種教育問題,作者都很好的做了研究,通過自己孩子的問題,自己是怎麽樣做的,得到什麽的效果,都一一作了說明;同時還寫的很全面,有習慣的培養、學習的培養、品格的培養、家長要做的和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這真是一本可讀性很高的書,也是一本值得我們媽媽和老師看的書,相信你看了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教育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希望我們爲了下一代的幸福,去看這本書吧!學習後你一定有收獲,看來學習還是有用的!
我最近在拜读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作者尹建莉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立自主,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为什么作者女儿这么优秀?难道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是个神童?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每个孩子的优秀都是有源头的,她的孩子之所以这么优秀是因为她对女儿的用心程度和她的教育手法的自然无痕——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我看了这本书后,它似乎在影响着我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像牛顿一样》这个故事告诉我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大人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小“不是”,这不是件小事,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作者的女儿圆圆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别人会犯的错误她也经常犯。比如花好几百元买个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丢了,都不知道丢哪儿了;做炒鸡蛋,蛋皮磕开后,把蛋液直接打进垃圾桶,接下来考虑蛋壳该扔哪里,才发现搞错了等等,每当这个时候,作者都是无可奈何地说她“像牛顿一样。”而且圆圆的“牛顿行为”还常常给作者添乱。圆圆初中住校一周一趟家。刚开始总是返校时忘记带一些必需的东西,到学校给家里电话要求送一下。学校离家远,而且对于作者来说跑一趟就是半天的时间,还得向单位请假每到这个时候,作者心里也是气鼓鼓的,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训过圆圆,只是表示家长特别忙,这样浪费时间太可惜了。话说到这里就给父母带来麻烦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就用不着再责备她,足够了,孩子给你打电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如果父母责备,倒是给了她辩解却不肯反省的机会。 一点不错,每次悦悦出现问题我们都会教训她,跟她说道理,可下次还是会犯,她一点都不接受我们的教育,有时还会跟我们辩解,甚至都不愿听我们说,而且脾气见长啊。喊你一声不答应她,她就开始对你大喊大叫的,一点耐心都没有,这也许就是我们平时对她没耐心,所以她也没耐心对我们吧! 看了这本书后,明白了,“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并不是说家长不要批评孩子,但批评一定要用常规的“批评”方式表达吗?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割伤了自然会感到痛一样,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说一些教训的话,说一些早已说过的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态势,孩子就会渐渐地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痼疾,或变成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在错。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自尊心,还暗含了对她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她某种才能的褒奖。这样的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 凡出于经验的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 《“不管”是最好的“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女的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工作出色,人也很漂亮,为人处世都不错,是个近乎完美的女人,所以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中年得子,爱得要命,她读了很多家教方面的书,知道早期启蒙教育特别重要。因而在幼儿园孩子的表现不错,可是后来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孩子的一个缺点重复犯了三次,就要受到批评,三次以上,就每犯一次打一下孩子手背。她认为通过这样的严格让孩子长记性,这样的要求下孩子会越来越完善。可后来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刚上小学时,是班里前三名的学生,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成了倒数第三名。上了初中也没有起色,她就觉得命运在捉弄她,自己呕心沥血地教育孩子,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啊。 作者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位妈妈管得太严太细。其实这也是一种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家长对孩子的指导和管制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和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指令监视是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称心如愿,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了。指令和监视的主要成分就是管制。 “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除这件事。 悦悦就是在我们的严格管教中长大了,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她该怎么做,这样可以,那样可以,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从来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总觉得我们有了这么多年的经验,知道该怎么做,而你只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啊,所以你应该听我们的,我们这是为你好,可是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 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如果我们家长有农人那样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能成长得很好。所以我在努力学习作者的“无为而治 ”,争取做到“不管”、“不说”,经过这些天的实践,我感觉悦悦的脾气有些好转了,虽然有时她还是那么大声说话,小吵小闹,但是我们尽量不去责怪和批评孩子,让她自己慢慢感受到这样做可能不好。“不说”真是比“说”更难做到啊,时不时的忍不住会说上一句,看来我们得学会克制啊,忍住不说。 像这样的故事很多,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作者都很好的做了研究,通过自己孩子的问题,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得到什么的效果,都一一作了说明;同时还写的很全面,有习惯的培养、学习的培养、品格的培养、家长要做的和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这真是一本可读性很高的书,也是一本值得我们妈妈和老师看的书,相信你看了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育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希望我们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去看这本书吧!学习后你一定有收获,看来学习还是有用的!

感恩与感悟

  生了病,才知道没病时的重要性,才明白健康的日子是多么的值得去珍惜,可惜那时候不懂得去珍惜,比如,当身体状态良好时不知道去坚持,吃喝拉撒睡开始不讲究起来,生冷热辣...[全文阅读]

岭南师范学院“心连心”实践队-再多一点耐心

再多一点耐心吴逸轩2016年7月14日这是心连心实践队来到铺前小学的第五天,在所有人都渐入佳境,开始习惯这里的生活的时候,时间开始静悄悄地流去,时间已经不多,教学和工...[全文阅读]

回不去的人生

  年轻的时候,觉得犯了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自己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重来,就在不断的犯错中慢慢长大,发现走过的人生就是在犯错,不可能重来,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全文阅读]

记录我和你一(乔小希

  丫头,你知不知道,我很想你,每天都想想到发疯。    丫头,你知不知道,当我每一次去空间时,多想看到你的留言。    丫头,你知不知道,当我在空间里没有看到你来过...[全文阅读]

生命不需要喧嚣

  其实,我们在最用力的时候,是最沉默的。    生命的意义仅仅是过程的精彩。生命的价值,仅仅是活着的精致。每个人的生活都只关乎于自己的起落,与其他无关。无论...[全文阅读]

老师,我喜欢你

老师,我喜欢你执灯社会实践队7月16日电(通讯员温小玲)7月16日,执灯社会实践队下乡支教的第七天,坦白而言,作为非支教组的一员,我对于这几天的历程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或...[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学习有用吗?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216825.html

上一篇:地球上的星星

下一篇:阅读人生

感悟日记相关文章
更多感悟日记文章
喜欢感悟日记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