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发布时间:2019-08-24 22:09:43
《贈汪倫》作于李白在安徽泾縣一帶的漫遊途中。在泾縣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倫,他常常預備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離開桃花潭時寫下了這首贈别之作。前兩句叙事,詩人正要乘船出發,忽然聽見岸上傳來歌唱聲,原來是老朋友汪倫特意趕來送他;後兩句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編輯摘要
目錄[隐藏 ]
1 詩詞正文
2 詩詞翻譯
3 故事傳說
4 作者介紹
5 寫作背景
6 詩詞賞析
7 詩詞鑒賞
8 相關詞條
9 參考資料
《贈汪倫》 - 詩詞正文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 詩詞翻譯
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縣西南。
4、将欲行:剛剛要走。
3、忽聞:忽然聽到。
6.不及:比不上。
譯文:
我乘船将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爲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厚。
《贈汪倫》 - 故事傳說
據傳,桃花潭西岸的萬村有一豪士名萬巨,學問淵博,以德著名,時年與李白同考進士,兩人相交甚歡,互相敬慕,結爲至友。萬巨考取進士後,感慨官場黑暗,不願在朝爲官,遂隐居家鄉桃花潭,教書育人,留戀田園,過起了悠然自得的耕讀生活。唐天寶14年(公元755年),李白因官場失意而辭官後,決定尋訪萬巨。李白從太平湖直遊而下,途經歙縣,歙縣縣令爲泾川桃花潭汪倫之兄鳳思。汪倫世居桃花潭,對李白詩風人品極爲仰慕,生平最大心願便是與李白對酒吟詩。鳳思便告知李白行蹤,汪倫修書一封盛邀李白來泾川遊玩。信中寫道:“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此信,興緻大增。
于是天寶14年秋,李白來到泾川桃花潭。汪倫喜出望外,當即熱情款待。李白對酒吟詩一首《訪巨公吟》:“汪倫說話甚奢華,命子提壺問酒賒。七裏哪尋八裏店?孤村唯有一桃花。漫行陌下崎岖路,遙望扶風豪士家。曾到街道無酒賣,萬村渡口實堪嗟!”汪倫聞後,面帶歉意回答道:“桃花者,潭名也,并無十裏桃花;萬家者,乃店主人姓也,非萬家酒店。”李白聽罷,反倒笑了起來,絲毫不見責怪之意,并說道:“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快
事!”然後二人相視開懷大笑,舉杯暢飲。兩人愉快相處數日後,李白告辭,汪倫特意相贈名馬八匹,錦羅十段。汪倫與村民們一路相送。來到桃花潭古岸,在即将登舟而去之時,李白爲感激汪倫深情厚誼,特作《贈汪倫》一詩。後人爲紀念李白來桃花潭,在送行李白的地方建造了“踏歌岸閣”,在桃花潭西岸建造了“懷仙閣”。《贈汪倫》一詩,便亦廣爲傳誦。曆代名流、學者随後紛至沓來,遊覽名勝,尋訪詩仙蹤迹。
《贈汪倫》 - 作者介紹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得一比。兩人統屬浪漫主義風格,想象奇偉,用詞誇張。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可謂“嘔心瀝血”。從成就來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
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如“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裏”(《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爲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将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适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于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态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征,那麽,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贈汪倫》 - 寫作背景
汪倫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縣)人,他生
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财,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泾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麽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遊曆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曆,隻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裏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着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裏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裏,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爲汪倫的别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别墅裏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裏,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裏
的主人不禁産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别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爲窦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别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隻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爲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爲遊覽的勝地。爲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着衆多遊人。
《贈汪倫》 - 詩詞賞析
李白鬥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遊。據袁枚《随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泾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旅遊,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泾川豪士,爲人熱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别。
這首小詩前兩句叙事,後兩句抒情,贊頌了真摯、深厚的情誼。妙處在于結句的比物手法的運用,将無形的情誼轉換爲生動的形象,空靈、自然而耐人尋味。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曆來爲人傳誦。然而,也因爲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後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叙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潇灑神态。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确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别,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着酒趕到渡頭餞别。不辭而别
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羁,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迹的友誼。
也許正因爲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爲同調,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着眼前風光绮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現在的寫法,好像兩個友人船邊餞别,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複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态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别說您多麽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羁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隻在一轉換間。”(《唐詩别裁》)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爲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後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
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
我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現象是複雜的。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贈汪倫》 - 詩詞鑒賞
(一)
汪倫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财,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泾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麽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遊曆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
遊曆,隻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信:
李先生喜歡遊玩賞景嗎?我們這裏有十裏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裏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裏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着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裏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裏,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爲汪倫的别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别墅裏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裏,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裏的主人不禁産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别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爲窦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别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隻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爲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
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爲遊覽的勝地。爲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着衆多遊人。
(二)
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泾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别。
詩的前半是叙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别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誰呢?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叙,而用了曲筆,隻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爲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隻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爲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
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麽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隻在一轉換間。(《唐詩别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爲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爲後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爲後人抒寫别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遊訪問的遺迹,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隐台等等。(宛敏灏 宛新彬)
李白乘舟桃花潭,千古悠悠汪倫情——泾縣桃花潭
桃花潭景區,位于青弋江上遊的泾縣陳村鎮境内,距縣城34公裏景區内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爲一體,既有清新秀麗、蒼巒疊翠的皖南風光,可觀山川之靈氣;又有保存完整、風格獨特的古代建築,可發思古之幽情。
(三)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
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爲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叙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别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别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叙,而用了曲筆,隻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爲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隻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确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别,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爲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麽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裏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爲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贈汪倫》 - 相關詞條
《蘇幕遮》《石灰吟》《逢入京使》《塞下曲》《夢遊天姥吟留别》
《舟中讀元九詩》《觀書有感》《沉醉東風·漁夫》《青玉案》《長恨歌》
《次北固山下》《詠梅》《歸園田居》《子夜吳歌》《水龍吟》
《春望》《南鄉子》《少年行》《靜夜思》《踏沙行》
《如夢令》《天淨沙·秋思》《長相思》《沁園春·長沙》《夜雨寄北》
《蜀道難》《賣炭翁》《菩薩蠻》《長相思》《楓橋夜泊》
《赠汪伦》作于李白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编辑摘要
目录[隐藏 ]
1 诗词正文
2 诗词翻译
3 故事传说
4 作者介绍
5 写作背景
6 诗词赏析
7 诗词鉴赏
8 相关词条
9 参考资料
《赠汪伦》 - 诗词正文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 诗词翻译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将欲行:刚刚要走。
3、忽闻:忽然听到。
6.不及:比不上。
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厚。
《赠汪伦》 - 故事传说
据传,桃花潭西岸的万村有一豪士名万巨,学问渊博,以德著名,时年与李白同考进士,两人相交甚欢,互相敬慕,结为至友。万巨考取进士后,感慨官场黑暗,不愿在朝为官,遂隐居家乡桃花潭,教书育人,留恋田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耕读生活。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李白因官场失意而辞官后,决定寻访万巨。李白从太平湖直游而下,途经歙县,歙县县令为泾川桃花潭汪伦之兄凤思。汪伦世居桃花潭,对李白诗风人品极为仰慕,生平最大心愿便是与李白对酒吟诗。凤思便告知李白行踪,汪伦修书一封盛邀李白来泾川游玩。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此信,兴致大增。
于是天宝14年秋,李白来到泾川桃花潭。汪伦喜出望外,当即热情款待。李白对酒吟诗一首《访巨公吟》:“汪伦说话甚奢华,命子提壶问酒赊。七里哪寻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漫行陌下崎岖路,遥望扶风豪士家。曾到街道无酒卖,万村渡口实堪嗟!”汪伦闻后,面带歉意回答道:“桃花者,潭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也,非万家酒店。”李白听罢,反倒笑了起来,丝毫不见责怪之意,并说道:“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快
事!”然后二人相视开怀大笑,举杯畅饮。两人愉快相处数日后,李白告辞,汪伦特意相赠名马八匹,锦罗十段。汪伦与村民们一路相送。来到桃花潭古岸,在即将登舟而去之时,李白为感激汪伦深情厚谊,特作《赠汪伦》一诗。后人为纪念李白来桃花潭,在送行李白的地方建造了“踏歌岸阁”,在桃花潭西岸建造了“怀仙阁”。《赠汪伦》一诗,便亦广为传诵。历代名流、学者随后纷至沓来,游览名胜,寻访诗仙踪迹。
《赠汪伦》 -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
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赠汪伦》 - 写作背景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
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
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赠汪伦》 - 诗词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
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
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赠汪伦》 - 诗词鉴赏
(一)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
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
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二)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
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宛敏灏 宛新彬)
李白乘舟桃花潭,千古悠悠汪伦情——泾县桃花潭
桃花潭景区,位于青弋江上游的泾县陈村镇境内,距县城34公里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
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赠汪伦》 - 相关词条
《苏幕遮》《石灰吟》《逢入京使》《塞下曲》《梦游天姥吟留别》
《舟中读元九诗》《观书有感》《沉醉东风·渔夫》《青玉案》《长恨歌》
《次北固山下》《咏梅》《归园田居》《子夜吴歌》《水龙吟》
箫瑟因歌随拍落,楚宫柳姬舞香回。王谢逞富延宾客,但有东风送花开。...[全文阅读]
霓裳中序第一。佘山纵目极。咫尺音容寻未得。病骨恨销气力。奈短发飕飗,轻衫萧索。浮生若隙。记乍逢倾倒词客。人何似,和风晓日,万物被春色。岑寂。旧题颓壁。葬绮梦...[全文阅读]
伊园飘香百鸟鸣,醉春烟雨杨柳风。骄阳酷日暑难耐,清风菡萏粉香盈。华枫落英铺满地,望穿秋水碧云天。冰封万里雪纷飞,银装玉砌梨花散。春夏秋冬交相错,韶华流年在人间。...[全文阅读]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清风笑竟若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全文阅读]
记叙文高分八大技巧。一 高分技巧一:字迹工整、整洁干净。1.在极短的时间内,当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时,首先从心里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又怎么能为这样的考场作文打...[全文阅读]
中国的嫦娥奔月,天狗食月,吴刚与桂花树就不说了。日本的竹取物语,讲的是月宫的公主。法国,疯狂的奥兰多,里面有详细描述过月亮中有一切地球遗失之物。菲律宾,食月的大蛇...[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赠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