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经典诗歌

诗歌的诗史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19-10-04 23:39:43

近代著名詩人江湜的詩歌具有重要的“詩史”價值,這主要表現在關心民生疾苦、反映太平天國起義的作品中,也表現在揭露社會問題、反映鴉片貿易、描摹近代上海景象、體驗世态炎涼的作品中。江湜的“詩史”之作是構成他詩歌成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近代詩歌特點和成就的一個有力展現。 江湜非常重視自己的詩作,将其作爲一生行迹與心迹的真實記錄,嘗在詩集《自序》中雲:“餘詩誠傳世,後當自有定論。不敢挾數君子之推許以自矜重。惟念經變以來,平生親舊至交,存亡乖隔,多可感者。……餘年來身世既如此,因詩而感念親交數人。死者不生,生者日以零落。仰觀宇宙,不自知其泔之堕也。”事實也是如此,江湜一生雖窮困纏身,屢遭不幸,每發命途多舛、懷才不遇之歎,然其詩尚能具備一定的大家氣象,數量衆多,題材亦頗爲廣泛,顯示出相當獨特的個性。這在道光、鹹豐至同治初年的詩壇上,頗爲難能可貴。他也曾在《近年》中表達對自己詩作必傳于後世的自信:“近年手創一編詩,脫略前人某在斯。意匠已成新架屋,心花那傍舊開枝。漫愁位置無多地,未礙流傳到後時。要向書坊陳起說,不須過慮代刊之。”江湜的詩歌反映了他個人的生命曆程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中國近代前期的時

時勢變遷和腥風血雨。兼具詩人心史和時代詩史的雙重價值。本文拟就其詩歌的“詩史”價值進行初步探讨。

對晚清時期特殊時局和頻發戰亂的憂患與關注,是江湜詩歌的“詩史”價值的集中體現。詩人或是表達對普通百姓生活與命運的同情憐憫,或是對世風官場奇異變化的擔憂與諷刺,或是對時局動蕩、戰亂頻仍的擔心憂患,從早年至晚年的許多詩作都表達了這種人世精神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實際上.在許多中國古代詩人的筆下,都不難發現此類主題。但是江湜之詩自有其時代特點與個性特征。應當承認,與以往任何一個曆史時期相比,江湜生活的時代都要顯得更加不幸,無論個人命運還是國家命運都是如此。江湜又長期生活在社會下層,得以廣泛接觸、深切體味到普通百姓的艱難困苦。因此,在江湜的創作中,此類之詩不僅因其具有特别的深度而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曆史事件,從而表現出特殊的“詩史”價值。

江湜對民生的關注和對生民的同情之心起得很早,其思考也相當冷靜深入,且關涉國計民生、治國之道等根本性的問題。如《偶書二首》之二雲:“獺多終亂魚,鷹多必戕鳥。食于民者多,曷由民不擾?未能澄其源,化以不貪寶。庶幾塞其流,沙汰使加少。既多權日分,牽制愈不了。因之形

迹間,規避益加巧。上下相欺淩,百弊不可考。于政既無益,于民日凋耗。中醫不服藥。此語通治道。”議論的是關乎爲政之道、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詩人在旅途奔波之中,依然關注着同在流離之中、比自己更加艱辛的普通民衆.表達對民生的同情悲憫之情。如《行店二首》之一雲:“行店郵亭春水濱,騾車滾滾動飛塵。相逢略聽客言語,十九黃河以北人。”

江湜一生曆盡艱辛,有機會深入接觸普通民衆,經常往來于下層土人之問.對世風的認識、士人處境的了解較爲深人,這種感受也時常表現于詩作之中。《次韻寄答陳梁叔克家二首》之一雲:“追趨勢利竭馬力,翻弄詞章教鳥吟。莊生早知道喪世,孟子更诃人失心。消息卦非一身事,隐微病已七年深。君其首發振聾響,善歌不憂無嗣音。”對爲追逐勢利而随處可見的失道之世、失心之人的諷刺感慨盡在其中,詩人對現實社會的認識之深亦由此可見一斑江湜常年奔波于外,關注黎庶、兼善天下的情懷使他對哀苦無告的百姓生發出由衷的體恤和深切的同情。《哀流民》作于甯化道中,是一首描寫百姓流離失所的七言歌行,不僅反映了時局的動蕩與民生的艱難,也表現了詩人悲天憫人的感情,結尾更頗有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之情懷。詩中寫道:“流民人城我出城

,可憐滿眼流離形。寒者鼻涕長垂膺.餒者瘦骨高峥嵘。病者喘息喉作聲,老者足怠兒扶行。前男後婦同伶俜,探懷更哺啼饑嬰。嗟爾流民之窮有如此,益見父子骨肉夫妻情。……嗚呼!安得青山爲銅高嵯峨,大錢一鑄百萬多,資爾歸去毋奔波?亦使腐儒不用空悲歌?”嘴雨中感事》描繪了當時水利不修、百姓苦難的現實,表達了同情民衆的情懷,并對統治者提出了勸誡。詩中寫道:“道光己酉夏五月,我歸自閩城東居。時方雨水漫東郭,臨流終日如寒漁。……今茲望歲歲大歉,民生國計宜何如?人言此鄉失水利,征我目見良有諸。……嗚呼水利之不講,吳其爲沼吾其魚。”《雨中書意》亦雲:“孰興水利利農疇,暑雨連朝爲我愁。心記去年當此月,天将淫潦沒吾州。何時天稔能蘇困,今日陰霖更作憂。堪笑書生民物抱,欲充官匠鑿渠溝。”

像晚清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江湜也是在屢試不第、抑郁難達的境況下開始思考用人取士制度的合理性問題,不僅對科舉制度提出了深刻的懷疑,提出人才爲國家之本的觀念,而且對官場風氣、官僚制度的弊端有一定的認識.提出了有一定遠見的見解。他在《送人應禮部試》中寫道:“國家久治安,俗敝官恬嬉。因循積貧弱,兵氣生邊夷。天子乍轸念,吏治何淩遲。人才惟國本,振作今焉宜。

既重進土科,曷取于浮詞?謂當核才實,發策如漢時。吾生服師訓,忠愛爲行基。讀書取适用,異日課設施。他塗不敢進,橐筆幹有司。今秋又落解。刻骨文中疵。科舉法不變,吾其死山茨。”認識到文恬武嬉、邊疆不甯的可怕現實,批評以浮詞取仕、不重視實學才幹的弊端.提出人才爲振興國家之本的觀念。這些都是當時社會面臨的非常緊迫的社會問題,也是近代以來多位文學家、思想家共同關注的具有時代性的問題。

江湜最爲集中地反映時局動蕩與戰亂之憂、最具“詩史”價值的作品,是關于太平天國起義的篇什。太平天國起義波及當時的南中國,而江湜經常生活與遊曆的江蘇、浙江、福建一帶是受創最爲嚴重的地區。與舊時代的絕大多數士人一樣,江湜是站在統治者的正統立場來看待這一事件的。由于對太平天國懷有一種本能的反對和深刻的恐懼,使這些詩歌中不僅反映了起義的某些事件和史實,而且堅定地表明作者的立場:詩風也變得空前恣肆縱橫、犀利深刻、淩厲逼人。此類之作,從一個重要角度表現了詩人的生活苦難和詩歌風格,具有特别重要的價值。《昨夜一首》雲:“昨夢手破江甯城,我兵從我三百名。分頭殺賊如磔狗,暗門狹巷刀聲聲。紅帕首者楊秀清,奪路欲竄如相迎。大呼狂賊何處走,一擊辄中

擒歸營。有如李想縛元濟,功成天曉雞初鳴。惜哉是夢不是實,醒後懊恨心難平。朝廷既征十萬兵,大帥名重權非輕。營前明月三虧盈,江甯之城不克複,賊黨轉蔓功無成。嗚呼論将豈及我,夢中忘是孱書生。”全詩一氣貫注,淋漓酣暢地表達了殺賊平亂的決心和希望,作者的思想與才情均得到充分體現。

五古《志哀九首》是一組描述江湜及其家人在太平天國戰亂中危險經曆與苦難處境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詩人一家的經曆,展現了江南廣大地區無數百姓在這次戰亂中經受的苦難和受到的沖擊,當在江湜全部詩歌創作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其一有雲:“即生太平時。局促殊可憐。況茲遭亂離,願死恐不先。”其三有雲:“可哀哉江南,地穰财賦稠。國家恃以富,曆歲二百秋。一朝窟豺虎,豈獨蒼生愁?”其四雲,“記昨負米歸,心痛慘人室。前夕鄰村燒,賊來勢飄忽。吾母素性剛,訓女以死節。吾父淡蕩人,生理恒守拙。羞以衰白年.流離事行乞。命我挈一弟,兩口犯險出。出者善保軀,宗祀未宜絕。尚有兩子留,效死共蓬荜。是時我有語,未吐氣先咽。欲留非親心,欲去是永訣。仰天蒼穹頹,蹋地後土裂。翻願受賊戕,痛以一刀畢。有女尚牽衣,叱之付遑恤。記茲庚申年,五月十五日。角直鎮西橋,生人作死别。

”其八有雲:“廓廓乾坤中,幾處免鋒镝?故裏既爲墟,危邦亦難過。甘從道路行,處處望鄉國。痛哭自日下,淚添海水溢。生爲無家人,死作他鄉鬼。”其九有雲:“肉有化作土,骨有揚作塵。獨此望鄉心,雖死長爲魂。我欲竟我語,哽咽難重陳。寫作詩九章,與汝添悲呻。九詩合陽數,還望翅陽春。”倦古詩《後哀六首》再次記錄了因戰亂沖擊,詩人弟弟攜眷從上海乘船到福州的經曆和苦難,與《志哀九首》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一開頭寫道:“吾生J睢有哀而已,雙鵲無端來送喜。心知骨肉賊中來,所痛九原獨不起。死者不可生,生者幸無死。不死者來複相見,以此志哀哀至矣。”

太平天國起義對江湜生活和心理造成的影響相當重大.還有多篇詩作,從不同角度反映這一曆史事件,集中表達他對太平軍的仇恨恐懼、憂時念亂的情懷和殺賊立功的決心。《二月二十日在營務處作》雲:“二月寒無一日晴,天将殺氣薄春城。風吹夜雨止還作,客治軍書愁到明。民力盡供官裏用,将才偏在賊中生。憂時事事堪流涕,會見東南地盡傾。”

《陷賊後避居僧寺題壁》雲:“我殺一賊賊殺我,此身小用奚其可。欲鏖萬賊決一死,安得俄招百壯士。腰間雄劍三尺鳴,按之人匣銷其聲。劍乎有志掃狂寇,且忍風塵萬裏行。”《福州府席上

》雲:“自訝烽煙隙處身,論文樽酒此何因?便須爛醉華筵上,不念江南人食人。”嘴‘江南人食人”的恐怖場面,是詩人對戰亂局勢下百姓處境與命運的描述,令人恐怖,當是有現實根據的寫實之筆。《昨夜》雲:“馬知警報劍知雠,未信餘生抱恨休。昨夜夢中呼殺賊,隔牆驚起老蒼頭。”夢中呼殺賊”則是作者平定戰亂決心與期待的又一次直接表白。《聞官軍進攻蘇州》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家鄉終被收複的喜悅心情,雖無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無限快意,但也是江涅詩作中難得一見的喜悅心情的表露:“此時投筆起,欲去助揮戈。殺賊爲京觀,平吳奏凱歌。無驚我邱壟,重履漢山河。隻作農夫殁,餘生幸已多。”倦:《悲歌》雲:“賊未殺我,我有餘生。我不殺賊,餘生無名。聞賊酋之受縛,将獻俘于帝京。切小臣之家仇。願一脔以爲羹。惟天阍之難達,望先隴兮淚傾。

補天兮天缺,填海兮海盈。盡吾年以永痛兮,志手枭此賊而無成!”題下有注雲:“時大軍克複江甯,僞忠王李逆就擒。李逆蓋前陷蘇州者。”嘴,此詩慷慨遒勁,恺切動人,充分表達了詩人有心殺賊無路請纓、家仇雖報卻未親手枭賊酋之首和家鄉雖複卻心有餘痛的複雜心情。

在另一些詩作中.江湜通過對戰後地區社會狀況的真實反映,特别是對

某些重要細節的細緻描繪,傳達戰争與動亂造成的嚴重後果,給人巨大的心靈震撼。《有自杭城來者道經浙東各郡縣述所聞見無涕可揮采其語爲絕句十首》堪稱代表。其一雲:“武林二月新收複,掩骼曾勞役萬夫。卻問舊時叢葬地,半爲溝壑半爲塗。”萬夫勞役,掩埋屍骨,原來叢葬死者之地已面目全非,再難找到葬身之地了。其五雲:“原田前歲流人血,壯草叢高二丈餘。蠅大如蟬蚊似婕,盡征目見語非虛。”遍地流淌的人血将叢草養得特别高大,也将蠅蚊養得特别碩大,這是何其慘痛之象。其七雲:“燕巢于樹略知春,投宿無從問水濱。裹飯疾行義烏縣,百三十裏始逢人。”原本富庶之鄉已變得荒無人煙。滿目凄涼。其八雲:“多逢人骨少逢人,千裏行來慘是真。猶記龍遊泊船處.髑髅傍槳齧沙痕。”路走來所見,骸骨多于生人,髑髅猶齧沙痕,仿佛死不瞑目,猶然含恨。此等情景,實在凄涼已極,慘不忍睹。

太平天國起義對江湜的影響是多方面而且深刻的,在後期所作哀悼師友的詩作中,詩人經常将死者的不幸、個人的遭遇與動蕩的時局、戰亂的沖擊聯系起來,使這類詩歌具有了更加具體深刻的時代内涵,詩人的情感也表達得更加充分。《有吊而作二首》雲:“客裏憐君病不支,名心宛轉尚如絲。四書文爲科場

用,賺到生人作鬼時。”又雲:“東南初動十年兵,知待何年再太平?君去泉台須緩步,轉輪莫即到來生。”Ⅲ卷“死亡雖然不幸,但因爲東南戰亂難平,遂勸說亡者不要急于再輪生爲人,詩人自己的人生困苦Fh此清晰可見。《吊邵笏思潘名》亦雲:“哭盡親朋作國殇,漫逃劫外閱悲涼。餘生似我方祈死,正命如君曷足傷。應是夜台堪避世.若論魂氣總歸鄉。一官不潤書生骨,旅瘗吳山歲月長。”動蕩的時局與生活的艱辛,竟令詩人産生生不如死的情緒。《挽陳少香丈三首》之三雲:“相識兵端未動前,十年離聚兒詩篇東南漸亂君方老,歲月猶多我自憐。不死更看何世界,盡窮終算盡天年。在鄉在客同黃土,清故詩人要墓阡。”雖是悼念前輩之逝,但每多感傷自己命運之思。“清故詩人”之念,已經如此清晰地出現在江湜詩作中,可見他臨終遺命自己碑碣所書“清故詩人江j叟叔之墓”端非偶然,實是他中年以後對自己命運與處境的清醒體認。

江湜畢竟是對民生苦難多有了解、對現實社會問題多有思考的平民化詩人,因此他在表現戰亂頻仍、動蕩不安的社會狀況的同時,并未放棄對這些問題的根源進行深層次思考,其詩的“詩史”價值也從另一角度得到了展現。《送友人之官》中就曾提出從根本上固民本、得好官、遏動亂、

清天下的認識:“一千三百縣,積成天下形。每縣得好官,天下長治可。何緣有盜賊?盜賊非天生。天生不爲盜,爲盜誰激成?……我悲東南既。何日銷甲兵?殺賊豈El少,于賊無虧盈。如草在廣原,芟東而西萌。所當急本計,先固蚩蚩氓。使民不爲盜,盜乃不日赢。殺一即少一,庶幾風塵清。”

他還從對古代人物與故事的回顧中,品味自己所遭逢的時事,思索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危機的問題。《讀湯子遺書》就提出了從政者如何借鑒古代經驗修己之德的問題:“宦達歸來德不孤,百泉山裏問修途。早編洛學微言振,晚救吳民積困蘇。但見今之從政者,亦知世有若人乎?寒窗夜讀遺書競,春在梅梢信到無?”“《卞和詩》則針對當時許多人私心膨脹、自欺欺人的現象提出了誠心爲治國根基的認識:“我思卞和,亦何人斯?有此誠心,堪爲世師。使相王者,進賢無遺。以緻隆平.爲國治基。凡今之人,自私自欺。心寒于冰,以适時宜。令我千載,獨和是思。匪和之思,莫抒我悲。”題下注雲:“偶寫古人物一幅,題日卞和之像,并系以詩。”

鴉片種植和貿易、吸食造成了巨大毒害,成爲近代以來危及中華民族命運的一個重大問題。像近代許多詩人、文學家和憂國憂民之士一樣.江湜對此相當關注并在詩中有所反映。《粟花》有雲:“

歎息台州道,田田罂粟開。天愁民有種,花與禍同胎。至味人間盡,奇方海外來。憑誰曉窮俗,五谷要多栽?”嘴-珂惡之花盛開、五谷遭荒廢、海外傳奇方、禍患已結成的現實表現出深深的憂慮。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的種種巨變。許多時候表現在對外關系中,這種變化經常反映在上海的開發與變化上。跟許多傳統士人一樣,江湜對此早有察覺,并在詩中表現出對這種變化的擔憂。《子長多述滬上新聞感歎而作》雲:“茫然比例千年史,駭絕奇觀萬變圖。天似小兒方好弄,地原大物盡容污。中華自古混儒釋,上聖即今疑有無。人壽焉能愁許事,吾衰拚與酒爲徒。”嘴。江湜家鄉長洲距上海極近,他也曾親到上海,因此對這裏五方雜處、華夷互市、華屋金碧、夜燈萬盞,恍若已越重洋置身海外的情景表現出極大的驚訝與震撼.對這種用夷變夏、人心不古的景象不免心生凄恻、無可奈何。《後哀六首》其二有雲:“黃浦江,夷船開。五虎門,夷船來。夷船載人若載貨,得錢乃許登南台。一船之費百金罄,陸居無屋真難哉!”嘴描繪上海一帶外國船隻載人載貨的情形,透露出近代社會重大變化的氣息。

江湜晚年對寒山詩表現出相當濃厚的興趣,不厭其煩地拟其體式,先作《拟寒山詩二十首》,繼又作《續拟寒山詩二十首》,多達

首。此舉蓋非詩人的偶然之舉,而有其深意存焉。這當與寒1.II詩突出的民問情懷、平民化色彩與清空淡遠、精微深邃的哲思意味有關,也與江湜曆盡生活苦難、時局動亂,飽嘗世道艱辛、人情冷暖後對生命和世界的體悟有關。

《拟寒詩二十首》之二雲:“張三作竊去,忽建六纛回。李四擁八驺,新自爲賊來。天地樂包容,誰論才不才?有口欲談之,不如銜酒杯。”對當時世風日下、人才凋零的現象予以諷刺。之四雲:“我生無一椽,亦無錢賃屋。然計四十年,無一夕露宿。始悟人有身,不須居是蔔。壁上黏蝸牛。彼方累于觳。”對自己的窮困落泊、無屋可居表現出豁達自得。之六雲:“妻不共甘苦,在家如作賓。小女性差慧,食貧知習勤。勿以女爲喜,勿以妻作嗔。相與有瓜葛,均是夙世因。”通過家庭人物關系的喜怒冷暖,表達對人生種種宿命的超然性認識。之八雲:“牛哀化爲虎,一人已不祥。今看百萬衆,同日變虎狼。虎狼再爲人,知複在何日?合掌贊苟卿,性惡是鐵筆。”以衆人變虎狼爲喻,認識人性之惡,對當時社會現狀予以譏刺。之九雲:“仆持客刺人,主人怒其仆。何不爲我辭,勞我具冠服?出乃握客手。若恨來不數。相對笑嘻嘻。誰知真面目?”描述富貴者的表裏不一、虛僞兩面,揭露其真面目。之十雲:“

東家一兒生,西家一翁死。同時聽歌哭,去來分彼此。勿爲翁去悲,勿爲兒生喜。出人造化中,當有先後耳。”對生死悲喜表現出超然與達觀,仿佛超越了生命的限度。之十一雲:“鐵船泛天河,萬萬無此理。耶稣欲行教.豈但鐵船比?世變浩無涯,誰能究終始?西北有高樓,今在東南起。”對基督教在中國的興盛表現出極大關注且不無擔憂,反映了世變之巨大深刻.從西方宗教東漸這一具體角度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文化面臨的最根本性問題。之十四雲:“盜來人富家。未免兇殺人。富家子如盜,相害還相親。凡物當去時,必以人爲因。所以漢魏朝,認賊爲良臣。”對人心之變、善惡颠倒表示憂慮,指出由此必然引發更大的危機。之十六雲:“向民括兵饷,如向羊征裘。裘乃羊之皮,剝割群羊愁。不知餓虎來,羊亦不自謀。赀财賊掠盡,飒飒空村秋。”以羊與虎的弱肉強食爲喻,揭露官逼民、賊掠民的社會現狀。之十七雲:“眼見一種人,親身被盜來。卻學盜之道,獵取人間财。太行與盂門,在胸高崔嵬。人心亂後險,天運何時回?”指出有人先被盜欺、後以盜之道欺人斂财的可惡行爲,提出人心變壞、世風日下、天道不存的問題,等等。

《續拟寒山詩二十首》是江湜詩集中的最後一組作品,表現對當時世風人情的認識、對

國家局勢的擔憂和對人生意義的感悟,輕靈流利,頗含理趣,集中反映了詩人的思想深度。其一雲:“人有欲貨錢,與人聯族譜。及乎錢人手,此譜棄如土。亦有孫與李,結盟爲酒肉。明朝酒肉盡,孫死李不哭。”金錢成了維系人際關系的唯一憑借。其二雲:“眼見慕勢人,求人不可得。利彼體生痔。而以舐樹德。凡事非人情,此中最叵測。要離妻可燔,樂羊子可食。”利益成了唯一的人生追求,爲此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出,道德準則早已蕩然無存。其五雲:“眼前荊棘地,昔年樓與台。同樂歌舞人,過之能弗哀。哀者方駐足,适有仙人來。笑他生世短,但見此一回。”荊棘叢生之處原本是歌舞樓台,人世的巨變滄桑由此可見一斑。其七雲:“瞽者摘埴行,導路以竿木。竿木揣得處,便可進其足。妙在目無見,以竿作之目。若是有目人,反有窮途哭。”瞽者以竿探測尚有路可走,有眼人舉目茫茫卻因無路可尋而生窮途之悲,這已然是一個到處荒誕、黑白颠倒的世界。其十雲:“杭城絕糧日,食狗無一存。到今百裏内,得狗如獲麟。因知狗雖賤,亦要生逢辰。哀哉城外骨,昔日城中人。”昔日繁華富庶的杭州城,戰亂之後早已是橫屍遍野,連狗都難得一見,假若狗生不逢時也會遭遇不幸。何況人乎?其十三雲:“有丐弄猕猴

。使猴自戴冠。跳上白狗背,馳作白馬看。丐乃醵人錢,猴乃分餘餐。猴乎爾何愚,大似今之官。”當今之官員蠢笨之極.其滑稽愚蠢、猴仗狗勢。較沐猴而冠更加鄙陋。其十七雲:“奸僞遇奸僞,如看瞳中人。彼瞳猶此瞳,互照而兩真。靜居念世态,可笑不足嗔。終當入山去,木石堪相親。”口牆奸僞之徒面面相觑,相互照影,仿若渾然不覺,亦似是心照不宣。面對如此世态.嗔怒已然失效,不得不化而爲無可奈何的冷笑了。

因此,可以認爲,作爲中國近代詩壇一位關注現實人生、關心國事民瘼的滿懷人世情懷的詩人,一位個性鮮明、成就超群的詩人,一位抑郁難達、終生窮愁的詩人,江湜的許多詩篇反映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社會狀況與政治風雲,傳達出中國社會劇烈動蕩、重大變遷的重要信息,具有獨特的“詩史”價值。這些具有“詩史”價值的詩歌,不僅是江湜全部詩作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特殊價值,而且是構成他傑出詩歌成就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從更大一點範圍來說,江涅富于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創作實踐,也從一個重要方面反映了清代中葉至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以降的詩壇風氣。具有昭示中國古典詩歌最後階段變革傾向與發展趨勢的詩歌史價值。

近代著名诗人江湜的诗歌具有重要的“诗史价值,这主要表现关心民生疾苦、反映太平天国起义的作品中,也表现在揭露社会问题、反映鸦片贸易、描摹近代上海景象、体验世态炎凉的作品中。江湜的“诗史”之作是构成他诗歌成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近代诗歌特点和成就的一个有力展现。 江湜非常重视自己的诗作,将其作为一生行迹与心迹的真实记录,尝在诗集《自序》中云:“余诗诚传世,后当自有定论。不敢挟数君子之推许以自矜重。惟念经变以来,平生亲旧至交,存亡乖隔,多可感者。……余年来身世既如此,因诗而感念亲交数人。死者不生,生者日以零落。仰观宇宙,不自知其泔之堕也。”事实也是如此,江湜一生虽穷困缠身,屡遭不幸,每发命途多舛、怀才不遇之叹,然其诗尚能具备一定的大家气象,数量众多,题材亦颇为广泛,显示出相当独特的个性。这在道光、咸丰至同治初年的诗坛上,颇为难能可贵。他也曾在《近年》中表达对自己诗作必传于后世的自信:“近年手创一编诗,脱略前人某在斯。意匠已成新架屋,心花那傍旧开枝。漫愁位置无多地,未碍流传到后时。要向书坊陈起说,不须过虑代刊之。”江湜的诗歌反映了他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时

时势变迁和腥风血雨。兼具诗人心史和时代诗史的双重价值。本文拟就其诗歌的“诗史”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对晚清时期特殊时局和频发战乱的忧患与关注,是江湜诗歌的“诗史”价值的集中体现诗人或是表达对普通百姓生活与命运的同情怜悯,或是对世风官场奇异变化的担忧与讽刺,或是对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的担心忧患,从早年至晚年的许多诗作都表达了这种人世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实际上.在许多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都不难发现此类主题。但是江湜之诗自有其时代特点与个性特征。应当承认,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相比,江湜生活的时代都要显得更加不幸,无论个人命运还是国家命运都是如此。江湜又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得以广泛接触、深切体味到普通百姓的艰难困苦。因此,在江湜的创作中,此类之诗不仅因其具有特别的深度而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从而表现出特殊的“诗史”价值。

江湜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生民的同情之心得很早,其思考也相当冷静深入,且关涉国计民生、治国之道等根本性的问题。如《偶书二首》之二云:“獭多终乱鱼,鹰多必戕鸟。食于民者多,曷由民不扰?未能澄其源,化以不贪宝。庶几塞其流,沙汰使加少。既多权日分,牵制愈不了。因之形

迹间,规避益加巧。上下相欺凌,百弊不可考。于政既无益,于民日凋耗。中医不服药。此语通治道。”议论的是关乎为政之道、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诗人在旅途奔波之中,依然关注着同在流离之中、比自己更加艰辛的普通民众.表达对民生的同情悲悯之情。如《行店二首》之一云:“行店邮亭春水滨,骡车滚滚动飞尘。相逢略听客言语,十九黄河以北人。”

江湜一生历尽艰辛,有机会深入接触普通民众,经常往来于下层土人之问.对世风的认识、士人处境的了解较为深人,这种感受也时常表现于诗作之中。《次韵寄答陈梁叔克家二首》之一云:“追趋势利竭马力,翻弄词章教鸟吟。庄生早知道丧世,孟子更诃人失心。消息卦非一身事,隐微病已七年深。君其首发振聋响,善歌不忧无嗣音。”对为追逐势利而随处可见的失道之世、失心之人的讽刺感慨尽在其中,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之深亦由此可见一斑江湜常年奔波于外,关注黎庶、兼善天下的情怀使他对哀苦无告的百姓生发出由衷的体恤和深切的同情。《哀流民》作于宁化道中,是一首描写百姓流离失所的七言歌行,不仅反映了时局的动荡与民生的艰难,也表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感情,结尾更颇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情怀。诗中写道:“流民人城我出城

,可怜满眼流离形。寒者鼻涕长垂膺.馁者瘦骨高峥嵘。病者喘息喉作声,老者足怠儿扶行。前男后妇同伶俜,探怀更哺啼饥婴。嗟尔流民之穷有如此,益见父子骨肉夫妻情。……呜呼!安得青山为铜高嵯峨,大钱一铸百万多,资尔归去毋奔波?亦使腐儒不用空悲歌?”嘴雨中感事》描绘了当时水利不修、百姓苦难的现实,表达了同情民众的情怀,并对统治者提出了劝诫。诗中写道:“道光己酉夏五月,我归自闽城东居。时方雨水漫东郭,临流终日如寒渔。……今兹望岁岁大歉,民生国计宜何如?人言此乡失水利,征我目见良有诸。……呜呼水利之不讲,吴其为沼吾其鱼。”《雨中书意》亦云:“孰兴水利利农畴,暑雨连朝为我愁。心记去年当此月,天将淫潦没吾州。何时天稔能苏困,今日阴霖更作忧。堪笑书生民物抱,欲充官匠凿渠沟。”

像晚清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江湜也是在屡试不第、抑郁难达的境况下开始思考用人取士制度的合理性问题,不仅对科举制度提出了深刻的怀疑,提出人才为国家之本的观念,而且对官场风气、官僚制度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提出了有一定远见的见解。他在《送人应礼部试》中写道:“国家久治安,俗敝官恬嬉。因循积贫弱,兵气生边夷。天子乍轸念,吏治何凌迟。人才惟国本,振作今焉宜。

既重进土科,曷取于浮词?谓当核才实,发策如汉时。吾生服师训,忠爱为行基。读书取适用,异日课设施。他涂不敢进,橐笔干有司。今秋又落解。刻骨文中疵。科举法不变,吾其死山茨。”认识到文恬武嬉、边疆不宁的可怕现实,批评以浮词取仕、不重视实学才干的弊端.提出人才为振兴国家之本的观念。这些都是当时社会面临的非常紧迫的社会问题,也是近代以来多位文学家、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具有时代性的问题。

江湜最为集中地反映时局动荡与战乱之忧、最具“诗史”价值的作品,是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的篇什。太平天国起义波及当时的南中国,而江湜经常生活与游历的江苏浙江福建一带是受创最为严重的地区。与旧时代的绝大多数士人一样,江湜是站在统治者的正统立场来看待这一事件的。由于对太平天国怀有一种本能的反对和深刻的恐惧,使这些诗歌中不仅反映了起义的某些事件和史实,而且坚定地表明作者的立场:诗风也变得空前恣肆纵横、犀利深刻、凌厉逼人。此类之作,从一个重要角度表现了诗人的生活苦难和诗歌风格,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昨夜一首》云:“昨梦手破江宁城,我兵从我三百名。分头杀贼如磔狗,暗门狭巷刀声声。红帕首者杨秀清,夺路欲窜如相迎。大呼狂贼何处走,一击辄中

擒归营。有如李想缚元济,功成天晓鸡初鸣。惜哉是梦不是实,醒后懊恨心难平。朝廷既征十万兵,大帅名重权非轻。营前明月三亏盈,江宁之城不克复,贼党转蔓功无成。呜呼论将岂及我,梦中忘是孱书生。”全诗一气贯注,淋漓酣畅地表达了杀贼平乱的决心和希望,作者的思想与才情均得到充分体现。

五古《志哀九首》是一组描述江湜及其家人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危险经历与苦难处境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诗人一家的经历,展现了江南广大地区无数百姓在这次战乱中经受的苦难和受到的冲击,当在江湜全部诗歌创作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其一有云:“即生太平时。局促殊可怜。况兹遭乱离,愿死恐不先。”其三有云:“可哀哉江南,地穰财赋稠。国家恃以富,历岁二百秋。一朝窟豺虎,岂独苍生愁?”其四云,“记昨负米归,心痛惨人室。前夕邻村烧,贼来势飘忽。吾母素性刚,训女以死节。吾父淡荡人,生理恒守拙。羞以衰白年.流离事行乞。命我挈一弟,两口犯险出。出者善保躯,宗祀未宜绝。尚有两子留,效死共蓬荜。是时我有语,未吐气先咽。欲留非亲心,欲去是永诀。仰天苍穹颓,蹋地后土裂。翻愿受贼戕,痛以一刀毕。有女尚牵衣,叱之付遑恤。记兹庚申年,五月十五日。角直镇西桥,生人作死别

”其八有云:“廓廓乾坤中,几处免锋镝?故里既为墟,危邦亦难过。甘从道路行,处处望乡国。痛哭自日下,泪添海水溢。生为无家人,死作他乡鬼。”其九有云:“肉有化作土,骨有扬作尘。独此望乡心,虽死长为魂。我欲竟我语,哽咽难重陈。写作诗九章,与汝添悲呻。九诗合阳数,还望翅阳春。”倦古诗《后哀六首》再次记录了因战乱冲击,诗人弟弟携眷从上海乘船到福州的经历和苦难,与《志哀九首》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一开头写道:“吾生J睢有哀而已,双鹊无端来送喜。心知骨肉贼中来,所痛九原独不起。死者不可生,生者幸无死。不死者来复相见,以此志哀哀至矣。”

太平天国起义对江湜生活和心理造成的影响相当重大.还有多篇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这一历史事件,集中表达他对太平军的仇恨恐惧、忧时念乱的情怀和杀贼立功的决心。《二月二十日在营务处作》云:“二月寒无一日晴,天将杀气薄春城。风吹夜雨止还作,客治军书愁到明。民力尽供官里用,将才偏在贼中生。忧时事事堪流涕,会见东南地尽倾。”

《陷贼后避居僧寺题壁》云:“我杀一贼贼杀我,此身小用奚其可。欲鏖万贼决一死,安得俄招百壮士。腰间雄剑三尺鸣,按之人匣销其声。剑乎有志扫狂寇,且忍风尘万里行。”《福州府席上

》云:“自讶烽烟隙处身,论文樽酒此何因?便须烂醉华筵上,不念江南人食人。”嘴‘江南人食人”的恐怖场面,是诗人对战乱局势下百姓处境与命运的描述,令人恐怖,当是有现实根据的写实之笔。《昨夜》云:“马知警报剑知雠,未信余生抱恨休。昨夜梦中呼杀贼,隔墙惊起老苍头。”梦中呼杀贼”则是作者平定战乱决心与期待的又一次直接表白。《闻官军进攻苏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终被收复的喜悦心情,虽无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无限快意,但也是江涅诗作中难得一见的喜悦心情的表露:“此时投笔起,欲去助挥戈。杀贼为京观,平吴奏凯歌。无惊我邱垄,重履汉山河。只作农夫殁,余生幸已多。”倦:《悲歌》云:“贼未杀我,我有余生。我不杀贼,余生无名。闻贼酋之受缚,将献俘于帝京。切小臣之家仇。愿一脔以为羹。惟天阍之难达,望先陇兮泪倾。

补天兮天缺,填海兮海盈。尽吾年以永痛兮,志手枭此贼而无成!”题下有注云:“时大军克复江宁,伪忠王李逆就擒。李逆盖前陷苏州者。”嘴,此诗慷慨遒劲,恺切动人,充分表达了诗人有心杀贼无路请缨、家仇虽报却未亲手枭贼酋之首和家乡虽复却心有余痛的复杂心情。

在另一些诗作中.江湜通过对战后地区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特别是对

某些重要细节的细致描绘,传达战争与动乱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人巨大的心灵震撼。《有自杭城来者道经浙东各郡县述所闻见无涕可挥采其语为绝句十首》堪称代表。其一云:“武林二月新收复,掩骼曾劳役万夫。却问旧时丛葬地,半为沟壑半为涂。”万夫劳役,掩埋尸骨,原来丛葬死者之地已面目全非,再难找到葬身之地了。其五云:“原田前岁流人血,壮草丛高二丈余。蝇大如蝉蚊似婕,尽征目见语非虚。”遍地流淌的人血将丛草养得特别高大,也将蝇蚊养得特别硕大,这是何其惨痛之象。其七云:“燕巢于树略知春,投宿无从问水滨。裹饭疾行义乌县,百三十里始逢人。”原本富庶之乡已变得荒无人烟。满目凄凉。其八云:“多逢人骨少逢人,千里行来惨是真。犹记龙游泊船处.髑髅傍桨啮沙痕。”路走来所见,骸骨多于生人,髑髅犹啮沙痕,仿佛死不瞑目,犹然含恨。此等情景,实在凄凉已极,惨不忍睹。

太平天国起义对江湜的影响是多方面而且深刻的,在后期所作哀悼师友的诗作中,诗人经常将死者的不幸、个人的遭遇与动荡的时局、战乱的冲击联系起来,使这类诗歌具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时代内涵,诗人的情感也表达得更加充分。《有吊而作二首》云:“客里怜君病不支,名心宛转尚如丝。四书文为科场

用,赚到生人作鬼时。”又云:“东南初动十年兵,知待何年再太平?君去泉台须缓步,转轮莫即到来生。”Ⅲ卷“死亡虽然不幸,但因为东南战乱难平,遂劝说亡者不要急于再轮生为人,诗人自己的人生困苦Fh此清晰可见。《吊邵笏思潘名》亦云:“哭尽亲朋作国殇,漫逃劫外阅悲凉。余生似我方祈死,正命如君曷足伤。应是夜台堪避世.若论魂气总归乡。一官不润书生骨,旅瘗吴山岁月长。”动荡的时局与生活的艰辛,竟令诗人产生生不如死的情绪。《挽陈少香丈三首》之三云:“相识兵端未动前,十年离聚儿诗篇东南渐乱君方老,岁月犹多我自怜。不死更看何世界,尽穷终算尽天年。在乡在客同黄土,清故诗人要墓阡。”虽是悼念前辈之逝,但每多感伤自己命运之思。“清故诗人”之念,已经如此清晰地出现在江湜诗作中,可见他临终遗命自己碑碣所书“清故诗人江j叟叔之墓”端非偶然,实是他中年以后对自己命运与处境的清醒体认。

江湜毕竟是对民生苦难多有了解、对现实社会问题多有思考的平民化诗人,因此他在表现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的同时,并未放弃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层次思考,其诗的“诗史”价值也从另一角度得到了展现。《送友人之官》中就曾提出从根本上固民本、得好官、遏动乱、

清天下的认识:“一千三百县,积成天下形。每县得好官,天下长治可。何缘有盗贼?盗贼非天生。天生不为盗,为盗谁激成?……我悲东南既。何日销甲兵?杀贼岂El少,于贼无亏盈。如草在广原,芟东而西萌。所当急本计,先固蚩蚩氓。使民不为盗,盗乃不日赢。杀一即少一,庶几风尘清。”

他还从对古代人物与故事的回顾中,品味自己所遭逢的时事,思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危机的问题。《读汤子遗书》就提出了从政者如何借鉴古代经验修己之德的问题:“宦达归来德不孤,百泉山里问修途。早编洛学微言振,晚救吴民积困苏。但见今之从政者,亦知世有若人乎?寒窗夜读遗书竞,春在梅梢信到无?”“《卞和诗》则针对当时许多人私心膨胀自欺欺人现象提出了诚心为治国根基的认识:“我思卞和,亦何人斯?有此诚心,堪为世师。使相王者,进贤无遗。以致隆平.为国治基。凡今之人,自私自欺。心寒于冰,以适时宜。令我千载,独和是思。匪和之思,莫抒我悲。”题下注云:“偶写古人物一幅,题日卞和之像,并系以诗。”

鸦片种植和贸易、吸食成了巨大毒害,成为近代以来危及中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像近代许多诗人、文学家和忧国忧民之士一样.江湜对此相当关注并在诗中有所反映。《粟花》有云:“

叹息台州道,田田罂粟开。天愁民有种,花与祸同胎。至味人间尽,奇方海外来。凭谁晓穷俗,五谷要多栽?”嘴-珂恶之花盛开、五谷遭荒废、海外传奇方、祸患已结成的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种种巨变。许多时候表现在对外关系中,这种变化经常反映在上海的开发与变化上。跟许多传统士人一样,江湜对此早有察觉,并在诗中表现出对这种变化的担忧。《子长多述沪上新闻感叹而作》云:“茫然比例千年史,骇绝奇观万变图。天似小儿方好弄,地原大物尽容污。中华自古混儒释,上圣即今疑有无。人寿焉能愁许事,吾衰拚与酒为徒。”嘴。江湜家乡长洲距上海极近,他也曾亲到上海,因此对这里五方杂处、华夷互市、华屋金碧、夜灯万盏,恍若已越重洋置身海外的情景表现出极大的惊讶与震撼.对这种用夷变夏、人心不古的景象不免心生凄恻、无可奈何。《后哀六首》其二有云:“黄浦江,夷船开。五虎门,夷船来。夷船载人若载货,得钱乃许登南台。一船之费百金罄,陆居无屋真难哉!”嘴描绘上海一带外国船只载人载货的情形,透露出近代社会重大变化的气息。

江湜晚年对寒山诗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不厌其烦地拟其体式,先作《拟寒山诗二十首》,继又作《续拟寒山诗二十首》,多达

首。此举盖非诗人的偶然之举,而有其深意存焉。这当与寒1.II诗突出的民问情怀、平民化色彩与清空淡远、精微深邃的哲思意味有关,也与江湜历尽生活苦难、时局动乱,饱尝世道艰辛、人情冷暖后对生命和世界的体悟有关。

《拟寒诗二十首》之二云:“张三作窃去,忽建六纛回。李四拥八驺,新自为贼来。天地乐包容,谁论才不才?有口欲谈之,不如衔酒杯。”对当时世风日下、人才凋零的现象予以讽刺。之四云:“我生无一椽,亦无钱赁屋。然计四十年,无一夕露宿。始悟人有身,不须居是卜。壁上黏蜗牛。彼方累于觳。”对自己的穷困落泊、无屋可居表现出豁达自得。之六云:“妻不共甘苦,在家如作宾。小女性差慧,食贫知习勤。勿以女为喜,勿以妻作嗔。相与有瓜葛,均是夙世因。”通过家庭人物关系的喜怒冷暖,表达对人生种种宿命的超然性认识。之八云:“牛哀化为虎,一人已不祥。今看百万众,同日变虎狼。虎狼再为人,知复在何日?合掌赞苟卿,性恶是铁笔。”以众人变虎狼为喻,认识人性之恶,对当时社会现状予以讥刺。之九云:“仆持客刺人,主人怒其仆。何不为我辞,劳我具冠服?出乃握客手。若恨来不数。相对笑嘻嘻。谁知真面目?”描述富贵者的表里不一、虚伪两面,揭露其真面目。之十云:“

东家一儿生,西家一翁死。同时听歌哭,去来分彼此。勿为翁去悲,勿为儿生喜。出人造化中,当有先后耳。”对生死悲喜表现出超然与达观,仿佛超越了生命的限度。之十一云:“铁船泛天河,万万无此理。耶稣欲行教.岂但铁船比?世变浩无涯,谁能究终始?西北有高楼,今在东南起。”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兴盛表现出极大关注且不无担忧,反映了世变之巨大深刻.从西方宗教东渐这一具体角度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的最根本性问题。之十四云:“盗来人富家。未免凶杀人。富家子如盗,相害还相亲。凡物当去时,必以人为因。所以汉魏朝,认贼为良臣。”对人心之变、善恶颠倒表示忧虑,指出由此必然引发更大的危机。之十六云:“向民括兵饷,如向羊征裘。裘乃羊之皮,剥割群羊愁。不知饿虎来,羊亦不自谋。赀财贼掠尽,飒飒空村秋。”以羊与虎的弱肉强食为喻,揭露官逼民、贼掠民的社会现状。之十七云:“眼见一种人,亲身被盗来。却学盗之道,猎取人间财。太行与盂门,在胸高崔嵬。人心乱后险,天运何时回?”指出有人先被盗欺、后以盗之道欺人敛财的可恶行为,提出人心变坏、世风日下、天道不存的问题,等等。

《续拟寒山诗二十首》是江湜诗集中的最后一组作品,表现对当时世风人情的认识、对

国家局势的担忧和对人生意义的感悟,轻灵流利,颇含理趣,集中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其一云:“人有欲货钱,与人联族谱。及乎钱人手,此谱弃如土。亦有孙与李,结盟为酒肉。明朝酒肉尽,孙死李不哭。”金钱成了维系人际关系唯一凭借。其二云:“眼见慕势人,求人不可得。利彼体生痔。而以舐树德。凡事非人情,此中最叵测。要离妻可燔,乐羊子可食。”利益成了唯一的人生追求,为此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出,道德准则早已荡然无存。其五云:“眼前荆棘地,昔年楼与台。同乐歌舞人,过之能弗哀。哀者方驻足,适有仙人来。笑他生世短,但见此一回。”荆棘丛生之处原本是歌舞楼台,人世的巨变沧桑由此可见一斑。其七云:“瞽者摘埴行,导路以竿木。竿木揣得处,便可进其足。妙在目无见,以竿作之目。若是有目人,反有穷途哭。”瞽者以竿探测尚有路可走,有眼人举目茫茫却因无路可寻而生穷途之悲,这已然是一个到处荒诞、黑白颠倒的世界。其十云:“杭城绝粮日,食狗无一存。到今百里内,得狗如获麟。因知狗虽贱,亦要生逢辰。哀哉城外骨,昔日城中人。”昔日繁华富庶的杭州城,战乱之后早已是横尸遍野,连狗都难得一见,假若狗生不逢时也会遭遇不幸。何况人乎?其十三云:“有丐弄猕猴

。使猴自戴冠。跳上白狗背,驰作白马看。丐乃醵人钱,猴乃分余餐。猴乎尔何愚,大似今之官。”当今之官员蠢笨之极.其滑稽愚蠢、猴仗狗势。较沐猴而冠更加鄙陋。其十七云:“奸伪遇奸伪,如看瞳中人。彼瞳犹此瞳,互照而两真。静居念世态,可笑不足嗔。终当入山去,木石堪相亲。”口墙奸伪之徒面面相觑,相互照影,仿若浑然不觉,亦似是心照不宣。面对如此世态.嗔怒已然失效,不得不化而为无可奈何的冷笑了。

因此,可以认为,作为中国近代诗坛一位关注现实人生、关心国事民瘼的满怀人世情怀的诗人,一位个性鲜明、成就超群的诗人,一位抑郁难达、终生穷愁的诗人,江湜的许多诗篇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状况与政治风云,传达出中国社会剧烈动荡、重大变迁的重要信息,具有独特的“诗史”价值。这些具有“诗史”价值的诗歌,不仅是江湜全部诗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价值,而且是构成他杰出诗歌成就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从更大一点范围来说,江涅富于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作实践,也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清代中叶至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降的诗坛风气。具有昭示中国古典诗歌最后阶段变革倾向与发展趋势的诗歌史价值。

童年的颜色现代诗歌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在心田里种植希望诗歌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别了,我亲爱的母校诗歌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在云南看云现代诗歌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诗歌的诗史价值探讨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32038.html

上一篇:关于老师你好的教师节诗歌

下一篇:一世诗歌创作

经典诗歌相关文章
    • 听听,四季的声音诗歌

      (春)  听听,  春的声音:  沙沙,沙沙——  是淘气的春雨落到了地上吧?  绿色的春天,  冰河已经融化,  树木开始吐叶发芽。  (夏)  听听,  夏

    • 幸福现代抒情诗歌

      幸福 可以是头上的  一顶王冠  幸福 可以是颈间的  一串花环  有人在金币的亮光中  寻找到幸福  有人说幸福就藏在爱人  温暖的臂弯  有人说得到是幸福 

    • 放飞夏天的梦想的诗歌

      放飞夏天的梦想  在这美丽的夏天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如果  能有一对翅膀  带着我翱翔于天地之间  在天地之间  化为一朵七色花  送给患得绝症的孩子一片

    • 寻找心中的故乡诗歌

      被思念的车轮拦腰碾过  我真的成了一段段的孤独  我拖着两条僵硬的腿  拄着诗歌的拐杖  浑身落满时光的灰尘  在失去太阳的天空下行走  寻找一条通往心中故乡的

    • 等我当上了作家诗歌

      我妈说,  如果我当上了作家,  那我的自觉性一定很差,  到时候编辑就会追到我家:  “啊!天哪!  你还没写完呐!  我只能无奈的回答:  “我写,好吧?”

    • 我的梦想的短篇诗歌

      我的梦想  我不是英俊的王子  我也不是有钱的富少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傻小子  愣头愣脑  我讨厌人情世故的“礼尚往来”  我痛恨阴险狡诈的勾心斗角  我用

    • 快乐的暑假生活五年级诗歌

      这是快乐的一天,  我和朋友们,  相聚在欢乐的操场上,  尽情地挥洒着汗水。  这是辛勤的一天,  我和爸爸妈妈,  携手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  期盼哪日能快

    • 冷却的爱诗歌

      明天是妈妈的生日,  今天我得赶回去,  让妈妈看到儿子,  让儿子感受到妈妈的幸福。  一年了,这么久的分别,  儿子是繁忙,  妈妈是孤独,  繁忙在念,孤

    • 妈抒情诗歌

      妈妈,  希望回到从前,  你再说一次我好玩,  不可能了吧,  不可能回到从前,  我不可能再好玩一次,  你也不可能再说我,  好玩。  我们,  到现在,

    • 请给他们多一点爱的短篇诗歌

      请给他们多一点爱  翠绿的丛林 ,  本来是小鸟和动物的游乐场。  可是  人类的过度砍伐,  使他们含泪奔走他乡,  请给他们多一点爱吧!  蔚蓝色的大海, 

更多经典诗歌文章
喜欢经典诗歌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