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1-12-04 14:15:34
春泛若耶溪 - 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随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彌漫,願爲持竿叟。【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春日乘晚風随意泛舟,突出的反映了随遇而安的心境,觸景生情,深感不如回江湖歸隐。
【注解】:
1、際夜:至夜。
2、潭煙:水氣。
3、彌漫:渺茫。
【韻譯】:
歸隐之心長期以來不曾中斷,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陣陣晚風吹着小舟輕輕蕩漾,
一路春花撒滿了溪口的兩岸。
傍晚時分船兒轉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見了南鬥明亮的閃光。
水潭煙霧升騰一片白白茫茫,
岸樹明月往後與船行走逆向。
人間世事多麽繁複多麽茫然,
願作漁翁持竿垂釣在此溪旁!
【評析】:
??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開首兩句則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幽居獨
處,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駕舟出遊,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緒。接着寫
泛舟的時間、路線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
美、寂靜、迷蒙的境界。最後兩句寫心懷隐居之人,在此環境中,願作持竿垂釣的隐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
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給人輕松舒适的感受。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A BOAT IN SPRING ON RUOYA LAKE
Thoughtful elation has no end:
Onward I bear it to whatever come.
And my boat and I, before the evening breeze
Passing flowers, entering the lake,
Turn at nightfall toward the western valley,
Where I watch the south star over the mountain
And a mist that rises, hovering soft,
And the low moon slanting through the trees;
And I choose to put away from me every worldly matter
And only to be an old man with a fishing-pole.
這首五言古體詩大約是詩人歸隐後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相傳爲西施浣紗處,水清如鏡,照映衆山倒影,窺之如畫。詩人在一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會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開篇“幽意無斷絕”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詩的主旨,即幽居獨處,不與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這種“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斷絕”,因此,他這次出遊隻是輕舟蕩漾,任其自然,故雲“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詩人在這裏流露出一種随遇而安的情緒。
以下寫泛舟的時間和路線,描寫沿岸景物。“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習習晚風,吹拂着遊船,船兒任憑輕風吹送,轉入春花夾岸的溪口,恍如進了武陵桃源勝境,多麽清幽,多麽閑适!“晚”字點明泛舟的時間,“花”字切合題中的“春”,看似信筆寫來,卻又顯得用心細緻。“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寫出遊程中時間的推移和景緻的轉換。“際夜”,是到了夜晚,說明泛舟時間之久,正是“幽意無斷絕”的具體寫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當置身新境,心曠神怡之時,擡頭遙望南天鬥宿,不覺已經“隔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二句,是用淡墨描繪的如畫夜景。“潭煙”,是溪上的水霧;“溶溶”,是夜月之下霧氣朦騰的景狀,而着一“飛”字,把水色的閃耀,霧氣的飄流,月光的灑瀉,都寫活了,“林月低向後”,照應“際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兩岸樹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後。這景象是美的,又是靜的。
詩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了一種幽美、寂靜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懷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這種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彌漫,願爲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彌漫無邊的煙霧,缥缈迷茫,我願永作若耶溪邊一位持竿而釣的隐者。“持竿叟”,又應附近地域的嚴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釣的故實,表明詩人心迹。末二句抒發感慨極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覺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說綦毋潛“善寫方外之情”(《河嶽英靈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給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層孤清、幽靜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寫的是一個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懷着追求和滿足的心情來描寫它,因而這夜景被狀寫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詩也就顯得“舉體清秀,蕭肅跨俗”(《唐音癸簽》引殷璠語),體現出一種興味深長的清悠的意境。在寫法上,詩人緊扣住題目中一個“泛”字,在曲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寫,因而所寫的景物雖然寂靜,但整體上卻有動勢,恍忽流動,迷蒙缥缈,呈現出隐約跳動的畫面,給人以輕松暢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賞。
(李敬一)【作品評述】春泛若耶溪
幽意無斷絕,此去随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彌漫,願爲持竿叟。
幽意無斷絕,此去随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彌漫,願爲持竿叟。【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春日乘晚風随意泛舟,突出的反映了随遇而安的心境,觸景生情,深感不如回江湖歸隐。
【注解】:
1、際夜:至夜。
2、潭煙:水氣。
3、彌漫:渺茫。
【韻譯】:
歸隐之心長期以來不曾中斷,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陣陣晚風吹着小舟輕輕蕩漾,
一路春花撒滿了溪口的兩岸。
傍晚時分船兒轉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見了南鬥明亮的閃光。
水潭煙霧升騰一片白白茫茫,
岸樹明月往後與船行走逆向。
人間世事多麽繁複多麽茫然,
願作漁翁持竿垂釣在此溪旁!
【評析】:
??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開首兩句則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幽居獨
處,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駕舟出遊,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緒。接着寫
泛舟的時間、路線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
美、寂靜、迷蒙的境界。最後兩句寫心懷隐居之人,在此環境中,願作持竿垂釣的隐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
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給人輕松舒适的感受。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A BOAT IN SPRING ON RUOYA LAKE
Thoughtful elation has no end:
Onward I bear it to whatever come.
And my boat and I, before the evening breeze
Passing flowers, entering the lake,
Turn at nightfall toward the western valley,
Where I watch the south star over the mountain
And a mist that rises, hovering soft,
And the low moon slanting through the trees;
And I choose to put away from me every worldly matter
And only to be an old man with a fishing-pole.
這首五言古體詩大約是詩人歸隐後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相傳爲西施浣紗處,水清如鏡,照映衆山倒影,窺之如畫。詩人在一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會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開篇“幽意無斷絕”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詩的主旨,即幽居獨處,不與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這種“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斷絕”,因此,他這次出遊隻是輕舟蕩漾,任其自然,故雲“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詩人在這裏流露出一種随遇而安的情緒。
以下寫泛舟的時間和路線,描寫沿岸景物。“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習習晚風,吹拂着遊船,船兒任憑輕風吹送,轉入春花夾岸的溪口,恍如進了武陵桃源勝境,多麽清幽,多麽閑适!“晚”字點明泛舟的時間,“花”字切合題中的“春”,看似信筆寫來,卻又顯得用心細緻。“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寫出遊程中時間的推移和景緻的轉換。“際夜”,是到了夜晚,說明泛舟時間之久,正是“幽意無斷絕”的具體寫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當置身新境,心曠神怡之時,擡頭遙望南天鬥宿,不覺已經“隔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二句,是用淡墨描繪的如畫夜景。“潭煙”,是溪上的水霧;“溶溶”,是夜月之下霧氣朦騰的景狀,而着一“飛”字,把水色的閃耀,霧氣的飄流,月光的灑瀉,都寫活了,“林月低向後”,照應“際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兩岸樹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後。這景象是美的,又是靜的。
詩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了一種幽美、寂靜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懷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這種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彌漫,願爲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彌漫無邊的煙霧,缥缈迷茫,我願永作若耶溪邊一位持竿而釣的隐者。“持竿叟”,又應附近地域的嚴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釣的故實,表明詩人心迹。末二句抒發感慨極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覺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說綦毋潛“善寫方外之情”(《河嶽英靈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給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層孤清、幽靜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寫的是一個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懷着追求和滿足的心情來描寫它,因而這夜景被狀寫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詩也就顯得“舉體清秀,蕭肅跨俗”(《唐音癸簽》引殷璠語),體現出一種興味深長的清悠的意境。在寫法上,詩人緊扣住題目中一個“泛”字,在曲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寫,因而所寫的景物雖然寂靜,但整體上卻有動勢,恍忽流動,迷蒙缥缈,呈現出隐約跳動的畫面,給人以輕松暢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賞。
(李敬一)【作品評述】春泛若耶溪
幽意無斷絕,此去随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彌漫,願爲持竿叟。
春泛若耶溪 -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乘晚风随意泛舟,突出的反映了随遇而安的心境,触景生情,深感不如回江湖归隐。
【注解】:
1、际夜:至夜。
2、潭烟:水气。
3、弥漫:渺茫。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
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
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
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评析】: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
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
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
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
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A BOAT IN SPRING ON RUOYA LAKE
Thoughtful elation has no end:
Onward I bear it to whatever come.
And my boat and I, before the evening breeze
Passing flowers, entering the lake,
Turn at nightfall toward the western valley,
Where I watch the south star over the mountain
And a mist that rises, hovering soft,
And the low moon slanting through the trees;
And I choose to put away from me every worldly matter
And only to be an old man with a fishing-pole.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会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实,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李敬一)【作品评述】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乘晚风随意泛舟,突出的反映了随遇而安的心境,触景生情,深感不如回江湖归隐。
【注解】:
1、际夜:至夜。
2、潭烟:水气。
3、弥漫:渺茫。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
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
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
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
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评析】: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
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
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
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
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A BOAT IN SPRING ON RUOYA LAKE
Thoughtful elation has no end:
Onward I bear it to whatever come.
And my boat and I, before the evening breeze
Passing flowers, entering the lake,
Turn at nightfall toward the western valley,
Where I watch the south star over the mountain
And a mist that rises, hovering soft,
And the low moon slanting through the trees;
And I choose to put away from me every worldly matter
And only to be an old man with a fishing-pole.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会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实,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李敬一)【作品评述】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