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三峡800字,部编版语文八上《三峡》注释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2022-12-15 20:26:29
三峽。
郦道元。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作者。
郦道元(約470-527),字善長,範陽涿(zhuō)縣(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仕途坎坷,所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隽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内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爲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譯文。
在三峽七百裏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隻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裏,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确實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凄涼,在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注釋。
本文節選自《水經注校證》卷三十四(中華書局2007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遊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自:于。這裏是“在”的意思。
兩岸連山,略無阙處: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略無,完全沒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月:日月。曦,日光,這裏指太陽。
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陵,沖上,漫上。陵,山陵。
沿溯(sù)阻絕: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的時候。
王命:皇帝的聖旨。
宣:宣布,傳達。
白帝:古城名,故址在重慶奉節東瞿塘峽口。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荊州。
雖:即使。
奔:這裏指飛奔的馬。
禦:駕着,駕駛。
不以疾:沒有這麽快。
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綠潭:碧綠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
懸泉:懸挂着的泉水瀑布。
飛漱(shù):飛速地往下沖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榮,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剛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肅:肅殺,凄寒。
屬zhǔ引:接連不斷。屬,連接。引,延長。
凄異:凄慘悲涼。
響:回聲。
哀轉:聲音悲涼婉轉。
巴東:今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三聲:幾聲。這裏不是确數。
沾:打濕。
裳(cháng):衣服。
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
自。
從,自三峽七百裏中。
如果,自非亭午夜分。
絕。
斷絕,沿溯阻絕。
極,絕巘多生怪柏。
消失,哀轉久絕。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略無阙處。
轉,通啭,鳴叫。哀轉久絕。
詞類活用。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
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裏。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兩岸連山。省略定語“三峽”。
重岩疊嶂。省略主語“兩岸”。
賞析。
郦道元的《三峽》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隻用不到兩百字的篇幅就描寫出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畫。
第一段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阙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隐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就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第二段開始寫水。作者按照自然時令,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寫春冬三峽之景。“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态,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彙其中,蔚爲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爲一體。極爲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寫秋天三峽之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以“霜”暗指秋季,以實景補足前意。這時已無江水喧騰,卻也不見草木争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之氣。寫秋峽用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漁歌爲證。寫猿又圍繞着“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天三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久絕”,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阙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也讓人從這句漁歌中體會到了漁者生活的艱苦。
凡景語皆情語,寫景狀物能如此,即爲佳作。
郦道元。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作者。
郦道元(約470-527),字善長,範陽涿(zhuō)縣(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仕途坎坷,所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隽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内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爲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譯文。
在三峽七百裏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懸崖峭壁重巒疊嶂,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無法看見。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隻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隻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裏,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确實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凄涼,在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注釋。
本文節選自《水經注校證》卷三十四(中華書局2007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遊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自:于。這裏是“在”的意思。
兩岸連山,略無阙處: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略無,完全沒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月:日月。曦,日光,這裏指太陽。
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陵,沖上,漫上。陵,山陵。
沿溯(sù)阻絕: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的時候。
王命:皇帝的聖旨。
宣:宣布,傳達。
白帝:古城名,故址在重慶奉節東瞿塘峽口。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荊州。
雖:即使。
奔:這裏指飛奔的馬。
禦:駕着,駕駛。
不以疾:沒有這麽快。
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綠潭:碧綠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
懸泉:懸挂着的泉水瀑布。
飛漱(shù):飛速地往下沖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榮,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剛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肅:肅殺,凄寒。
屬zhǔ引:接連不斷。屬,連接。引,延長。
凄異:凄慘悲涼。
響:回聲。
哀轉:聲音悲涼婉轉。
巴東:今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三聲:幾聲。這裏不是确數。
沾:打濕。
裳(cháng):衣服。
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
自。
從,自三峽七百裏中。
如果,自非亭午夜分。
絕。
斷絕,沿溯阻絕。
極,絕巘多生怪柏。
消失,哀轉久絕。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略無阙處。
轉,通啭,鳴叫。哀轉久絕。
詞類活用。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
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裏。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兩岸連山。省略定語“三峽”。
重岩疊嶂。省略主語“兩岸”。
賞析。
郦道元的《三峽》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隻用不到兩百字的篇幅就描寫出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畫。
第一段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阙處”寫山之“連”,“重岩疊嶂,隐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就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第二段開始寫水。作者按照自然時令,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寫春冬三峽之景。“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态,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彙其中,蔚爲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爲一體。極爲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寫秋天三峽之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以“霜”暗指秋季,以實景補足前意。這時已無江水喧騰,卻也不見草木争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之氣。寫秋峽用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漁歌爲證。寫猿又圍繞着“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天三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久絕”,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阙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也讓人從這句漁歌中體會到了漁者生活的艱苦。
凡景語皆情語,寫景狀物能如此,即爲佳作。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仕途坎坷,所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陵,冲上,漫上。陵,山陵。
沿溯(sù)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白帝:古城名,故址在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着,驾驶。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衣服。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自。
从,自三峡七百里中。
如果,自非亭午夜分。
绝。
断绝,沿溯阻绝。
极,绝巘多生怪柏。
消失,哀转久绝。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略无阙处。
转,通啭,鸣叫。哀转久绝。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生活的艰苦。
凡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能如此,即为佳作。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仕途坎坷,所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陵,冲上,漫上。陵,山陵。
沿溯(sù)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白帝:古城名,故址在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着,驾驶。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衣服。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自。
从,自三峡七百里中。
如果,自非亭午夜分。
绝。
断绝,沿溯阻绝。
极,绝巘多生怪柏。
消失,哀转久绝。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略无阙处。
转,通啭,鸣叫。哀转久绝。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生活的艰苦。
凡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能如此,即为佳作。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上一篇:《早赴临台立马待漏口号寄弟群》
下一篇:更多古风词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