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陂泛舟
发布时间:2020-07-06 21:32:47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賞析此詩寫皇家的豪華生活。仇兆鳌《杜詩詳注》:“此泛陂而志聲妓之盛也。”
首聯首句“青蛾皓齒在樓船”中的青蛾皓齒指船上的家妓或歌妓。在古代,攜妓出遊,是所謂“雅事”。青蛾,當時仕女的青眉并不是像後世那樣細細彎彎的,而是用青黛塗描得很大,呈瓜子狀斜峙,如同兩隻青蛾,故稱。這在唐代的《簪花仕女圖》可以明顯地看出來;次句“橫笛短箫悲遠天”,由于笛聲音色高亢哀厲的緣故,古人經常用“悲”之類的詞來形容笛箫之聲(特别是笛聲)優美。例如江總詩:“橫笛短箫凄複切”(《
《梅花落》)。杜甫在七律《吹笛》詩中也寫道:“誰家巧作斷腸聲”。橫笛相傳爲漢武帝時張骞出使西域以後輸入長安。唐代笛子橫吹,是沒有笛膜的。杜甫曾有詩:“晚來橫吹好”(《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所指即吹奏這種橫笛。
颔聯:“春風自信牙樯動,遲日徐看錦纜牽。”明朝顔廷榘《杜律意箋》:象牙作帆樯,此樂府之侈詞;錦彩爲舟纜,此甘甯之侈事,皆屬借形語。這裏所說的“甘甯之侈事”,見于《三國志·吳志·甘甯傳》:甘甯住止,常以缯錦纜舟,去辄割棄,以示奢(引自《太平禦覽》卷771)。
頸聯出句“魚吹細浪搖歌扇”的魚吹,仇兆鳌注認爲典故出于《列子》,但查《列子·湯問》,有“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隻見“魚躍”,而未見“魚吹”。盡管出處未知,“魚吹浪”後來似乎已經成爲一種固定用法,被清朝楊林蘭選入用于教初學者的《聲律發蒙》:“落葉缤紛鳥出林,浮萍聚散魚吹浪”。聯系到下句來看,很有可能是當時天氣悶熱,氣壓低,所以這時候一些水裏的魚兒連連透出水面吐泡泡(即所謂“魚吹”),有的還紛紛躍出水面。對句中的“燕蹴飛花”進一步證實了當時的天氣狀況。因爲氣壓低,當時燕子也就飛得極低,這樣才有可能杜甫近距離觀察到“燕蹴飛花”。
這種氣候情況易發生在麥收前後(陽曆6月份左右),特别是第一場大雨來臨之前。“燕蹴飛花落舞筵”與“銜泥點污琴書内,更接飛蟲打著人”(《絕句》)的景象很相似,看來當時的燕子準頭很好,既能踩到飛花,又能擊到飛蟲。同時也可以看出杜甫對生活觀察很細緻。杜甫很喜歡燕子,在詩中共歌詠76次,而且又有詩專門寫燕子,其中一首爲七律。
尾聯“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寫小舟送酒,用反問句。清朝邊連寶指出:“小舟送酒,若用正說,便味短而少力。”(《杜律啓蒙》)
此詩颌聯、頸聯均失粘,是一首拗體七律。不過,此時的作品和杜甫後期(特别是入夔州以後)的有意爲之拗體七律意義不同。仇兆鳌《杜詩詳注》:“盛唐七律,尚有寬而未嚴處。此詩“橫笛短箫悲遠天”,次聯宜用仄承,下雲“春風自信牙樯動”,仍用平接矣。如太白《登鳳凰台》詩,上四句亦平仄未諧,此才人之不縛于律者。在中晚則聲調謹嚴,無此疏放處,但氣體稍平,卻不能如此雄壯典麗耳。”這反映了七律在剛剛成型的初期尚不嚴謹,而且杜甫本人當時也處于七律創作的學習階段。
創作背景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杜甫43歲,地點在長安。清朝顧宸指出:“天寶間,景物盛麗,士女遊
觀,極盡飲燕歌舞之樂。此詠泛舟實事,不是譏刺明皇,亦非空爲豔曲。”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此诗写皇家的豪华生活。仇兆鳌《杜诗详注》:“此泛陂而志声妓之盛也。”
首联首句“青蛾皓齿在楼船”中的青蛾皓齿指船上的家妓或歌妓。在古代,携妓出游,是所谓“雅事”。青蛾,当时仕女的青眉并不是像后世那样细细弯弯的,而是用青黛涂描得很大,呈瓜子状斜峙,如同两只青蛾,故称。这在唐代的《簪花仕女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次句“横笛短箫悲远天”,由于笛声音色高亢哀厉的缘故,古人经常用“悲”之类的词来形容笛箫之声(特别是笛声)优美。例如江总诗:“横笛短箫凄复切”(《
《梅花落》)。杜甫在七律《吹笛》诗中也写道:“谁家巧作断肠声”。横笛相传为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唐代笛子横吹,是没有笛膜的。杜甫曾有诗:“晚来横吹好”(《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所指即吹奏这种横笛。
颔联:“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明朝颜廷榘《杜律意笺》:象牙作帆樯,此乐府之侈词;锦彩为舟缆,此甘宁之侈事,皆属借形语。这里所说的“甘宁之侈事”,见于《三国志·吴志·甘宁传》:甘宁住止,常以缯锦缆舟,去辄割弃,以示奢(引自《太平御览》卷771)。
颈联出句“鱼吹细浪摇歌扇”的鱼吹,仇兆鳌注认为典故出于《列子》,但查《列子·汤问》,有“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只见“鱼跃”,而未见“鱼吹”。尽管出处未知,“鱼吹浪”后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用法,被清朝杨林兰选入用于教初学者的《声律发蒙》:“落叶缤纷鸟出林,浮萍聚散鱼吹浪”。联系到下句来看,很有可能是当时天气闷热,气压低,所以这时候一些水里的鱼儿连连透出水面吐泡泡(即所谓“鱼吹”),有的还纷纷跃出水面。对句中的“燕蹴飞花”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因为气压低,当时燕子也就飞得极低,这样才有可能杜甫近距离观察到“燕蹴飞花”。
这种气候情况易发生在麦收前后(阳历6月份左右),特别是第一场大雨来临之前。“燕蹴飞花落舞筵”与“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绝句》)的景象很相似,看来当时的燕子准头很好,既能踩到飞花,又能击到飞虫。同时也可以看出杜甫对生活观察很细致。杜甫很喜欢燕子,在诗中共歌咏76次,而且又有诗专门写燕子,其中一首为七律。
尾联“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写小舟送酒,用反问句。清朝边连宝指出:“小舟送酒,若用正说,便味短而少力。”(《杜律启蒙》)
此诗颌联、颈联均失粘,是一首拗体七律。不过,此时的作品和杜甫后期(特别是入夔州以后)的有意为之拗体七律意义不同。仇兆鳌《杜诗详注》:“盛唐七律,尚有宽而未严处。此诗“横笛短箫悲远天”,次联宜用仄承,下云“春风自信牙樯动”,仍用平接矣。如太白《登凤凰台》诗,上四句亦平仄未谐,此才人之不缚于律者。在中晚则声调谨严,无此疏放处,但气体稍平,却不能如此雄壮典丽耳。”这反映了七律在刚刚成型的初期尚不严谨,而且杜甫本人当时也处于七律创作的学习阶段。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杜甫43岁,地点在长安。清朝顾宸指出:“天宝间,景物盛丽,士女游
观,极尽饮燕歌舞之乐。此咏泛舟实事,不是讥刺明皇,亦非空为艳曲。”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城西陂泛舟
上一篇:夜窗急雨迅雷简章生行父六韵
下一篇:望江南四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