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诗歌为题目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9-10-05 08:01:40
詩人、文化評論家葉匡政,他曾經在10月發表《文學死了》,而在網絡上掀起一波波江湖血腥。最近他探讨汶川地震之後地震和詩歌之間的關系,對詩歌作了很好的诠釋。揮哥頗同意個中觀點與看法。
何爲詩?詩者,情性也;根情,苗言,華實,實義。詩是一種能集中表現其豐富的現實生活和抒發複雜情感的最簡短文字形式。表達對世界、對心靈最豐富的感知。詩貴在真,欲赤裸裸,則毫不加掩飾;欲含蓄,則繞意纏思,餘味無盡……如:姐和小郎打大麥一轉子講得聽不得聽不得就聽不得打完大麥打小麥。當然詩要講究金石書法的神韻,詩的意境和音樂的旋律。
那麽好詩的特征是什麽呢?好詩的特征就是首先要有獨創性,我想這是各種風格的詩人都會認可的一個條件。獨創并不是指極端,當然極端是最容易讓人感到有獨創性的一種方式。我想每個人都希望創作出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人人都能喜歡、境界又獨特的詩歌,但這是詩歌最高的境界,是大多數詩人難以抵達的境界。另一個特征是需要有豐滿的形象。朱自清的《背影》雖是一篇散文,但他爲父親創造了一個非常豐滿的形象,這個形象中國人在談起父親時,往往很容易想起。就像人們在思鄉時,很容
容易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一樣,他已成爲中國人情感表達的一個符號了,這時你要想超越它就很難了。
一首詩既讓專業的詩人認爲好,同時又讓從來不讀詩的人一看就覺得非常好,這種境界是很難達到的。可能海子的一些短詩有這個效果。這種境界可能是一些詩人的目标,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達到。就像一首能夠傳唱幾十年的歌曲的一樣,每個人音樂家都希望自己的歌能夠傳唱幾年、幾十年,但其實這個目标是極難實現的。周傑倫的歌和另外一個美聲唱法的歌,雖然人們認爲它們都是歌曲,但喜愛的人可能完全不是一個群體。一首歌做到人人都喜歡,我覺得是很難的。詩歌也是這樣。
我們看歌曲,因爲一談歌曲大家都懂。美聲往往看不上通俗唱法,通俗唱法也看不上美聲,它認爲美聲是假聲。因爲歌手一般不用文字表達,所以我們看到的争鬥就少些,他們的争鬥是在心裏。我們現在打比方,不一定準确,但起碼是這樣的道理。我不是從專業角度談這個問題,是從能讓大家能夠理解的角度。其實知識分子的話語就相當于詩歌裏面的美聲唱法,口語詩就相當于通俗唱法,當然中間還有民族唱法、搖滾唱法、爵士唱法等等。其實現在歌曲裏面的分界和詩歌的分界是差不多的。我就問過一個唱美聲的歌唱家,他說他不
會唱流行歌曲。我說,一個歌唱家怎麽可能不會唱流行歌曲呢?他說他們的發聲方式不一樣,美聲是用腦部發聲的,而通俗唱法用嘴巴或喉嚨發聲。我不會唱歌,這就是我很難理解的一個事情,但我會認爲美聲唱法、通俗唱法都是歌曲。其實美聲唱法有美聲唱法的标準,通俗唱法也有自己的标準。詩歌裏面的分野與歌曲是差不多的。
詩歌就像唱歌。有一部分人是專業歌手,有一部分人也喜歡唱歌,可能喜歡唱卡拉OK或者經常到處表演,但這些歌手因爲他們對音樂沒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與貢獻,所以他們也就不會被音樂史記住。
詩歌其實跟現在的歌曲是一樣的,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這個樣式有自己的發展曆史,有它在這個發展曆史中所形成的标準。我們在判斷一首詩的好壞的時候,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是不是有獨創性,鄧麗君的歌曲非常好,但在今天我作爲歌手如果唱得跟鄧麗君一模一樣,你就不一定會覺得好了。因爲這種唱法,鄧麗君已演繹得很好了,我像她那樣唱,唱得再好,對于音樂這門藝術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當然,我個人很享受這種演唱,又是另外一層意思了。
詩歌其實也是這樣。對于一個沒有很長時間的詩歌閱讀史與專業訓練的寫作者來說,他可能關于某一種情感或某一類認知的詩寫了一首不錯的詩,
但在詩歌的曆史上可早就有過這種表達了。從詩歌史的角度或者詩歌專業角度來說,這肯定不是好詩。因爲對于詩歌這個專業或藝術樣式來說,這是已經有過的表達。當然它可能有别的意義,比如像卡拉OK一樣,能緩解人的情緒、能增進人與人的溝通交流。
除了獨創性外,詩歌還有很多别的指标來衡量它的好壞。比如它表達情感或意義是否飽滿等等。
詩歌體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分行,我們一看到分行的文字感覺似乎就是詩了,也就是講新詩發展到今天,似乎隻留下了分行這個特征。新詩與古詩詞不同,古詩詞有很多非常嚴謹的要求。于是很多人認爲分行的、語言比較抽象的文體,基本就是詩了,其實詩歌的概念比這個複雜得多。
我們打個簡單的比方。詩肯定是這樣的一種載體,一端是作者的感受,中間是詩,另一端是讀者的感受,基本上傳播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我們從中間的語言來圻,因爲詩是關于語言的一種藝術。從語言的角度來講,詩的語言首先呈現的是一種多義性。
“地震一震,震出了好多郭沫若、郭小川”。解讀這句話,我們就會知道一句話它會呈現很多層面的意思。
第一,你要了解地震,地震一般人都知道。第二,假如你從來沒讀過文學史,不知道郭沫若、郭小川是幹什麽的,這句話你就看不懂。第三,如果你
稍微知道點文學史,知道郭沫若、郭小川是詩人,對這句話就會有一定理解。他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地震震出了好多詩人,會用郭沫若、郭小川替代詩人這個概念。
而對文學史有比較多了解的人,或者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的人,會知道郭沫若、郭小川寫過很多應景的詩歌。這時,他對這句話又有新的理解,就是地震震出很多喜歡寫應景詩歌的詩人。再進一步的話,郭沫若、郭小川可能在一部分文學批評家或者詩人心目中屬于另一類人,這時他又會得出更爲不同的結論。
這句話不是詩,但從這個比方可以看出,其實一句簡單的話它也有很多層面的意思。詩歌語言往往就如同這句話,它是用形象說話,所以會呈現出豐富的多義性,也就是說詩句的意思會有很多的指向。
最後,談到作詩要有詩興。詩興是詩人的創作沖動。所謂“詩興大發者”,就是說詩人的創作沖動已經到了難以抑制的程度。詩興從何而來?詩興是客觀事物對詩人的主觀世界的感染、觸發、激勵,使詩人的情緒或與某一經驗結合,或與某一觀念結合,或與某與哲理結合,或與某一美感結合,兩者相撞,迸出火花,于是便産生了詩興。詩興往往象一道閃電,轉瞬即逝。誰能捕捉到它,誰就能捕捉到詩。故爾有人勸言:切忌無興強作詩!
诗人、文化评论家叶匡政,他曾经在10月发表《文学死了》,而在网络上掀起一波波江湖血腥。最近他探讨汶川地震之后地震和诗歌之间的关系,对诗歌作了很好的诠释。挥哥颇同意个中观点与看法。
何为诗?诗者,情性也;根情,苗言,华实,实义。诗是一种能集中表现其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抒发复杂情感的最简短文字形式。表达对世界、对心灵最丰富的感知。诗贵在真,欲赤裸裸,则毫不加掩饰;欲含蓄,则绕意缠思,余味无尽……如:姐和小郎打大麦一转子讲得听不得听不得就听不得打完大麦打小麦。当然诗要讲究金石书法的神韵,诗的意境和音乐的旋律。
那么好诗的特征是什么呢?好诗的特征就是首先要有独创性,我想这是各种风格的诗人都会认可的一个条件。独创并不是指极端,当然极端是最容易让人感到有独创性的一种方式。我想每个人都希望创作出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人人都能喜欢、境界又独特的诗歌,但这是诗歌最高的境界,是大多数诗人难以抵达的境界。另一个特征是需要有丰满的形象。朱自清的《背影》虽是一篇散文,但他为父亲创造了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这个形象中国人在谈起父亲时,往往很容易想起。就像人们在思乡时,很容
容易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一样,他已成为中国人情感表达的一个符号了,这时你要想超越它就很难了。
一首诗既让专业的诗人认为好,同时又让从来不读诗的人一看就觉得非常好,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可能海子的一些短诗有这个效果。这种境界可能是一些诗人的目标,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达到。就像一首能够传唱几十年的歌曲的一样,每个人音乐家都希望自己的歌能够传唱几年、几十年,但其实这个目标是极难实现的。周杰伦的歌和另外一个美声唱法的歌,虽然人们认为它们都是歌曲,但喜爱的人可能完全不是一个群体。一首歌做到人人都喜欢,我觉得是很难的。诗歌也是这样。
我们看歌曲,因为一谈歌曲大家都懂。美声往往看不上通俗唱法,通俗唱法也看不上美声,它认为美声是假声。因为歌手一般不用文字表达,所以我们看到的争斗就少些,他们的争斗是在心里。我们现在打比方,不一定准确,但起码是这样的道理。我不是从专业角度谈这个问题,是从能让大家能够理解的角度。其实知识分子的话语就相当于诗歌里面的美声唱法,口语诗就相当于通俗唱法,当然中间还有民族唱法、摇滚唱法、爵士唱法等等。其实现在歌曲里面的分界和诗歌的分界是差不多的。我就问过一个唱美声的歌唱家,他说他不
会唱流行歌曲。我说,一个歌唱家怎么可能不会唱流行歌曲呢?他说他们的发声方式不一样,美声是用脑部发声的,而通俗唱法用嘴巴或喉咙发声。我不会唱歌,这就是我很难理解的一个事情,但我会认为美声唱法、通俗唱法都是歌曲。其实美声唱法有美声唱法的标准,通俗唱法也有自己的标准。诗歌里面的分野与歌曲是差不多的。
诗歌就像唱歌。有一部分人是专业歌手,有一部分人也喜欢唱歌,可能喜欢唱卡拉OK或者经常到处表演,但这些歌手因为他们对音乐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贡献,所以他们也就不会被音乐史记住。
诗歌其实跟现在的歌曲是一样的,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这个样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它在这个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标准。我们在判断一首诗的好坏的时候,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是不是有独创性,邓丽君的歌曲非常好,但在今天我作为歌手如果唱得跟邓丽君一模一样,你就不一定会觉得好了。因为这种唱法,邓丽君已演绎得很好了,我像她那样唱,唱得再好,对于音乐这门艺术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我个人很享受这种演唱,又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诗歌其实也是这样。对于一个没有很长时间的诗歌阅读史与专业训练的写作者来说,他可能关于某一种情感或某一类认知的诗写了一首不错的诗,
但在诗歌的历史上可早就有过这种表达了。从诗歌史的角度或者诗歌专业角度来说,这肯定不是好诗。因为对于诗歌这个专业或艺术样式来说,这是已经有过的表达。当然它可能有别的意义,比如像卡拉OK一样,能缓解人的情绪、能增进人与人的沟通交流。
除了独创性外,诗歌还有很多别的指标来衡量它的好坏。比如它表达情感或意义是否饱满等等。
诗歌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分行,我们一看到分行的文字感觉似乎就是诗了,也就是讲新诗发展到今天,似乎只留下了分行这个特征。新诗与古诗词不同,古诗词有很多非常严谨的要求。于是很多人认为分行的、语言比较抽象的文体,基本就是诗了,其实诗歌的概念比这个复杂得多。
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诗肯定是这样的一种载体,一端是作者的感受,中间是诗,另一端是读者的感受,基本上传播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从中间的语言来圻,因为诗是关于语言的一种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讲,诗的语言首先呈现的是一种多义性。
“地震一震,震出了好多郭沫若、郭小川”。解读这句话,我们就会知道一句话它会呈现很多层面的意思。
第一,你要了解地震,地震一般人都知道。第二,假如你从来没读过文学史,不知道郭沫若、郭小川是干什么的,这句话你就看不懂。第三,如果你
稍微知道点文学史,知道郭沫若、郭小川是诗人,对这句话就会有一定理解。他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地震震出了好多诗人,会用郭沫若、郭小川替代诗人这个概念。
而对文学史有比较多了解的人,或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的人,会知道郭沫若、郭小川写过很多应景的诗歌。这时,他对这句话又有新的理解,就是地震震出很多喜欢写应景诗歌的诗人。再进一步的话,郭沫若、郭小川可能在一部分文学批评家或者诗人心目中属于另一类人,这时他又会得出更为不同的结论。
这句话不是诗,但从这个比方可以看出,其实一句简单的话它也有很多层面的意思。诗歌语言往往就如同这句话,它是用形象说话,所以会呈现出丰富的多义性,也就是说诗句的意思会有很多的指向。
最后,谈到作诗要有诗兴。诗兴是诗人的创作冲动。所谓“诗兴大发者”,就是说诗人的创作冲动已经到了难以抑制的程度。诗兴从何而来?诗兴是客观事物对诗人的主观世界的感染、触发、激励,使诗人的情绪或与某一经验结合,或与某一观念结合,或与某与哲理结合,或与某一美感结合,两者相撞,迸出火花,于是便产生了诗兴。诗兴往往象一道闪电,转瞬即逝。谁能捕捉到它,谁就能捕捉到诗。故尔有人劝言:切忌无兴强作诗!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也谈诗歌为题目的文章
上一篇:关于田子君的诗歌赏析
下一篇:诗歌的通俗流行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