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8 08:58:15
出自先秦莊周的《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随無涯,殆已!已而爲知者,殆而已矣!爲善無近名,爲惡無近刑。緣督以爲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爲,怵然爲戒,視爲止,行爲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文及注釋譯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真是危
危險啊!已經有了危險,還要執著地去追求知識,那麽除了危險以外就什麽都已經沒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壞事不要受刑罰,以遵循虛無的自然之道爲宗旨,便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新生之機,可以享盡天年。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麽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本爲虛詞,無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裏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意思是:隻看見一個虛線的牛,就是隻看見怎麽樣去解)。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着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一樣);技術一般的
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将刀砍壞的(因爲不知道怎麽砍,所以砍到骨頭的時候就容易壞)。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麽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裏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着刀站立起來,爲此舉目四望,爲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幹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注釋(1) 庖(páo)丁: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解牛:宰牛,這裏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2) 踦(yǐ):支撐,接觸。這裏指用一條腿的膝蓋頂牛。(3)砉(huā)然:砉,又讀xū,象聲詞。砉然,皮骨相離的聲音。向,通”響“。(4)騞(huō)然:象聲詞,形容比砉然更大的進刀解牛聲。(5)桑林:傳說中商湯時
的樂曲名。(6)經首:傳說中堯樂曲《鹹池》中的一章。會:指節奏。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7)嘻:贊歎聲。(8)蓋:通“盍(hé)”,何,怎樣。(9)進:超過。(10)官知:這裏指視覺。神欲:指精神活動。(11)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12)批大郤:擊入大的縫隙。批:擊。郤:空隙。(13)導大窾(kuǎn):順着(骨節間的)空處進刀。(14)因:依。固然:指牛體本來的結構。(15)技經:猶言經絡。技,據清俞樾考證,當是“枝”字之誤,指支脈。經,經脈。肯:緊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結處。技經肯綮之未嘗,即“未嘗技經肯綮”的賓語前置。(16)軱(gū):股部的大骨。(17)割:這裏指生割硬砍。(18)族:衆,指一般的。(19)折:用刀折骨。(20)發:出。硎(xíng):磨刀石。(21)節:骨節。間:間隙。(22)恢恢乎:寬綽的樣子。(23)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24)怵(chù)然:警懼的樣子。(25)謋(huò):象聲詞。骨肉離開的聲音。(26)委地:散落在地上。(27)善:通”繕“,修治。這裏是拭擦的意思。(28)養生:指養生之道。
道理牛無疑是很複雜的,庖丁解牛,爲什麽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松簡單,原因是什麽?是因爲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
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麽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緻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爲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準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爲簡,真正獲得輕松。
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着一種謹慎小心的态度,收斂鋒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複實踐,像庖丁“所解數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複,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類社會充滿着錯綜複雜的矛盾,人處世間,隻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全生、養心、盡年。
作者簡介莊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漢族,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梁園區蒙牆寺村)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後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内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隻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将他與老子并稱爲“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爲“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爲《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出自先秦庄周的《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
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
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注释(1) 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2) 踦(yǐ):支撑,接触。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3)砉(huā)然:砉,又读xū,象声词。砉然,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4)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5)桑林:传说中商汤时
的乐曲名。(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指节奏。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7)嘻:赞叹声。(8)盖:通“盍(hé)”,何,怎样。(9)进:超过。(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11)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12)批大郤:击入大的缝隙。批:击。郤:空隙。(13)导大窾(kuǎn):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16)軱(gū):股部的大骨。(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18)族:众,指一般的。(19)折:用刀折骨。(20)发:出。硎(xíng):磨刀石。(21)节:骨节。间:间隙。(22)恢恢乎:宽绰的样子。(23)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24)怵(chù)然:警惧的样子。(25)謋(huò):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26)委地:散落在地上。(27)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28)养生:指养生之道。
道理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
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做事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心、尽年。
作者简介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