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浔阳望香炉峰①》
发布时间:2022-12-21 10:17:18
晚泊浔陽望香爐峰① - 孟浩然
挂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②
泊舟浔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③
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鍾。① 香爐峰:又作“廬山”、“廬峰”。
② 挂席:又作“挂帆”。
③ 遠公:晉代高僧慧遠的尊稱。
這首詩色彩淡素,渾成無迹,後人歎爲“天籁”之作。上來四句,頗有氣勢,尺幅千裏,一氣直下。詩人用淡筆随意一揮,便把這江山勝處的風貌勾勒出來了,而且還傳遞了神情。
試想在那千裏煙波江上,揚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無山,但總不見名山,直到船泊浔陽城下,頭一擡,那秀拔挺出的廬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爐峰,這才見到了你,果然名不虛傳!”四句詩,一氣呵成,到“始”字輕輕一點,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悅之情就顯示出來了。
香爐峰是廬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詩人的歌詠中常見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望廬山瀑布》),在李白筆下,香爐峰青銅般的顔色,被紅日映照,從雲環霧繞中透射出紫色的煙霞,這色彩何等濃麗。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輝的濃筆,表現出他熱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絢爛的詩風。而此時的孟浩然隻是怡悅而安詳地觀賞,領略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純乎是水墨的淡筆,那麽含蓄、空靈。從悠然遙望廬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種悠遠的情思。
詩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見景,稍帶述情,落筆空靈;下半首以情帶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靈之筆來寫,确如昔人評曰:“一片空靈”。
香爐峰煙雲飄逸,遠“望”着的詩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飄忽,引起種種遐想。詩人想起了東晉高僧慧遠,他愛廬山,刺史桓伊爲他在這裏建造了一座禅舍名“東林精舍”。據雲那處所是:“洞盡山美,卻負香爐之峰,傍帶瀑布之壑,……清泉環階,白雲滿室。”到這兒來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氣肅”。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絕棄塵俗,當然也是爲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李白《贈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懷塵外蹤”的情懷是不難理解的。
詩人在遐想,深深懷念這位高僧的塵外幽蹤,這時,夕陽斜照,忽然隐隐約約聽到從遠公安禅之地的東林寺裏傳來陣陣鍾聲,東林精舍近在眼前,而遠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見,空聞鍾聲,心中不禁興起一種無端的怅惘。“空”字情韻極爲豐富。這兒是倒裝句法,應該是先聞東林之鍾然後得知精舍已“近”。這一結餘音袅袅,含有不盡之意。且點出東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處。“日暮”二字說明聞鍾的時刻,“聞鍾”又渲染了“日暮”的氣氛,加深了深遠的意境;同時,也是點題。
這首詩,詩人寫來毫不費力,真有“揮毫落紙如雲煙”之妙。詩人寫出了“晚泊浔陽”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流露出對隐逸生活的傾羨。然而盡管“精舍”很“近”,詩人卻不寫登臨拜谒,筆墨下到“空聞”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遠。難怪主“神韻”說的清人王士禛極爲贊賞此詩,把它與李白詩“牛渚西江夜”并舉,用以說明司空圖《詩品》中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妙境,還說:“詩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無迹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錢仲聯 徐永端)【作品評述】晚泊浔陽望香爐峰①
挂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②
泊舟浔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③
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鍾。
挂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②
泊舟浔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③
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鍾。① 香爐峰:又作“廬山”、“廬峰”。
② 挂席:又作“挂帆”。
③ 遠公:晉代高僧慧遠的尊稱。
這首詩色彩淡素,渾成無迹,後人歎爲“天籁”之作。上來四句,頗有氣勢,尺幅千裏,一氣直下。詩人用淡筆随意一揮,便把這江山勝處的風貌勾勒出來了,而且還傳遞了神情。
試想在那千裏煙波江上,揚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無山,但總不見名山,直到船泊浔陽城下,頭一擡,那秀拔挺出的廬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爐峰,這才見到了你,果然名不虛傳!”四句詩,一氣呵成,到“始”字輕輕一點,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悅之情就顯示出來了。
香爐峰是廬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詩人的歌詠中常見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望廬山瀑布》),在李白筆下,香爐峰青銅般的顔色,被紅日映照,從雲環霧繞中透射出紫色的煙霞,這色彩何等濃麗。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輝的濃筆,表現出他熱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絢爛的詩風。而此時的孟浩然隻是怡悅而安詳地觀賞,領略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純乎是水墨的淡筆,那麽含蓄、空靈。從悠然遙望廬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種悠遠的情思。
詩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見景,稍帶述情,落筆空靈;下半首以情帶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靈之筆來寫,确如昔人評曰:“一片空靈”。
香爐峰煙雲飄逸,遠“望”着的詩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飄忽,引起種種遐想。詩人想起了東晉高僧慧遠,他愛廬山,刺史桓伊爲他在這裏建造了一座禅舍名“東林精舍”。據雲那處所是:“洞盡山美,卻負香爐之峰,傍帶瀑布之壑,……清泉環階,白雲滿室。”到這兒來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氣肅”。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絕棄塵俗,當然也是爲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李白《贈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懷塵外蹤”的情懷是不難理解的。
詩人在遐想,深深懷念這位高僧的塵外幽蹤,這時,夕陽斜照,忽然隐隐約約聽到從遠公安禅之地的東林寺裏傳來陣陣鍾聲,東林精舍近在眼前,而遠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見,空聞鍾聲,心中不禁興起一種無端的怅惘。“空”字情韻極爲豐富。這兒是倒裝句法,應該是先聞東林之鍾然後得知精舍已“近”。這一結餘音袅袅,含有不盡之意。且點出東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處。“日暮”二字說明聞鍾的時刻,“聞鍾”又渲染了“日暮”的氣氛,加深了深遠的意境;同時,也是點題。
這首詩,詩人寫來毫不費力,真有“揮毫落紙如雲煙”之妙。詩人寫出了“晚泊浔陽”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流露出對隐逸生活的傾羨。然而盡管“精舍”很“近”,詩人卻不寫登臨拜谒,筆墨下到“空聞”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遠。難怪主“神韻”說的清人王士禛極爲贊賞此詩,把它與李白詩“牛渚西江夜”并舉,用以說明司空圖《詩品》中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妙境,還說:“詩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無迹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錢仲聯 徐永端)【作品評述】晚泊浔陽望香爐峰①
挂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②
泊舟浔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③
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鍾。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① -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②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③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① 香炉峰:又作“庐山”、“庐峰”。
② 挂席:又作“挂帆”。
③ 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
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
试想在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何等浓丽。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诗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灵之笔来写,确如昔人评曰:“一片空灵”。
香炉峰烟云飘逸,远“望”着的诗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飘忽,引起种种遐想。诗人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他爱庐山,刺史桓伊为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禅舍名“东林精舍”。据云那处所是:“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到这儿来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绝弃尘俗,当然也是为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怀尘外踪”的情怀是不难理解的。
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的尘外幽踪,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这一结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且点出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日暮”二字说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加深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是点题。
这首诗,诗人写来毫不费力,真有“挥毫落纸如云烟”之妙。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下到“空闻”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难怪主“神韵”说的清人王士禛极为赞赏此诗,把它与李白诗“牛渚西江夜”并举,用以说明司空图《诗品》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还说:“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钱仲联 徐永端)【作品评述】晚泊浔阳望香炉峰①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②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③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②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③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① 香炉峰:又作“庐山”、“庐峰”。
② 挂席:又作“挂帆”。
③ 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
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
试想在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何等浓丽。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诗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灵之笔来写,确如昔人评曰:“一片空灵”。
香炉峰烟云飘逸,远“望”着的诗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飘忽,引起种种遐想。诗人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他爱庐山,刺史桓伊为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禅舍名“东林精舍”。据云那处所是:“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到这儿来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绝弃尘俗,当然也是为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怀尘外踪”的情怀是不难理解的。
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的尘外幽踪,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这一结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且点出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日暮”二字说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加深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是点题。
这首诗,诗人写来毫不费力,真有“挥毫落纸如云烟”之妙。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下到“空闻”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难怪主“神韵”说的清人王士禛极为赞赏此诗,把它与李白诗“牛渚西江夜”并举,用以说明司空图《诗品》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还说:“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钱仲联 徐永端)【作品评述】晚泊浔阳望香炉峰①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②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③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晚泊浔阳望香炉峰①》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
热门古诗文
- 1国风·周南·桃夭
- 2谢叔子阳丈惠诗
- 3《长恨歌》
- 4《观刈麦》
- 5《寻隐者不遇》
- 6登二妃庙
- 7《春江花月夜》
- 8《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 9《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 10《苦竹》
网友推荐
- 1《风雪中作》
- 2《送张中丞归使幕》
- 3《悯农》
- 4游子吟原文 游子吟配乐朗诵轻音乐
- 5《早雁》
- 6《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7《病中友人相访》
- 8《山行》
- 9《霜月》
- 10《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