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场面描写教案,速下!2020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整册教案分享,文末附下载方式
发布时间:2022-11-15 20:57:54
四年級下冊語文整冊教案部分内容浏覽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1、古詩三首。
教學目标。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注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
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緻,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适當提醒。
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裏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裏過夜。再齊讀詩題。
4.導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裏。因爲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自主交流:小組内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
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着讀着,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裏。
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甯靜、柔美的鄉村環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
3.講詩歌,讀詩歌。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麽?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
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
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麽?描寫景象:兒童奔跑着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帶着剛才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
你們讀了以後有什麽感覺?。
感覺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
6.誰願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
11分鍾背誦記憶古詩。
2填空式背誦。
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
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幹什麽?捉蝴蝶。
你願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着追還是“跑”着追?學生讨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現在,你覺得剛才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爲“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
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
1.動動手,畫一畫。
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别不同之處,适當進行修改。
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第二課時-。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以題目導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麽?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
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
4.簡介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
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範成大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正音。
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2.注意節奏。
1聽範讀。出示課文朗讀。
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确、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3指名試讀,評議。
4教師示範指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注釋。
2.交流感想。
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麽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蛱蝶飛。
4.理解詩意。
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讨論,集體交流。
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荞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隻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贊揚之情,并評價。指名說。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在美麗的田園裏,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托着收獲的希望,多麽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
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直接導入,明确詩題。
1.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麽?。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着板書“清平樂yuè”,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麽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甯靜、閑适的感覺。
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甯靜、平和、舒适的感覺。
5.那就帶着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
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
4.指名學生朗讀。
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麽不同?。
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
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讨論交流。
7.讨論交流。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讨論解決了哪些問題?。
1你們是怎麽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麽?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婦。
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麽?。
“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系上下文。聯系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裏的雜草。
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後,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别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範讀。
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媪”課件閃爍,發現了什麽?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
看看詞裏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
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
1.品讀鄉村美景。
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麽?。
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其實“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牆,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爲什麽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檐”情結,“茅檐”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
一個“茅檐”,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甯靜的、詩意的小鄉村裏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
想象畫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着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裏有人操着柔媚的當地方言,帶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2.品讀人物畫面。
在這樣美的環境裏住着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着讀下片。
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爲什麽?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爲他很可愛。
從哪裏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那作者爲什麽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
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卧”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
想象“卧”是什麽樣的姿态?“卧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
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着歌,還可能仰着,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着小腳,側着身子,用手托着頭……。
師小結提升:是的,小兒卧的姿勢可多了,他願意仰着就仰着,願意側着就側着,願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麽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隻有孩子”,通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惬意吧。
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鋤草,二兒子正忙着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讨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着剛剛摘下的蓮蓬。
師講解:詩中的翁媪雖然青春不再,容顔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
1.帶着感情來朗讀。
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2在小組内展示朗讀。
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
2.師生合作引讀。
喜歡老人們,這麽親密地、甜蜜地說着話,聊着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
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
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
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
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麽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麽樣?溫馨幸福、美好。
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幹自己喜歡幹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着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
師引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僅僅是“翁”和“媪”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
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
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畫,仿佛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
2.延伸補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爲什麽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
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複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發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這二十年裏,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後憤然離世。
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板書設計。
平和無憂。
教學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态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态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裏,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态,以及搜尋不着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
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
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甯、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裏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态。這首詞處處洋溢着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着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媪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卧剝圖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内容的理解。
1、古詩三首。
教學目标。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注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
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緻,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适當提醒。
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裏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裏過夜。再齊讀詩題。
4.導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裏。因爲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自主交流:小組内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
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着讀着,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裏。
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甯靜、柔美的鄉村環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
3.講詩歌,讀詩歌。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麽?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
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
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麽?描寫景象:兒童奔跑着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帶着剛才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
你們讀了以後有什麽感覺?。
感覺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
6.誰願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
11分鍾背誦記憶古詩。
2填空式背誦。
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
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幹什麽?捉蝴蝶。
你願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着追還是“跑”着追?學生讨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現在,你覺得剛才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爲“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
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
1.動動手,畫一畫。
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别不同之處,适當進行修改。
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第二課時-。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以題目導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麽?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
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
4.簡介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
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範成大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正音。
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2.注意節奏。
1聽範讀。出示課文朗讀。
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确、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3指名試讀,評議。
4教師示範指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注釋。
2.交流感想。
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麽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蛱蝶飛。
4.理解詩意。
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讨論,集體交流。
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荞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隻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贊揚之情,并評價。指名說。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在美麗的田園裏,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托着收獲的希望,多麽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
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直接導入,明确詩題。
1.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麽?。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着板書“清平樂yuè”,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麽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甯靜、閑适的感覺。
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甯靜、平和、舒适的感覺。
5.那就帶着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
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
4.指名學生朗讀。
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麽不同?。
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
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讨論交流。
7.讨論交流。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讨論解決了哪些問題?。
1你們是怎麽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麽?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婦。
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麽?。
“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系上下文。聯系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裏的雜草。
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後,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别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範讀。
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媪”課件閃爍,發現了什麽?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
看看詞裏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
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
1.品讀鄉村美景。
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麽?。
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其實“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牆,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爲什麽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檐”情結,“茅檐”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
一個“茅檐”,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甯靜的、詩意的小鄉村裏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
想象畫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着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裏有人操着柔媚的當地方言,帶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2.品讀人物畫面。
在這樣美的環境裏住着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着讀下片。
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爲什麽?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爲他很可愛。
從哪裏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那作者爲什麽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
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卧”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
想象“卧”是什麽樣的姿态?“卧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
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着歌,還可能仰着,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着小腳,側着身子,用手托着頭……。
師小結提升:是的,小兒卧的姿勢可多了,他願意仰着就仰着,願意側着就側着,願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麽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隻有孩子”,通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惬意吧。
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鋤草,二兒子正忙着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讨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着剛剛摘下的蓮蓬。
師講解:詩中的翁媪雖然青春不再,容顔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
1.帶着感情來朗讀。
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2在小組内展示朗讀。
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
2.師生合作引讀。
喜歡老人們,這麽親密地、甜蜜地說着話,聊着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
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
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
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
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麽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麽樣?溫馨幸福、美好。
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幹自己喜歡幹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着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
師引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僅僅是“翁”和“媪”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
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
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畫,仿佛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
2.延伸補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爲什麽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
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複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發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這二十年裏,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後憤然離世。
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板書設計。
平和無憂。
教學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态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态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裏,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态,以及搜尋不着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
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
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甯、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裏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态。這首詞處處洋溢着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着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媪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卧剝圖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内容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整册教案部分内容浏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村。在小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平和无忧。
教学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是人物的动态描写,第四句是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油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学习古诗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朗读中表演,把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画面显现出来,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诗,谈感受,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古诗重在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乡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风俗画,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日常生活。词人尤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儿童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课堂上运用想象形成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引读,补充课文的相关资料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村。在小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平和无忧。
教学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是人物的动态描写,第四句是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油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学习古诗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朗读中表演,把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画面显现出来,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诗,谈感受,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古诗重在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乡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风俗画,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日常生活。词人尤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儿童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课堂上运用想象形成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引读,补充课文的相关资料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春日的暖阳照耀着大地大地母亲用那宽厚的手掌把她的宠儿们骄傲地高高地擎起宛如一枝枝高擎的画笔饱蘸着生命的色彩给生活涂抹着温馨的春意那画笔上饱蘸的嫩绿饱含...[全文阅读]
描写雨唯美的诗句,有什么描写环境很美的,很有意境的句子,或古诗词?
01.。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苏轼·《如梦令》。清新明快,语调亲切,。如山间的一湾清泉,如林间的一道松...[全文阅读]
练习跨栏有几个需要重视的地方。1.拉韧带,韧带好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跨栏动作。2.摆臂练习,大部分人一开始练习跨栏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起跨腿的异侧手不知道往哪儿放,到...[全文阅读]
《红楼梦》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可以说是全书很重要的一个回目,因为前两回主要写的都是甄士隐、贾雨村的一些事,可以说是小说的一个引子,而...[全文阅读]
对张家界的描写,张家界武陵源:不悔经行处,只恨太匆匆,诗画中国。
张家界武陵源,诗画中国。“千丈绝壁挂金松,万尺深涧锁玉龙。百仗留得佳话在,两壁对插白云中。“。这首不知名的作者所做的描写张家界的诗,恰是我这两天游览张家界的最...[全文阅读]
白居易写过一首《立春后五日》的诗,表达了诗人在立春时节内心轻松愉快的心情:。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遇物尽欣欣,爱...[全文阅读]
上一篇:描写我的书法老师,请用一段话描写自己的高中历史老师?
下一篇:更多节日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