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爱情诗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环境描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2-06-13 12:43:15

既然都願意從政治和反映現實上評價這部小說,先看看這篇文章。
中斷的友誼。
杜巴瓦是《鋼鐵》中極具争議性的人物,以至于以後《鋼鐵》在曆次改編爲影視或舞台作品時,對這個人都要極力回避。1975年蘇聯的同名電視劇中,杜巴瓦這一角色與茲維塔耶夫合并,在中國版電視劇中杜巴瓦又遮遮掩掩地出現,結果因所謂的“腐敗”或“無作爲”被解職。在官方宣傳中,杜巴瓦本是一位不錯的團基層領導,在1923年的蘇聯黨内鬥争中倒向“托派”,反黨運動失敗後又喝又嫖,徹底堕落。這是符合作者的本意?。
在小說的初稿中,杜巴瓦與保爾的内戰中就是生死與共的戰友。但定稿時杜巴瓦在小說的第二部才出現,一出場就涉及到“工人反對派”,在1921年,列甯提出“新經濟政策”,即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共存,以推動經濟發展,解決新生蘇聯的經濟危局(與我國的國民經濟恢複時期有些相似,甚至更像改革開放初期)。“工人反對派”反對“新經濟政策”,并指出政府内已經出現官僚主義,應堅持戰時經濟政策,将主要力量打擊官僚,這種思潮被列甯否定。保爾對此一時無法理解,就支持“工人反對派”并大鬧團州委會,結果被開除團籍。當時已經是州團委委員的杜巴瓦一怒之下,也交出團證,聲援保爾,結果引發多人集體退團。幸而在朱赫來的幹預下,州團委取消處罰決定,保爾還被吸收進了州委,一場風波才告結束。兩人在州委學習了數月,才終于弄清這場黨内鬥争的實質,并開始努力研究政治學和黨史。這番經曆之後,兩個熱血青年初步有了一些政治頭腦。
杜巴瓦與保爾有很多相似點:爲理想不惜犧牲,會獨立思考,學習能力和适應能力極強,交友廣泛,處理具體問題時有些手段,不時打擦邊球,做起事來風風火火,少不了惹麻煩。書中一個老同志謝加爾這麽評價,“這種奔放旋風式的情感,免不了要走彎路”,總之,雖然有缺點,他們這樣的人還是很适合幹政工工作的。書中曾寫過,保爾帶麗達乘火車外出開會,車廂都讓投機商占滿了,其他人根本擠不上去。保爾冒充檢察人員上車,再把麗達從火車窗戶拽了進去。這引起先前占座者的不滿,在他們對保爾一番羞辱後,保爾打翻了幾個人,還帶着鐵路方面的老關系把一車人全換了。無獨有偶,杜巴瓦在指揮築路時,爲了搶運鐵軌,拿槍趕走了坐公交車的乘客,押着公交車跑運輸。有人認爲他們幹的事很不地道,但在蘇聯成立初期,整個國家一片混亂,社會效率低下,連列甯都承認革命幹部和群衆在建國之初的1921年還沒學好怎麽經營和管理國家,杜巴瓦與保爾的做法是符合當時社會真實情況的。
在同志的幫助和自身努力下,兩個人幾乎是同步成長,逐漸走向成熟。在修建窄軌鐵路,打通基輔木材供給“生命通道”的戰鬥中,杜巴瓦與保爾同時被省委委派到築路工地并各自帶領一隻隊伍。在極端險惡的環境中,保爾染上傷寒,在鐵路鋪通前最後一天病重昏迷,被送回家鄉治療,等他重新歸隊時,杜巴瓦已經考進共産主義大學。保爾的另一個老戰友潘克拉托夫在和保爾談話時,自嘲自己是個“老粗”,自己雖然懂一些黨史,但在面試中因爲完全不懂哲學鬧了大笑話,失去了深造的機會,而杜巴瓦“當然能考得上”。在《鋼鐵》中塑造了許多優秀共青團幹部,如奧庫涅夫、紮爾基、克拉維切克等人,他們性格各異,有各自的優缺點,但在政治修養上,都不及保爾和杜巴瓦,因爲他們在思想上都不夠獨立,後來他們經過學習,在能力上有提升,成爲了自覺聽黨指揮,在自己崗位上有突出貢獻的“螺絲釘”。
保爾和杜巴瓦都屬于“齒輪”。保爾在戰勝傷寒後,在面對戰友墓地時,堅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随後,他一邊參加生産一邊發揮自己文化底子還不錯的優勢,負責區委的教育宣傳工作,又在邊境當了一年的區團委書記和民兵政委,在此期間,他苦讀《資本論》,還學習了大量政治文獻和人文著作,他的思想素質在實踐和學習中提高。在書中我們看到,保爾雖然相信“世界革命”,但德國再次爆發工人革命時,許多當地青年要去德國爲“工人兄弟”打仗,當上區委書記的保爾再三向他們解釋蘇聯的“和平政策”(列甯提出的外交政策,類似于“韬光養晦”)。他對新經濟政策給國家帶來的經濟社會恢複和發展深感欣慰,又清醒地看到政策帶來的官僚充斥、投機橫行的負面作用。他負責農村工作時認爲農業集體化是替代落後小農經濟的有效手段,但幾年後,又對集體化的盲目推進表現出審慎态度。這些看似矛盾的變化,反映了他在政治上開始成熟,思想體系逐漸成形。而杜巴瓦在大學進修時思想逐漸傾向于“托派”。兩人一人下基層,一人去深造,分别有了不同的經曆和接觸,對未來政策有了不同的想法。在1923年的黨内分歧公開化後,兩個曾經的戰友“交鋒了”。
“托派”的代表人物是托洛茨基,他在十月革命中與列甯攜手戰鬥,爲創建蘇聯立下奇功,其聲望與列甯不相上下。曆史上,托洛茨基曾在對德停戰和工會制度上和列甯意見不合,但在黨内讨論後,最後接受了列甯的意見。在1923年,托洛茨基認爲“新經濟政策”的自由化弊端已經顯現,且黨内也出現了官僚腐敗現象,于是提出停止新經濟政策,管控政治和經濟活動并壓制農民,反對“一國建設共産主義”,主張立即進行全面的革命輸出。他的提議當時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鋼鐵》中杜巴瓦顯然是經過自己的分析以後,才接受“托派”提議,并格外賣力地四處宣傳,這是理想驅動下的行爲,絕非爲了自己的私利。但他犯了一個緻命的錯誤,他參加了一個正常體制外的“小集團”。這個“小集團”成分混雜,除了貨真價實的“托派”分子,一些個人前途失意迫切想借機翻身的幹部也入了“小集團”(其中的屠弗塔甚至原先還和杜巴瓦有矛盾)。
保爾雖然原先也反對過“新經濟政策”,但幾年的工作學習,特别是在農村工作的經曆,使他認識到執行“托派”主張可能導緻國家傾覆。當“托派”在州軍委會上宣傳時,保爾突然發言批判“托派”,這引起了激烈反應,甚至幾個不冷靜的“托派”團員上前對他毆打,而此時保爾顯示出一個政治工作者的成熟,這個一發起飙來幾個人不能近身的人,被打得滿臉是血也絕不還手,使得“托派”在後來一次集會中人心盡失,即使杜巴瓦最後站出來,全面而清晰地闡述了托派的政策,也沒得到團員積極地回應,隻得铩羽而歸。最終“托派”在黨内讨論後沒有成爲多數,“小圈子”裏幾名成員基于不同目的打了退堂鼓,聲明遵守最終決議。杜巴瓦初心不改,仍然秘密留在“小圈子”裏,還因爲政見不同和妻子安娜鬧翻了。
《鋼鐵》中有一段被删的段落記錄了杜巴瓦和保爾的面談,杜巴瓦當着妻子安娜的面向保爾咒罵,“這種黨,連老婆也能當特務”,安娜有知識,愛交往,熱心直爽,但處理應急和複雜問題能力不足,遇事亂手腳,過界不自知,經常把事情弄遭。比如給杜巴瓦的信中暴露克拉維切克也追求自己,和保爾走夜路遇劫時拖後腿,這一次安娜在她無意中撞破丈夫杜巴瓦的密謀活動後,向杜巴瓦的學校組織告發,希望能勸說杜巴瓦回頭,但她告密的效果與她想要的背道而馳,不但把杜巴瓦進一步推向托派,也直接導緻家庭解體。在曆史中,蘇聯曾在20年代末興起所謂的“告密文化”,當局明文鼓勵公民對“反黨”活動檢舉,甚至鼓勵對家人檢舉,當時托派對此激烈反對。後來的肅反時期,告密成了控制思想的手段。作者在小說中既讓把杜巴瓦的憤怒和牢騷發洩個夠,也把安娜痛苦心碎描繪得淋漓盡緻,對告密的态度不言自明。杜巴瓦認爲黨的幹部已經變成官僚,而保爾“的思想并未僵化”,希望保爾能與他聯手,支持“托派”路線。而保爾勸說杜巴瓦停止“小集團”活動,認爲在黨内分派别、立小圈子将毀掉整個革命事業,雙方不歡而散。
在保爾又一次看望并試圖勸導杜巴瓦時,看到杜巴瓦喝得大醉,還搞了個胖女人。是否像文章《别了,保夫卡》所說,杜巴瓦的心已經死了,才拼命麻醉自己?還是僅僅就是裝的,這樣就可以氣走妻子,好使她不會幹擾到自己,也不會因爲自己以後的行爲受到牽連?書中沒有明說,但在一段時間後紮爾基和保爾的談話中交代,杜巴瓦後來被開除黨籍,離開了共産主義大學,又上了一所工業學校,再次入了黨,但他一直堅持“托派”思想,與以往的朋友都決裂了,安娜也改嫁給原來的老戰友紮爾基。可見杜巴瓦确實沒有堕落,他堅持已見,隻顧自己一路孤獨地走下去。
在《鋼鐵》的寫作風格上看,這部小說的視角在書中幾個主要人物之間(保爾、冬妮娅、謝廖沙、阿爾焦姆、麗達和杜巴瓦)和作者的視角(如描寫大屠殺、俄波戰争)頻繁切換,以主要人物爲視角時,作者并非全知全能,除非另有交代(比如在小說中的書信、日記或談話中被提及),否則“視野”以外的内容隻能靠讀者根據書中的線索自己推測,即使在單個“視野”内,也并不一定就是事實真相。作者在願意公布自己的思想的時,可以通過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或通過環境、情節的描寫表達出來,而不便明示的真實想法,也會巧妙地在書中隐藏下來。在蘇俄時期,嚴格的書報審查制度使一些有良知的作家頻繁在作品中使用暗筆這一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意見。仔細研讀《鋼鐵》,會發現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說中多處使用這種技法。
杜巴瓦的“托派”形象在前蘇聯文學中幾乎絕無僅有,《鋼鐵》早期版通過他真實還原了“托派”的理念和立場,我們不得不說,奧氏通過一個非反面的杜巴瓦來真實反映托派,是相當有政治勇氣的,至今《鋼鐵》對托派的描寫也是文學中最爲全面和具體的。
王志沖在《奧斯特洛夫斯基書信集》中,在1928年9月27日,奧斯特洛夫斯基給日吉廖娃的信件有一段。
“另有一事,我要告訴你。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可記得我曾對你講過,自己有一番辛酸的情感經曆,她是個積極分子,1916年起的聯共布黨員,30歲。她是我最親近的同志之一,而且存在過一段個人感情。當時她在馬采斯塔治病,無意間得知我的情況,然後我們偶然相遇。有兩年半沒見面了。再次相見猶如親人重逢,真好。她有了丈夫,是個挺不錯的同志。雖然出現了個人悲劇——他是反對派,被開除出聯共布……[缺損]許多“痛苦和愁悶”……他傾向于托洛茨基[缺損]…·。
淑洛奇卡同志!我恐怕無法向你表達清楚自己所有的想法。不過,她在我這兒逗留一晝夜後就返回莫斯科,她這一走,我心裏怅然若失,郁悶不堪。”。
王志沖先生翻譯到此,發現之前特列古勃《活生生的保爾柯察金》的說法:普林在1926年幫助作者安排療養之後,到35年以前未再見,是有錯誤的。而且信件的另一個重要信息,普林的丈夫竟是《鋼鐵》中杜巴瓦的原型!而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态度,與官方的徹底否定不同。
作者幾個月後給日吉廖娃的信中又寫到,普林的混蛋丈夫把普林的寫字台砸開,把我和普林的通信偷去,作爲宣傳他那套主張的證據,還給我寫了一封用詞極爲狠毒的信。後來普林夫妻離異,而蘇聯時期作者的傳記爲避諱,曾謊稱普林終身未嫁①。作者對托派的主張很了解,但他不贊成托派。因爲有關方面不希望《鋼鐵》中對托派寫得太過具體,在1936年校正版發行時,這個悲劇英雄的描寫被删掉了超過一半篇幅,隻剩下殘缺不全的輪廓。《鋼鐵》通過杜巴瓦的形象,反映了蘇聯成立早期黨内鬥争的嚴酷和黨内沉重的思想矛盾。從書中可見列甯時期的黨内鬥争仍堅持暢所欲言、民主集中的原則,對持不同意見的人,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會受到保護,還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在黨内鬥争中失敗,最多失去的也是政治生命。同時,《鋼鐵》對黨内分派别、立“小集團”對體制的巨大危害也有深刻揭示。
托洛茨基在30年代逃亡拉美,最終被蘇聯克格勃暗殺,80年代被蘇共昭雪。現在拉美的許多左翼政黨接受了他的部分思想。我們很難說,如果是托洛茨基掌權,他領導的蘇聯在交棒給繼任者時,是否比斯大林更拿得出手。他可能也會領導建立一個社會大生産化的計劃經濟體系,可能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肅反擴大化,但托派激進的農業政策會嚴重打擊國家的農業,蘇聯的外交空間也會因爲過于激進的革命輸出而失去,但曆史是不能被想象的。在以1937年和1938年爲高潮的“大清洗”中,許多黨團員,包括曾經的“托派”,遭到不應有的迫害和鎮壓,民主精神損失殆盡。連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摯友維克多·金(作者的第二部作品《暴風女的兒女》總編輯))和米·科利佐夫(曾在《真理報》上發文宣傳奧斯特洛夫斯基)等人也慘遭“清洗”。如此沉痛的曆史教訓,更加說明民主體制建設的重要性。
再回到《鋼鐵》,杜巴瓦和保爾如同“雙星”,具有相同的信仰、相似的政治素養、基本一緻的人生軌迹,同樣經曆過思想彷徨和矛盾,最後卻因爲在共産主義早期建設路線探索上出現的觀念差異,原先的兄弟竟反目成仇,這樣沉痛的結局,讓人不禁唏噓。這也是政治的悲劇。在作者的創作思路看,冬妮娅和杜巴瓦是小說中的靈魂人物,一個是十月革命後的自由主義溫和派,一個是内部的反對派,可以推測,作者通過描寫保爾與人生中最重要、最親密的兩個人的決裂,對如何在革命事業中合理對待異已思潮進行了反思,至于這種反思是作者内心中的隐憂,還是已經上升爲自覺,目前不得而知,但《鋼鐵》絕非一些人所說,是政治幼稚和偏執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政治部分加深了小說的思想,給小說的經典地位起了正面的作用。
①《奧斯特洛夫斯基書信集》,王志沖譯,華夏出版社,2011年。
PS:同系列文章。
如何評價《鋼鐵是怎樣練成的》裏保爾和冬妮娅的愛情?。
保爾柯察金幾段感情的失敗能留給現在年輕人哪些經驗教訓?。
《鋼鐵是怎麽煉成的》和《牛氓》這兩本書有沒有長久的文學價值,還是隻是意識形态宣傳品?。
從文學角度如何評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如何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以上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環境描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怎樣的作品?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既然都愿意从政治和反映现实上评价这部小说,先看看这篇文章。
中断的友谊
杜巴瓦是《钢铁》中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以至于以后《钢铁》在历次改编为影视或舞台作品时,对这个人都要极力回避。1975年苏联的同名电视剧中,杜巴瓦这一角色与兹维塔耶夫合并,在中国版电视剧中杜巴瓦又遮遮掩掩地出现,结果因所谓的“腐败”或“无作为”被解职。在官方宣传中,杜巴瓦本是一位不错的团基层领导,在1923年的苏联党内斗争中倒向“托派”,反党运动失败后又喝又嫖,彻底堕落这是符合作者的本意?。
在小说的初稿中,杜巴瓦与保尔的内战中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但定稿时杜巴瓦在小说的第二部才出现,一出场就涉及到“工人反对派”,在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即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存,以推动经济发展,解决新生苏联的经济危局(与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有些相似,甚至更像改革开放初期)。“工人反对派”反对“新经济政策”,并指出政府内已经出现官僚主义,应坚持战时经济政策,将主要力量打击官僚,这种思潮被列宁否定。保尔对此一时无法理解,就支持“工人反对派”并大闹团州委会,结果被开除团籍。当时已经是州团委委员的杜巴瓦一怒之下,也交出团证,声援保尔,结果引发多人集体退团。幸而在朱赫来的干预下,州团委取消处罚决定,保尔还被吸收进了州委,一场风波才告结束。两人在州委学习了数月,才终于弄清这场党内斗争的实质,并开始努力研究政治学和党史。这番经历之后,两个热血青年初步有了一些政治头脑。
杜巴瓦与保尔有很多相似点:为理想不惜牺牲,会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交友广泛,处理具体问题时有些手段,不时打擦边球,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少不了惹麻烦。书中一个老同志谢加尔这么评价,“这种奔放旋风式的情感,免不了要走弯路”,总之,虽然有缺点,他们这样的人还是很适合干政工工作的。书中曾写过,保尔带丽达乘火车外出开会,车厢都让投机商占满了,其他人根本挤不上去。保尔冒充检察人员上车,再把丽达从火车窗户拽了进去。这引起先前占座者的不满,在他们对保尔一番羞辱后,保尔打翻了几个人,还带着铁路方面的关系把一车人全换了。无独有偶,杜巴瓦在指挥筑路时,为了抢运铁轨,拿枪赶走了公交车的乘客,押着公交车跑运输。有人认为他们干的事很不地道,但在苏联成立初期,整个国家一片混乱,社会效率低下,连列宁都承认革命干部和群众在建国之初的1921年还没学好怎么经营和管理国家,杜巴瓦与保尔的做法是符合当时社会真实情况的。
在同志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两个人几乎是同步成长,逐渐走向成熟。在修建窄轨铁路,打通基辅木材供给“生命通道”的战斗中,杜巴瓦与保尔同时被省委委派到筑路工地并各自带领一只队伍。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保尔染上伤寒,在铁路铺通前最后一天病重昏迷,被送回家乡治疗,等他重新归队时,杜巴瓦已经考进共产主义大学。保尔的另一个老战友潘克拉托夫在和保尔谈话时,自嘲自己是个“老粗”,自己虽然懂一些党史,但在面试中因为完全不懂哲学闹了大笑话,失去了深造的机会,而杜巴瓦“当然能考得上”。在《钢铁》中塑造了许多优秀共青团干部,如奥库涅夫、扎尔基、克拉维切克等人,他们性格各异,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在政治修养上,都不及保尔和杜巴瓦,因为他们在思想上都不够独立,后来他们经过学习,在能力上有提升,成为了自觉听党指挥,在自己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螺丝钉”。
保尔和杜巴瓦都属于“齿轮”。保尔在战胜伤寒后,在面对战友墓地时,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随后,他一边参加生产一边发挥自己文化底子还不错的优势,负责区委的教育宣传工作,又在边境当了一年的区团委书记和民兵政委,在此期间,他苦读《资本论》,还学习了大量政治文献和人文著作,他的思想素质在实践和学习中提高。在书中我们看到,保尔虽然相信“世界革命”,但德国再次爆发工人革命时,许多当地青年要去德国为“工人兄弟”打仗,当上区委书记的保尔再三向他们解释苏联的“和平政策”(列宁提出的外交政策,类似于“韬光养晦”)。他对新经济政策给国家带来的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深感欣慰,又清醒地看到政策带来的官僚充斥、投机横行的负面作用。他负责农村工作时认为农业集体化是替代落后小农经济的有效手段,但几年后,又对集体化的盲目推进表现出审慎态度。这些看似矛盾变化,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开始成熟,思想体系逐渐成形。而杜巴瓦在大学进修时思想逐渐倾向于“托派”。两人一人下基层,一人去深造,分别有了不同的经历和接触,对未来政策有了不同的想法。在1923年的党内分歧公开化后,两个曾经的战友“交锋了”。
“托派”的代表人物是托洛茨基,他在十月革命中与列宁携手战斗,为创建苏联立下奇功,其声望与列宁不相上下。历史上,托洛茨基曾在对德停战和工会制度上和列宁意见不合,但在党内讨论后,最后接受了列宁的意见。在1923年,托洛茨基认为“新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弊端已经显现,且党内也出现了官僚腐败现象,于是提出停止新经济政策,管控政治和经济活动并压制农民,反对“一国建设共产主义”,主张立即进行全面的革命输出。他的提议当时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钢铁》中杜巴瓦显然是经过自己的分析以后,才接受“托派”提议,并格外卖力地四处宣传,这是理想驱动下的行为,绝非为了自己的私利。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参加了一个正常体制外的“小集团”。这个“小集团”成分混杂,除了货真价实的“托派”分子,一些个人前途失意迫切想借机翻身的干部也入了“小集团”(其中的屠弗塔甚至原先还和杜巴瓦有矛盾)。
保尔虽然原先也反对过“新经济政策”,但几年的工作学习,特别是在农村工作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执行“托派”主张可能导致国家倾覆。当“托派”在州军委会上宣传时,保尔突然发言批判“托派”,这引起了激烈反应,甚至几个不冷静的“托派”团员上前对他殴打,而此时保尔显示出一个政治工作者的成熟,这个一发起飙来几个人不能近身的人,被打得满脸是血也绝不还手,使得“托派”在后来一次集会中人心尽失,即使杜巴瓦最后站出来,全面而清晰地阐述了托派的政策,也没得到团员积极地回应,只得铩羽而归。最终“托派”在党内讨论后没有成为多数,“小圈子”里几名成员基于不同目的打了退堂鼓,声明遵守最终决议。杜巴瓦初心不改,仍然秘密留在“小圈子”里,还因为政见不同和妻子安娜闹翻了。
《钢铁》中有一段被删的段落记录了杜巴瓦和保尔的面谈,杜巴瓦当着妻子安娜的面向保尔咒骂,“这种党,连老婆也能当特务”,安娜有知识,爱交往,热心直爽,但处理应急和复杂问题能力不足,遇事乱手脚,过界不自知,经常把事情弄遭。比如给杜巴瓦的信中暴露克拉维切克也追求自己,和保尔走夜路遇劫时拖后腿,这一次安娜在她无意中撞破丈夫杜巴瓦的密谋活动后,向杜巴瓦的学校组织告发,希望能劝说杜巴瓦回头,但她告密的效果与她想要的背道而驰,不但把杜巴瓦进一步推向托派,也直接导致家庭解体。在历史中,苏联曾在20年代末兴起所谓的“告密文化”,当局明文鼓励公民对“反党”活动检举,甚至鼓励对家人检举,当时托派对此激烈反对。后来的肃反时期,告密成了控制思想的手段。作者在小说中既让把杜巴瓦的愤怒和牢骚发泄个够,也把安娜痛苦心碎描绘得淋漓尽致,对告密的态度不言自明。杜巴瓦认为党的干部已经变成官僚,而保尔“的思想并未僵化”,希望保尔能与他联手,支持“托派”路线。而保尔劝说杜巴瓦停止“小集团”活动,认为在党内分派别、立小圈子将毁掉整个革命事业,双方不欢而散。
在保尔又一次看望并试图劝导杜巴瓦时,看到杜巴瓦喝得大醉,还搞了个胖女人。是否像文章《别了,保夫卡》所说,杜巴瓦的心已经死了,才拼命麻醉自己?还是仅仅就是装的,这样就可以气走妻子,好使她不会干扰到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以后的行为受到牵连?书中没有明说,但在一段时间后扎尔基和保尔的谈话中交代,杜巴瓦后来被开除党籍,离开了共产主义大学,又上了一所工业学校,再次入了党,但他一直坚持“托派”思想,与以往的朋友都决裂了,安娜也改嫁给原来的老战友扎尔基。可见杜巴瓦确实没有堕落,他坚持已见,只顾自己一路孤独地走下去。
在《钢铁》的写作风格上看,这部小说的视角在书中几个主要人物之间(保尔、冬妮娅、谢廖沙、阿尔焦姆、丽达和杜巴瓦)和作者的视角(如描写大屠杀、俄波战争)频繁切换,以主要人物为视角时,作者并非全知全能,除非另有交代(比如在小说中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被提及),否则“视野”以外的内容只能靠读者根据书中的线索自己推测,即使在单个“视野”内,也并不一定就是事实真相。作者在愿意公布自己的思想的时,可以通过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或通过环境、情节的描写表达出来,而不便明示的真实想法,也会巧妙地在书中隐藏下来。在苏俄时期,严格的书报审查制度使一些有良知的作家频繁在作品中使用暗笔这一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意见。仔细研读《钢铁》,会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中多处使用这种技法。
杜巴瓦的“托派”形象在前苏联文学中几乎绝无仅有,《钢铁》早期版通过他真实还原了“托派”的理念和立场,我们不得不说,奥氏通过一个非反面的杜巴瓦来真实反映托派,是相当有政治勇气的,至今《钢铁》对托派的描写也是文学中最为全面和具体的。
王志冲在《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中,在1928年9月27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给日吉廖娃的信件有一段。
“另有一事,我要告诉你。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可记得我曾对你讲过,自己有一番辛酸的情感经历,她是个积极分子,1916年起的联共布党员,30岁。她是我最亲近的同志之一,而且存在过一段个人感情。当时她在马采斯塔治病,无意间得知我的情况,然后我们偶然相遇。有两年半没见面了。再次相见犹如亲人重逢,真好。她有了丈夫,是个挺不错的同志。虽然出现了个人悲剧——他是反对派,被开除出联共布……[缺损]许多“痛苦和愁闷”……他倾向于托洛茨基[缺损]…·。
淑洛奇卡同志!我恐怕无法向你表达清楚自己所有的想法。不过,她在我这儿逗留一昼夜后就返回莫斯科,她这一走,我心里怅然若失,郁闷不堪。”。
王志冲先生翻译到此,发现之前特列古勃《活生生的保尔柯察金》的说法:普林在1926年帮助作者安排疗养之后,到35年以前未再见,是有错误的。而且信件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普林的丈夫竟是《钢铁》中杜巴瓦的原型!而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与官方的彻底否定不同。
作者几个月后给日吉廖娃的信中又写到,普林的混蛋丈夫把普林的写字台砸开,把我和普林的通信偷去,作为宣传他那套主张的证据,还给我写了一封用词极为狠毒的信。后来普林夫妻离异,而苏联时期作者的传记为避讳,曾谎称普林终身未嫁①。作者对托派的主张很了解,但他不赞成托派。因为有关方面不希望《钢铁》中对托派写得太过具体,在1936年校正版发行时,这个悲剧英雄的描写被删掉了超过一半篇幅,只剩下残缺不全的轮廓。《钢铁》通过杜巴瓦的形象,反映了苏联成立早期党内斗争的严酷和党内沉重的思想矛盾。从书中可见列宁时期的党内斗争仍坚持畅所欲言、民主集中的原则,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会受到保护,还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党内斗争中失败,最多失去的也是政治生命。同时,《钢铁》对党内分派别、立“小集团”对体制的巨大危害也有深刻揭示。
托洛茨基在30年代逃亡拉美,最终被苏联克格勃暗杀,80年代被苏共昭雪。现在拉美的许多左翼政党接受了他的部分思想。我们很难说,如果是托洛茨基掌权,他领导的苏联在交棒给继任者时,是否比斯大林更拿得出手。他可能也会领导建立一个社会大生产化的计划经济体系,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肃反扩大化,但托派激进的农业政策会严重打击国家的农业,苏联的外交空间也会因为过于激进的革命输出而失去,但历史是不能被想象的。在以1937年和1938年为高潮的“大清洗”中,许多党团员,包括曾经的“托派”,遭到不应有的迫害和镇压,民主精神损失殆尽。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挚友维克多·金(作者的第二部作品《暴风女的儿女》总编辑))和米·科利佐夫(曾在《真理报》上发文宣传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也惨遭“清洗”。如此沉痛的历史教训,更加说明民主体制建设的重要性。
再回到《钢铁》,杜巴瓦和保尔如同“双星”,具有相同的信仰、相似的政治素养、基本一致的人生轨迹,同样经历过思想彷徨和矛盾,最后却因为在共产主义早期建设路线探索上出现的观念差异,原先的兄弟竟反目成仇,这样沉痛的结局让人不禁唏嘘。这也是政治的悲剧。在作者的创作思路看,冬妮娅和杜巴瓦是小说中的灵魂人物,一个是十月革命后的自由主义温和派,一个是内部的反对派,可以推测,作者通过描写保尔与人生中最重要、最亲密的两个人的决裂,对如何在革命事业中合理对待异已思潮进行了反思,至于这种反思是作者内心中的隐忧,还是已经上升为自觉,目前不得而知,但《钢铁》绝非一些人所说,是政治幼稚和偏执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政治部分加深了小说的思想,给小说的经典地位起了正面的作用。
①《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王志冲译,华夏出版社,2011年。
PS:同系列文章。
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
保尔柯察金几段感情的失败能留给现在年轻人哪些经验教训?。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和《牛氓》这两本书有没有长久的文学价值,还是只是意识形态宣传品?。
从文学角度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以上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环境描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无名碎词之深藏

听闻不了你的近况也无法知晓我的惆怅以为两相忘,是谁在心上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日常时间去衡量,缘分去定夺现实无法阻挡,情意放肆流淌还是深藏,让它过往最好忘记,不再...[全文阅读]

抚摸碎片

耽搁到今日的,是前世未写完的情书。风来不及想念,便匆忙的不见。回望往昔的背影太多的碎片散落在时间的雾里,被一层层落叶掩埋。是金色的芬芳年华,枫叶飘飘零,人间仿苦...[全文阅读]

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

望着你望着你的走来望着你的走去总感觉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你和我相聚难离别就容易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相聚欢喜容易分离爱分离难相聚是你我的感觉容易悲哀容易...[全文阅读]

形容女人胸大诗句

看来我在知乎诗词圈只能回答这种不正经的问题了么?坐等掉粉!。隐约兰胸,菽发初匀,玉脂暗香。似罗罗翠叶,新垂桐子;盈盈紫药,乍擘莲房。窦小含泉,花翻露蒂,两两巫峰最断肠。...[全文阅读]

描写女孩子的外貌段,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传神的人物外貌描写?

美女篇:。林黛玉_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全文阅读]

太史慈

我一直很喜欢的,或者在没看三国演义之前就听说过的,不知道算不算名句:。1.。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这句话其实没说完,但我喜欢前...[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环境描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514106.html

上一篇:描写友情变质的句子,有没有很戳人心的写友情的句子?

下一篇:更多爱情诗歌

爱情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爱情诗歌文章
喜欢爱情诗歌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