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澄明 尘埃落定
发布时间:2019-02-19 10:58:09
一年半以前,有幸受到吳廣平教授的邀請參加了一場文學界人士的聚餐,坐在我斜對面的就是《清泓心影》的作者雪泓女士。記得當時她穿的是寶藍色旗袍,搭着同色系蕾絲圍巾,皮膚白皙光滑,頭發很烏很長,頗有氣質。舉止和言談之間無不透露着女人的溫文爾雅,再加上多年“修煉”的文學素養,更顯得她如青蓮般超凡脫俗、純淨美好。我想,做“文字掃雪工”的女子大概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吧,從着裝、提包、鞋子到表情、語氣、舉止,都體現出其人的細心謹慎以及對生活的認真态度。用餐結束,雪泓女士送給每位在座者一本《清泓心影》,拿出簽名專用筆一一題字——“敬請×××雅正,雪泓壬辰年中秋”。她捧着每本書像親昵自己的孩子,她驕傲着自己出版的文集,也放低姿态,虛懷若谷,“敬請”文學道友們“雅正”。雪泓女士笑起來特别恬美,像“鄰家阿姨”,她叫我們大學生“小朋友”,鼓勵我們堅持寫作,不要放棄年輕的文學夢。 讀《清泓心影》,如見其人,給人的感受是溫暖和親切。全書分五卷——“梅花街情韻、月夜情思、旗袍情事、溪口情緣、草根情懷”,可謂卷卷不離情,作者實乃“性情女子”也。我最喜歡的是卷一“梅花街情韻”,看了兩遍,梅花街的街道景象都可以在腦海裏浮現:新修的寬闊的水泥路,拔地而起的居民區,蔬菜水果超市,小酒樓,鹵菜攤,音像店,理發館……車輛來往,喇叭“嘀嘀”,人群聚集,說笑不斷,好熱鬧的梅花街!合上《清泓心影》,我繼續回味,梅花街有美麗的無瑕,有穿着紅色唐裝握手言和的王誠和傅信,有熱心的居委會主任楊姨,有等待兒女子孫吃年夜飯的于伯,有清晨一起散步的五爺和傅奶奶,還有一個快樂男子漢的世界:以大順、立偉、青楊爲标志性人物的梅花街車隊以及他們的夢中情人——失去丈夫的氣質美女白茉莉……能夠将一位位人物、一個個片段、一組組家庭組合起來并且刻畫得生動美妙讓人如臨梅花街,這與作者的親身經曆和體會不無關聯。當然,再加上文學藝術的雕飾,作品的情節将會像電影一樣放映在讀者眼前,給人以文化的享受、藝術的啓迪以及對人性、對人生的思考。梅花街的每一個故事都很新穎,現實、真實的現實,再灑一點藝術的誇張,就會讓人回味無窮。細看《車殇》,開頭:奇怪了,梅花街的車隊今日咋就不見一個人影。一句話,将人物地點時間事件疑慮點了出來,接着插叙往日的梅花街車隊:講代表性人物大順、立偉、青楊的風味趣事,筆鋒再轉:這快樂男子漢的世界,有一天被一個美麗的女人打破了平靜。怎樣的氣質美女呢?作者描述:她穿的是鵝黃的套裙,那種像春天樹木剛發芽的嫩色,明亮的色彩很好地襯托出她的輕盈亮麗。藏而不露,高貴而不妖豔,美得讓男人們怦然心動。大順、立偉雖然都有妻室,卻經常拿這位女子互相調侃,後來一個消息驚動了車隊:女人的丈夫爲救少女被害身亡。梅花街的車隊集體停車三天,第四天梅花街的男女老少自發組織爲一個死去的男人和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送行,後文更換基調:女人很美,臉色蒼白,神情悲怆,那就是白茉莉,車隊男人們的夢中情人。這篇微小說以叙事爲主,但處處流露着情感的味道,樸實的生活中凸顯人心的偉大:外地女人白茉莉外形高貴但性情熱心溫和,與車隊男人們順其自然地來往;白茉莉的丈夫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梅花街車隊和男女老少一起爲夫妻送行。這些都體現着人的真善美,顯示了正義和真誠的力量。結局雖然讓人心痛遺憾,但給了讀者對普世價值觀和自我價值的思考。另外,男人對剛入梅花街的女人的肆意調侃給讀者留下了“好色淺薄”的印象,而後來被女人的修養與熱心打動直至爲她和丈夫送行,又給讀者留下了“憨厚正義”的印象,這雙重印象一對比,文章意境得以升華——人性複雜,但真善美永在!作爲文學愛好者和文化工作者,其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而怎樣産生積極的正面的影響,怎樣擴大對讀者和大衆的影響力,在于他們的責任感,在于他們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對細節的捕捉觀察,對理想和道德的理性認識,對現實的深度挖掘。而前提是,作者必須有一顆弘揚真善美的心,有對大衆甚至對一切生命的深切的人文主義關懷,有傳播美德和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論語 裏仁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焉。這個“賢者”“不賢者”就相當于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賢者,讀者将向他看齊,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非賢者,讀者将以其爲鏡,反觀自身,糾正自己的缺點或者避免同樣的錯誤發生。文化工作者與其他職業不同,甚至有本質性的差别。醫生能救治病人身體的痛苦,但無法消除病人心靈的陰影,而文化帶給人的是精神上的,是外在的科學和物質所給不了的,所以作家更像是心靈的醫生,爲人心的霧海構建一座座燈塔,照亮迷失的路;爲人心的空井播撒一滴滴甘露,彙成愛的源泉;爲人心的醜惡樹立一面面鏡子,減少邪惡之氣;爲人心的荒漠種植一排排白楊樹,向着陽光生長,活得挺拔有意義。作者在《快樂,從心開始》這篇文章裏也寫道:文字裏不隻是描述花紅柳綠、陽春白雪,更多的是關注民生、民利。我想,這句話,正是作者文字創作的真實寫照吧。接地氣、貼民心、書真情,也是作者想要傳遞給讀者的正能量。我個人覺得《清泓心影》最能體現複雜人性的是微小說《夜來香》,也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閱讀的作品。無瑕是梅花街的大美女,她由出水芙蓉般的清純少女變爲妩媚多姿開夜店的毒品犯,折射着世事無常、命運多舛與世态炎涼。與秦楓的相識相知相戀相愛讓一個失去父母的孤苦自卑的女孩重拾對生命的熱愛與渴望。而秦楓的母親徐姨卻世故地擔心兒子前途将無瑕攆走。從此,一個女孩子美好的一生差不多就斷送了。幾年後,她在梅花街開了酒吧,“夜來香酒吧白天不營業,就像夜來香,白天從不開花,隻在暗夜發出馥郁的濃香”。命運捉弄人,年少的無瑕與秦楓嗅着夜來香偎依相擁。數年後,夜來香酒吧陰暗的包廂裏,張揚妖娆的“葉葉”與成熟老練的“秦局長”暧昧糾纏。同樣的兩個人,同樣的老地方,一切,全換了模樣。如果徐姨當年沒有無情地趕走無瑕,如果秦楓能勇敢地站出來選擇真愛,如果無瑕不自甘堕落,那結局又會怎樣?無瑕的下場是悲涼的、凄慘的,也是無奈的、必然的,她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她要生活,她要供弟弟上學,她有她的心酸和苦衷,被傷透的心是很難縫補的!夜來香香而不烈,醇而不俗,但是老人們說這香氣有毒。作者以“夜來香”爲載體,以物喻人,更多的是表達對下層群衆悲涼命運的感慨與同情,激起讀者的悲憫之心。作者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是非常形象到位的:“小時候的無瑕,烏溜溜的大眼睛,水蜜桃似的膚色,蹦蹦跳跳地走東家串西家,活脫脫一隻聰明伶俐的小燕子”,“六年前的無瑕走在梅花街上,是美麗的鄰家女孩,而六年後,她是絕色的女人,曲線分明的玲珑身材,精緻誘人的五官,褐色微卷的大波頭發,一身黑色的低胸緊身裙,渾身散發着成熟女人的妩媚性感”。前後的反照,命運的無常,慈悲之心油然而生。無瑕的夢徹底地碎了,而夜來香在晚風中輕輕飄蕩,隻有香如故。這是無瑕的命運,但是,這僅僅是無瑕個人的原因嗎?這個問題是留給讀者的,也是留給整個社會的。如果說最喜歡閱讀卷一,那是興趣使然,因爲事件曲折離奇,至少對我這個剛成年的大學生來說是比較曲折離奇。因爲我沒有見過,更沒有經曆過,我對其中的人和事非常好奇,我不知道還有這麽多的人過着這麽不同的生活,這麽多的人有着這麽不同的人生,這麽多的人守着這麽不同的命運。仿佛爲我打開了一幅新的人情畫卷,車水馬龍相擾,冷暖色調互搭。卷二“月夜情思”是純粹抒情,卷三“旗袍情事”與卷四“溪口情緣”叙事加抒情,卷五“草根情懷”則體現作者小草般待人接物時柔軟的心。雪泓女士對女兒葳子的愛是細膩而真摯的。“今夜,月色溶溶,你如月亮般的小臉,你如扇子般的睫毛,你如黑葡萄般的眼睛,你如貝殼般的碎牙。我的女兒,你已長成一個小小的可人兒”,當生命從一個女人的子宮生根發芽,她的身體和靈魂便緊緊地牽挂着這個孩子。然而,文秘職業注定有犧牲,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上緊發條的鬧鍾,加班加點、通宵達旦是家常便飯。母親對女兒深深地自責,“我的葳子,媽媽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但媽媽同樣是一個最愛你的母親,這種愛從我的血脈中來,從我的身體裏來,從我的靈魂中來,不減一分,不少一厘,不亞于任何一個母親!”對父親的愛是深沉而熱烈的。這是送給父親的挽聯:生于斯死于斯生生死死莫如斯,來也情去也情來來去去皆爲情。“父親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兒孫都是您心中的痣,長在骨肉裏,連在血脈中,是割舍不斷的情分哪!”對母親的愛是感恩的愧疚的,有一段話特别讓我感動:月子裏,母親拖着病弱的身子,給我送來烏雞湯,那隻炖雞并不可口,且油膩膩地浮着一層小蟲子,大概是藥材在家放久了,生了蟲,而母親老眼昏花,并不知曉,那次我是和着淚水喝完她做的烏雞湯。這一頓飯,作者讀懂了母親,更讀懂了母親的心。不光是對家人,作者對恩師、對同學、對路人,都有着強烈的人文主義關懷,她是一位親切随和的朋友、有道德心的公民,是一位慈愛無私的媽媽、乖巧聽話的女兒,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孝順懂事的兒媳。無論哪一種身份,她都是合格的,她還是一名優秀的文化工作者!正如相由心生,文如其人,文字的表達過程中已經透露出作者的性格和品德,這些都是從心底自然流露的,無須文字的刻意粉飾雕琢,一枝一葉,一花一草,一山一石,一曲一歎,作者用愛的經線、情的緯線,綿綿密密,所有的作品加起來就是作者編織的親情、友情、愛情情網。我非常欣賞雪泓女士(現在非常想叫“旗袍阿姨”),無論從外表還是才氣。一個中年女子,她真正做到了上孝中賢下慈,服侍長輩盡心竭力回報恩情;對待同學朋友,敞開心扉傾心相交;照顧孩子,倍加疼愛小心呵護,并且不忘恩師、心系草根。我們整日把道德挂在嘴邊,把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挂在嘴邊,但是真正落實的有幾個,在讀作品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思維,我們每一個人都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和身份,如何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如何履行自己的責任,如何做到感恩,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如何成長爲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寫的人,我想,這種思維才是文學所帶給我們的終極意義。“雅正”,我查了字典,這樣解釋:敬辭,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表示請對方指教。“旗袍阿姨”“敬請”我“雅正”,真是太擡舉小人了,那小人不妨利用“特權”從側面“雅正雅正”。作者在用心描述事件情節抒發真情實感,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使人心懷感觸,在讀整部書的過程中,同時給了我這樣一種判斷:在某種程度上,或者,在某些作品中,藝術與情感是剝離的,寫實與畫意是剝離的,有時候過于直白,基本是平鋪直叙,雖然這也是一種寫法,有時候又過于誇張地抒情,讓人誤以爲标榜做作或者純粹湊字數,這兩者都陷入創作的極端——物極必反。不知爲什麽,我讀《愛在地震中永生——生者與死者的對白》和《奧運女人花》這兩篇文章時,有同一個感受,那就是在讀中學作文,讀應試教育制度下的八股文,文章都是用第二人稱表達情感,雖然讀來朗朗上口,表達也非常細膩柔軟。但是,會讓人膩,本來是極爲感人肺腑的畫面和事件,本來可以讓讀者深有感觸、潸然淚下,但是一旦進入叙述技巧的單一化和邊緣化,必然會導緻積際必盡、高際必堕、聚際必散、生際必死這樣一種效果。讀者會知道人物的偉大,但僅限于知道這個層面,并不能深入心靈。打兩個比方,一,沒有任何雜質的水即純淨的水是不會導電的;二,一首曲子,若五音不全,毫無抑揚頓挫、波浪起伏,是不會彈奏出美妙的音樂的,至少給不了人以美的享受。而文學,本身就是審美,閱讀文學作品,實質就是進行審美活動。這是我閱讀全書的真實想法,當然,僅僅是我個人,也許是錯誤的或者說不妥的,那就敬請“旗袍阿姨”雅正。我看了吳投文教授爲《清泓心影》寫的序,李平安先生和楊彩霞前輩爲《清泓心影》寫的評論,都是從不同的層面贊美人和書,我一個小輩提出意見當有不适,但真心覺得在文學面前,人人平等。互相“雅正”或補充,讓文學創作更加完善、更加契合讀者的心靈,也是文學愛好者和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吧。當然,《清泓心影》這本書的價值和滲透的價值觀是毋庸置疑的,從表達和技巧上,作者的功底可見一斑,語言生動有趣,内心獨白深刻,對話樸實精彩,外加湖南的一些“細妹子”等“小方言”,别具一格,不落俗套。開頭和結尾也比較出彩,要麽按“劇情”自然表達,要麽一句話,或者一段風景再加一個省略號,可見作者是醞釀過的,龍頭鳳尾和豹身一樣重要嘛。對情節、事件、人物能整體把握,宏觀布局,微觀處理,謹慎自然。《今夕七夕》這篇散文化的詩或詩化的散文,見證着作者的豐富情感和文字駕馭能力,它就像一支古典的樂曲,從頭彈到尾,扣人心弦——今夕七夕,誰在流淌一江清淚?今夕七夕,誰在燃盡一脈清香?今夕七夕,誰在點亮一盞清燈?今夕七夕,誰又是誰的誰?五個問號落下,餘音袅袅,不絕如縷。總之,“旗袍阿姨”的《清泓心影》給我的啓迪不僅僅是文學藝術上的,更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我心懷感恩,希望有機會我們還能共進午餐,暢談文學(到時候您一定要穿上旗袍,最好是淡紫色的)我非常喜歡書中的兩句話:在紛雜喧嚣的塵世裏,愛情不過是泛着泡沫的啤酒,發酵卻不能持久。人生的離合就像一場華美的盛宴,總有曲終人散。在曲終人散之前,用“旗袍阿姨”的散文《一個人獨自散步》的一句話作爲本篇評論的開頭和結尾:月下漫步,心境澄明;雨中奔走,塵埃落定。
一年半以前,有幸受到吴广平教授的邀请参加了一场文学界人士的聚餐,坐在我斜对面的就是《清泓心影》的作者雪泓女士。记得当时她穿的是宝蓝色旗袍,搭着同色系蕾丝围巾,皮肤白皙光滑,头发很乌很长,颇有气质。举止和言谈之间无不透露着女人的温文尔雅,再加上多年“修炼”的文学素养,更显得她如青莲般超凡脱俗、纯净美好。我想,做“文字扫雪工”的女子大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从着装、提包、鞋子到表情、语气、举止,都体现出其人的细心谨慎以及对生活的认真态度。用餐结束,雪泓女士送给每位在座者一本《清泓心影》,拿出签名专用笔一一题字——“敬请×××雅正,雪泓壬辰年中秋”。她捧着每本书像亲昵自己的孩子,她骄傲着自己出版的文集,也放低姿态,虚怀若谷,“敬请”文学道友们“雅正”。雪泓女士笑起来特别恬美,像“邻家阿姨”,她叫我们大学生“小朋友”,鼓励我们坚持写作,不要放弃年轻的文学梦。 读《清泓心影》,如见其人,给人的感受是温暖和亲切。全书分五卷——“梅花街情韵、月夜情思、旗袍情事、溪口情缘、草根情怀”,可谓卷卷不离情,作者实乃“性情女子”也。我最喜欢的是卷一“梅花街情韵”,看了两遍,梅花街的街道景象都可以在脑海里浮现:新修的宽阔的水泥路,拔地而起的居民区,蔬菜水果超市,小酒楼,卤菜摊,音像店,理发馆……车辆来往,喇叭“嘀嘀”,人群聚集,说笑不断,好热闹的梅花街!合上《清泓心影》,我继续回味,梅花街有美丽的无瑕,有穿着红色唐装握手言和的王诚和傅信,有热心的居委会主任杨姨,有等待儿女子孙吃年夜饭的于伯,有清晨一起散步的五爷和傅奶奶,还有一个快乐男子汉的世界:以大顺、立伟、青杨为标志性人物的梅花街车队以及他们的梦中情人——失去丈夫的气质美女白茉莉……能够将一位位人物、一个个片段、一组组家庭组合起来并且刻画得生动美妙让人如临梅花街,这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不无关联。当然,再加上文学艺术的雕饰,作品的情节将会像电影一样放映在读者眼前,给人以文化的享受、艺术的启迪以及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梅花街的每一个故事都很新颖,现实、真实的现实,再洒一点艺术的夸张,就会让人回味无穷。细看《车殇》,开头:奇怪了,梅花街的车队今日咋就不见一个人影。一句话,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疑虑点了出来,接着插叙往日的梅花街车队:讲代表性人物大顺、立伟、青杨的风味趣事,笔锋再转:这快乐男子汉的世界,有一天被一个美丽的女人打破了平静。怎样的气质美女呢?作者描述:她穿的是鹅黄的套裙,那种像春天树木刚发芽的嫩色,明亮的色彩很好地衬托出她的轻盈亮丽。藏而不露,高贵而不妖艳,美得让男人们怦然心动。大顺、立伟虽然都有妻室,却经常拿这位女子互相调侃,后来一个消息惊动了车队:女人的丈夫为救少女被害身亡。梅花街的车队集体停车三天,第四天梅花街的男女老少自发组织为一个死去的男人和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送行,后文更换基调:女人很美,脸色苍白,神情悲怆,那就是白茉莉,车队男人们的梦中情人。这篇微小说以叙事为主,但处处流露着情感的味道,朴实的生活中凸显人心的伟大:外地女人白茉莉外形高贵但性情热心温和,与车队男人们顺其自然地来往;白茉莉的丈夫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梅花街车队和男女老少一起为夫妻送行。这些都体现着人的真善美,显示了正义和真诚的力量。结局虽然让人心痛遗憾,但给了读者对普世价值观和自我价值的思考。另外,男人对刚入梅花街的女人的肆意调侃给读者留下了“好色浅薄”的印象,而后来被女人的修养与热心打动直至为她和丈夫送行,又给读者留下了“憨厚正义”的印象,这双重印象一对比,文章意境得以升华——人性复杂,但真善美永在!作为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其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而怎样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怎样扩大对读者和大众的影响力,在于他们的责任感,在于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对细节的捕捉观察,对理想和道德的理性认识,对现实的深度挖掘。而前提是,作者必须有一颗弘扬真善美的心,有对大众甚至对一切生命的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有传播美德和正义的人道主义精神。《论语 里仁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这个“贤者”“不贤者”就相当于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贤者,读者将向他看齐,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非贤者,读者将以其为镜,反观自身,纠正自己的缺点或者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文化工作者与其他职业不同,甚至有本质性的差别。医生能救治病人身体的痛苦,但无法消除病人心灵的阴影,而文化带给人的是精神上的,是外在的科学和物质所给不了的,所以作家更像是心灵的医生,为人心的雾海构建一座座灯塔,照亮迷失的路;为人心的空井播撒一滴滴甘露,汇成爱的源泉;为人心的丑恶树立一面面镜子,减少邪恶之气;为人心的荒漠种植一排排白杨树,向着阳光生长,活得挺拔有意义。作者在《快乐,从心开始》这篇文章里也写道:文字里不只是描述花红柳绿、阳春白雪,更多的是关注民生、民利。我想,这句话,正是作者文字创作的真实写照吧。接地气、贴民心、书真情,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正能量。我个人觉得《清泓心影》最能体现复杂人性的是微小说《夜来香》,也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阅读的作品。无瑕是梅花街的大美女,她由出水芙蓉般的清纯少女变为妩媚多姿开夜店的毒品犯,折射着世事无常、命运多舛与世态炎凉。与秦枫的相识相知相恋相爱让一个失去父母的孤苦自卑的女孩重拾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而秦枫的母亲徐姨却世故地担心儿子前途将无瑕撵走。从此,一个女孩子美好的一生差不多就断送了。几年后,她在梅花街开了酒吧,“夜来香酒吧白天不营业,就像夜来香,白天从不开花,只在暗夜发出馥郁的浓香”。命运捉弄人,年少的无瑕与秦枫嗅着夜来香偎依相拥。数年后,夜来香酒吧阴暗的包厢里,张扬妖娆的“叶叶”与成熟老练的“秦局长”暧昧纠缠。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老地方,一切,全换了模样。如果徐姨当年没有无情地赶走无瑕,如果秦枫能勇敢地站出来选择真爱,如果无瑕不自甘堕落,那结局又会怎样?无瑕的下场是悲凉的、凄惨的,也是无奈的、必然的,她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要生活,她要供弟弟上学,她有她的心酸和苦衷,被伤透的心是很难缝补的!夜来香香而不烈,醇而不俗,但是老人们说这香气有毒。作者以“夜来香”为载体,以物喻人,更多的是表达对下层群众悲凉命运的感慨与同情,激起读者的悲悯之心。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非常形象到位的:“小时候的无瑕,乌溜溜的大眼睛,水蜜桃似的肤色,蹦蹦跳跳地走东家串西家,活脱脱一只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六年前的无瑕走在梅花街上,是美丽的邻家女孩,而六年后,她是绝色的女人,曲线分明的玲珑身材,精致诱人的五官,褐色微卷的大波头发,一身黑色的低胸紧身裙,浑身散发着成熟女人的妩媚性感”。前后的反照,命运的无常,慈悲之心油然而生。无瑕的梦彻底地碎了,而夜来香在晚风中轻轻飘荡,只有香如故。这是无瑕的命运,但是,这仅仅是无瑕个人的原因吗?这个问题是留给读者的,也是留给整个社会的。如果说最喜欢阅读卷一,那是兴趣使然,因为事件曲折离奇,至少对我这个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是比较曲折离奇。因为我没有见过,更没有经历过,我对其中的人和事非常好奇,我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人过着这么不同的生活,这么多的人有着这么不同的人生,这么多的人守着这么不同的命运。仿佛为我打开了一幅新的人情画卷,车水马龙相扰,冷暖色调互搭。卷二“月夜情思”是纯粹抒情,卷三“旗袍情事”与卷四“溪口情缘”叙事加抒情,卷五“草根情怀”则体现作者小草般待人接物时柔软的心。雪泓女士对女儿葳子的爱是细腻而真挚的。“今夜,月色溶溶,你如月亮般的小脸,你如扇子般的睫毛,你如黑葡萄般的眼睛,你如贝壳般的碎牙。我的女儿,你已长成一个小小的可人儿”,当生命从一个女人的子宫生根发芽,她的身体和灵魂便紧紧地牵挂着这个孩子。然而,文秘职业注定有牺牲,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上紧发条的闹钟,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母亲对女儿深深地自责,“我的葳子,妈妈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但妈妈同样是一个最爱你的母亲,这种爱从我的血脉中来,从我的身体里来,从我的灵魂中来,不减一分,不少一厘,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对父亲的爱是深沉而热烈的。这是送给父亲的挽联:生于斯死于斯生生死死莫如斯,来也情去也情来来去去皆为情。“父亲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孙都是您心中的痣,长在骨肉里,连在血脉中,是割舍不断的情分哪!”对母亲的爱是感恩的愧疚的,有一段话特别让我感动:月子里,母亲拖着病弱的身子,给我送来乌鸡汤,那只炖鸡并不可口,且油腻腻地浮着一层小虫子,大概是药材在家放久了,生了虫,而母亲老眼昏花,并不知晓,那次我是和着泪水喝完她做的乌鸡汤。这一顿饭,作者读懂了母亲,更读懂了母亲的心。不光是对家人,作者对恩师、对同学、对路人,都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她是一位亲切随和的朋友、有道德心的公民,是一位慈爱无私的妈妈、乖巧听话的女儿,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孝顺懂事的儿媳。无论哪一种身份,她都是合格的,她还是一名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正如相由心生,文如其人,文字的表达过程中已经透露出作者的性格和品德,这些都是从心底自然流露的,无须文字的刻意粉饰雕琢,一枝一叶,一花一草,一山一石,一曲一叹,作者用爱的经线、情的纬线,绵绵密密,所有的作品加起来就是作者编织的亲情、友情、爱情情网。我非常欣赏雪泓女士(现在非常想叫“旗袍阿姨”),无论从外表还是才气。一个中年女子,她真正做到了上孝中贤下慈,服侍长辈尽心竭力回报恩情;对待同学朋友,敞开心扉倾心相交;照顾孩子,倍加疼爱小心呵护,并且不忘恩师、心系草根。我们整日把道德挂在嘴边,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挂在嘴边,但是真正落实的有几个,在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思维,我们每一个人都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和身份,如何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如何做到感恩,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成长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我想,这种思维才是文学所带给我们的终极意义。“雅正”,我查了字典,这样解释: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旗袍阿姨”“敬请”我“雅正”,真是太抬举小人了,那小人不妨利用“特权”从侧面“雅正雅正”。作者在用心描述事件情节抒发真情实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心怀感触,在读整部书的过程中,同时给了我这样一种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或者,在某些作品中,艺术与情感是剥离的,写实与画意是剥离的,有时候过于直白,基本是平铺直叙,虽然这也是一种写法,有时候又过于夸张地抒情,让人误以为标榜做作或者纯粹凑字数,这两者都陷入创作的极端——物极必反。不知为什么,我读《爱在地震中永生——生者与死者的对白》和《奥运女人花》这两篇文章时,有同一个感受,那就是在读中学作文,读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八股文,文章都是用第二人称表达情感,虽然读来朗朗上口,表达也非常细腻柔软。但是,会让人腻,本来是极为感人肺腑的画面和事件,本来可以让读者深有感触、潸然泪下,但是一旦进入叙述技巧的单一化和边缘化,必然会导致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这样一种效果。读者会知道人物的伟大,但仅限于知道这个层面,并不能深入心灵。打两个比方,一,没有任何杂质的水即纯净的水是不会导电的;二,一首曲子,若五音不全,毫无抑扬顿挫、波浪起伏,是不会弹奏出美妙的音乐的,至少给不了人以美的享受。而文学,本身就是审美,阅读文学作品,实质就是进行审美活动。这是我阅读全书的真实想法,当然,仅仅是我个人,也许是错误的或者说不妥的,那就敬请“旗袍阿姨”雅正。我看了吴投文教授为《清泓心影》写的序,李平安先生和杨彩霞前辈为《清泓心影》写的评论,都是从不同的层面赞美人和书,我一个小辈提出意见当有不适,但真心觉得在文学面前,人人平等。互相“雅正”或补充,让文学创作更加完善、更加契合读者的心灵,也是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吧。当然,《清泓心影》这本书的价值和渗透的价值观是毋庸置疑的,从表达和技巧上,作者的功底可见一斑,语言生动有趣,内心独白深刻,对话朴实精彩,外加湖南的一些“细妹子”等“小方言”,别具一格,不落俗套。开头和结尾也比较出彩,要么按“剧情”自然表达,要么一句话,或者一段风景再加一个省略号,可见作者是酝酿过的,龙头凤尾和豹身一样重要嘛。对情节、事件、人物能整体把握,宏观布局,微观处理,谨慎自然。《今夕七夕》这篇散文化的诗或诗化的散文,见证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和文字驾驭能力,它就像一支古典的乐曲,从头弹到尾,扣人心弦——今夕七夕,谁在流淌一江清泪?今夕七夕,谁在燃尽一脉清香?今夕七夕,谁在点亮一盏清灯?今夕七夕,谁又是谁的谁?五个问号落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总之,“旗袍阿姨”的《清泓心影》给我的启迪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上的,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我心怀感恩,希望有机会我们还能共进午餐,畅谈文学(到时候您一定要穿上旗袍,最好是淡紫色的)我非常喜欢书中的两句话:在纷杂喧嚣的尘世里,爱情不过是泛着泡沫的啤酒,发酵却不能持久。人生的离合就像一场华美的盛宴,总有曲终人散。在曲终人散之前,用“旗袍阿姨”的散文《一个人独自散步》的一句话作为本篇评论的开头和结尾:月下漫步,心境澄明;雨中奔走,尘埃落定。
善建者行 “善”需要耐心与毅力,“建”需要勇气和眼光,然后收获“行”。这恰恰是调研组的这几天日程的生动体现。我是一个社会型的人,每个人都面对着弗罗斯特...[全文阅读]
一笺红尘小字,抹去藏于心底的忧伤,如水般澄澈的岁月里,文字成了唯一的诉说,唯一的陪伴,折纸为安,煮字为念。一字一句,句句深情,一行一段,段段牵念。 ——题记 ...[全文阅读]
这个城市的雪,我等了两年,就像等一个情深的爱人,等一个迟迟不肯赴约的故人。爱人来了又去,故人聚了又散。 在恬淡无忧的早晨里,雪终于把所有的荒芜都掩埋身...[全文阅读]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今年夏天,我参加了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风向标”实践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如今已是下乡活动的第六天。经过这几天的历练,我感触良多。来下乡...[全文阅读]
迎着晨曦,拖着行李,带着充满期待的心,“暖阳”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前往廉江市石颈镇中心小学的“三下乡”之旅。前往之前,我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申请担任新闻组组长。经过一...[全文阅读]
一路走来,路过了风风雨雨,沐浴了彩虹之光。不变的是日出日落,善变的是沧桑的岁月。无论红尘深几丈,首先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么你还有...[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心境澄明 尘埃落定
喜欢闲逸日记就经常来哦!
日记栏目分类
热门闲逸日记
- 1善建者行
- 2温情岁月,煮字为念
- 3南冥有鱼,北城有雪
- 4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5以文字激扬青春
- 6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 7心痛了,泪没了,该醒了
- 8我们的爱,于世不容。
- 9别秋
- 10我的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