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关山月》

发布时间:2021-09-30 09:58:21

關山月 -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注釋】: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爲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評析】:
??這首詩在内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内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
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争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
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歎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
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The bright moon lifts from the Mountain of Heaven
In an infinite haze of cloud and sea,
And the wind, that has come a thousand miles,
Beats at the Jade Pass battlements....
China marches its men down Baideng Road
While Tartar troops peer across blue waters of the bay....
And since not one battle famous in history
Sent all its fighters back again,
The soldiers turn round, looking toward the border,
And think of home, with wistful eyes,
And of those tonight in the upper chambers
Who toss and sigh and cannot rest.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别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内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着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内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裏,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亘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隻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爲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爲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象唯恐“幾萬裏”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爲太遠,而曰幾萬裏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爲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裏”,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并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伫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裏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爲特征,構成一幅萬裏邊塞圖。這裏表面上似乎隻是寫了自然景象,但隻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征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叠印出征戰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曆代無休止的戰争,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争,由戰争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顔。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戰士們望着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顔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歎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隻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裏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歎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于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争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争并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爲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産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于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的萬裏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明代胡應麟評論說:“渾雄之中,多少閑雅。”如果把“閑雅”理解爲不局促于一時一事,是帶着一種更爲廣遠、沉靜的思索,那麽,他的評語是很恰當的。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并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别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餘恕誠)【作品評述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关山月 -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
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
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
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The bright moon lifts from the Mountain of Heaven
In an infinite haze of cloud and sea,
And the wind, that has come a thousand miles,
Beats at the Jade Pass battlements....
China marches its men down Baideng Road
While Tartar troops peer across blue waters of the bay....
And since not one battle famous in history
Sent all its fighters back again,
The soldiers turn round, looking toward the border,
And think of home, with wistful eyes,
And of those tonight in the upper chambers
Who toss and sigh and cannot rest.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余恕诚)【作品评述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关山月》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44536.html

上一篇: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下一篇:《离思五首》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