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和读山海经 其十三

发布时间:2020-02-05 23:38:48

浮世真肉人,前身忝仙才。清都有朋舊,聯袂望我來。

歧塗與素絲,舉目堪疑猜。過此少味矣,我生豈徒哉。

作者簡介

黃淳耀(1605~1645)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一字松厓,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曾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義,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缢于館舍。能詩文,有《陶庵集》。

浮世真肉人,前身忝仙才。清都有朋旧,联袂望我来。

歧涂与素丝,举目堪疑猜。过此少味矣,我生岂徒哉。

作者简介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和读山海经 其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358917.html

上一篇:落叶四首 其一

下一篇:夏夜智果怀武康令毛泽民

古诗文相关文章
    •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

    •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

    •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

    • 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 其三

      湛湛太液池,气接昆崙丘。雕葫紫箨辈,茂密谁能俦。凫雏与雁子,溯波还复流。偓佺倚黄鹄,往往乘风游。作者简介李彭,约公元一o九四年前后在世,字商老,南康军建昌(今江

    • 独饮将和陶《读山海经》,王江华适至,与饮醉作,故多用其书中事

      帝厌长冬不肯宠,岁暮急入来春阳。澄光赫赫天花堕,开云碧裸明星膛。云溪弹丸造物子,岂以陋僻遗慈芒。先生偶出无投所,时见白鸟穷冥苍。得酒来饮有深味,欲和渊明山海章。

    •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 其十二

      钦?变□崖,虎爪为大鹗。鼓死与之俱,化鵔音如鹄。鵔矣尔莫暴,鹗哉尔莫酷。若有昆崙心,帝无□山戮。作者简介(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

    •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 其三

      阆阆轩辕国,穷山北逶迤。所欲当自从,甘露民饮之。鸾歌发嘉韵,凤舞振芳仪。蛇丘何缭绕,射者畏西窥。作者简介(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

    • 读山海经二首 其一

      古来学仙者,汉武殊可怜。后宫降王母,东狩封泰山。青鸟去不返,巨石乃能言。空留蟠桃核,谁能待千年。作者简介浙江金华人,字中州。洪武时征入书馆。与宋濂、姚广孝等相唱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