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故事>古代故事

周海婴:和那青梅竹马的人走完一生

发布时间:2022-04-22 23:45:01

我與馬新雲從相識、相戀到結爲夫妻,其過程實在很平凡,像是兩股不同方向流來的山泉,很自然地彙合在一起了。 &mdash&mdash周海嬰 2011年4月7日清晨5點36分,享年82歲,有&ldquo無線電專家&rdquo和&ldquo攝影家&rdquo之稱的周海嬰先生在北京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作爲文學家魯迅的獨生兒子,周海嬰這個名字總是穿梭在文藝界與科學界之間,而魯迅的教誨:&ldquo希望後代萬不可做空頭文學家&rdquo讓周海嬰始終銘記于心,腳踏實地選擇了屬于自己的道路,并在科學界立足,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成就。 在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走出父親面包光環的背後,有着其妻馬新雲的支持與幫助,正是少年時青梅竹馬的不嫌棄,成就了一生的相扶相持&hellip&hellip 遠離魯迅光環走自己的路 1929年9月,魯迅陪伴妻子在艱難的掙紮中,面對醫生作出了毫不猶豫的決定:&ldquo留大人。&rdquo這天,魯迅唯一的兒子降臨人間,可是妻子許廣平難産,醫生需要魯迅作出兩者擇其一的選擇,魯迅忍痛割舍了自己的兒子,但在衆多醫生護士的竭力搶救下,大人小孩統統在最後都活了下來。 在上海出生的嬰兒,取名&ldquo海嬰&rdquo。周海嬰是魯迅一家的奇迹,一次是避孕失敗,一次是難産幸存。兩次奇迹都似乎見證了周海嬰是珍貴的,以後需要加倍呵護,特别是魯迅老年得子,他對周海嬰更是關懷備至,有時還有一些顯擺的意思。隻要家中來了客人,海嬰就算睡着了,也會被魯迅抱出來,供朋友們欣賞贊美一番。 1935年5月,在那個大上海氣氛風靡的年代,留聲機很是新奇。這個時候周海嬰6歲,正是上學的年齡,對于這些新奇的機器,海嬰迫切地想要一台,便纏着魯迅。可魯迅向來都不喜歡娛樂的東西,甚至對于留聲機他是讨厭的,可畢竟是自己的愛子,魯迅還是願意像其他普通的父親一般,把他放在手心裏疼愛。 5月9日下午,魯迅便獨自一人爲海嬰買了一個留聲機,二十三元。可買這台留聲機很有些曲折,海嬰覺得父親買的留聲機與鄰家的比起來太小了,一直搖頭,表示不要。無奈,魯迅隻得又到店裏換了一台,可海嬰還是嫌小,直到拿回店裏又過了幾天,店員通知換來了一個比較大的,海嬰看了樣子這才勉強接受了。 1936年,魯迅在這年裏開始不斷犯病,病情也是時好時壞,家裏的氣氛變得緊張。在海嬰眼裏,虛弱的父親形象與之前相差很多,但已經7歲的海嬰似乎也開始明白些道理,在家裏他能天天聽聞和治病有關的事,海嬰沒有多問,隻是每天早上,他有爲父親插香煙的習慣,魯迅在最後的日子很欣慰有個這樣的兒子,也許他也害怕海嬰問到自己的病情吧。 10月19日清晨,海嬰剛從沉睡中醒來,就得知父親魯迅永遠地離開了,也許此時的小海嬰已經明白了死亡的含義,他知道父親的病重,也知道最厲害的情形,所以海嬰沒有過多的吵鬧與不懂事。母親許廣平還拿來了墨汁,海嬰用凝重的筆觸寫下了墓碑:魯迅先生之墓。就這樣,7年的甜蜜童年,被永遠地凝固在了1936年10月19日。 魯迅逝世時也在遺囑中提到,&ldquo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rdquo魯迅是中國現當代文化的教父,周海嬰是魯迅唯一的兒子,一個輾轉于父親光環下的&ldquo名二代&rdquo,如果跟父親走相同的道路,倘若稍遜于父親,便會惹來不少閑言碎語,海嬰在内心裏慢慢給自己下了定義,他要走自己的道路,盡快脫離父親的光環。 從小學到中學,整整八年時間中,周海嬰用的都是叔叔周建人給他取的化名:周淵。本來隻是想讓自己不那麽引人注目,可這些都不能減輕别人對魯迅的兒子的關注。1948年,周海嬰同母親許廣平來到東北解放區。到沈陽後,母親一再叮囑周海嬰&ldquo夾緊尾巴做人&rdquo。東北書店聽說他們母子來了,決定補上一筆魯迅著作的版稅。母子倆多次拒絕不成,周海嬰決定将這筆錢捐獻給沈陽&ldquo魯迅文藝學院&rdquo。不料,從銀行取款回來第二天,母子倆一進餐廳,便遭冷落白眼,别人都誤解成人家北上是赤膽忠心投身革命,而他們卻是來向黨伸手讨賬要錢的。 大學時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同學們在宿舍裏打橋牌,正好周海嬰從外面進來,他就在旁邊看了一會兒。沒想到,北大校園裏很快傳出&ldquo周海嬰不好好學習,整天打橋牌&rdquo的傳言。接着,團委書記找他談話,說:&ldquo你作爲魯迅的兒子,要考慮影響&hellip&hellip&rdquo周海嬰想解釋,但他沒有說話。從此以後,他不敢參加學校裏的任何娛樂活動。 如果說前七年的懵懂讓周海嬰無憂無慮,那麽七年以後,海嬰将獨自一人面對這個巨大的頭銜,既是殘酷的壓力也是無形的動力,他必須讓自己慢慢強大起來對抗外面的一切雜音。 青梅竹馬不棄相戀一生 1936年11月,周海嬰住在霞飛坊,霞飛坊是當年上海文化界人士紮堆的地方,沒有了魯迅,可魯迅的朋友們依然讓魯迅的家常年賓客盈門。 沒多久,周海嬰隔壁搬來一家新鄰居,馬家。當時,周海嬰由于身體不好,長期受病痛折磨,他顯得消瘦而蒼白無力,因爲又有哮喘,在那個年代,鄰居們眼裏的周海嬰總是被冠以&ldquo少年痨&rdquo的稱號。周圍的孩子都遵循父母的教誨,不跟他玩,怕傳染上疾病。隻有馬家的人不在乎,特别是馬家二女兒馬新雲,更是爲人随和、性格溫柔,從來不在乎鄰居的忠告,主動和周海嬰一起玩,甚至和他去霞飛路逛,去&ldquo國泰&rdquo電影院看電影。 好多年前,馬新雲的爺爺曾是上海灘珠寶界有名的老板。爺爺還在世的時候,馬家先前住在霞飛路西頭的上方花園裏。那是個&ldquo高等華人&rdquo住的地方,弄堂挺寬,裏邊都是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有些人家是坐小汽車進出的。世事難料,她爺爺竟被壓死在法巡捕房的車輪下,而她爸爸又是個老實而不管事的人,當爺爺離開後,這個家就由此開始敗落。落難以後幸虧得到她爺爺生前幫助過的一位友人的安排,馬家最終搬到了周海嬰家的隔壁成了鄰居。 在當時那個動蕩的年代,周海嬰家時時都披着一層&ldquo危險&rdquo的政治色彩,而馬新雲家境貧寒,兩個青梅竹馬的少男少女惺惺相惜,随着年紀的增長,相互間不知不覺地萌生出另一種感情,也許在周海嬰和馬新雲自己都還沒摸清楚這是一種什麽感情的情況下,周海嬰的母親便察覺到了。 有一天,海嬰向母親提出帶馬新雲來家裏吃飯,許廣平似乎意識到關系的重大,做了認真的準備,一反常态,弄出了一頓不中不西的晚餐,本來是想拿來熱情招待馬新雲,不料這頓飯弄得實在不合胃口。不過,馬新雲并沒有流露出不可口的心情,這次之後,使周海嬰與馬新雲的關系又進了一步。 1948年冬天,周海嬰與母親悄悄離開了上海,轉道香港、沈陽,到達北京,并在那裏定居,這時新中國剛成立,廖承志舅舅有讓周海嬰及他的侄兒侄女去蘇聯留學的動機,讓他們分頭找教師抓緊補習功課,爲出國做準備。就這樣,輾轉一大圈,周海嬰回到上海又與馬新雲聯絡上了。按當時的習慣,到了合适的年齡就該考慮婚嫁了。周海嬰與馬新雲感情很好,這在周家與馬家看來都是喜事。很快,他們明确了關系&mdash&mdash訂了婚。許廣平也表示她挺喜歡馬新雲,要把她當做自己的女兒看待。 正在補習功課的時候,廖承志又傳來新的意見:讓孩子們在國内讀書。于是征得雙方家長意見,周海嬰索性帶馬新雲一起到北京讀書,她繼續念高中,周海嬰則考進了輔仁大學讀社會學。 1952年,周海嬰一家有了自己的房子,許廣平看到周海嬰與馬新雲也老大不小,便提議要爲他們倆完婚。這正好遂了一對年輕人的心願。 婚禮很簡單,買了一個衣櫃放置衣物,又從上海運來舊鐵架子床,再有顧均正夫婦合送的茶幾和吊燈,這就是新房裏的陳設。也不舉行什麽儀式,到民政部門領張結婚證書,用他們自己的相機拍了幾張黑白照片,馬新雲的父母從上海趕來北京,然後兩親家一道在家裏吃了一頓較豐盛的飯。這結婚的過程就算完成了。沒有現代婚禮的奢華,沒有正式的儀式,從相識到想戀再到結婚,不曾有過&ldquo海枯石爛&rdquo的誓言,簡簡單單的婚姻卻維系了兩人的一生。 婚後不久,馬新雲考入北京大學俄羅斯文學系,而周海嬰所在的輔仁大學進行調整,他沒有選擇與文藝有關的工作,而是遵從自己的興趣選擇了物理科學,被分配進了北大的物理研究系,國家那時已在爲研制&ldquo兩彈&rdquo培養人才,爲此北大、清華都設了這種科系。夫妻倆成了校友。 像山泉一般的溫馨婚姻 後來周海嬰才知道,他們這個系正另籌建一個系屬于絕密單位,對外隻叫代號&ldquo五四六信箱&rdquo(後來公開了,稱&ldquo技術物理系&rdquo),爲國家&ldquo兩彈&rdquo培養人才。不過,周海嬰剛去時&ldquo技物系&rdquo的大樓剛剛落成,還是個空殼殼。就在這樣什麽都還不具備的條件下,朱光亞和虞福春兩位教授帶領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幹了起來。 因爲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因此周海嬰那時的具體工作,是在張至善同志領導之下制作實驗室的儀器和各種設備。因爲外國絕對禁止向我國出口這類器材,他們隻有自力更生一條路。爲了完成任務,有時周海嬰得拿了二機部的介紹信到處跑,尋覓稀缺的材料。好在無論到哪裏,也不管多高的保密級别,都能夠敞開倉庫大門,任憑他随意挑選,要啥給啥,絕無二話。 當時周海嬰的表現極好,大家都知道他是魯迅的兒子,但他從來都和别的同事一起踏實工作,沒有一點架子,有時甚至付出的比别人還多,錢三強教授有意調他去他主持的物理研究所。但事與願違,就是因爲表現極好的周海嬰,兩個單位都想争着要他,協商結果出來,北大不予放行。 也許是上天眷念,也許是魯迅對他的保佑,周海嬰到了北京幾年過後,那一直折磨他的哮喘竟然無形中消失了。又正值青春年華,心裏滿懷革命理想,幹勁十足,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并被吸收入黨。周海嬰大學畢業,開始從事無線電的有關工作,一直以來,周海嬰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就這樣,他頭上的光環雖然重,但他自己也沒有被光環所遮蓋。 1953年4月20日,他們的大兒子出生。周海嬰和母親商量,爲了紀念父親,給兒子起了魯迅早期用過的筆名&ldquo令飛&rdquo。後來,他們又有了二兒子、三兒子和女兒。 也許淡薄名利的思想對于周海嬰來說已是深入骨髓,周海嬰195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随之在無線電專家這條道路上前進深入。周令飛的出生毫無疑問給周家帶來了下一代的希望,早前,魯迅逝世後,魯迅一家被咒斷子絕孫,許廣平看到自己有了孫子很是欣慰。而周海嬰怕魯迅的光環再給他的兒子加上,所以,在外面他很少提及魯迅及兒子。 對子女的教育,周海嬰與魯迅一樣,&ldquo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rdquo。 父親當年怎樣對他,他後來就怎樣對孩子。兒女們想做什麽樣的工作,想過什麽樣的生活,包括婚姻大事,都由他們自己決定。 1982年,周令飛在日本留學時結識了台灣女子張純華,并随她赴台結婚、定居,一時間成爲轟動海内外的新聞。周海嬰受魯迅思想教育的影響對孩子一向采取順其自然的态度,對婚姻無門戶之見,也是由孩子自主決定。因此,當墜入愛河的周令飛決定赴台,周海嬰是予以理解和接受的。周海嬰曾兩次訪問台灣,一次是兩岸關系交流,另一次則是探親。直到21世紀後,周海嬰夫婦在台北兒子的家住了半年時間。他們不接觸傳媒、不參加任何活動,閉門謝客,用周海嬰的話講,是&ldquo全身心地放松、休息&rdquo,與兒孫們共享難得的相聚。 周海嬰與馬新雲一共有三兒一女、四個孫子一對孫女,在他們開放式的教育下,兒女們都沒有任何精神上的負擔,甚至都沒有從事文學創作的,隻有周令飛搞影視傳播,算是跟文藝沾點兒邊。 這些孩子們讀魯迅作品也不是很多。也許時代變化了,也許他們各有志向。 周海嬰對孩子們非常滿意,晚年經常拿出大相冊,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想得厲害了,就拿起電話打過去。 2011年4月7日,清晨5點36分,周海嬰逝世,一直陪在病床旁的馬新雲在周海嬰臨終時握着他的手對他講:&ldquo本來想等到我死以後,你再離開,沒想到,是我送走你。&rdquo60年的婚姻已經讓夫妻倆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想法,一句話,就能讓心靈安息,就這樣馬新雲安然送走了周海嬰,她并沒有過多的傷心,因爲她明白人之終老,必有一死。而周海嬰臨死之前也讓她給兒女們叮囑:&ldquo踏實走好每一步,萬不可做空頭文學家與其它,把魯迅精神世代傳頌。&rdquo

我与马新云从相识、相恋到结为夫妻,其过程实在很平凡,像是两股不同方向流来的山泉,很自然地汇合在一起了。 &mdash&mdash周海婴 2011年4月7日清晨5点36分,享年82岁,有&ldquo无线电专家&rdquo和&ldquo摄影家&rdquo之称的周海婴先生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作为文学家鲁迅的独生儿子,周海婴这个名字总是穿梭在文艺界与科学界之间,而鲁迅的教诲:&ldquo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rdquo让周海婴始终铭记于心,脚踏实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在科学界立足,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就。 在努力寻找自己位置、走出父亲面包光环的背后,有着其妻马新云的支持与帮助,正是少年时青梅竹马的不嫌弃,成就了一生的相扶相持&hellip&hellip 远离鲁迅光环走自己的路 1929年9月,鲁迅陪伴妻子在艰难的挣扎中,面对医生出了毫不犹豫的决定:&ldquo留大人。&rdquo这天,鲁迅唯一的儿子降临人间,可是妻子许广平难产,医生需要鲁迅作出两者择其一的选择,鲁迅忍痛割舍了自己的儿子,但在众多医生护士的竭力抢救下,大人小孩统统在最后都活了下来。 在上海出生的婴儿,取名&ldquo海婴&rdquo。周海婴是鲁迅一家的奇迹,一次是避孕失败,一次是难产幸存。两次奇迹都似乎见证了周海婴是珍贵的,以后需要加倍呵护,特别是鲁迅老年得子,他对周海婴更是关怀备至,有时还有一些显摆的意思。只要家中来了客人,海婴就算睡着了,也会被鲁迅抱出来,供朋友们欣赏赞美一番。 1935年5月,在那个大上海气氛风靡的年代,留声机很是新奇。这个时候周海婴6岁,正是上学年龄对于这些新奇的机器,海婴迫切地想要一台,便缠着鲁迅。可鲁迅向来都不喜欢娱乐的东西,甚至对于留声机他是讨厌的,可毕竟是自己的爱子,鲁迅还是愿意像其他普通的父亲一般,把他放在手心里疼爱。 5月9日下午,鲁迅便独自一人为海婴买了一个留声机,二十三元。可买这台留声机很有些曲折,海婴觉得父亲买的留声机与邻家的比起来太小了,一直摇头,表示不要。无奈,鲁迅只得又到店里换了一台,可海婴还是嫌小,直到拿回店里又过了几天,店员通知换来了一个比较大的,海婴看了样子这才勉强接受了。 1936年,鲁迅在这年里开始不断犯病,病情也是时好时坏,家里的气氛变得紧张。在海婴眼里,虚弱的父亲形象与之前相差很多,但已经7岁的海婴似乎也开始明白些道理,在家里他能天天听闻和治病有关的事,海婴没有多问,只是每天早上,他有为父亲插香烟的习惯,鲁迅在最后的日子很欣慰有个这样的儿子,也许他也害怕海婴问到自己的病情吧。 10月19日清晨,海婴刚从沉睡中醒来,就得知父亲鲁迅永远地离开了,也许此时的小海婴已经明白了死亡含义,他知道父亲的病重,也知道最厉害的情形,所以海婴没有过多的吵闹与不懂事。母亲许广平还拿来了墨汁,海婴用凝重的笔触写下了墓碑:鲁迅先生之墓。就这样,7年的甜蜜童年,被永远地凝固在了1936年10月19日。 鲁迅逝世时也在遗嘱中提到,&ldquo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rdquo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化的教父,周海婴是鲁迅唯一的儿子,一个辗转于父亲光环下的&ldquo名二代&rdquo,如果跟父亲走相同的道路,倘若稍逊于父亲,便会惹来不少闲言碎语,海婴在内心里慢慢给自己下了定义,他要走自己的道路,尽快脱离父亲的光环。 从小学到中学,整整八年时间中,周海婴用的都是叔叔周建人给他取的化名:周渊。本来只是想让自己不那么引人注目,可这些都不能减轻别人对鲁迅的儿子的关注。1948年,周海婴同母亲许广平来到东北解放区。到沈阳后,母亲一再叮嘱周海婴&ldquo夹紧尾巴做人&rdquo。东北书店听说他们母子来了,决定补上一笔鲁迅著作的版税。母子俩多次拒绝不成,周海婴决定将这笔钱捐献给沈阳&ldquo鲁迅文艺学院&rdquo。不料,从银行取款回来第二天,母子俩一进餐厅,便遭冷落白眼,别人都误解成人家北上是赤胆忠心投身革命,而他们却是来向党伸手讨账要钱的。 大学时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同学们在宿舍里打桥牌,正好周海婴从外面进来,他就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没想到,北大校园里很快传出&ldquo周海婴不好好学习整天打桥牌&rdquo的传言。接着,团委书记找他谈话,说:&ldquo你作为鲁迅的儿子,要考虑影响&hellip&hellip&rdquo周海婴想解释,但他没有说话。从此以后,他不敢参加学校里的任何娱乐活动。 如果说前七年的懵懂让周海婴无忧无虑,那么七年以后,海婴将独自一人面对这个巨大的头衔,既是残酷的压力也是无形的动力,他必须让自己慢慢强大起来对抗外面的一切杂音。 青梅竹马不弃相恋一生 1936年11月,周海婴住在霞飞坊,霞飞坊是当年上海文化界人士扎堆的地方,没有了鲁迅,可鲁迅的朋友们依然让鲁迅的家常年宾客盈门。 没多久,周海婴隔壁搬来一家新邻居,马家。当时,周海婴由于身体不好,长期受病痛折磨,他显得消瘦而苍白无力,因为又有哮喘,在那个年代,邻居们眼里的周海婴总是被冠以&ldquo少年痨&rdquo的称号。周围的孩子都遵循父母的教诲,不跟他玩,怕传染上疾病。只有马家的人不在乎,特别是马家二女儿马新云,更是为人随和、性格温柔,从来不在乎邻居的忠告,主动和周海婴一起玩,甚至和他去霞飞路逛,去&ldquo国泰&rdquo电影院看电影。 好多年前,马新云的爷爷曾是上海滩珠宝界有名的老板。爷爷还在世的时候,马家先前住在霞飞路西头的上方花园里。那是个&ldquo高等华人&rdquo住的地方,弄堂挺宽,里边都是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有些人家是坐小汽车进出的。世事难料,她爷爷竟被压死在法巡捕房的车轮下,而她爸爸又是个老实而不管事的人,当爷爷离开后,这个家就由此开始败落。落难以后幸亏得到她爷爷生前帮助过的一位友人的安排,马家最终搬到了周海婴家的隔壁成了邻居。 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周海婴家时时都披着一层&ldquo危险&rdquo的政治色彩,而马新云家境贫寒,两个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惺惺相惜,随着年纪的增长相互间不知不觉地萌生出另一种感情,也许在周海婴和马新云自己都还没摸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感情的情况下,周海婴的母亲便察觉到了。 有一天,海婴向母亲提出带马新云来家里吃饭,许广平似乎意识到关系的重大,做了认真的准备,一反常态,弄出了一顿不中不西的晚餐,本来是想拿来热情招待马新云,不料这顿饭弄得实在不合胃口。不过,马新云并没有流露出不可口的心情,这次之后,使周海婴与马新云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1948年冬天,周海婴与母亲悄悄离开了上海,转道香港、沈阳,到达北京,并在那里定居,这时新中国刚成立,廖承志舅舅有让周海婴及他的侄儿侄女去苏联留学的动机,让他们分头找教师抓紧补习功课,为出国做准备。就这样,辗转一大圈,周海婴回到上海又与马新云联络上了。按当时的习惯,到了合适的年龄就该考虑婚嫁了。周海婴与马新云感情很好,这在周家与马家看来都是喜事。很快,他们明确了关系&mdash&mdash订了婚。许广平也表示她挺喜欢马新云,要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 正在补习功课的时候,廖承志又传来新的意见:让孩子们在国内读书。于是征得双方家长意见,周海婴索性带马新云一起到北京读书,她继续念高中,周海婴则考进了辅仁大学读社会学。 1952年,周海婴一家有了自己的房子,许广平看到周海婴与马新云也老大不小,便提议要为他们俩完婚。这正好遂了一对年轻人的心愿。 婚礼很简单,买了一个衣柜放置衣物,又从上海运来旧铁架子床,再有顾均正夫妇合送的茶几和吊灯,这就是新房里的陈设。也不举行什么仪式,到民政部门领张结婚证书,用他们自己的相机拍了几张黑白照片,马新云的父母从上海赶来北京,然后两亲家一道在家里吃了一顿较丰盛的饭。这结婚的过程就算完成了。没有现代婚礼的奢华,没有正式的仪式,从相识到想恋再到结婚,不曾有过&ldquo海枯石烂&rdquo的誓言,简简单单婚姻却维系了两人的一生。 婚后不久,马新云考入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学系,而周海婴所在的辅仁大学进行调整,他没有选择与文艺有关的工作,而是遵从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物理科学,被分配进了北大的物理研究系,国家那时已在为研制&ldquo两弹&rdquo培养人才,为此北大、清华都设了这种科系。夫妻俩成了校友。 像山泉一般的温馨婚姻 后来周海婴才知道,他们这个系正另筹建一个系属于绝密单位,对外只叫代号&ldquo五四六信箱&rdquo(后来公开了,称&ldquo技术物理系&rdquo),为国家&ldquo两弹&rdquo培养人才。不过,周海婴刚去时&ldquo技物系&rdquo的大楼刚刚落成,还是个空壳壳。就在这样什么都还不具备的条件下,朱光亚和虞福春两位教授带领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干了起来。 因为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因此周海婴那时的具体工作,是在张至善同志领导之下制作实验室的仪器和各种设备。因为外国绝对禁止向我国出口这类器材,他们只有自力更生一条路。为了完成任务,有时周海婴得拿了二机部的介绍信到处跑,寻觅稀缺的材料。好在无论到哪里,也不管多高的保密级别,都能够敞开仓库大门,任凭他随意挑选,要啥给啥,绝无二话。 当时周海婴的表现极好,大家都知道他是鲁迅的儿子,但他从来都和别的同事一起踏实工作,没有一点架子,有时甚至付出的比别人还多,钱三强教授有意调他去他主持的物理研究所。但事与愿违,就是因为表现极好的周海婴,两个单位都想争着要他,协商结果出来,北大不予放行。 也许是上天眷念,也许是鲁迅对他的保佑,周海婴到了北京几年过后,那一直折磨他的哮喘竟然无形中消失了。又正值青春年华,心里满怀革命理想,干劲十足,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并被吸收入党。周海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无线电的有关工作,一直以来,周海婴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就这样,他头上的光环虽然重,但他自己也没有被光环所遮盖。 1953年4月20日,他们的大儿子出生。周海婴和母亲商量,为了纪念父亲,给儿子起了鲁迅早期用过的笔名&ldquo令飞&rdquo。后来,他们又有了二儿子、三儿子和女儿。 也许淡薄名利的思想对于周海婴来说已是深入骨髓,周海婴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之在无线电专家这条道路上前进深入。周令飞的出生毫无疑问给周家带来了下一代的希望,早前,鲁迅逝世后,鲁迅一家被咒断子绝孙,许广平看到自己有了孙子很是欣慰。而周海婴怕鲁迅的光环再给他的儿子加上,所以,在外面他很少提及鲁迅及儿子。 对子女教育,周海婴与鲁迅一样,&ldquo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rdquo。 父亲当年怎样对他,他后来就怎样对孩子。儿女们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包括婚姻大事,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1982年,周令飞在日本留学时结识了台湾女子张纯华,并随她赴台结婚、定居,一时间成为轰动海内外新闻。周海婴受鲁迅思想教育的影响对孩子一向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婚姻无门户之见,也是由孩子自主决定。因此,当坠入爱河的周令飞决定赴台,周海婴是予以理解和接受的。周海婴曾两次访问台湾,一次是两岸关系交流,另一次则是探亲。直到21世纪后,周海婴夫妇在台北儿子的家住了半年时间。他们不接触传媒、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谢客,用周海婴的话讲,是&ldquo全身心地放松、休息&rdquo,与儿孙们共享难得的相聚。 周海婴与马新云一共有三儿一女、四个孙子一对孙女,在他们开放式的教育下,儿女们都没有任何精神上的负担,甚至都没有从事文学创作的,只有周令飞搞影视传播,算是跟文艺沾点儿边。 这些孩子们读鲁迅作品也不是很多。也许时代变化了,也许他们各有志向。 周海婴对孩子们非常满意,晚年经常拿出大相册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想得厉害了,就拿起电话打过去。 2011年4月7日,清晨5点36分,周海婴逝世,一直陪在病床旁的马新云在周海婴临终时握着他的手对他讲:&ldquo本来想等到我死以后,你再离开,没想到,是我送走你。&rdquo60年的婚姻已经让夫妻俩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想法,一句话,就能让心灵安息,就这样马新云安然送走了周海婴,她并没有过多的伤心,因为她明白人之终老,必有一死。而周海婴临死之前也让她给儿女们叮嘱:&ldquo踏实走好每一步,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与其它,把鲁迅精神世代传颂。&rdquo

小猪变干净了

  有一只小猪,它长着,圆圆的头、大大的耳朵、翘翘的鼻子、胖乎乎的身子。它喜欢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吃饱了,就在泥坑里滚来滚去它身上全是泥浆。它想:“哼!我就不...[全文阅读]

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乔丹丹,北邮的“自强之星”。这位家境贫寒的姑娘,去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过五关斩六将,成功通过笔试、面试,获得了到清华大学硕...[全文阅读]

国王

  国王并不需要特别的伪装来掩饰自己,但他有奴才前呼后拥,还有那些五大三粗全副武装的卫兵和保镖、开路的喇叭和大鼓,以及那些簇拥着他们的卫队,这些仪式营造出来的...[全文阅读]

和前妻再谈一次恋爱

  婚姻是两个人的利己主义,两个人在一起,终归会好一些。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还有爱!  前一阵子,电视上热播连续剧《和前妻谈恋爱》。这片子一播完,我和妻子都感同身...[全文阅读]

晋怀公为何逼死自己的外祖父?他是不是一个昏君?

  晋怀公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外祖父逼死的人,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晋怀公本人只因为外祖父狐突不听从自己的命令手召狐偃狐毛回国,就杀掉了狐突这件事却是被记...[全文阅读]

为别人披一床棉被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的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个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人家都是对我恶语相向,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周海婴:和那青梅竹马的人走完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473366.html

上一篇:李开复:我的成功来自母亲

下一篇:裹了玻璃糖纸的刘若英

古代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古代故事文章
喜欢古代故事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