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首诗 带你读懂诗圣杜甫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2-02-20 19:45:02
 
杜甫(712年&mdash770年)
 
人的經曆決定人的品格。在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中,杜甫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大唐,那不是王維、李白、孟浩然所經曆的盛世,而是一個從太平盛世轉變爲硝煙四起、戰禍不斷的亂世。
 
不經意間,他看到太多的生離死别,看到累累白骨。這些讓他不忍直視,他不明白,曾經盛世的大唐,爲什麽會在一瞬之間傾塌?曾經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爲什麽會突然之間随處可見&ldquo凍死骨&rdquo的悲涼凄慘?
 
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也是一個生存艱難、不斷折磨人心的時代,唯有堅定的意志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或許一切早已注定,當曆史的車輪走到轉折點上,任誰也無法改變,但同時也造就了偉大的人物!
 
他從盛唐的尾巴走來,帶着不可言表的使命。盡管,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那個平定戰亂的人。但是,他卻爲那個不忍直視的亂世增添了無上的光彩。
 
一
 
睿宗先天元年(712年),河南鞏縣城東二裏瑤灣村的杜家誕生了一名男嬰,杜閑爲他取名杜甫,字子美。這是一個&ldquo奉儒守官&rdquo的官宦世家,上可追溯到晉代鎮南大将軍杜預,下可追溯到中宗神龍間修文館直學士杜審言,所以杜甫從小便過着富足的生活。
 
這一年,睿宗李旦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将帝位禅讓給太子李隆基。玄宗登上帝位,憑着他的遠見抱負勵精圖治,使唐王朝蒸蒸日上。
 
杜甫随着唐王朝一同成長,他聰明好學,在祖父杜審言的影響下,七歲就能作詩,九歲就會寫字。他曾這樣寫道:
 
《壯遊》
 
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七歲的杜甫就擁有了豪壯情思,歌頌地位高貴和品德高尚的人。自古以來都用&ldquo鳳凰&rdquo來形容這類人,杜甫也不例外,他同樣向往這類人。所以在他心中有&ldquo仕&rdquo的夢想,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進入朝堂,實現自己的抱負。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節選)
 
纨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蔔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或許這就是他的政治抱負,爲實現理想的社會而奮鬥。但是要想實現這個理想僅靠才思遠遠不夠,杜甫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選擇用刻苦和努力繼續書寫自己的人生。這個時候的他,人生的路才剛剛開始,不能有所懈怠。
 
多年以後,杜甫回憶年少時光時曾這樣寫道:
 
 
《百憂集行》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隻多少行立。
強将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顔色同。
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杜甫用&ldquo健如黃犢&rdquo來形容少年人健康的體格,他們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仿佛從不覺得累。他回想起小時候爬樹摘梨棗的情景。那個時候,一天能上樹上千回。而現在,一轉眼就五十了,隻能&ldquo坐卧&rdquo,很少直立而行,&ldquo四壁空&rdquo的生活讓他無比憂愁。
 
這正是杜甫一生的真實寫照,他晚年貧困潦倒,唯有早年父母在世時享受過美好的青春時光,等他漸入中年,生活的窘迫日日夜夜折磨着他,讓他不堪重負。
 
 
 
二
 
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來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心懷壯志的杜甫以爲會一舉高中,哪知他乘興而來,卻敗興而歸。嚴酷的科舉考試給他當頭一棒,仕途并不是想進就能進,它不僅需要天分,還需要運氣。
 
這次科考讓杜甫明白,那個朝堂終究離自己遙遠。杜甫一改以往乖乖公子的形象,将聖賢書抛諸腦後。
 
自此以後,杜甫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他四處漫遊,過着裘馬輕狂的生活,整日遊山玩水,正是因爲如此,有人說他是纨绔子弟,那些富人所擁有的習氣都能在杜甫身上看到。可是,又有誰明白他心中的苦楚?又有誰能夠知曉他心中的鴻鹄之志?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杜甫漫遊來到了泰山,這時的他已經從科舉失敗的沮喪中走出來,一見到泰山,便被那巍峨的氣勢所吸引,興奮的他找不到合适的詞語來形容這種仰慕之情。
 
天寶三年,杜甫迎來了人生的轉折。在洛陽,與李白的相遇讓杜甫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他們結伴共同遊曆齊魯等地,一起談詩、談理想、談抱負,時而争論、時而大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那年,他們一起騎馬去魯城拜訪一位叫範十的隐士。他們一路高談闊論,醉夜共眠,攜手同行。李白飲酒吟詩,透露着得意和自嘲,讓杜甫記憶深刻: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铿。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
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
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
向來吟橘頌,誰欲讨莼羹。
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在回憶李白時,杜甫對李白的詩作表現出極高的欽佩,認爲沒有人比得上他: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對李白是崇拜的,将李白的詩贊揚到非常高的位置,那個位置無人可及,他認爲李白的詩作能驚動上天入地的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節選)
 
昔年有狂客,號爾谪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和李白一樣,杜甫對酒的喜愛也到了癡的程度,他每每回憶起與李白飲酒吟詩的情景時,不禁感到李白就是那天上的仙人,因此他曾這樣寫道: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鲸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潇灑美少年,舉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禅。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然而,與李白的相遇是短暫的。天寶四年(745年)秋,李白打算重遊江東,但是杜甫決定去長安,于是他們便在充州分道揚镳,卻沒想到這一分别就是永遠。
 
從那以後,他們便再也沒有會面。
 
這段時光裏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甚至超過了時間。
 
 
 
三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二十九歲。此時的他正醉心于山水之間,尋找着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是在這個時候,杜甫遇到了他一生的伴侶。
 
時任司農少卿的楊怡将千金嫁給了杜甫。在門當戶對的封建社會,這樁婚事似乎是一種逆襲,大有躍入龍門的感覺。楊小姐是大家閨秀,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她與杜甫雖然和當時大多數人一樣,在婚嫁前沒有經曆過相處,但是婚後他們的感情非常好。
 
妻子的包容與理解是杜甫生命中最大的财富。如此,杜甫有了一個家,有了一個可以思念的人和一個可以思念的地方。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随着安史之亂的爆發,杜甫隻好從奉先逃到潼關以北的白水縣。然而,不久長安就被攻破了,杜甫隻好逃往鄜州羌村。随即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隻身從鄜州前往靈武,在途中被叛亂的軍隊捉住,押回了長安。
 
被囚禁在長安的杜甫想起了遠方的妻子,他望着月亮,愁思難耐,離别和戰亂讓他憂心忡忡,他不知未來會怎麽樣,隻是想念遠方的妻子,将所有的思念都寄托給了月亮。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與妻子一直颠沛流離,忍饑受寒,然而無論生活多麽艱難,都無法磨滅他那顆詩意的心。他們一同觀賞長安的月亮,感受着朗月的美麗。隻是美麗的月光已不再爲人留下。月亮雖美,卻無故生出了一份惆怅,他看得越久,思念就越深:遠方的她此時睡了沒有?是不是和自己一樣在賞月。不知不覺間&ldquo雙照淚痕幹&rdquo。真希望這種痛苦早日結束,美好的團圓早日到來。
 
杜甫的深情在他的詩句中透露無疑,他渴望與妻子相守,然而在他四十歲之後卻一直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
 
當他心疼妻子在饑寒交迫中撫育兒女時,他寫道:
 
 
 
《遣興》
 
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
傥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
 
 
 
當他想起自己漂泊在外,妻子不僅沒有埋怨自己,還理解他的行爲時,他這樣寫道:
 
 
 
《客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
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正是因爲無盡的思念,使杜甫明白誰才是一生的摯愛。他生在亂世,将一顆心放在遙遠的他鄉,他在哪裏,哪裏就有思念。
 
 
四
 
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拜訪了居住在鄉下的少年摯友衛八處士。但這次會面并沒有改變兩人的生活軌迹,一夕之後,他們便匆匆告别。
 
那是一個動亂的時代,雖然他們長别二十年,但是經曆過滄桑巨變的他們能夠短暫的相聚,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于是,這次會面成了杜甫生命中的一段美好時光。
 
當往事湧上心頭,記憶的閥門便一下子被擰開。人生究竟能有多少次相聚?每一次見面都來之不易。然而友情的溫度還未升起,便又到了離别的時刻。世事的滄桑讓杜甫感受到無限悲涼,于是他寫下了這首詩: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鬓發各已蒼。
訪舊半爲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這樣的别離,杜甫在晚年還經曆過一次。代宗大曆五年(766年),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與同樣流離失所的老友李龜年重逢,李龜年是玄宗時期的宮廷歌唱家,他們曾頻頻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相見,于是杜甫懷着無比的感傷寫下: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再美的夢也改變不了現實,眼前所見的種種讓他的内心無比悲涼。
 
曾經美麗的風光點綴着兩個憔悴的老人,他們都經曆過盛世,如今卻讓人唏噓不已。這樣的重逢,杜甫不願再多說什麽,或許他累了,隻留下無限的遐思。
 
 
五
 
随着安祿山起兵,唐王朝四分五裂,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次叛亂中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家庭在戰亂中流離失所。
 
叛軍一路攻進長安,原本繁華不可一世的長安城在頃刻間變得蕭條零落。輝煌不再,任憑雨打風吹去。
 
而經曆過盛世的杜甫,看到這樣的景象,内心久久不能平靜。他不願看到國家四分五裂,他渴望和平,因此他寫下千古佳唱: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憂國憂民,心懷蒼生。在戰亂中,他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每到一處,他所見到的都是戰争過後的荒涼。爲此他憂心忡忡,渴望有一天能報效國家。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來到了成都,他在諸葛武侯祠感受到諸葛武侯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偉大功績,不禁肅然起敬,揮筆寫下: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蜀中,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他居住在鄉下的草堂裏,結束了流離失所的日子,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對春雨産生了别樣的感情。當他在春天聽到雨聲時,内心就升起無限喜悅。這種喜悅是戰亂時期難得的情感,于是他寫道: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盡管蜀中的生活令杜甫感到了久違的溫暖,但是這裏并不是他的家,他日夜思念着家鄉。當他得知河南河北的叛軍被打敗時,内心就像插上了翅膀,渴望立即飛回和平安定的家鄉。他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自己的喜悅,寫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春天已經來了,正是&ldquo還鄉&rdquo的好時節,杜甫要&ldquo縱酒&rdquo還鄉了,與妻兒們相伴。他雖身在梓州,但是心早就回到了故鄉。尾聯的&ldquo巴峽&rdquo與&ldquo巫峽&rdquo、&ldquo襄陽&rdquo與&ldquo洛陽&rdquo四個地名既是自對偶,又是前後對偶,通過&ldquo即從&rdquo和&ldquo便下&rdquo将它們巧妙的串聯起來,一&ldquo穿&rdquo一&ldquo向&rdquo,将他心中的喜悅表現得淋漓盡緻。
 
那條歸家的船帶着他四處輾轉,他無時不渴望着回到家鄉,盡管饑餓在濕冷的夜裏襲來,但他一想到此時的自己正在回鄉的路上,便再也不覺得生活艱難。
 
可現實總是殘酷的,再堅強的意志也抵不過連日的饑餓與寒冷。一個雨夜,他躺在船艙裏,雙眸看向外面連綿不斷的雨,千山萬水漸漸變得模糊,他知道或許他再也回不到魂牽夢繞的家鄉了。
 
帶着遺憾,他那最後一縷呼吸在搖晃的小船上消失了。
 
杜甫(712年&mdash770年)
 
人的经历决定人的品格。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杜甫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大唐,那不是王维、李白、孟浩然所经历的盛世,而是一个从太平盛世转变为硝烟四起、战祸不断的乱世。
 
不经意间,他看到太多的生离死别,看到累累白骨。这些让他不忍直视,他不明白,曾经盛世的大唐,为什么会在一瞬之间倾塌?曾经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为什么会突然之间随处可见&ldquo冻死骨&rdquo的悲凉凄惨?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是一个生存艰难、不断折磨人心的时代,唯有坚定的意志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或许一切早已注定,当历史的车轮走到转折点上,任谁也无法改变,但同时也造就了伟大的人物!
 
他从盛唐的尾巴走来,带着不可言表的使命。尽管,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那个平定战乱的人。但是,他却为那个不忍直视的乱世增添了无上的光彩。
 
一
 
睿宗先天元年(712年),河南巩县城东二里瑶湾村的杜家诞生了一名男婴,杜闲为他取名杜甫,字子美。这是一个&ldquo奉儒守官&rdquo的官宦世家,上可追溯到晋代镇南大将军杜预,下可追溯到中宗神龙间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所以杜甫从小便过着富足的生活。
 
这一年,睿宗李旦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将帝位禅让给太子李隆基。玄宗登上帝位,凭着他的远见抱负励精图治,使唐王朝蒸蒸日上。
 
杜甫随着唐王朝一同成长,他聪明好学,在祖父杜审言的影响下,七岁就能作诗,九岁就会写字。他曾这样写道: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七岁的杜甫就拥有了豪壮情思,歌颂地位高贵和品德高尚的人。自古以来都用&ldquo凤凰&rdquo来形容这类人,杜甫也不例外,他同样向往这类人。所以在他心中有&ldquo仕&rdquo的梦想,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进入朝堂,实现自己的抱负。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或许这就是他的政治抱负,为实现理想的社会而奋斗。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理想仅靠才思远远不够,杜甫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用刻苦和努力继续书写自己的人生。这个时候的他,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不能有所懈怠。
 
多年以后,杜甫回忆年少时光时曾这样写道: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用&ldquo健如黄犊&rdquo来形容少年人健康的体格,他们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仿佛从不觉得累。他回想起小时候爬树摘梨枣的情景。那个时候,一天能上树上千回。而现在,一转眼就五十了,只能&ldquo坐卧&rdquo,很少直立而行,&ldquo四壁空&rdquo的生活让他无比忧愁。
 
这正是杜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晚年贫困潦倒,唯有早年父母在世时享受过美好的青春时光,等他渐入中年,生活的窘迫日日夜夜折磨着他,让他不堪重负。
 
 
 
二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来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心怀壮志的杜甫以为会一举高中,哪知他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严酷的科举考试给他当头一棒,仕途并不是想进就能进,它不仅需要天分,还需要运气。
 
这次科考让杜甫明白,那个朝堂终究离自己遥远。杜甫一改以往乖乖公子的形象,将圣贤书抛诸脑后。
 
自此以后,杜甫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四处漫游,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整日游山玩水,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说他是纨绔子弟,那些富人所拥有的习气都能在杜甫身上看到。可是,又有谁明白他心中的苦楚?又有谁能够知晓他心中的鸿鹄之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漫游来到了泰山,这时的他已经从科举失败的沮丧中走出来,一见到泰山,便被那巍峨的气势所吸引,兴奋的他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种仰慕之情。
 
天宝三年,杜甫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在洛阳,与李白的相遇让杜甫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他们结伴共同游历齐鲁等地,一起谈诗、谈理想、谈抱负,时而争论、时而大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年,他们一起骑马去鲁城拜访一位叫范十的隐士。他们一路高谈阔论,醉夜共眠,携手同行。李白饮酒吟诗,透露着得意和自嘲,让杜甫记忆深刻: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在回忆李白时,杜甫对李白的诗作表现出极高的钦佩,认为没有人比得上他: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对李白是崇拜的,将李白的诗赞扬到非常高的位置,那个位置无人可及,他认为李白的诗作能惊动上天入地的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节选)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和李白一样,杜甫对酒的喜爱也到了痴的程度,他每每回忆起与李白饮酒吟诗的情景时,不禁感到李白就是那天上的仙人,因此他曾这样写道: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然而,与李白的相遇是短暂的。天宝四年(745年)秋,李白打算重游江东,但是杜甫决定去长安,于是他们便在充州分道扬镳,却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永远。
 
从那以后,他们便再也没有会面。
 
这段时光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超过了时间。
 
 
 
三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二十九岁。此时的他正醉心于山水之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是在这个时候,杜甫遇到了他一生的伴侣。
 
时任司农少卿的杨怡将千金嫁给了杜甫。在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这桩婚事似乎是一种逆袭,大有跃入龙门的感觉。杨小姐是大家闺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与杜甫虽然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在婚嫁前没有经历过相处,但是婚后他们的感情非常好。
 
妻子的包容与理解是杜甫生命中最大的财富。如此,杜甫有了一个家,有了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和一个可以思念的地方。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只好从奉先逃到潼关以北的白水县。然而,不久长安就被攻破了,杜甫只好逃往鄜州羌村。随即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只身从鄜州前往灵武,在途中被叛乱的军队捉住,押回了长安。
 
被囚禁在长安的杜甫想起了远方的妻子,他望着月亮,愁思难耐,离别和战乱让他忧心忡忡,他不知未来会怎么样,只是想念远方的妻子,将所有的思念都寄托给了月亮。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与妻子一直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然而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无法磨灭他那颗诗意的心。他们一同观赏长安的月亮,感受着朗月的美丽。只是美丽的月光已不再为人留下。月亮虽美,却无故生出了一份惆怅,他看得越久,思念就越深:远方的她此时睡了没有?是不是和自己一样在赏月。不知不觉间&ldquo双照泪痕干&rdquo。真希望这种痛苦早日结束,美好的团圆早日到来。
 
杜甫的深情在他的诗句中透露无疑,他渴望与妻子相守,然而在他四十岁之后却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遣兴》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当他想起自己漂泊在外,妻子不仅没有埋怨自己,还理解他的行为时,他这样写道:
 
 
 
《客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正是因为无尽的思念,使杜甫明白谁才是一生的挚爱。他生在乱世,将一颗心放在遥远的他乡,他在哪里,哪里就有思念。
 
 
四
 
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拜访了居住在乡下的少年挚友卫八处士。但这次会面并没有改变两人的生活轨迹,一夕之后,他们便匆匆告别。
 
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虽然他们长别二十年,但是经历过沧桑巨变的他们能够短暂的相聚,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于是,这次会面成了杜甫生命中的一段美好时光。
 
当往事涌上心头,记忆的阀门便一下子被拧开。人生究竟能有多少次相聚?每一次见面都来之不易。然而友情的温度还未升起,便又到了离别的时刻。世事的沧桑让杜甫感受到无限悲凉,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样的别离,杜甫在晚年还经历过一次。代宗大历五年(766年),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与同样流离失所的老友李龟年重逢,李龟年是玄宗时期的宫廷歌唱家,他们曾频频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相见,于是杜甫怀着无比的感伤写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再美的梦也改变不了现实,眼前所见的种种让他的内心无比悲凉。
 
曾经美丽的风光点缀着两个憔悴的老人,他们都经历过盛世,如今却让人唏嘘不已。这样的重逢,杜甫不愿再多说什么,或许他累了,只留下无限的遐思。
 
 
五
 
随着安禄山起兵,唐王朝四分五裂,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次叛乱中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家庭在战乱中流离失所。
 
叛军一路攻进长安,原本繁华不可一世的长安城在顷刻间变得萧条零落。辉煌不再,任凭雨打风吹去。
 
而经历过盛世的杜甫,看到这样的景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不愿看到国家四分五裂,他渴望和平,因此他写下千古佳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忧国忧民,心怀苍生。在战乱中,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每到一处,他所见到的都是战争过后的荒凉。为此他忧心忡忡,渴望有一天能报效国家。
 
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来到了成都,他在诸葛武侯祠感受到诸葛武侯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伟大功绩,不禁肃然起敬,挥笔写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蜀中,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他居住在乡下的草堂里,结束了流离失所的日子,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当他在春天听到雨声时,内心就升起无限喜悦。这种喜悦是战乱时期难得的情感,于是他写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尽管蜀中的生活令杜甫感到了久违的温暖,但是这里并不是他的家,他日夜思念着家乡。当他得知河南河北的叛军被打败时,内心就像插上了翅膀,渴望立即飞回和平安定的家乡。他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喜悦,写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春天已经来了,正是&ldquo还乡&rdquo的好时节,杜甫要&ldquo纵酒&rdquo还乡了,与妻儿们相伴。他虽身在梓州,但是心早就回到了故乡。尾联的&ldquo巴峡&rdquo与&ldquo巫峡&rdquo、&ldquo襄阳&rdquo与&ldquo洛阳&rdquo四个地名既是自对偶,又是前后对偶,通过&ldquo即从&rdquo和&ldquo便下&rdquo将它们巧妙的串联起来,一&ldquo穿&rdquo一&ldquo向&rdquo,将他心中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条归家的船带着他四处辗转,他无时不渴望着回到家乡,尽管饥饿在湿冷的夜里袭来,但他一想到此时的自己正在回乡的路上,便再也不觉得生活艰难。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再坚强的意志也抵不过连日的饥饿与寒冷。一个雨夜,他躺在船舱里,双眸看向外面连绵不断的雨,千山万水渐渐变得模糊,他知道或许他再也回不到魂牵梦绕的家乡了。
 
刚刚到福城工程中专学校读书时,我家还戴着贫困的帽子,学费是母亲东借西凑地筹齐,生活费还没有着落。我到学校报好到缴完学费后,怀里揣着仅有的几十元钱,心里一个劲地幻...[全文阅读]
某期电视访谈节目,嘉宾是著名演员、导演姜文。 一位场外观众问姜文:“大家都知道您是一个爱较真的人,不知道在《让子弹飞》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和演员较...[全文阅读]
刚刚从香港无线艺洲班毕业的那段日子,怀着满腔热情的他所演的却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戏份最长的也就是短短的45秒。他觉得很失望,自己长得又帅气,又是科班出身,即...[全文阅读]
一对日本中年夫妇,生活无趣,丈夫每天对妻子呼来喝去。妻子实在忍受不了,拿烟灰缸砸破了丈夫的脑袋。昏迷的丈夫被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全文阅读]
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母亲的教育很有成效。 学期结束...[全文阅读]
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男人来自河南,女人来自云南,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因为相爱,他们开始考虑到结婚,如果说开始是美丽的,可是过...[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17首诗 带你读懂诗圣杜甫的一生
上一篇: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