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咸淡水螃蟹分类大全
发布时间:2022-11-27 20:06:31
本文初衷是想多了解蟹,以便長途旅行釣補捉給,實現野外求生;居家下廚則得心應手,讓人食指大動;出門會客能聞香下馬,博聞強記而不至于一知半解。
并通過此文,一遂多年之惑,得正确知識,例如:。
螃蟹都有哪些種類?野生螃蟹多嗎?怎樣捉它?爲什麽大閘蟹那麽出名?河蟹煮還是蒸的好吃?如何把蟹吃得幹幹淨淨?……本文近3萬字,以上中下三篇分别考證蟹結構、各種蟹、大閘蟹,圖片來源于博物館、研究網站以及搜索引擎,絕大部分經過本人精心修改,以達科研目的,如有侵權,請予知會。
一,以科學的态度認識蟹。
蟹,crab,包括所有的蟹,從生物分類學上來說,是一個下目,學名叫短尾下目Brachyura。
1、蟹的分類。
自1960年支序分類學Cladistics出現,以及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Biology的發展,傳統生物分類發生不少改動,以中華絨螯蟹爲例,根據WoRMS2019年4月所确定,最高界域至最低屬種分類如下:。
中華絨螯蟹。
動物界Animalia。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甲殼亞門Crustacea。
---軟甲總綱Multicrustacea。
----軟甲綱Malacostraca。
-----真軟甲亞綱Eumalacostraca。
------真蝦總目Eucarida。
-------十足目Decapoda。
--------抱卵亞目Pleocyemata。
---------短尾下目Brachyura。
----------蟹派Eubrachyura。
-----------胸孔亞派Thoracotremata。
------------方蟹總科Grapsoidea。
-------------弓蟹科Varunidae。
--------------弓蟹亞科Varuninae。
---------------絨螯蟹屬Eriocheir。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包含物種最多的一門,據說已被人類命名的昆蟲就超過75萬種,目前WoRMS驗證接受的有58008種,依然存活于世的有4個亞門,總共17綱,諸如昆蟲綱、蛛形綱、甲殼綱等;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帶有分節的肢體,以及外骨骼主要成分爲甲殼素等。
各種節肢動物。
甲殼綱又叫軟甲綱,包括真軟甲、葉蝦、掠蝦一共3個亞綱,32870種,是甲殼亞門中物種數量最多的綱,而真軟甲亞綱又分爲真蝦、原蝦、囊蝦3個總目,其中的真蝦總目再分成十足目與磷蝦目2目。甲殼綱主要特征包括身體一般分爲21節,固定或者位于杆上的複眼等等。
十足目最爲人類熟悉,各種龍蝦、螃蟹就是這一目的成員;2009年時,估計有2700屬,約1.5萬種,2019年WoRMS考證認可13444種。根據鰓構造的不同,這一目又分爲抱卵亞目和枝鰓亞目。十足目的重要特征包括:身體分爲頭胸部和腹部;胸肢有八對,前三對叫颚足,後五對叫步足,即十足。
澳洲部分十足目。
抱卵亞目又叫腹胚亞目,有短尾、異尾、無螯、蝟蝦、原蝦、真蝦、螯蝦、雕蝦、甲蝦、鞘蝦、蝼蛄蝦等共11個下目;它們最重要的特征是:受精後的卵,未孵出前是沾在雌性腹足上,故稱之爲抱卵;這一亞目多數可供食用,是經濟意義最大的一類甲殼動物,其中的短尾下目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螃蟹。
短尾下目,相對于蝦這些長尾類動物,蟹的尾甲已演變成腹部,短到再也看不見了,故叫短尾;全球共有5871種,維基列出的數字是93科6793種,中國大概有800種;根據地域不同,又區分爲海蟹、河蟹、湖蟹等,當中,相對于海蟹,其它蟹通稱爲陸蟹,即淡水蟹,約1300種。短尾下目以前有很多派别,2016年後根據遺傳比較,統一分爲肢孔派和蟹派,肢孔派下就隻有5個總科,而蟹派根據不同的生殖孔位置,分爲異孔亞派和胸孔亞派,其中,異孔亞派包含30個總科,而胸孔亞派隻有方蟹、沙蟹、豆蟹、隐螯蟹4個總科;方蟹總科再分成弓蟹、地蟹、方蟹、雕方蟹、怪方蟹、斜紋蟹、相手蟹、Percnidae、Leptograpsodidae等9個科。
弓蟹科包含6個亞科,其中的弓蟹亞科又分20屬,這20屬裏面有個絨螯蟹屬,根據側齒不同再分爲4種,其中一種就叫中華絨螯蟹。
最新的WoRMS确定絨螯蟹屬有以下4種:。
E.japonicaDeHaan,1835E.sinensisH.MilneEdwards,1853E.hepuensisDai,1991E.ogasawaraensisKomai,Yamasaki,Kobayashi,YamamotoWatanabe,2006(比較少見)。
最新的常見絨螯蟹屬剔除狹額、直額2種絨螯蟹。
很多百科書籍或科普雜志,仍然沿用以前甚至是60年代以前的分法,例如《博物》2018年十月刊的特别策劃欄目,提及真正的螃蟹,按照以前分爲六大科:梭子蟹總科、方蟹總科、沙蟹總科、扇蟹總科、溪蟹總科和束腹蟹總科。
又如《中國動物志》《中國海洋蟹類》《中華絨螯蟹生物學》等,使用的是1960年前十足目分爲遊泳亞目和爬行亞目的分法,當中還有很多描述很不嚴謹,例如三疣梭子蟹,其前額特征記爲2個額齒,而我實際觀察并不是這樣,很是疑惑,幸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06年9月29日發布一份國家标準,權威定義爲“額緣具2枚-6枚小齒,一般4枚”;又如将弓蟹亞科VaruninaeH.MilneEdwards,1853寫成VaruninaeAlcock,1900,弓蟹亞科Varuninae歸爲方蟹科Grapsidae等等。
網上謬用、錯用、亂用的文章就更多了,這裏不一一細數。并不是說WoRMS或EOL就是正确的,事實上,甲殼綱的分類一直很亂,随着技術進步,理念更新,将來肯定還會重新分類,但現在,WoRMS集中了全世界最認真、最權威的生物學家,通過分子遺傳學和對精子結構等的研究,一改往常我們似是而非的認知。
2、蟹的進化。
大概35億年前,海洋開始出現生命。科學測定,地球至少曾存在過50億種物種,甚至有學者認爲超過1萬億種,當中,已經絕滅的占99%。
甲殼類動物的化石很少,最早出現帶硬殼的生物,可追溯至5億4千萬年前的“寒武紀”。現代大部分動物的祖先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誕生的,有加拿大的伯吉斯頁岩以及雲南省的澄江化石地等遺址。網上有人認爲5億年前就開始出現的活化石鲎hòu,一生要脫16次殼,是所有甲殼類生物的祖先,實際上,鲎屬于節肢動物門的肢口綱,最多隻能說是甲殼類的親戚。
澄江帽天山化石地。
最古老的蟹化石發現于阿根廷,考古鑒定爲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随之發現更多的白垩紀蟹化石,表明随着大陸漂移以及硬骨魚的輻射,蟹也開始向世界各地遷徙。更接近蟹派的化石,是肢孔派綿蟹亞派下的綿蟹總科,這一總科的化石年代測定爲6500萬年前的達甯期,古新世第一階段,這時期的非鳥屬恐龍已經滅絕,大多數陸生動物開始呈小型化趨勢。
阿根廷的侏羅紀蟹化石。
距今530萬年前的始新世,西班牙開始出現梭子蟹總科化石,海口市博物館有一塊沙蟹總科的大眼蟹化石,北京自然博物館也有幾塊毛刺蟹總科的靜蟹化石,據說坦桑尼亞還發現了淡水蟹的化石,而弓蟹科下的河蟹至今沒有任何化石。不過,有學者認爲,至遲100萬年前,河蟹的外形就定格爲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同時,爲了生存,它們也從素食變爲雜食。
Portunuscatalaunicus-Anoia,加泰羅尼亞,西班牙。
太湖周圍,距今7000年前的馬家浜遺址、6000年前的崧澤遺址、5000年前的良渚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中,陸續發現陶釜内的蟹骨、食用後棄擲的蟹殼,證明太湖先民早有吃蟹的習慣;另外,還有江西萬年仙人洞以及廣西大龍潭鯉魚嘴等遺址,出土過螃蟹的遺骸。不過,卻要到2000多年前的先秦,才開始有文字記載,詳細介紹在大閘蟹一篇表述。
3、蟹的結構。
大多數蟹類背扁腹平,身體由頭胸部、腹部以及附肢組成。頭胸部外殼稱之爲頭胸甲,又叫背甲,形狀因種而異,表面高低不平,分若幹區域,這些區域與肝、胃、心、腸、鰓等内髒器官逐一對應;邊緣包括額緣、眼緣、前側緣、後側緣以及後緣;底殼由7節對稱的腹甲組成,其中第1-3節通常愈合在一起,俗稱蟹肚,中間是腹甲溝。頭胸甲和腹甲就是蟹的骨骼,也叫外骨骼;外骨骼真皮層裏含有不怕高溫的蝦紅素,所以大部分蟹煮熟後,看起來是紅色的。
蟹的背面。
不同的蟹有不同的心,例如河蟹一般爲六角形。蟹的循環系統先由心髒将血液壓出,通過數條動脈流經全身,向各組織供應養料與氧氣,同時将二氧化碳與代謝産物吸收變成靜脈血,接着通過胸窦進入鰓血管,與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氣體交換,靜脈血變回動脈血,再彙入心腔流到心髒,如此循環往複,完成呼吸過程。鰓是蟹的呼吸器官,兩側共6對,分辮鰓軸和鰓葉,互相并列,狀如眉毛,灰白色,而陸蟹爲适應陸地生活,鰓腔擴大,功能如肺,形态有所變化。
蟹鰓呼吸示意圖。
心髒上方是胃,大多數呈三角錐形,分贲門胃和幽門胃。贲門胃是囊狀物,内壁有鈣質齒和梳狀骨形成的咀嚼器,又叫胃磨,功能是貯存和磨碎食物,故囊内往往有死魚爛蝦、浮萍水藻;幽門則與中腸相連,并向腹部後腸延伸,後腸末端即爲肛門,開口于腹部第7節。
蟹胃。
雄蟹有兩個乳白色的精巢,位于胃的兩側,精巢下方各有一個輸精管,輸精管前端細,後端大,爲儲精囊,儲精囊後方是副性腺,分泌乳白色的粘稠物;射精管與副性腺彙合後,胸部第8節生成陰莖,長約0.5厘米,開口即生殖孔;精巢、輸精管、副性腺以及射精管就是白膏。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輸卵管,卵巢呈H形,成熟時是醬紫色,俗稱“紅膏”;卵巢有一對很短的輸卵管,輸卵管末端各附一個納精囊,開口即生殖孔,位于第6胸節。
生殖系統。
肝胰髒,俗稱蟹黃,是蟹重要的消化腺,左右兩葉由很多細枝狀的盲管組成,有一對肝管通入中腸,輸送消化液幫助食物消化;健康的肝胰髒爲橘黃色。
肝胰髒示意圖。
腹部,大部分蟹的腹部退化而折于頭胸部下方,俗稱臍,共有7節,前3節有些愈合在一起。仔蟹階段,蟹臍都是尖的,呈長條狀,長大後,雄性腹部變窄,呈等腰三角形,叫尖臍,而雌性腹部變寬,近似半圓,俗稱團臍,但也有幾種螃蟹,無論公母,蟹臍都一樣。
蟹的腹面。
附肢分布在頭部、胸部、腹部三處,不同位置有不同功能,不同功能又有不同形态,但都由原肢、内肢、外肢組成;和蝦一樣,除了第一頭節沒有附肢,而是一對帶柄的複眼,其它體節均有一對附肢。
頭部附肢有2對,分别是第一、第二觸角,第一觸角爲雙肢型,十分短小,内有平衡器,第二觸角爲單肢型,也十分短小,基部下方有出水孔,即尿液排洩孔;兩對觸角均具觸覺與嗅覺功能。第二觸角外側的複眼,視角可達180°,具有再生功能,但如果眼珠和眼柄都損壞的話,就隻能在眼窩中長出一隻觸角,而不是新眼。
頭部。
口腔内的口器,從裏到外依次爲大颚,第一、第二小颚以及第一、第二、第三颚足,其中,大颚用來撕裂食物。口框形狀是螃蟹分類的主要依據之一。
胸部兩邊有五對附肢,又叫胸足,其中,第一對特别強壯,有捕食、挖掘、防禦功能,稱爲螯足,基部上方是入水孔,一般雄性螯足比雌性大;後四對稱爲步足,具有爬行、遊泳、挖掘功能。胸足由近體至末端分爲底節、基節、座節、長節、腕節、掌節(前節)、指節;胸足都有再生功能,步足還有辨味本領。
步足與螯足。
腹部的附肢,雄蟹有2對,單肢型,位于第1、2腹節上,呈管狀和棍狀,已演變爲交接器,又叫生殖肢,交配時用于輸送精莢;雌蟹有4對,雙肢型,位于第2~5腹節上,内肢密布細而長的剛毛,約30-40排,用以抱卵,外肢剛毛則粗而短,起保護卵群作用。腹部的附肢也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
腹部附肢。
蟹類的腹神經節非常靈敏,當人或其它生物靠近9米,它們就都躲起來了。此外,河蟹的剛毛也有觸覺功能。
不同地方的蟹進化出不同的身體結構,有的跑得飛快,例如角眼沙蟹,最快速度達到每秒2米,也有的會爬,例如褶痕擬相手蟹,尾腳帶鈎,能将身體牢牢釘在樹上,還有的會遊,例如鋸緣青蟳,遊行速度達到每秒1米以上。
一隻用尾足遊泳的梭子蟹。
4、蟹的生長。
從發育生物學角度來看,蟹的一生分爲胚胎發育、幼體發育、成體發育、性腺發育和交配産卵五個階段,具體的生長曆程概括爲:受精卵—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成蟹;不同種類生長階段有所不同,例如河蟹,除了經曆受精卵、蚤狀幼體、大眼幼體(蟹苗),還有仔蟹(豆蟹)、幼蟹(扣蟹)、黃蟹(六月黃)、綠蟹(成蟹)和親蟹等共八個階段。
蟹的5個生長階段。
各種蟹有不同的交配方式,大多都是傳教士體位,持續時間由幾分鍾到數天。交配後,雌蟹不久便産卵,并與儲精囊的精子進行受精作用,然後再排出受精卵,用腹肢剛毛抱住,直至孵出幼體;不同蟹種抱卵的數目差異極大,從數十至數百萬都有,例如溪蟹一般幾千,河蟹則上百萬,而且能産2~3次。
抱卵數目差異明顯。
剛孵出的幼體非常小,通常隻有2~3毫米,外形與成蟹完全不同,微小透明,或帶骨刺,猶如水蚤,故稱之爲蚤狀幼體。它們随波逐流,以微生物爲食;蚤狀幼體經過多次蛻皮,例如河蟹一般5次,體型逐漸增大,便成大眼幼體。
梭子蟹蚤狀幼體。
大眼幼體形似蜘蛛,有一條小尾巴,具備一定的遊動和攀附能力,以浮遊生物爲食;這時的大眼幼體比較像蟹,但腹部較大,并不折疊于胸部下方。經過數次蛻皮後,大眼幼體逐步半透明,尾巴開始收縮于胸部下,經過最後一次蛻皮,便成了幼蟹。
梭子蟹大眼幼體。
形态發育完善的幼蟹,除了交接器還會變化外,外形已固定,這之後的蛻殼便叫生長蛻殼,而交配期的蛻殼稱爲生殖蛻殼,這也是最後一次蛻殼。幼體的蛻殼又叫發育式變态蛻殼,因爲每一次蛻殼,蟹的形态結構都會發生變化,直至完善。
一隻蜘蛛蟹正在蛻殼。
蟹一生蛻多少次殼?不同蟹種、地方、時期都會産生不同的數字,無法定論。甲殼是沒有生命的堅硬結構,不能随着身體增長而擴大,因此相隔一段時間蟹就必須蛻殼,同時通過蛻殼蛻掉甲殼上的附着物和寄生蟲,因此,蛻殼對于蟹的生存、生長有着重要意義。網上有文章爲了吹噓“軟殼蟹”,竟生搬硬套脫胎換骨這個成語,說蟹不僅是蛻掉外骨骼,還把胃、鰓、腸道的皮以及胃磨的3塊齒板也留在舊殼裏,我一度還信以爲真。
部分蟹的生長過程還要經曆洄遊過程,例如野生河蟹,從出生到死亡要經曆兩次洄遊:。
一是幼體時的索餌洄遊,即溯河洄遊。受精卵發育成幼蟹後,開始向淡水區域溯遊,遇到餌料豐盛的河灣或湖泊,便營穴居或隐居,爲期大約18個月。
二是成熟後的生殖洄遊,即降河洄遊。秋末冬初,河蟹性腺成熟,開始洄遊至近海區繁殖産卵,因爲河蟹排卵時必須保持滲透平衡,否則會因爲不同壓力而導緻水腫死亡,這就是“秋風響,蟹腳癢”的來源。
中華絨螯蟹洄遊示意圖。
但也有1300種淡水蟹,無需跑去海邊繁殖了,因爲它們已經進化出在卵中直接發育的模式,即不用經過變态發育的幼蟲階段,而是發育成幼蟹後再離開母蟹,幼蟹比起幼體大很多,也因此,淡水蟹的後代不是很多,有些物種甚至陷入瀕危。
孵化出來的小蟹依然被母蟹放在腹下保護着。
自然環境中的蟹一般以植食性爲主,例如海藻、浮萍、滿江紅、水葫蘆、金魚藻等水草,有時也吃微生物、蟲類等,視乎種類,但絕大多數蟹類特别喜歡吃腐肉;進食不同的食物,蟹膏也會呈現不同的顔色,以藻類爲主食的,蟹膏一般是綠色,以微生物爲主食的,蟹膏則會是黃色。下圖是一滴海水放大25倍後,可看到圍繞着幼蟹周圍充滿了食物。
DavidLittschwager《OneDipoftheHandNet》。
5、蟹的分布。
超過80%的蟹類生活在海裏或部分生活史與海洋環境有關,例如方蟹、沙蟹生活在潮帶間,蛙蟹、饅頭蟹、梭子蟹生活在近海,蜘蛛蟹生活在深海;極少數如漂泊蟹則附在木材或其他漂浮物上生活,還有豆蟹、綿蟹、關公蟹等則與其他動物營共栖生活。
台灣泥沙海底蟹類垂直分布。
需要指出的是,河蟹是中國重要的漁産作物,自然生長的河蟹依北至南分爲遼河、黃河、長江、瓯江和閩江幾個種群,而養殖蟹則以遼河系、長江系作爲代表,遼河系以遼甯省盤錦市産量最高,長江系以蘇州最爲出名,另外新疆、青海、内蒙也有不少湖泊成功投養河蟹,甚至發展出大城市也能開辦“河蟹公寓”。
蟹的分布将會具體到哪一種,在下一篇叙述。
并通過此文,一遂多年之惑,得正确知識,例如:。
螃蟹都有哪些種類?野生螃蟹多嗎?怎樣捉它?爲什麽大閘蟹那麽出名?河蟹煮還是蒸的好吃?如何把蟹吃得幹幹淨淨?……本文近3萬字,以上中下三篇分别考證蟹結構、各種蟹、大閘蟹,圖片來源于博物館、研究網站以及搜索引擎,絕大部分經過本人精心修改,以達科研目的,如有侵權,請予知會。
一,以科學的态度認識蟹。
蟹,crab,包括所有的蟹,從生物分類學上來說,是一個下目,學名叫短尾下目Brachyura。
1、蟹的分類。
自1960年支序分類學Cladistics出現,以及演化生物學EvolutionaryBiology的發展,傳統生物分類發生不少改動,以中華絨螯蟹爲例,根據WoRMS2019年4月所确定,最高界域至最低屬種分類如下:。
中華絨螯蟹。
動物界Animalia。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甲殼亞門Crustacea。
---軟甲總綱Multicrustacea。
----軟甲綱Malacostraca。
-----真軟甲亞綱Eumalacostraca。
------真蝦總目Eucarida。
-------十足目Decapoda。
--------抱卵亞目Pleocyemata。
---------短尾下目Brachyura。
----------蟹派Eubrachyura。
-----------胸孔亞派Thoracotremata。
------------方蟹總科Grapsoidea。
-------------弓蟹科Varunidae。
--------------弓蟹亞科Varuninae。
---------------絨螯蟹屬Eriocheir。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包含物種最多的一門,據說已被人類命名的昆蟲就超過75萬種,目前WoRMS驗證接受的有58008種,依然存活于世的有4個亞門,總共17綱,諸如昆蟲綱、蛛形綱、甲殼綱等;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帶有分節的肢體,以及外骨骼主要成分爲甲殼素等。
各種節肢動物。
甲殼綱又叫軟甲綱,包括真軟甲、葉蝦、掠蝦一共3個亞綱,32870種,是甲殼亞門中物種數量最多的綱,而真軟甲亞綱又分爲真蝦、原蝦、囊蝦3個總目,其中的真蝦總目再分成十足目與磷蝦目2目。甲殼綱主要特征包括身體一般分爲21節,固定或者位于杆上的複眼等等。
十足目最爲人類熟悉,各種龍蝦、螃蟹就是這一目的成員;2009年時,估計有2700屬,約1.5萬種,2019年WoRMS考證認可13444種。根據鰓構造的不同,這一目又分爲抱卵亞目和枝鰓亞目。十足目的重要特征包括:身體分爲頭胸部和腹部;胸肢有八對,前三對叫颚足,後五對叫步足,即十足。
澳洲部分十足目。
抱卵亞目又叫腹胚亞目,有短尾、異尾、無螯、蝟蝦、原蝦、真蝦、螯蝦、雕蝦、甲蝦、鞘蝦、蝼蛄蝦等共11個下目;它們最重要的特征是:受精後的卵,未孵出前是沾在雌性腹足上,故稱之爲抱卵;這一亞目多數可供食用,是經濟意義最大的一類甲殼動物,其中的短尾下目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螃蟹。
短尾下目,相對于蝦這些長尾類動物,蟹的尾甲已演變成腹部,短到再也看不見了,故叫短尾;全球共有5871種,維基列出的數字是93科6793種,中國大概有800種;根據地域不同,又區分爲海蟹、河蟹、湖蟹等,當中,相對于海蟹,其它蟹通稱爲陸蟹,即淡水蟹,約1300種。短尾下目以前有很多派别,2016年後根據遺傳比較,統一分爲肢孔派和蟹派,肢孔派下就隻有5個總科,而蟹派根據不同的生殖孔位置,分爲異孔亞派和胸孔亞派,其中,異孔亞派包含30個總科,而胸孔亞派隻有方蟹、沙蟹、豆蟹、隐螯蟹4個總科;方蟹總科再分成弓蟹、地蟹、方蟹、雕方蟹、怪方蟹、斜紋蟹、相手蟹、Percnidae、Leptograpsodidae等9個科。
弓蟹科包含6個亞科,其中的弓蟹亞科又分20屬,這20屬裏面有個絨螯蟹屬,根據側齒不同再分爲4種,其中一種就叫中華絨螯蟹。
最新的WoRMS确定絨螯蟹屬有以下4種:。
E.japonicaDeHaan,1835E.sinensisH.MilneEdwards,1853E.hepuensisDai,1991E.ogasawaraensisKomai,Yamasaki,Kobayashi,YamamotoWatanabe,2006(比較少見)。
最新的常見絨螯蟹屬剔除狹額、直額2種絨螯蟹。
很多百科書籍或科普雜志,仍然沿用以前甚至是60年代以前的分法,例如《博物》2018年十月刊的特别策劃欄目,提及真正的螃蟹,按照以前分爲六大科:梭子蟹總科、方蟹總科、沙蟹總科、扇蟹總科、溪蟹總科和束腹蟹總科。
又如《中國動物志》《中國海洋蟹類》《中華絨螯蟹生物學》等,使用的是1960年前十足目分爲遊泳亞目和爬行亞目的分法,當中還有很多描述很不嚴謹,例如三疣梭子蟹,其前額特征記爲2個額齒,而我實際觀察并不是這樣,很是疑惑,幸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06年9月29日發布一份國家标準,權威定義爲“額緣具2枚-6枚小齒,一般4枚”;又如将弓蟹亞科VaruninaeH.MilneEdwards,1853寫成VaruninaeAlcock,1900,弓蟹亞科Varuninae歸爲方蟹科Grapsidae等等。
網上謬用、錯用、亂用的文章就更多了,這裏不一一細數。并不是說WoRMS或EOL就是正确的,事實上,甲殼綱的分類一直很亂,随着技術進步,理念更新,将來肯定還會重新分類,但現在,WoRMS集中了全世界最認真、最權威的生物學家,通過分子遺傳學和對精子結構等的研究,一改往常我們似是而非的認知。
2、蟹的進化。
大概35億年前,海洋開始出現生命。科學測定,地球至少曾存在過50億種物種,甚至有學者認爲超過1萬億種,當中,已經絕滅的占99%。
甲殼類動物的化石很少,最早出現帶硬殼的生物,可追溯至5億4千萬年前的“寒武紀”。現代大部分動物的祖先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誕生的,有加拿大的伯吉斯頁岩以及雲南省的澄江化石地等遺址。網上有人認爲5億年前就開始出現的活化石鲎hòu,一生要脫16次殼,是所有甲殼類生物的祖先,實際上,鲎屬于節肢動物門的肢口綱,最多隻能說是甲殼類的親戚。
澄江帽天山化石地。
最古老的蟹化石發現于阿根廷,考古鑒定爲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随之發現更多的白垩紀蟹化石,表明随着大陸漂移以及硬骨魚的輻射,蟹也開始向世界各地遷徙。更接近蟹派的化石,是肢孔派綿蟹亞派下的綿蟹總科,這一總科的化石年代測定爲6500萬年前的達甯期,古新世第一階段,這時期的非鳥屬恐龍已經滅絕,大多數陸生動物開始呈小型化趨勢。
阿根廷的侏羅紀蟹化石。
距今530萬年前的始新世,西班牙開始出現梭子蟹總科化石,海口市博物館有一塊沙蟹總科的大眼蟹化石,北京自然博物館也有幾塊毛刺蟹總科的靜蟹化石,據說坦桑尼亞還發現了淡水蟹的化石,而弓蟹科下的河蟹至今沒有任何化石。不過,有學者認爲,至遲100萬年前,河蟹的外形就定格爲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同時,爲了生存,它們也從素食變爲雜食。
Portunuscatalaunicus-Anoia,加泰羅尼亞,西班牙。
太湖周圍,距今7000年前的馬家浜遺址、6000年前的崧澤遺址、5000年前的良渚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中,陸續發現陶釜内的蟹骨、食用後棄擲的蟹殼,證明太湖先民早有吃蟹的習慣;另外,還有江西萬年仙人洞以及廣西大龍潭鯉魚嘴等遺址,出土過螃蟹的遺骸。不過,卻要到2000多年前的先秦,才開始有文字記載,詳細介紹在大閘蟹一篇表述。
3、蟹的結構。
大多數蟹類背扁腹平,身體由頭胸部、腹部以及附肢組成。頭胸部外殼稱之爲頭胸甲,又叫背甲,形狀因種而異,表面高低不平,分若幹區域,這些區域與肝、胃、心、腸、鰓等内髒器官逐一對應;邊緣包括額緣、眼緣、前側緣、後側緣以及後緣;底殼由7節對稱的腹甲組成,其中第1-3節通常愈合在一起,俗稱蟹肚,中間是腹甲溝。頭胸甲和腹甲就是蟹的骨骼,也叫外骨骼;外骨骼真皮層裏含有不怕高溫的蝦紅素,所以大部分蟹煮熟後,看起來是紅色的。
蟹的背面。
不同的蟹有不同的心,例如河蟹一般爲六角形。蟹的循環系統先由心髒将血液壓出,通過數條動脈流經全身,向各組織供應養料與氧氣,同時将二氧化碳與代謝産物吸收變成靜脈血,接着通過胸窦進入鰓血管,與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氣體交換,靜脈血變回動脈血,再彙入心腔流到心髒,如此循環往複,完成呼吸過程。鰓是蟹的呼吸器官,兩側共6對,分辮鰓軸和鰓葉,互相并列,狀如眉毛,灰白色,而陸蟹爲适應陸地生活,鰓腔擴大,功能如肺,形态有所變化。
蟹鰓呼吸示意圖。
心髒上方是胃,大多數呈三角錐形,分贲門胃和幽門胃。贲門胃是囊狀物,内壁有鈣質齒和梳狀骨形成的咀嚼器,又叫胃磨,功能是貯存和磨碎食物,故囊内往往有死魚爛蝦、浮萍水藻;幽門則與中腸相連,并向腹部後腸延伸,後腸末端即爲肛門,開口于腹部第7節。
蟹胃。
雄蟹有兩個乳白色的精巢,位于胃的兩側,精巢下方各有一個輸精管,輸精管前端細,後端大,爲儲精囊,儲精囊後方是副性腺,分泌乳白色的粘稠物;射精管與副性腺彙合後,胸部第8節生成陰莖,長約0.5厘米,開口即生殖孔;精巢、輸精管、副性腺以及射精管就是白膏。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輸卵管,卵巢呈H形,成熟時是醬紫色,俗稱“紅膏”;卵巢有一對很短的輸卵管,輸卵管末端各附一個納精囊,開口即生殖孔,位于第6胸節。
生殖系統。
肝胰髒,俗稱蟹黃,是蟹重要的消化腺,左右兩葉由很多細枝狀的盲管組成,有一對肝管通入中腸,輸送消化液幫助食物消化;健康的肝胰髒爲橘黃色。
肝胰髒示意圖。
腹部,大部分蟹的腹部退化而折于頭胸部下方,俗稱臍,共有7節,前3節有些愈合在一起。仔蟹階段,蟹臍都是尖的,呈長條狀,長大後,雄性腹部變窄,呈等腰三角形,叫尖臍,而雌性腹部變寬,近似半圓,俗稱團臍,但也有幾種螃蟹,無論公母,蟹臍都一樣。
蟹的腹面。
附肢分布在頭部、胸部、腹部三處,不同位置有不同功能,不同功能又有不同形态,但都由原肢、内肢、外肢組成;和蝦一樣,除了第一頭節沒有附肢,而是一對帶柄的複眼,其它體節均有一對附肢。
頭部附肢有2對,分别是第一、第二觸角,第一觸角爲雙肢型,十分短小,内有平衡器,第二觸角爲單肢型,也十分短小,基部下方有出水孔,即尿液排洩孔;兩對觸角均具觸覺與嗅覺功能。第二觸角外側的複眼,視角可達180°,具有再生功能,但如果眼珠和眼柄都損壞的話,就隻能在眼窩中長出一隻觸角,而不是新眼。
頭部。
口腔内的口器,從裏到外依次爲大颚,第一、第二小颚以及第一、第二、第三颚足,其中,大颚用來撕裂食物。口框形狀是螃蟹分類的主要依據之一。
胸部兩邊有五對附肢,又叫胸足,其中,第一對特别強壯,有捕食、挖掘、防禦功能,稱爲螯足,基部上方是入水孔,一般雄性螯足比雌性大;後四對稱爲步足,具有爬行、遊泳、挖掘功能。胸足由近體至末端分爲底節、基節、座節、長節、腕節、掌節(前節)、指節;胸足都有再生功能,步足還有辨味本領。
步足與螯足。
腹部的附肢,雄蟹有2對,單肢型,位于第1、2腹節上,呈管狀和棍狀,已演變爲交接器,又叫生殖肢,交配時用于輸送精莢;雌蟹有4對,雙肢型,位于第2~5腹節上,内肢密布細而長的剛毛,約30-40排,用以抱卵,外肢剛毛則粗而短,起保護卵群作用。腹部的附肢也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
腹部附肢。
蟹類的腹神經節非常靈敏,當人或其它生物靠近9米,它們就都躲起來了。此外,河蟹的剛毛也有觸覺功能。
不同地方的蟹進化出不同的身體結構,有的跑得飛快,例如角眼沙蟹,最快速度達到每秒2米,也有的會爬,例如褶痕擬相手蟹,尾腳帶鈎,能将身體牢牢釘在樹上,還有的會遊,例如鋸緣青蟳,遊行速度達到每秒1米以上。
一隻用尾足遊泳的梭子蟹。
4、蟹的生長。
從發育生物學角度來看,蟹的一生分爲胚胎發育、幼體發育、成體發育、性腺發育和交配産卵五個階段,具體的生長曆程概括爲:受精卵—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成蟹;不同種類生長階段有所不同,例如河蟹,除了經曆受精卵、蚤狀幼體、大眼幼體(蟹苗),還有仔蟹(豆蟹)、幼蟹(扣蟹)、黃蟹(六月黃)、綠蟹(成蟹)和親蟹等共八個階段。
蟹的5個生長階段。
各種蟹有不同的交配方式,大多都是傳教士體位,持續時間由幾分鍾到數天。交配後,雌蟹不久便産卵,并與儲精囊的精子進行受精作用,然後再排出受精卵,用腹肢剛毛抱住,直至孵出幼體;不同蟹種抱卵的數目差異極大,從數十至數百萬都有,例如溪蟹一般幾千,河蟹則上百萬,而且能産2~3次。
抱卵數目差異明顯。
剛孵出的幼體非常小,通常隻有2~3毫米,外形與成蟹完全不同,微小透明,或帶骨刺,猶如水蚤,故稱之爲蚤狀幼體。它們随波逐流,以微生物爲食;蚤狀幼體經過多次蛻皮,例如河蟹一般5次,體型逐漸增大,便成大眼幼體。
梭子蟹蚤狀幼體。
大眼幼體形似蜘蛛,有一條小尾巴,具備一定的遊動和攀附能力,以浮遊生物爲食;這時的大眼幼體比較像蟹,但腹部較大,并不折疊于胸部下方。經過數次蛻皮後,大眼幼體逐步半透明,尾巴開始收縮于胸部下,經過最後一次蛻皮,便成了幼蟹。
梭子蟹大眼幼體。
形态發育完善的幼蟹,除了交接器還會變化外,外形已固定,這之後的蛻殼便叫生長蛻殼,而交配期的蛻殼稱爲生殖蛻殼,這也是最後一次蛻殼。幼體的蛻殼又叫發育式變态蛻殼,因爲每一次蛻殼,蟹的形态結構都會發生變化,直至完善。
一隻蜘蛛蟹正在蛻殼。
蟹一生蛻多少次殼?不同蟹種、地方、時期都會産生不同的數字,無法定論。甲殼是沒有生命的堅硬結構,不能随着身體增長而擴大,因此相隔一段時間蟹就必須蛻殼,同時通過蛻殼蛻掉甲殼上的附着物和寄生蟲,因此,蛻殼對于蟹的生存、生長有着重要意義。網上有文章爲了吹噓“軟殼蟹”,竟生搬硬套脫胎換骨這個成語,說蟹不僅是蛻掉外骨骼,還把胃、鰓、腸道的皮以及胃磨的3塊齒板也留在舊殼裏,我一度還信以爲真。
部分蟹的生長過程還要經曆洄遊過程,例如野生河蟹,從出生到死亡要經曆兩次洄遊:。
一是幼體時的索餌洄遊,即溯河洄遊。受精卵發育成幼蟹後,開始向淡水區域溯遊,遇到餌料豐盛的河灣或湖泊,便營穴居或隐居,爲期大約18個月。
二是成熟後的生殖洄遊,即降河洄遊。秋末冬初,河蟹性腺成熟,開始洄遊至近海區繁殖産卵,因爲河蟹排卵時必須保持滲透平衡,否則會因爲不同壓力而導緻水腫死亡,這就是“秋風響,蟹腳癢”的來源。
中華絨螯蟹洄遊示意圖。
但也有1300種淡水蟹,無需跑去海邊繁殖了,因爲它們已經進化出在卵中直接發育的模式,即不用經過變态發育的幼蟲階段,而是發育成幼蟹後再離開母蟹,幼蟹比起幼體大很多,也因此,淡水蟹的後代不是很多,有些物種甚至陷入瀕危。
孵化出來的小蟹依然被母蟹放在腹下保護着。
自然環境中的蟹一般以植食性爲主,例如海藻、浮萍、滿江紅、水葫蘆、金魚藻等水草,有時也吃微生物、蟲類等,視乎種類,但絕大多數蟹類特别喜歡吃腐肉;進食不同的食物,蟹膏也會呈現不同的顔色,以藻類爲主食的,蟹膏一般是綠色,以微生物爲主食的,蟹膏則會是黃色。下圖是一滴海水放大25倍後,可看到圍繞着幼蟹周圍充滿了食物。
DavidLittschwager《OneDipoftheHandNet》。
5、蟹的分布。
超過80%的蟹類生活在海裏或部分生活史與海洋環境有關,例如方蟹、沙蟹生活在潮帶間,蛙蟹、饅頭蟹、梭子蟹生活在近海,蜘蛛蟹生活在深海;極少數如漂泊蟹則附在木材或其他漂浮物上生活,還有豆蟹、綿蟹、關公蟹等則與其他動物營共栖生活。
台灣泥沙海底蟹類垂直分布。
需要指出的是,河蟹是中國重要的漁産作物,自然生長的河蟹依北至南分爲遼河、黃河、長江、瓯江和閩江幾個種群,而養殖蟹則以遼河系、長江系作爲代表,遼河系以遼甯省盤錦市産量最高,長江系以蘇州最爲出名,另外新疆、青海、内蒙也有不少湖泊成功投養河蟹,甚至發展出大城市也能開辦“河蟹公寓”。
蟹的分布将會具體到哪一種,在下一篇叙述。
本文初衷是想多了解蟹,以便长途旅行钓补捉给,实现野外求生;居家下厨则得心应手,让人食指大动;出门会客能闻香下马,博闻强记而不至于一知半解。
并通过此文,一遂多年之惑,得正确知识,例如:。
螃蟹都有哪些种类?野生螃蟹多吗?怎样捉它?为什么大闸蟹那么出名?河蟹煮还是蒸的好吃?如何把蟹吃得干干净净?……本文近3万字,以上中下三篇分别考证蟹结构、各种蟹、大闸蟹,图片来源于博物馆、研究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绝大部分经过本人精心修改,以达科研目的,如有侵权,请予知会。
一,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蟹。
蟹,crab,包括所有的蟹,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是一个下目,学名叫短尾下目Brachyura。
1、蟹的分类。
自1960年支序分类学Cladistics出现,以及演化生物学EvolutionaryBiology的发展,传统生物分类发生不少改动,以中华绒螯蟹为例,根据WoRMS2019年4月所确定,最高界域至最低属种分类如下:。
中华绒螯蟹。
动物界Animali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甲壳亚门Crustacea。
---软甲总纲Multicrustacea。
----软甲纲Malacostraca。
-----真软甲亚纲Eumalacostraca。
------真虾总目Eucarida。
-------十足目Decapoda。
--------抱卵亚目Pleocyemata。
---------短尾下目Brachyura。
----------蟹派Eubrachyura。
-----------胸孔亚派Thoracotremata。
------------方蟹总科Grapsoidea。
-------------弓蟹科Varunidae。
--------------弓蟹亚科Varuninae。
---------------绒螯蟹属Eriocheir。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包含物种最多的一门,据说已被人类命名的昆虫就超过75万种,目前WoRMS验证接受的有58008种,依然存活于世的有4个亚门,总共17纲,诸如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带有分节的肢体,以及外骨骼主要成分为甲壳素等。
各种节肢动物。
甲壳纲又叫软甲纲,包括真软甲、叶虾、掠虾一共3个亚纲,32870种,是甲壳亚门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纲,而真软甲亚纲又分为真虾、原虾、囊虾3个总目,其中的真虾总目再分成十足目与磷虾目2目。甲壳纲主要特征包括身体一般分为21节,固定或者位于杆上的复眼等等。
十足目最为人类熟悉,各种龙虾、螃蟹就是这一目的成员;2009年时,估计有2700属,约1.5万种,2019年WoRMS考证认可13444种。根据鳃构造的不同,这一目又分为抱卵亚目和枝鳃亚目。十足目的重要特征包括: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胸肢有八对,前三对叫颚足,后五对叫步足,即十足。
澳洲部分十足目。
抱卵亚目又叫腹胚亚目,有短尾、异尾、无螯、蝟虾、原虾、真虾、螯虾、雕虾、甲虾、鞘虾、蝼蛄虾等共11个下目;它们最重要的特征是:受精后的卵,未孵出前是沾在雌性腹足上,故称之为抱卵;这一亚目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其中的短尾下目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螃蟹。
短尾下目,相对于虾这些长尾类动物,蟹的尾甲已演变成腹部,短到再也看不见了,故叫短尾;全球共有5871种,维基列出的数字是93科6793种,中国大概有800种;根据地域不同,又区分为海蟹、河蟹、湖蟹等,当中,相对于海蟹,其它蟹通称为陆蟹,即淡水蟹,约1300种。短尾下目以前有很多派别,2016年后根据遗传比较,统一分为肢孔派和蟹派,肢孔派下就只有5个总科,而蟹派根据不同的生殖孔位置,分为异孔亚派和胸孔亚派,其中,异孔亚派包含30个总科,而胸孔亚派只有方蟹、沙蟹、豆蟹、隐螯蟹4个总科;方蟹总科再分成弓蟹、地蟹、方蟹、雕方蟹、怪方蟹、斜纹蟹、相手蟹、Percnidae、Leptograpsodidae等9个科。
弓蟹科包含6个亚科,其中的弓蟹亚科又分20属,这20属里面有个绒螯蟹属,根据侧齿不同再分为4种,其中一种就叫中华绒螯蟹。
最新的WoRMS确定绒螯蟹属有以下4种:。
E.japonicaDeHaan,1835E.sinensisH.MilneEdwards,1853E.hepuensisDai,1991E.ogasawaraensisKomai,Yamasaki,Kobayashi,YamamotoWatanabe,2006(比较少见)。
最新的常见绒螯蟹属剔除狭额、直额2种绒螯蟹。
很多百科书籍或科普杂志,仍然沿用以前甚至是60年代以前的分法,例如《博物》2018年十月刊的特别策划栏目,提及真正的螃蟹,按照以前分为六大科:梭子蟹总科、方蟹总科、沙蟹总科、扇蟹总科、溪蟹总科和束腹蟹总科。
又如《中国动物志》《中国海洋蟹类》《中华绒螯蟹生物学》等,使用的是1960年前十足目分为游泳亚目和爬行亚目的分法,当中还有很多描述很不严谨,例如三疣梭子蟹,其前额特征记为2个额齿,而我实际观察并不是这样,很是疑惑,幸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06年9月29日发布一份国家标准,权威定义为“额缘具2枚-6枚小齿,一般4枚”;又如将弓蟹亚科VaruninaeH.MilneEdwards,1853写成VaruninaeAlcock,1900,弓蟹亚科Varuninae归为方蟹科Grapsidae等等。
网上谬用、错用、乱用的文章就更多了,这里不一一细数。并不是说WoRMS或EOL就是正确的,事实上,甲壳纲的分类一直很乱,随着技术进步,理念更新,将来肯定还会重新分类,但现在,WoRMS集中了全世界最认真、最权威的生物学家,通过分子遗传学和对精子结构等的研究,一改往常我们似是而非的认知。
2、蟹的进化。
大概35亿年前,海洋开始出现生命。科学测定,地球至少曾存在过50亿种物种,甚至有学者认为超过1万亿种,当中,已经绝灭的占99%。
甲壳类动物的化石很少,最早出现带硬壳的生物,可追溯至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现代大部分动物的祖先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诞生的,有加拿大的伯吉斯页岩以及云南省的澄江化石地等遗址。网上有人认为5亿年前就开始出现的活化石鲎hòu,一生要脱16次壳,是所有甲壳类生物的祖先,实际上,鲎属于节肢动物门的肢口纲,最多只能说是甲壳类的亲戚。
澄江帽天山化石地。
最古老的蟹化石发现于阿根廷,考古鉴定为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随之发现更多的白垩纪蟹化石,表明随着大陆漂移以及硬骨鱼的辐射,蟹也开始向世界各地迁徙。更接近蟹派的化石,是肢孔派绵蟹亚派下的绵蟹总科,这一总科的化石年代测定为6500万年前的达宁期,古新世第一阶段,这时期的非鸟属恐龙已经灭绝,大多数陆生动物开始呈小型化趋势。
阿根廷的侏罗纪蟹化石。
距今530万年前的始新世,西班牙开始出现梭子蟹总科化石,海口市博物馆有一块沙蟹总科的大眼蟹化石,北京自然博物馆也有几块毛刺蟹总科的静蟹化石,据说坦桑尼亚还发现了淡水蟹的化石,而弓蟹科下的河蟹至今没有任何化石。不过,有学者认为,至迟100万年前,河蟹的外形就定格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同时,为了生存,它们也从素食变为杂食。
Portunuscatalaunicus-Anoia,加泰罗尼亚,西班牙。
太湖周围,距今7000年前的马家浜遗址、6000年前的崧泽遗址、5000年前的良渚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中,陆续发现陶釜内的蟹骨、食用后弃掷的蟹壳,证明太湖先民早有吃蟹的习惯;另外,还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以及广西大龙潭鲤鱼嘴等遗址,出土过螃蟹的遗骸。不过,却要到2000多年前的先秦,才开始有文字记载,详细介绍在大闸蟹一篇表述。
3、蟹的结构。
大多数蟹类背扁腹平,身体由头胸部、腹部以及附肢组成。头胸部外壳称之为头胸甲,又叫背甲,形状因种而异,表面高低不平,分若干区域,这些区域与肝、胃、心、肠、鳃等内脏器官逐一对应;边缘包括额缘、眼缘、前侧缘、后侧缘以及后缘;底壳由7节对称的腹甲组成,其中第1-3节通常愈合在一起,俗称蟹肚,中间是腹甲沟。头胸甲和腹甲就是蟹的骨骼,也叫外骨骼;外骨骼真皮层里含有不怕高温的虾红素,所以大部分蟹煮熟后,看起来是红色的。
蟹的背面。
不同的蟹有不同的心,例如河蟹一般为六角形。蟹的循环系统先由心脏将血液压出,通过数条动脉流经全身,向各组织供应养料与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与代谢产物吸收变成静脉血,接着通过胸窦进入鳃血管,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回动脉血,再汇入心腔流到心脏,如此循环往复,完成呼吸过程。鳃是蟹的呼吸器官,两侧共6对,分辫鳃轴和鳃叶,互相并列,状如眉毛,灰白色,而陆蟹为适应陆地生活,鳃腔扩大,功能如肺,形态有所变化。
蟹鳃呼吸示意图。
心脏上方是胃,大多数呈三角锥形,分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是囊状物,内壁有钙质齿和梳状骨形成的咀嚼器,又叫胃磨,功能是贮存和磨碎食物,故囊内往往有死鱼烂虾、浮萍水藻;幽门则与中肠相连,并向腹部后肠延伸,后肠末端即为肛门,开口于腹部第7节。
蟹胃。
雄蟹有两个乳白色的精巢,位于胃的两侧,精巢下方各有一个输精管,输精管前端细,后端大,为储精囊,储精囊后方是副性腺,分泌乳白色的粘稠物;射精管与副性腺汇合后,胸部第8节生成阴茎,长约0.5厘米,开口即生殖孔;精巢、输精管、副性腺以及射精管就是白膏。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输卵管,卵巢呈H形,成熟时是酱紫色,俗称“红膏”;卵巢有一对很短的输卵管,输卵管末端各附一个纳精囊,开口即生殖孔,位于第6胸节。
生殖系统。
肝胰脏,俗称蟹黄,是蟹重要的消化腺,左右两叶由很多细枝状的盲管组成,有一对肝管通入中肠,输送消化液帮助食物消化;健康的肝胰脏为橘黄色。
肝胰脏示意图。
腹部,大部分蟹的腹部退化而折于头胸部下方,俗称脐,共有7节,前3节有些愈合在一起。仔蟹阶段,蟹脐都是尖的,呈长条状,长大后,雄性腹部变窄,呈等腰三角形,叫尖脐,而雌性腹部变宽,近似半圆,俗称团脐,但也有几种螃蟹,无论公母,蟹脐都一样。
蟹的腹面。
附肢分布在头部、胸部、腹部三处,不同位置有不同功能,不同功能又有不同形态,但都由原肢、内肢、外肢组成;和虾一样,除了第一头节没有附肢,而是一对带柄的复眼,其它体节均有一对附肢。
头部附肢有2对,分别是第一、第二触角,第一触角为双肢型,十分短小,内有平衡器,第二触角为单肢型,也十分短小,基部下方有出水孔,即尿液排泄孔;两对触角均具触觉与嗅觉功能。第二触角外侧的复眼,视角可达180°,具有再生功能,但如果眼珠和眼柄都损坏的话,就只能在眼窝中长出一只触角,而不是新眼。
头部。
口腔内的口器,从里到外依次为大颚,第一、第二小颚以及第一、第二、第三颚足,其中,大颚用来撕裂食物。口框形状是螃蟹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胸部两边有五对附肢,又叫胸足,其中,第一对特别强壮,有捕食、挖掘、防御功能,称为螯足,基部上方是入水孔,一般雄性螯足比雌性大;后四对称为步足,具有爬行、游泳、挖掘功能。胸足由近体至末端分为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前节)、指节;胸足都有再生功能,步足还有辨味本领。
步足与螯足。
腹部的附肢,雄蟹有2对,单肢型,位于第1、2腹节上,呈管状和棍状,已演变为交接器,又叫生殖肢,交配时用于输送精荚;雌蟹有4对,双肢型,位于第2~5腹节上,内肢密布细而长的刚毛,约30-40排,用以抱卵,外肢刚毛则粗而短,起保护卵群作用。腹部的附肢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腹部附肢。
蟹类的腹神经节非常灵敏,当人或其它生物靠近9米,它们就都躲起来了。此外,河蟹的刚毛也有触觉功能。
不同地方的蟹进化出不同的身体结构,有的跑得飞快,例如角眼沙蟹,最快速度达到每秒2米,也有的会爬,例如褶痕擬相手蟹,尾脚带钩,能将身体牢牢钉在树上,还有的会游,例如锯缘青蟳,游行速度达到每秒1米以上。
一只用尾足游泳的梭子蟹。
4、蟹的生长。
从发育生物学角度来看,蟹的一生分为胚胎发育、幼体发育、成体发育、性腺发育和交配产卵五个阶段,具体的生长历程概括为:受精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不同种类生长阶段有所不同,例如河蟹,除了经历受精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还有仔蟹(豆蟹)、幼蟹(扣蟹)、黄蟹(六月黄)、绿蟹(成蟹)和亲蟹等共八个阶段。
蟹的5个生长阶段。
各种蟹有不同的交配方式,大多都是传教士体位,持续时间由几分钟到数天。交配后,雌蟹不久便产卵,并与储精囊的精子进行受精作用,然后再排出受精卵,用腹肢刚毛抱住,直至孵出幼体;不同蟹种抱卵的数目差异极大,从数十至数百万都有,例如溪蟹一般几千,河蟹则上百万,而且能产2~3次。
抱卵数目差异明显。
刚孵出的幼体非常小,通常只有2~3毫米,外形与成蟹完全不同,微小透明,或带骨刺,犹如水蚤,故称之为蚤状幼体。它们随波逐流,以微生物为食;蚤状幼体经过多次蜕皮,例如河蟹一般5次,体型逐渐增大,便成大眼幼体。
梭子蟹蚤状幼体。
大眼幼体形似蜘蛛,有一条小尾巴,具备一定的游动和攀附能力,以浮游生物为食;这时的大眼幼体比较像蟹,但腹部较大,并不折叠于胸部下方。经过数次蜕皮后,大眼幼体逐步半透明,尾巴开始收缩于胸部下,经过最后一次蜕皮,便成了幼蟹。
梭子蟹大眼幼体。
形态发育完善的幼蟹,除了交接器还会变化外,外形已固定,这之后的蜕壳便叫生长蜕壳,而交配期的蜕壳称为生殖蜕壳,这也是最后一次蜕壳。幼体的蜕壳又叫发育式变态蜕壳,因为每一次蜕壳,蟹的形态结构都会发生变化,直至完善。
一只蜘蛛蟹正在蜕壳。
蟹一生蜕多少次壳?不同蟹种、地方、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数字,无法定论。甲壳是没有生命的坚硬结构,不能随着身体增长而扩大,因此相隔一段时间蟹就必须蜕壳,同时通过蜕壳蜕掉甲壳上的附着物和寄生虫,因此,蜕壳对于蟹的生存、生长有着重要意义。网上有文章为了吹嘘“软壳蟹”,竟生搬硬套脱胎换骨这个成语,说蟹不仅是蜕掉外骨骼,还把胃、鳃、肠道的皮以及胃磨的3块齿板也留在旧壳里,我一度还信以为真。
部分蟹的生长过程还要经历洄游过程,例如野生河蟹,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两次洄游:。
一是幼体时的索饵洄游,即溯河洄游。受精卵发育成幼蟹后,开始向淡水区域溯游,遇到饵料丰盛的河湾或湖泊,便营穴居或隐居,为期大约18个月。
二是成熟后的生殖洄游,即降河洄游。秋末冬初,河蟹性腺成熟,开始洄游至近海区繁殖产卵,因为河蟹排卵时必须保持渗透平衡,否则会因为不同压力而导致水肿死亡,这就是“秋风响,蟹脚痒”的来源。
中华绒螯蟹洄游示意图。
但也有1300种淡水蟹,无需跑去海边繁殖了,因为它们已经进化出在卵中直接发育的模式,即不用经过变态发育的幼虫阶段,而是发育成幼蟹后再离开母蟹,幼蟹比起幼体大很多,也因此,淡水蟹的后代不是很多,有些物种甚至陷入濒危。
孵化出来的小蟹依然被母蟹放在腹下保护着。
自然环境中的蟹一般以植食性为主,例如海藻、浮萍、满江红、水葫芦、金鱼藻等水草,有时也吃微生物、虫类等,视乎种类,但绝大多数蟹类特别喜欢吃腐肉;进食不同的食物,蟹膏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以藻类为主食的,蟹膏一般是绿色,以微生物为主食的,蟹膏则会是黄色。下图是一滴海水放大25倍后,可看到围绕着幼蟹周围充满了食物。
DavidLittschwager《OneDipoftheHandNet》。
5、蟹的分布。
超过80%的蟹类生活在海里或部分生活史与海洋环境有关,例如方蟹、沙蟹生活在潮带间,蛙蟹、馒头蟹、梭子蟹生活在近海,蜘蛛蟹生活在深海;极少数如漂泊蟹则附在木材或其他漂浮物上生活,还有豆蟹、绵蟹、关公蟹等则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
台湾泥沙海底蟹类垂直分布。
需要指出的是,河蟹是中国重要的渔产作物,自然生长的河蟹依北至南分为辽河、黄河、长江、瓯江和闽江几个种群,而养殖蟹则以辽河系、长江系作为代表,辽河系以辽宁省盘锦市产量最高,长江系以苏州最为出名,另外新疆、青海、内蒙也有不少湖泊成功投养河蟹,甚至发展出大城市也能开办“河蟹公寓”。
蟹的分布将会具体到哪一种,在下一篇叙述。
并通过此文,一遂多年之惑,得正确知识,例如:。
螃蟹都有哪些种类?野生螃蟹多吗?怎样捉它?为什么大闸蟹那么出名?河蟹煮还是蒸的好吃?如何把蟹吃得干干净净?……本文近3万字,以上中下三篇分别考证蟹结构、各种蟹、大闸蟹,图片来源于博物馆、研究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绝大部分经过本人精心修改,以达科研目的,如有侵权,请予知会。
一,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蟹。
蟹,crab,包括所有的蟹,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是一个下目,学名叫短尾下目Brachyura。
1、蟹的分类。
自1960年支序分类学Cladistics出现,以及演化生物学EvolutionaryBiology的发展,传统生物分类发生不少改动,以中华绒螯蟹为例,根据WoRMS2019年4月所确定,最高界域至最低属种分类如下:。
中华绒螯蟹。
动物界Animali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甲壳亚门Crustacea。
---软甲总纲Multicrustacea。
----软甲纲Malacostraca。
-----真软甲亚纲Eumalacostraca。
------真虾总目Eucarida。
-------十足目Decapoda。
--------抱卵亚目Pleocyemata。
---------短尾下目Brachyura。
----------蟹派Eubrachyura。
-----------胸孔亚派Thoracotremata。
------------方蟹总科Grapsoidea。
-------------弓蟹科Varunidae。
--------------弓蟹亚科Varuninae。
---------------绒螯蟹属Eriocheir。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包含物种最多的一门,据说已被人类命名的昆虫就超过75万种,目前WoRMS验证接受的有58008种,依然存活于世的有4个亚门,总共17纲,诸如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带有分节的肢体,以及外骨骼主要成分为甲壳素等。
各种节肢动物。
甲壳纲又叫软甲纲,包括真软甲、叶虾、掠虾一共3个亚纲,32870种,是甲壳亚门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纲,而真软甲亚纲又分为真虾、原虾、囊虾3个总目,其中的真虾总目再分成十足目与磷虾目2目。甲壳纲主要特征包括身体一般分为21节,固定或者位于杆上的复眼等等。
十足目最为人类熟悉,各种龙虾、螃蟹就是这一目的成员;2009年时,估计有2700属,约1.5万种,2019年WoRMS考证认可13444种。根据鳃构造的不同,这一目又分为抱卵亚目和枝鳃亚目。十足目的重要特征包括: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胸肢有八对,前三对叫颚足,后五对叫步足,即十足。
澳洲部分十足目。
抱卵亚目又叫腹胚亚目,有短尾、异尾、无螯、蝟虾、原虾、真虾、螯虾、雕虾、甲虾、鞘虾、蝼蛄虾等共11个下目;它们最重要的特征是:受精后的卵,未孵出前是沾在雌性腹足上,故称之为抱卵;这一亚目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其中的短尾下目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螃蟹。
短尾下目,相对于虾这些长尾类动物,蟹的尾甲已演变成腹部,短到再也看不见了,故叫短尾;全球共有5871种,维基列出的数字是93科6793种,中国大概有800种;根据地域不同,又区分为海蟹、河蟹、湖蟹等,当中,相对于海蟹,其它蟹通称为陆蟹,即淡水蟹,约1300种。短尾下目以前有很多派别,2016年后根据遗传比较,统一分为肢孔派和蟹派,肢孔派下就只有5个总科,而蟹派根据不同的生殖孔位置,分为异孔亚派和胸孔亚派,其中,异孔亚派包含30个总科,而胸孔亚派只有方蟹、沙蟹、豆蟹、隐螯蟹4个总科;方蟹总科再分成弓蟹、地蟹、方蟹、雕方蟹、怪方蟹、斜纹蟹、相手蟹、Percnidae、Leptograpsodidae等9个科。
弓蟹科包含6个亚科,其中的弓蟹亚科又分20属,这20属里面有个绒螯蟹属,根据侧齿不同再分为4种,其中一种就叫中华绒螯蟹。
最新的WoRMS确定绒螯蟹属有以下4种:。
E.japonicaDeHaan,1835E.sinensisH.MilneEdwards,1853E.hepuensisDai,1991E.ogasawaraensisKomai,Yamasaki,Kobayashi,YamamotoWatanabe,2006(比较少见)。
最新的常见绒螯蟹属剔除狭额、直额2种绒螯蟹。
很多百科书籍或科普杂志,仍然沿用以前甚至是60年代以前的分法,例如《博物》2018年十月刊的特别策划栏目,提及真正的螃蟹,按照以前分为六大科:梭子蟹总科、方蟹总科、沙蟹总科、扇蟹总科、溪蟹总科和束腹蟹总科。
又如《中国动物志》《中国海洋蟹类》《中华绒螯蟹生物学》等,使用的是1960年前十足目分为游泳亚目和爬行亚目的分法,当中还有很多描述很不严谨,例如三疣梭子蟹,其前额特征记为2个额齿,而我实际观察并不是这样,很是疑惑,幸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06年9月29日发布一份国家标准,权威定义为“额缘具2枚-6枚小齿,一般4枚”;又如将弓蟹亚科VaruninaeH.MilneEdwards,1853写成VaruninaeAlcock,1900,弓蟹亚科Varuninae归为方蟹科Grapsidae等等。
网上谬用、错用、乱用的文章就更多了,这里不一一细数。并不是说WoRMS或EOL就是正确的,事实上,甲壳纲的分类一直很乱,随着技术进步,理念更新,将来肯定还会重新分类,但现在,WoRMS集中了全世界最认真、最权威的生物学家,通过分子遗传学和对精子结构等的研究,一改往常我们似是而非的认知。
2、蟹的进化。
大概35亿年前,海洋开始出现生命。科学测定,地球至少曾存在过50亿种物种,甚至有学者认为超过1万亿种,当中,已经绝灭的占99%。
甲壳类动物的化石很少,最早出现带硬壳的生物,可追溯至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现代大部分动物的祖先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诞生的,有加拿大的伯吉斯页岩以及云南省的澄江化石地等遗址。网上有人认为5亿年前就开始出现的活化石鲎hòu,一生要脱16次壳,是所有甲壳类生物的祖先,实际上,鲎属于节肢动物门的肢口纲,最多只能说是甲壳类的亲戚。
澄江帽天山化石地。
最古老的蟹化石发现于阿根廷,考古鉴定为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随之发现更多的白垩纪蟹化石,表明随着大陆漂移以及硬骨鱼的辐射,蟹也开始向世界各地迁徙。更接近蟹派的化石,是肢孔派绵蟹亚派下的绵蟹总科,这一总科的化石年代测定为6500万年前的达宁期,古新世第一阶段,这时期的非鸟属恐龙已经灭绝,大多数陆生动物开始呈小型化趋势。
阿根廷的侏罗纪蟹化石。
距今530万年前的始新世,西班牙开始出现梭子蟹总科化石,海口市博物馆有一块沙蟹总科的大眼蟹化石,北京自然博物馆也有几块毛刺蟹总科的静蟹化石,据说坦桑尼亚还发现了淡水蟹的化石,而弓蟹科下的河蟹至今没有任何化石。不过,有学者认为,至迟100万年前,河蟹的外形就定格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同时,为了生存,它们也从素食变为杂食。
Portunuscatalaunicus-Anoia,加泰罗尼亚,西班牙。
太湖周围,距今7000年前的马家浜遗址、6000年前的崧泽遗址、5000年前的良渚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中,陆续发现陶釜内的蟹骨、食用后弃掷的蟹壳,证明太湖先民早有吃蟹的习惯;另外,还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以及广西大龙潭鲤鱼嘴等遗址,出土过螃蟹的遗骸。不过,却要到2000多年前的先秦,才开始有文字记载,详细介绍在大闸蟹一篇表述。
3、蟹的结构。
大多数蟹类背扁腹平,身体由头胸部、腹部以及附肢组成。头胸部外壳称之为头胸甲,又叫背甲,形状因种而异,表面高低不平,分若干区域,这些区域与肝、胃、心、肠、鳃等内脏器官逐一对应;边缘包括额缘、眼缘、前侧缘、后侧缘以及后缘;底壳由7节对称的腹甲组成,其中第1-3节通常愈合在一起,俗称蟹肚,中间是腹甲沟。头胸甲和腹甲就是蟹的骨骼,也叫外骨骼;外骨骼真皮层里含有不怕高温的虾红素,所以大部分蟹煮熟后,看起来是红色的。
蟹的背面。
不同的蟹有不同的心,例如河蟹一般为六角形。蟹的循环系统先由心脏将血液压出,通过数条动脉流经全身,向各组织供应养料与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与代谢产物吸收变成静脉血,接着通过胸窦进入鳃血管,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回动脉血,再汇入心腔流到心脏,如此循环往复,完成呼吸过程。鳃是蟹的呼吸器官,两侧共6对,分辫鳃轴和鳃叶,互相并列,状如眉毛,灰白色,而陆蟹为适应陆地生活,鳃腔扩大,功能如肺,形态有所变化。
蟹鳃呼吸示意图。
心脏上方是胃,大多数呈三角锥形,分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是囊状物,内壁有钙质齿和梳状骨形成的咀嚼器,又叫胃磨,功能是贮存和磨碎食物,故囊内往往有死鱼烂虾、浮萍水藻;幽门则与中肠相连,并向腹部后肠延伸,后肠末端即为肛门,开口于腹部第7节。
蟹胃。
雄蟹有两个乳白色的精巢,位于胃的两侧,精巢下方各有一个输精管,输精管前端细,后端大,为储精囊,储精囊后方是副性腺,分泌乳白色的粘稠物;射精管与副性腺汇合后,胸部第8节生成阴茎,长约0.5厘米,开口即生殖孔;精巢、输精管、副性腺以及射精管就是白膏。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输卵管,卵巢呈H形,成熟时是酱紫色,俗称“红膏”;卵巢有一对很短的输卵管,输卵管末端各附一个纳精囊,开口即生殖孔,位于第6胸节。
生殖系统。
肝胰脏,俗称蟹黄,是蟹重要的消化腺,左右两叶由很多细枝状的盲管组成,有一对肝管通入中肠,输送消化液帮助食物消化;健康的肝胰脏为橘黄色。
肝胰脏示意图。
腹部,大部分蟹的腹部退化而折于头胸部下方,俗称脐,共有7节,前3节有些愈合在一起。仔蟹阶段,蟹脐都是尖的,呈长条状,长大后,雄性腹部变窄,呈等腰三角形,叫尖脐,而雌性腹部变宽,近似半圆,俗称团脐,但也有几种螃蟹,无论公母,蟹脐都一样。
蟹的腹面。
附肢分布在头部、胸部、腹部三处,不同位置有不同功能,不同功能又有不同形态,但都由原肢、内肢、外肢组成;和虾一样,除了第一头节没有附肢,而是一对带柄的复眼,其它体节均有一对附肢。
头部附肢有2对,分别是第一、第二触角,第一触角为双肢型,十分短小,内有平衡器,第二触角为单肢型,也十分短小,基部下方有出水孔,即尿液排泄孔;两对触角均具触觉与嗅觉功能。第二触角外侧的复眼,视角可达180°,具有再生功能,但如果眼珠和眼柄都损坏的话,就只能在眼窝中长出一只触角,而不是新眼。
头部。
口腔内的口器,从里到外依次为大颚,第一、第二小颚以及第一、第二、第三颚足,其中,大颚用来撕裂食物。口框形状是螃蟹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胸部两边有五对附肢,又叫胸足,其中,第一对特别强壮,有捕食、挖掘、防御功能,称为螯足,基部上方是入水孔,一般雄性螯足比雌性大;后四对称为步足,具有爬行、游泳、挖掘功能。胸足由近体至末端分为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前节)、指节;胸足都有再生功能,步足还有辨味本领。
步足与螯足。
腹部的附肢,雄蟹有2对,单肢型,位于第1、2腹节上,呈管状和棍状,已演变为交接器,又叫生殖肢,交配时用于输送精荚;雌蟹有4对,双肢型,位于第2~5腹节上,内肢密布细而长的刚毛,约30-40排,用以抱卵,外肢刚毛则粗而短,起保护卵群作用。腹部的附肢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腹部附肢。
蟹类的腹神经节非常灵敏,当人或其它生物靠近9米,它们就都躲起来了。此外,河蟹的刚毛也有触觉功能。
不同地方的蟹进化出不同的身体结构,有的跑得飞快,例如角眼沙蟹,最快速度达到每秒2米,也有的会爬,例如褶痕擬相手蟹,尾脚带钩,能将身体牢牢钉在树上,还有的会游,例如锯缘青蟳,游行速度达到每秒1米以上。
一只用尾足游泳的梭子蟹。
4、蟹的生长。
从发育生物学角度来看,蟹的一生分为胚胎发育、幼体发育、成体发育、性腺发育和交配产卵五个阶段,具体的生长历程概括为:受精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不同种类生长阶段有所不同,例如河蟹,除了经历受精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还有仔蟹(豆蟹)、幼蟹(扣蟹)、黄蟹(六月黄)、绿蟹(成蟹)和亲蟹等共八个阶段。
蟹的5个生长阶段。
各种蟹有不同的交配方式,大多都是传教士体位,持续时间由几分钟到数天。交配后,雌蟹不久便产卵,并与储精囊的精子进行受精作用,然后再排出受精卵,用腹肢刚毛抱住,直至孵出幼体;不同蟹种抱卵的数目差异极大,从数十至数百万都有,例如溪蟹一般几千,河蟹则上百万,而且能产2~3次。
抱卵数目差异明显。
刚孵出的幼体非常小,通常只有2~3毫米,外形与成蟹完全不同,微小透明,或带骨刺,犹如水蚤,故称之为蚤状幼体。它们随波逐流,以微生物为食;蚤状幼体经过多次蜕皮,例如河蟹一般5次,体型逐渐增大,便成大眼幼体。
梭子蟹蚤状幼体。
大眼幼体形似蜘蛛,有一条小尾巴,具备一定的游动和攀附能力,以浮游生物为食;这时的大眼幼体比较像蟹,但腹部较大,并不折叠于胸部下方。经过数次蜕皮后,大眼幼体逐步半透明,尾巴开始收缩于胸部下,经过最后一次蜕皮,便成了幼蟹。
梭子蟹大眼幼体。
形态发育完善的幼蟹,除了交接器还会变化外,外形已固定,这之后的蜕壳便叫生长蜕壳,而交配期的蜕壳称为生殖蜕壳,这也是最后一次蜕壳。幼体的蜕壳又叫发育式变态蜕壳,因为每一次蜕壳,蟹的形态结构都会发生变化,直至完善。
一只蜘蛛蟹正在蜕壳。
蟹一生蜕多少次壳?不同蟹种、地方、时期都会产生不同的数字,无法定论。甲壳是没有生命的坚硬结构,不能随着身体增长而扩大,因此相隔一段时间蟹就必须蜕壳,同时通过蜕壳蜕掉甲壳上的附着物和寄生虫,因此,蜕壳对于蟹的生存、生长有着重要意义。网上有文章为了吹嘘“软壳蟹”,竟生搬硬套脱胎换骨这个成语,说蟹不仅是蜕掉外骨骼,还把胃、鳃、肠道的皮以及胃磨的3块齿板也留在旧壳里,我一度还信以为真。
部分蟹的生长过程还要经历洄游过程,例如野生河蟹,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两次洄游:。
一是幼体时的索饵洄游,即溯河洄游。受精卵发育成幼蟹后,开始向淡水区域溯游,遇到饵料丰盛的河湾或湖泊,便营穴居或隐居,为期大约18个月。
二是成熟后的生殖洄游,即降河洄游。秋末冬初,河蟹性腺成熟,开始洄游至近海区繁殖产卵,因为河蟹排卵时必须保持渗透平衡,否则会因为不同压力而导致水肿死亡,这就是“秋风响,蟹脚痒”的来源。
中华绒螯蟹洄游示意图。
但也有1300种淡水蟹,无需跑去海边繁殖了,因为它们已经进化出在卵中直接发育的模式,即不用经过变态发育的幼虫阶段,而是发育成幼蟹后再离开母蟹,幼蟹比起幼体大很多,也因此,淡水蟹的后代不是很多,有些物种甚至陷入濒危。
孵化出来的小蟹依然被母蟹放在腹下保护着。
自然环境中的蟹一般以植食性为主,例如海藻、浮萍、满江红、水葫芦、金鱼藻等水草,有时也吃微生物、虫类等,视乎种类,但绝大多数蟹类特别喜欢吃腐肉;进食不同的食物,蟹膏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以藻类为主食的,蟹膏一般是绿色,以微生物为主食的,蟹膏则会是黄色。下图是一滴海水放大25倍后,可看到围绕着幼蟹周围充满了食物。
DavidLittschwager《OneDipoftheHandNet》。
5、蟹的分布。
超过80%的蟹类生活在海里或部分生活史与海洋环境有关,例如方蟹、沙蟹生活在潮带间,蛙蟹、馒头蟹、梭子蟹生活在近海,蜘蛛蟹生活在深海;极少数如漂泊蟹则附在木材或其他漂浮物上生活,还有豆蟹、绵蟹、关公蟹等则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
台湾泥沙海底蟹类垂直分布。
需要指出的是,河蟹是中国重要的渔产作物,自然生长的河蟹依北至南分为辽河、黄河、长江、瓯江和闽江几个种群,而养殖蟹则以辽河系、长江系作为代表,辽河系以辽宁省盘锦市产量最高,长江系以苏州最为出名,另外新疆、青海、内蒙也有不少湖泊成功投养河蟹,甚至发展出大城市也能开办“河蟹公寓”。
蟹的分布将会具体到哪一种,在下一篇叙述。
听闻不了你的近况也无法知晓我的惆怅以为两相忘,是谁在心上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日常时间去衡量,缘分去定夺现实无法阻挡,情意放肆流淌还是深藏,让它过往最好忘记,不再...[全文阅读]
耽搁到今日的,是前世未写完的情书。风来不及想念,便匆忙的不见。回望往昔的背影太多的碎片散落在时间的雾里,被一层层落叶掩埋。是金色的芬芳年华,枫叶飘飘零,人间仿苦...[全文阅读]
望着你望着你的走来望着你的走去总感觉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你和我相聚难离别就容易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相聚欢喜容易分离爱分离难相聚是你我的感觉容易悲哀容易...[全文阅读]
看来我在知乎诗词圈只能回答这种不正经的问题了么?坐等掉粉!。隐约兰胸,菽发初匀,玉脂暗香。似罗罗翠叶,新垂桐子;盈盈紫药,乍擘莲房。窦小含泉,花翻露蒂,两两巫峰最断肠。...[全文阅读]
美女篇:。林黛玉_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全文阅读]
我一直很喜欢的,或者在没看三国演义之前就听说过的,不知道算不算名句:。1.。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这句话其实没说完,但我喜欢前...[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收藏!中国咸淡水螃蟹分类大全
下一篇:更多爱情诗歌
喜欢爱情诗歌就经常来哦!
热门爱情诗歌
网友推荐
- 1害羞的情景描写,小说描写训练——害羞
- 2写事的细节描写好段,作文纸条主题句子整理|关于保护环境的句子有这些!
- 3粤剧表演描写,“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
- 4描写衣服服的词语,有没有可以用来描述汉服的句子?
- 5描写大海的神秘,有没有描写夕阳西下的黄昏美景的句子?
- 6描写男女之间感情的爱情诗句集锦
- 7不悦的描写句子,有哪些可以表达自己不爽,不开心愤怒的句子?
- 8句型的描写功能,我们总是在讲五大基本句型,五大基本句型是如何形成的?你真正了解五大基本句型吗?
- 9描写在下大雨,大雨下个不停,各位,求两段很美的描写雨的句子,一段用文艺的,一段用理科的!?
- 10描写马路干净的段落,有没有很干净文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