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单五
发布时间:2019-02-19 09:16:06
如同把春節叫做“年下”,把元宵節叫做“十五”一樣,我的父老鄉親們把端午節叫做“五月單五”。仔細想來,我自己也是很晚才知道五月單五被稱作端午節,而且還和屈原聯系在一起的。初中畢業以前,我并不知道端午節這個名字,老師也沒教我們。直到上了高中後,一次學屈原的《離騷》,語文老師才把五月單五就是端午節灌在了我們腦子裏。老家在豫北農村。我們這裏的端午節過得很是簡單,既不劃龍舟,也不吃粽子,家家戶戶也不挂艾葉。一句話:電視裏說的外地那些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我的老家一點也不沾邊兒。我們在這天吃什麽?家家戶戶炸面坨、吃涼面條。小時候,我是十分強烈地盼望過五月單五的。直到今天,在我的記憶裏,有兩個節日總是在腦海裏揮之不去:一個是冬至;一個是五月單五。老家有句俗語:冬至的餃子最香;五月單五的面坨最好吃。 在生活困難的年代,鄉村人除了過年吃上幾頓水餃外,一年到頭是很難吃上水餃的,但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要“按耳朵”,無論窮富,都吃水餃。因爲是一年之中的第一頓,所以這冬至的水餃最香。五月,是新麥下來的季節。新麥下來之前,家家戶戶吃粗糧:玉米、紅薯幹面。新麥下來,隊裏分給每家點麥子,磨成白面,人們就支起鍋來炸面坨,宣告白面取代粗糧。因爲是粗糧和細糧交替的一個節日,所以這頓面坨也最好吃。我的奶奶是一個很會做飯的人。那個時候,因爲我爹我娘一天三晌下地掙工分,全家人的飯就由奶奶來做。現在,流在舌尖記憶上的全是奶奶做出的飯香。一大早,奶奶就在廚房裏支起鍋,端一大盆和好的面,炸面坨。炸面坨和炸油條不但程序一樣,功能也一樣。從本質上來講,面坨就是油條。但,又不同:面坨就是面坨,油條就是油條。面坨的形狀就是一個“坨”型:極不規則的圓;而油條則是“條”狀型。油是新榨的菜籽油,面是新磨的新麥面,奶奶炸出的面坨,黃裏透亮,薄處焦脆,厚處綿香,咬一口順嘴流油。早上吃面坨,中午吃涼面條。面條是奶奶自己擀的手擀面:薄、筋、長、細。我們的涼面有自己獨特的做法。面擀成在鍋裏下熟撈在盆裏之後,就用從井裏打出來的井拔涼水淘,往往用涼水淘上四五遍,待面條真正涼了,再兌适量涼水,把切好的黃瓜絲、搗好的蒜汁、熟好的糊蔥花、陳醋、香油倒入面條中攪拌,那涼面吃起來涼裏摻香、辣中帶酸,吃起來好不惬意。至今我都認爲,我們老家做的涼面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涼面。後來進城工作,抑或在盛夏出差,也吃涼面條,那是什麽涼面啊:就撈在涼開水裏,弄些黃瓜絲、芝麻醬、雞蛋鹵、香油放在那裏,然後加在面裏攪拌,就是涼面了,吃起來毫無味道,哪和涼字沾邊。後來就想:也難怪啊,像我們家鄉那種吃涼面法,那些嬌慣的城裏人,吃了後不鬧肚子才怪呢!現在,我的鄉親們在五月單五這天,多數家庭仍然沿襲着早上吃面坨(但很少有人自己去炸了,就去街裏賣油條的地方買幾斤油條),中午吃涼面條(也很少自己去擀了,賣機器軋的面條)。有的人家也包餃子,煎茄莢,但沒一家人吃粽子。隻是随着網絡電視的普及,連那些剛上小學的孩子,都知道了端午節、屈原的名字,回到家裏糾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說法,但大人們嘿嘿一笑,仍舊說他們的五月單五,任由孩子們哭鬧吵叫去,粽子是不吃的:一是沒人賣,二是五月單五正是麥收大忙季節,沒空去做。莊稼人實在:一季子莊稼,比啥都當緊啊!
如同把春节叫做“年下”,把元宵节叫做“十五”一样,我的父老乡亲们把端午节叫做“五月单五”。仔细想来,我自己也是很晚才知道五月单五被称作端午节,而且还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初中毕业以前,我并不知道端午节这个名字,老师也没教我们。直到上了高中后,一次学屈原的《离骚》,语文老师才把五月单五就是端午节灌在了我们脑子里。老家在豫北农村。我们这里的端午节过得很是简单,既不划龙舟,也不吃粽子,家家户户也不挂艾叶。一句话:电视里说的外地那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我的老家一点也不沾边儿。我们在这天吃什么?家家户户炸面坨、吃凉面条。小时候,我是十分强烈地盼望过五月单五的。直到今天,在我的记忆里,有两个节日总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是冬至;一个是五月单五。老家有句俗语:冬至的饺子最香;五月单五的面坨最好吃。 在生活困难的年代,乡村人除了过年吃上几顿水饺外,一年到头是很难吃上水饺的,但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要“按耳朵”,无论穷富,都吃水饺。因为是一年之中的第一顿,所以这冬至的水饺最香。五月,是新麦下来的季节。新麦下来之前,家家户户吃粗粮:玉米、红薯干面。新麦下来,队里分给每家点麦子,磨成白面,人们就支起锅来炸面坨,宣告白面取代粗粮。因为是粗粮和细粮交替的一个节日,所以这顿面坨也最好吃。我的奶奶是一个很会做饭的人。那个时候,因为我爹我娘一天三晌下地挣工分,全家人的饭就由奶奶来做。现在,流在舌尖记忆上的全是奶奶做出的饭香。一大早,奶奶就在厨房里支起锅,端一大盆和好的面,炸面坨。炸面坨和炸油条不但程序一样,功能也一样。从本质上来讲,面坨就是油条。但,又不同:面坨就是面坨,油条就是油条。面坨的形状就是一个“坨”型:极不规则的圆;而油条则是“条”状型。油是新榨的菜籽油,面是新磨的新麦面,奶奶炸出的面坨,黄里透亮,薄处焦脆,厚处绵香,咬一口顺嘴流油。早上吃面坨,中午吃凉面条。面条是奶奶自己擀的手擀面:薄、筋、长、细。我们的凉面有自己独特的做法。面擀成在锅里下熟捞在盆里之后,就用从井里打出来的井拔凉水淘,往往用凉水淘上四五遍,待面条真正凉了,再兑适量凉水,把切好的黄瓜丝、捣好的蒜汁、熟好的糊葱花、陈醋、香油倒入面条中搅拌,那凉面吃起来凉里掺香、辣中带酸,吃起来好不惬意。至今我都认为,我们老家做的凉面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凉面。后来进城工作,抑或在盛夏出差,也吃凉面条,那是什么凉面啊:就捞在凉开水里,弄些黄瓜丝、芝麻酱、鸡蛋卤、香油放在那里,然后加在面里搅拌,就是凉面了,吃起来毫无味道,哪和凉字沾边。后来就想:也难怪啊,像我们家乡那种吃凉面法,那些娇惯的城里人,吃了后不闹肚子才怪呢!现在,我的乡亲们在五月单五这天,多数家庭仍然沿袭着早上吃面坨(但很少有人自己去炸了,就去街里卖油条的地方买几斤油条),中午吃凉面条(也很少自己去擀了,卖机器轧的面条)。有的人家也包饺子,煎茄荚,但没一家人吃粽子。只是随着网络电视的普及,连那些刚上小学的孩子,都知道了端午节、屈原的名字,回到家里纠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说法,但大人们嘿嘿一笑,仍旧说他们的五月单五,任由孩子们哭闹吵叫去,粽子是不吃的:一是没人卖,二是五月单五正是麦收大忙季节,没空去做。庄稼人实在:一季子庄稼,比啥都当紧啊!
善建者行 “善”需要耐心与毅力,“建”需要勇气和眼光,然后收获“行”。这恰恰是调研组的这几天日程的生动体现。我是一个社会型的人,每个人都面对着弗罗斯特...[全文阅读]
一笺红尘小字,抹去藏于心底的忧伤,如水般澄澈的岁月里,文字成了唯一的诉说,唯一的陪伴,折纸为安,煮字为念。一字一句,句句深情,一行一段,段段牵念。 ——题记 ...[全文阅读]
这个城市的雪,我等了两年,就像等一个情深的爱人,等一个迟迟不肯赴约的故人。爱人来了又去,故人聚了又散。 在恬淡无忧的早晨里,雪终于把所有的荒芜都掩埋身...[全文阅读]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今年夏天,我参加了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风向标”实践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如今已是下乡活动的第六天。经过这几天的历练,我感触良多。来下乡...[全文阅读]
迎着晨曦,拖着行李,带着充满期待的心,“暖阳”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前往廉江市石颈镇中心小学的“三下乡”之旅。前往之前,我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申请担任新闻组组长。经过一...[全文阅读]
一路走来,路过了风风雨雨,沐浴了彩虹之光。不变的是日出日落,善变的是沧桑的岁月。无论红尘深几丈,首先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么你还有...[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五月单五
喜欢闲逸日记就经常来哦!
日记栏目分类
热门闲逸日记
- 1善建者行
- 2温情岁月,煮字为念
- 3南冥有鱼,北城有雪
- 4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5以文字激扬青春
- 6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 7心痛了,泪没了,该醒了
- 8我们的爱,于世不容。
- 9别秋
- 10我的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