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水草的现代,《诗经》和《楚辞》中的植物,现在的名字和样子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3-03-09 20:54:06
(本文由本人原創,轉載必須得到許可)。
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降,齊、魯、韓三家先後亡佚,隻剩毛詩流傳至今,所以《詩經》又稱“毛詩”。談到《詩經》中的植物,就必須要提我國最早的關于動植物的專著——三國(吳)陸玑撰《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以下簡稱《疏》),這是一部專門針對《詩經》中提到的動植物進行注解的著作。 。
據《疏》跋中統計《詩經》“凡草本之類八十,木之類三十有四”共提到114種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就有10種,占比達8.8%,這遠高于Christopher.D.K.Cook在AquaticPlantBook中水生植物占總植物種類比例爲1%~2%的估計,由此可見水生植物在先秦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荇菜(Nymphoidespeltatum)。
《詩經》的開篇《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就以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做主角。荇菜不久前還歸于龍膽科(Gentianaceæ),現在則歸在睡菜科(Menyanthaceæ)下。其成葉浮在水面上,如同睡美人一般,而莖則長短不一,形成參差之狀。《疏》中提到荇菜“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可見在古代是一種很好的下酒菜。徐志摩在《再别康橋》中寫道“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表達了他對劍橋的留戀之情,然而詩中的描述的“青荇”,似乎并非荇菜,而是某種沉水植物——因爲荇菜是浮葉植物,葉子都漂浮與水面上,似乎不太可能在“水底招搖”。
↑↑↑↑↑↑↑↑↑↑↑↑↑↑↑↑↑↑大者爲浮萍(Lemnaminor),小者爲青萍(L.pauclcostata)。
《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中提到了的植物“蘋”,對此《疏》中的解釋爲“蘋,今水上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謂之蘋,小者謂之蓱。”然而蘋、萍、蓱是否爲同一種植物卻不清楚。事實上浮萍科(Lemnaceæ)根據根系數目的多寡可以分爲好幾個種,《詩經》中提到的是具體是哪一種很難确定,隻能籠統地解釋爲浮萍。不過可以确定的是和《小雅·鹿鳴》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中的“蘋”不是同一個物種,這裏的蘋不是浮萍,而應是艾蒿(Artemisiaargyi),即便“蘋”在許慎《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無根,浮水而生”,因爲這首詩的後面接下來的蒿、芩都是陸生植物,這是《詩經》中常用的“賦”的表現手法,由此可以推斷這應是一種陸生植物,而不是水生植物。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
而《召南·采蘋》接下來提到的“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中的藻更加難以确定,卻在《詩經》中屢次提到(“魚在在藻,有頒其首。”《小雅·魚藻》;“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頌·魯頌》)《疏》中認爲“藻,水草也,生于水底,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水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其一種莖大如钗,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從《疏》中的描述看聚藻大概是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æ)的狐尾藻(Myriophyllumspp.),這是一種常見的沉水植物,世界廣布,常常被用作園林造景。
↑↑↑↑↑↑↑↑↑↑↑↑↑↑↑↑↑↑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衛風·碩人》中提到的葭、菼分别是蘆葦和荻(“大車檻檻,毳衣如菼”《王風·大車》),而《詩經》中的葦則是指葦席(“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衛風·河廣》)提到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的更著名的詩句則是“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秦風·蒹葭》,這很明顯是西北秋季的意象,無論有霜的秋季清晨還是傍晚,簌簌的蘆葦總給人以凄涼肅殺之感。說起來蘆葦是一種很難界定生活型的植物,因爲它不僅能在水邊生長,在離水源很遠的地方也能看到它的身影,我就曾經在西藏劄達離河流一百多米的迷你沙漠中見到過高而纖細的蘆葦。蘆葦有一個葉片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即葉片順着葉脈的一半處有一個折痕,有一個傳說是被王母娘娘掐的。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可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爲人有能思想的靈魂。老子也曾經說過:“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道德經》第七十六章)柔弱如蘆葦者,卻能分布到全世界,在各種條件下都能生長,可見其适應性之強大。在南方還有一種常見的同屬植物卡開蘆(Ph.karka)。
↑↑↑↑↑↑↑↑↑↑↑↑↑↑↑↑↑↑荷花(Nelumbonucifera)。
《鄭風·山有扶蘇》則提到荷花(“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而在《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與蕳。彼澤之陂,有蒲菡萏。”中一口氣提到了荷的另兩個别稱蕑、菡萏,而作爲水中仙子的荷花(Nelumbonucifera)在古代還有水芙蓉、芙蕖、水華、澤芝等等美麗動聽的稱謂。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種子就是蓮子,我國遼甯省普蘭店出土的古蓮子經過碳同位素測定,存在年代在千年之前,根據1982年發表在英國《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ExtremelongevityoflotusseedsfromPulantien,顯示在泥碳層中挖掘的蓮子在400多年後的現代依然可以萌發并開花。
↑↑↑↑↑↑↑↑↑↑↑↑↑↑↑↑↑↑東方香蒲(Typhaorientalis)。
在《陳風·澤陂》中還提到了蒲草,而提到香蒲(Typhaspp.)的還有好幾處(“揚之水,不流束蒲。”《國風·王風》;“魚在在藻,依于其蒲。”《小雅·魚藻》)。這說明了在當時,荷花和香蒲都很重要。香蒲現在一般隻作爲園林造景被運用,不過在古代,它是很重要的造席原料。
↑↑↑↑↑↑↑↑↑↑↑↑↑↑↑↑↑↑水蔥(Schoenoplectustabernæmontani)。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小雅·斯幹》中的“莞”在《說文解字》中隻被解釋成“可以作席”,不過雖然東莞就是由莞草而命名,但莞草是什麽一直不能具體确定,一般認爲是莎草科(Cyperaceæ)藨草屬的水蔥(Schoenoplectustabernæmontani)或藨草(S.triqueter)之類。和蘆葦一樣,也是很重要的造紙原料。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小雅·采菽》;“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頌·魯頌》這兩句中的芹是旱芹(Apiumgraveolens)呢,還是水芹(Oenanthejavanica)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不過不難回答。旱芹原産于地中海沿岸,我國芹菜栽培始于漢代,那麽在春秋《詩經》産生的年代自然不可能見到,而這兩句詩中的泉、水都指明了這種植物生長于水邊,而且這首詩前三段都出現了“思樂泮水,薄采其藻”和“思樂泮水,薄采其茆。”“藻”和“茆”這兩種水生植物。那麽合理推斷應該是水芹了。
↑↑↑↑↑↑↑↑↑↑↑↑↑↑↑↑↑莼菜(Braseniaschreberi) 而茆,即莼菜(Braseniaschreberi),原本很常見,但由于污染和人類采摘,已經被列入中國保護植物名錄了——不過人工養殖的還可以食用。《疏》中提到:“茆與荇菜相似,葉大如手,赤圓,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莖大如匕柄。葉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謂之蒪菜。”這裏有一點不準确,莼菜葉子應是标準的橢圓形,而不是圓形。提到莼菜,那自然會想到一道浙江名菜:西湖莼菜羹。莼菜本身沒有味道,嫩葉可食,勝在口感的圓融、鮮美滑嫩。
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降,齊、魯、韓三家先後亡佚,隻剩毛詩流傳至今,所以《詩經》又稱“毛詩”。談到《詩經》中的植物,就必須要提我國最早的關于動植物的專著——三國(吳)陸玑撰《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以下簡稱《疏》),這是一部專門針對《詩經》中提到的動植物進行注解的著作。 。
據《疏》跋中統計《詩經》“凡草本之類八十,木之類三十有四”共提到114種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就有10種,占比達8.8%,這遠高于Christopher.D.K.Cook在AquaticPlantBook中水生植物占總植物種類比例爲1%~2%的估計,由此可見水生植物在先秦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荇菜(Nymphoidespeltatum)。
《詩經》的開篇《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就以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做主角。荇菜不久前還歸于龍膽科(Gentianaceæ),現在則歸在睡菜科(Menyanthaceæ)下。其成葉浮在水面上,如同睡美人一般,而莖則長短不一,形成參差之狀。《疏》中提到荇菜“鬻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可見在古代是一種很好的下酒菜。徐志摩在《再别康橋》中寫道“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表達了他對劍橋的留戀之情,然而詩中的描述的“青荇”,似乎并非荇菜,而是某種沉水植物——因爲荇菜是浮葉植物,葉子都漂浮與水面上,似乎不太可能在“水底招搖”。
↑↑↑↑↑↑↑↑↑↑↑↑↑↑↑↑↑↑大者爲浮萍(Lemnaminor),小者爲青萍(L.pauclcostata)。
《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中提到了的植物“蘋”,對此《疏》中的解釋爲“蘋,今水上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謂之蘋,小者謂之蓱。”然而蘋、萍、蓱是否爲同一種植物卻不清楚。事實上浮萍科(Lemnaceæ)根據根系數目的多寡可以分爲好幾個種,《詩經》中提到的是具體是哪一種很難确定,隻能籠統地解釋爲浮萍。不過可以确定的是和《小雅·鹿鳴》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中的“蘋”不是同一個物種,這裏的蘋不是浮萍,而應是艾蒿(Artemisiaargyi),即便“蘋”在許慎《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無根,浮水而生”,因爲這首詩的後面接下來的蒿、芩都是陸生植物,這是《詩經》中常用的“賦”的表現手法,由此可以推斷這應是一種陸生植物,而不是水生植物。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
而《召南·采蘋》接下來提到的“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中的藻更加難以确定,卻在《詩經》中屢次提到(“魚在在藻,有頒其首。”《小雅·魚藻》;“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頌·魯頌》)《疏》中認爲“藻,水草也,生于水底,有二種,其一種葉如雞蘇(水蘇),莖大如箸,長四五尺;其一種莖大如钗,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從《疏》中的描述看聚藻大概是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æ)的狐尾藻(Myriophyllumspp.),這是一種常見的沉水植物,世界廣布,常常被用作園林造景。
↑↑↑↑↑↑↑↑↑↑↑↑↑↑↑↑↑↑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衛風·碩人》中提到的葭、菼分别是蘆葦和荻(“大車檻檻,毳衣如菼”《王風·大車》),而《詩經》中的葦則是指葦席(“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衛風·河廣》)提到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的更著名的詩句則是“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秦風·蒹葭》,這很明顯是西北秋季的意象,無論有霜的秋季清晨還是傍晚,簌簌的蘆葦總給人以凄涼肅殺之感。說起來蘆葦是一種很難界定生活型的植物,因爲它不僅能在水邊生長,在離水源很遠的地方也能看到它的身影,我就曾經在西藏劄達離河流一百多米的迷你沙漠中見到過高而纖細的蘆葦。蘆葦有一個葉片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即葉片順着葉脈的一半處有一個折痕,有一個傳說是被王母娘娘掐的。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可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爲人有能思想的靈魂。老子也曾經說過:“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道德經》第七十六章)柔弱如蘆葦者,卻能分布到全世界,在各種條件下都能生長,可見其适應性之強大。在南方還有一種常見的同屬植物卡開蘆(Ph.karka)。
↑↑↑↑↑↑↑↑↑↑↑↑↑↑↑↑↑↑荷花(Nelumbonucifera)。
《鄭風·山有扶蘇》則提到荷花(“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而在《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與蕳。彼澤之陂,有蒲菡萏。”中一口氣提到了荷的另兩個别稱蕑、菡萏,而作爲水中仙子的荷花(Nelumbonucifera)在古代還有水芙蓉、芙蕖、水華、澤芝等等美麗動聽的稱謂。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種子就是蓮子,我國遼甯省普蘭店出土的古蓮子經過碳同位素測定,存在年代在千年之前,根據1982年發表在英國《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ExtremelongevityoflotusseedsfromPulantien,顯示在泥碳層中挖掘的蓮子在400多年後的現代依然可以萌發并開花。
↑↑↑↑↑↑↑↑↑↑↑↑↑↑↑↑↑↑東方香蒲(Typhaorientalis)。
在《陳風·澤陂》中還提到了蒲草,而提到香蒲(Typhaspp.)的還有好幾處(“揚之水,不流束蒲。”《國風·王風》;“魚在在藻,依于其蒲。”《小雅·魚藻》)。這說明了在當時,荷花和香蒲都很重要。香蒲現在一般隻作爲園林造景被運用,不過在古代,它是很重要的造席原料。
↑↑↑↑↑↑↑↑↑↑↑↑↑↑↑↑↑↑水蔥(Schoenoplectustabernæmontani)。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小雅·斯幹》中的“莞”在《說文解字》中隻被解釋成“可以作席”,不過雖然東莞就是由莞草而命名,但莞草是什麽一直不能具體确定,一般認爲是莎草科(Cyperaceæ)藨草屬的水蔥(Schoenoplectustabernæmontani)或藨草(S.triqueter)之類。和蘆葦一樣,也是很重要的造紙原料。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小雅·采菽》;“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頌·魯頌》這兩句中的芹是旱芹(Apiumgraveolens)呢,還是水芹(Oenanthejavanica)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不過不難回答。旱芹原産于地中海沿岸,我國芹菜栽培始于漢代,那麽在春秋《詩經》産生的年代自然不可能見到,而這兩句詩中的泉、水都指明了這種植物生長于水邊,而且這首詩前三段都出現了“思樂泮水,薄采其藻”和“思樂泮水,薄采其茆。”“藻”和“茆”這兩種水生植物。那麽合理推斷應該是水芹了。
↑↑↑↑↑↑↑↑↑↑↑↑↑↑↑↑↑莼菜(Braseniaschreberi) 而茆,即莼菜(Braseniaschreberi),原本很常見,但由于污染和人類采摘,已經被列入中國保護植物名錄了——不過人工養殖的還可以食用。《疏》中提到:“茆與荇菜相似,葉大如手,赤圓,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莖大如匕柄。葉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謂之蒪菜。”這裏有一點不準确,莼菜葉子應是标準的橢圓形,而不是圓形。提到莼菜,那自然會想到一道浙江名菜:西湖莼菜羹。莼菜本身沒有味道,嫩葉可食,勝在口感的圓融、鮮美滑嫩。
以上就是描寫水草的現代,《詩經》和《楚辭》中的植物,現在的名字和樣子是怎樣的?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由本人原创,转载必须得到许可)。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降,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只剩毛诗流传至今,所以《诗经》又称“毛诗”。谈到《诗经》中的植物,就必须要提我国最早的关于动植物的专著——三国(吴)陆玑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下简称《疏》),这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 。
据《疏》跋中统计《诗经》“凡草本之类八十,木之类三十有四”共提到114种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就有10种,占比达8.8%,这远高于Christopher.D.K.Cook在AquaticPlantBook中水生植物占总植物种类比例为1%~2%的估计,由此可见水生植物在先秦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荇菜(Nymphoidespeltatum)。
《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就以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做主角。荇菜不久前还归于龙胆科(Gentianaceæ),现在则归在睡菜科(Menyanthaceæ)下。其成叶浮在水面上,如同睡美人一般,而茎则长短不一,形成参差之状。《疏》中提到荇菜“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可见在古代是一种很好的下酒菜。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他对剑桥的留恋之情,然而诗中的描述的“青荇”,似乎并非荇菜,而是某种沉水植物——因为荇菜是浮叶植物,叶子都漂浮与水面上,似乎不太可能在“水底招摇”。
↑↑↑↑↑↑↑↑↑↑↑↑↑↑↑↑↑↑大者为浮萍(Lemnaminor),小者为青萍(L.pauclcostata)。
《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中提到了的植物“蘋”,对此《疏》中的解释为“蘋,今水上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谓之蘋,小者谓之蓱。”然而蘋、萍、蓱是否为同一种植物却不清楚。事实上浮萍科(Lemnaceæ)根据根系数目的多寡可以分为好几个种,《诗经》中提到的是具体是哪一种很难确定,只能笼统地解释为浮萍。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和《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的“苹”不是同一个物种,这里的苹不是浮萍,而应是艾蒿(Artemisiaargyi),即便“苹”在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无根,浮水而生”,因为这首诗的后面接下来的蒿、芩都是陆生植物,这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表现手法,由此可以推断这应是一种陆生植物,而不是水生植物。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
而《召南·采蘋》接下来提到的“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中的藻更加难以确定,却在《诗经》中屡次提到(“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小雅·鱼藻》;“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颂·鲁颂》)《疏》中认为“藻,水草也,生于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水苏),茎大如箸,长四五尺;其一种茎大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从《疏》中的描述看聚藻大概是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æ)的狐尾藻(Myriophyllumspp.),这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世界广布,常常被用作园林造景。
↑↑↑↑↑↑↑↑↑↑↑↑↑↑↑↑↑↑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卫风·硕人》中提到的葭、菼分别是芦苇和荻(“大车槛槛,毳衣如菼”《王风·大车》),而《诗经》中的苇则是指苇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卫风·河广》)提到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的更著名的诗句则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这很明显是西北秋季的意象,无论有霜的秋季清晨还是傍晚,簌簌的芦苇总给人以凄凉肃杀之感。说起来芦苇是一种很难界定生活型的植物,因为它不仅能在水边生长,在离水源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它的身影,我就曾经在西藏札达离河流一百多米的迷你沙漠中见到过高而纤细的芦苇。芦苇有一个叶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叶片顺着叶脉的一半处有一个折痕,有一个传说是被王母娘娘掐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可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能思想的灵魂。老子也曾经说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柔弱如芦苇者,却能分布到全世界,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生长,可见其适应性之强大。在南方还有一种常见的同属植物卡开芦(Ph.karka)。
↑↑↑↑↑↑↑↑↑↑↑↑↑↑↑↑↑↑荷花(Nelumbonucifera)。
《郑风·山有扶苏》则提到荷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而在《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蕳。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中一口气提到了荷的另两个别称蕑、菡萏,而作为水中仙子的荷花(Nelumbonucifera)在古代还有水芙蓉、芙蕖、水华、泽芝等等美丽动听的称谓。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就是莲子,我国辽宁省普兰店出土的古莲子经过碳同位素测定,存在年代在千年之前,根据1982年发表在英国《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ExtremelongevityoflotusseedsfromPulantien,显示在泥碳层中挖掘的莲子在400多年后的现代依然可以萌发并开花。
↑↑↑↑↑↑↑↑↑↑↑↑↑↑↑↑↑↑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
在《陈风·泽陂》中还提到了蒲草,而提到香蒲(Typhaspp.)的还有好几处(“扬之水,不流束蒲。”《国风·王风》;“鱼在在藻,依于其蒲。”《小雅·鱼藻》)。这说明了在当时,荷花和香蒲都很重要。香蒲现在一般只作为园林造景被运用,不过在古代,它是很重要的造席原料。
↑↑↑↑↑↑↑↑↑↑↑↑↑↑↑↑↑↑水葱(Schoenoplectustabernæmontani)。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小雅·斯干》中的“莞”在《说文解字》中只被解释成“可以作席”,不过虽然东莞就是由莞草而命名,但莞草是什么一直不能具体确定,一般认为是莎草科(Cyperaceæ)藨草属的水葱(Schoenoplectustabernæmontani)或藨草(S.triqueter)之类。和芦苇一样,也是很重要的造纸原料。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小雅·采菽》;“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颂·鲁颂》这两句中的芹是旱芹(Apiumgraveolens)呢,还是水芹(Oenanthejavanica)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过不难回答。旱芹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芹菜栽培始于汉代,那么在春秋《诗经》产生的年代自然不可能见到,而这两句诗中的泉、水都指明了这种植物生长于水边,而且这首诗前三段都出现了“思乐泮水,薄采其藻”和“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藻”和“茆”这两种水生植物。那么合理推断应该是水芹了。
↑↑↑↑↑↑↑↑↑↑↑↑↑↑↑↑↑莼菜(Braseniaschreberi) 而茆,即莼菜(Braseniaschreberi),原本很常见,但由于污染和人类采摘,已经被列入中国保护植物名录了——不过人工养殖的还可以食用。《疏》中提到:“茆与荇菜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谓之蒪菜。”这里有一点不准确,莼菜叶子应是标准的椭圆形,而不是圆形。提到莼菜,那自然会想到一道浙江名菜:西湖莼菜羹。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嫩叶可食,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降,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只剩毛诗流传至今,所以《诗经》又称“毛诗”。谈到《诗经》中的植物,就必须要提我国最早的关于动植物的专著——三国(吴)陆玑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下简称《疏》),这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 。
据《疏》跋中统计《诗经》“凡草本之类八十,木之类三十有四”共提到114种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就有10种,占比达8.8%,这远高于Christopher.D.K.Cook在AquaticPlantBook中水生植物占总植物种类比例为1%~2%的估计,由此可见水生植物在先秦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荇菜(Nymphoidespeltatum)。
《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就以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做主角。荇菜不久前还归于龙胆科(Gentianaceæ),现在则归在睡菜科(Menyanthaceæ)下。其成叶浮在水面上,如同睡美人一般,而茎则长短不一,形成参差之状。《疏》中提到荇菜“鬻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可见在古代是一种很好的下酒菜。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他对剑桥的留恋之情,然而诗中的描述的“青荇”,似乎并非荇菜,而是某种沉水植物——因为荇菜是浮叶植物,叶子都漂浮与水面上,似乎不太可能在“水底招摇”。
↑↑↑↑↑↑↑↑↑↑↑↑↑↑↑↑↑↑大者为浮萍(Lemnaminor),小者为青萍(L.pauclcostata)。
《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中提到了的植物“蘋”,对此《疏》中的解释为“蘋,今水上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谓之蘋,小者谓之蓱。”然而蘋、萍、蓱是否为同一种植物却不清楚。事实上浮萍科(Lemnaceæ)根据根系数目的多寡可以分为好几个种,《诗经》中提到的是具体是哪一种很难确定,只能笼统地解释为浮萍。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和《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的“苹”不是同一个物种,这里的苹不是浮萍,而应是艾蒿(Artemisiaargyi),即便“苹”在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无根,浮水而生”,因为这首诗的后面接下来的蒿、芩都是陆生植物,这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表现手法,由此可以推断这应是一种陆生植物,而不是水生植物。
↑↑↑↑↑↑↑↑↑↑↑↑↑↑↑↑↑↑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
而《召南·采蘋》接下来提到的“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中的藻更加难以确定,却在《诗经》中屡次提到(“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小雅·鱼藻》;“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颂·鲁颂》)《疏》中认为“藻,水草也,生于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水苏),茎大如箸,长四五尺;其一种茎大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从《疏》中的描述看聚藻大概是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æ)的狐尾藻(Myriophyllumspp.),这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世界广布,常常被用作园林造景。
↑↑↑↑↑↑↑↑↑↑↑↑↑↑↑↑↑↑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卫风·硕人》中提到的葭、菼分别是芦苇和荻(“大车槛槛,毳衣如菼”《王风·大车》),而《诗经》中的苇则是指苇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卫风·河广》)提到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的更著名的诗句则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这很明显是西北秋季的意象,无论有霜的秋季清晨还是傍晚,簌簌的芦苇总给人以凄凉肃杀之感。说起来芦苇是一种很难界定生活型的植物,因为它不仅能在水边生长,在离水源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它的身影,我就曾经在西藏札达离河流一百多米的迷你沙漠中见到过高而纤细的芦苇。芦苇有一个叶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叶片顺着叶脉的一半处有一个折痕,有一个传说是被王母娘娘掐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可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能思想的灵魂。老子也曾经说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柔弱如芦苇者,却能分布到全世界,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生长,可见其适应性之强大。在南方还有一种常见的同属植物卡开芦(Ph.karka)。
↑↑↑↑↑↑↑↑↑↑↑↑↑↑↑↑↑↑荷花(Nelumbonucifera)。
《郑风·山有扶苏》则提到荷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而在《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蕳。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中一口气提到了荷的另两个别称蕑、菡萏,而作为水中仙子的荷花(Nelumbonucifera)在古代还有水芙蓉、芙蕖、水华、泽芝等等美丽动听的称谓。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就是莲子,我国辽宁省普兰店出土的古莲子经过碳同位素测定,存在年代在千年之前,根据1982年发表在英国《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ExtremelongevityoflotusseedsfromPulantien,显示在泥碳层中挖掘的莲子在400多年后的现代依然可以萌发并开花。
↑↑↑↑↑↑↑↑↑↑↑↑↑↑↑↑↑↑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
在《陈风·泽陂》中还提到了蒲草,而提到香蒲(Typhaspp.)的还有好几处(“扬之水,不流束蒲。”《国风·王风》;“鱼在在藻,依于其蒲。”《小雅·鱼藻》)。这说明了在当时,荷花和香蒲都很重要。香蒲现在一般只作为园林造景被运用,不过在古代,它是很重要的造席原料。
↑↑↑↑↑↑↑↑↑↑↑↑↑↑↑↑↑↑水葱(Schoenoplectustabernæmontani)。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小雅·斯干》中的“莞”在《说文解字》中只被解释成“可以作席”,不过虽然东莞就是由莞草而命名,但莞草是什么一直不能具体确定,一般认为是莎草科(Cyperaceæ)藨草属的水葱(Schoenoplectustabernæmontani)或藨草(S.triqueter)之类。和芦苇一样,也是很重要的造纸原料。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小雅·采菽》;“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颂·鲁颂》这两句中的芹是旱芹(Apiumgraveolens)呢,还是水芹(Oenanthejavanica)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过不难回答。旱芹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芹菜栽培始于汉代,那么在春秋《诗经》产生的年代自然不可能见到,而这两句诗中的泉、水都指明了这种植物生长于水边,而且这首诗前三段都出现了“思乐泮水,薄采其藻”和“思乐泮水,薄采其茆。”“藻”和“茆”这两种水生植物。那么合理推断应该是水芹了。
↑↑↑↑↑↑↑↑↑↑↑↑↑↑↑↑↑莼菜(Braseniaschreberi) 而茆,即莼菜(Braseniaschreberi),原本很常见,但由于污染和人类采摘,已经被列入中国保护植物名录了——不过人工养殖的还可以食用。《疏》中提到:“茆与荇菜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谓之蒪菜。”这里有一点不准确,莼菜叶子应是标准的椭圆形,而不是圆形。提到莼菜,那自然会想到一道浙江名菜:西湖莼菜羹。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嫩叶可食,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林中的鸟儿在歌唱,梨花开、桃花红,农家田头忙播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农家的孩子多欢畅,小小的书包背肩上,骑着马儿上学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旁的...[全文阅读]
几处东升庹舒婷。日出从不属于奔忙的都市。曾连夜雾霾遮掩了它应有的光辉。我置身于穹顶之下,只是心念远方。曾连夜登上海拔二一千米的牛背山山巅,只为一睹旭日东升...[全文阅读]
对农家乐的描写,《诗经》中的《七月》写的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
艺术都是生活的提炼。如果没有切实的体验是写不出打动人心的文字的。但是艺术并不是苦的,艺术是一种享受,精神共鸣,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体验。具体到七月这首诗歌,我想说...[全文阅读]
描写雷雨片段二年级,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知识点+图文讲解
电子教材。点击图片,查看大图。▼▼▼▼。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雷léi(雷雨)(雷声)(电闪雷鸣)。乌wū(乌云)(乌黑)(乌龟)。黑hēi(黑色)(黑夜)(黑板)。压yā...[全文阅读]
描写花园喜爱之情,春夏秋冬和晨午暮夜这样描写,作文不得高分都难!
春夏秋冬和晨午暮夜这样描写,作文不得高分都难!。2016-11-25金坛名思教育。写春夏秋冬和晨午暮夜的作文类型。1.描绘一年四季的景色,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2.描绘...[全文阅读]
最近正好在写相关的东西(虽然没有之前几次有其他的想法提笔没继续下去)。灵感源于排队枪毙(线列战术)。前一段时间很迷排队排队枪毙,就像在无尽的星空航行但身体却只能...[全文阅读]
喜欢儿童诗歌就经常来哦!
热门儿童诗歌
精选儿童诗歌
- 没有了
- 走进
- 林林总总
-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 歌唱
- 播种
- 春天的花朵
- 希望
- 快乐
- 想你
- 你是我生命
- 味道
- 永远
- 散文网
- 对望
- 钱塘江大潮景色描写,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描写雨花茶作文,跟茶有关的作文能有哪些立意?
- 关于语描写的句子,关于景物描写,有哪些精美的的句子或段落?
- 描写水文章的结尾,有哪些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题目?
- 描写牛动作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作词人,从而给知名歌手写歌?
- 描写穿越声音的句子,想问各位有没有环境描写超级优美的句子?
- 描写新郎的句子,有哪些关于月的诗句以及句子,麻烦分享一下?
- 古人描写水的诗句有哪些?
- 元宵佳节热闹场景描写片段摘抄
- 描写内蒙古草原的诗句
- 描写素菜,文学作品中有哪些精彩绝伦的食物描写?
- 爱读书的人的描写,爱读书的朋友会在别人的书上写私人感想吗?
- 描写吊脚楼的句子,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吊脚楼
- 描写感慨的词,有哪些感慨物是人非的诗词?
- 描写森林的神秘,你见过的最令人舒服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什么?
网友推荐
- 1直接描写白描,语文诗歌中白描和直接描写有什么区别?
- 2描写五月的英文诗,5月的诗欣赏
- 3描写香蕉树的段落,网上说香蕉每结一次果,就要把香蕉树砍掉是真实的吗?
- 4有关爱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写到极致的环境描写?
- 5描写小街城市的作文,有哪些优美的文艺的句子、诗、词来描写或形容‘云’的,或者与‘云’有关的?
- 6描写好学生的排比句,100句经典排比句集锦!仿写句子、写作文都能用得到!(收藏)
- 7侧面描写片段片段,看网络小说的时候,有哪些片段让你觉得作者的文化素养并不高?
- 8对杨二嫂人物描写,关于鲁迅杨二嫂这篇课文的不解之处?
- 9关于描写岛屿的中文诗歌或者有岛屿这个意像的诗歌?
- 10关于语描写的句子,关于景物描写,有哪些精美的的句子或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