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谢道韫的美文,谢道韫一生未有好作品,倒是杀过几个人!谢道韫到底算是才女还是豪放女?
发布时间:2023-03-27 16:26:58
題主有此疑問,大概是沒有理清楚三個層面的問題:。
1.就詩詞審美角度而言,“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高妙得多。
2.才女之“才”,不止于詩文創作。
3.作爲意象和典故存在的“謝道韫”≠作爲曆史人物的“謝道韫”。
以下從小到大詳細說說這三個方面的問題。
1.“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高妙得多。
柳絮和鹽,這兩者其實在描摹雪的形象上,還是有點差異,柳絮更像是鵝毛雪,撒鹽則更像是霰。現在已經無法還原當時的雪究竟如何了。然而,從詩詞本身來看,詩詞是一種審美的藝術。柳絮在風的作用之下,團團簇簇,洋洋灑灑,輕盈的姿态,飛舞的神韻,是何等的缱绻風流,撒鹽相對就比較寡淡、刻板。再加上,柳絮因風起是自然界本已存在的現象,撒鹽則是刻意的操作,更顯得生硬。因此,從入詩來說,“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更富于美感、更有意境,也更具于想象力和生發空間。
我們現在看,用柳絮比拟雪花似乎平平無奇,但是放在一千多年前的東晉,這是相當驚豔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幾百年以後的事情了,很難說沒有受到謝道韫的啓發。
2.才女之“才”,不止于詩文創作。
謝道韫在當世即已才名卓著,爲當時主流審美和價值觀所推崇。《晉書》稱其“聰識有才辯”、“雅人深緻”、“風韻高邁,叙緻清雅……詞理無滞”。
謝道韫留下的詩主要有《泰山吟》、《拟嵇中散詠松詩》以及《詠雪聯句》,最爲著名的《詠雪聯句》上面已經說過了。在這裏簡單說說《泰山吟》。
泰山吟。
峨峨東嶽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複非匠,雲構發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将宅斯宇,可以盡天年。就這首詩來說,不拘于具體的山水形象,清虛玄遠,寄意悠渺。從描景入手,而後轉入玄理。深受當時風氣感染,這與《世說》裏濟尼“林下風氣”的評價是一緻的。
魏晉以清談爲風尚,魏晉玄學衍生出玄言詩,謝道韫亦擅長哲理思辨,這兩首詩都帶有非常明顯的玄言色彩。玄言詩是魏晉玄學與詩結合的一個不算很成功的嘗試。玄言詩整體成就都相當有限。詩詞是一種抒情的藝術,不适合講道理,尤其是這種抽象的形而上哲理。今天我們看這兩首詩的成就都隻一般,那是我們開着上帝視角在看,如果放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兩首都是平均水準之上的作品。而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女性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已經是非常非常非常難得了,在同時代,沒有第二位女性能有這樣的成就。
但是,謝道韫的才名,來源并不止詩文創作。當時主流審美和價值觀最爲推崇的才,也并不是詩文創作。
當時最爲盛行的風尚是清談,即談論形而上的抽象事理,以及對宇宙和人生的哲學思考。清談在形式上一般分爲賓主兩方,選擇一個辯題,雙方互相駁難、辯論,反複分析義理,清談往往關乎論者聲譽才名的高下,不僅非常考驗臨場的語言藝術、辯論技巧和思辨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禀賦和豐厚的哲學理論素養,并非人人可爲,而謝道韫則是其中的佼佼者。這豈非一種才華?。
謝道韫以散朗俊逸、清雅超俗的風神著稱于世。“林下風氣”說的就是她。謝道韫具備可媲美魏晉名士之冠“竹林七賢”的“林下風氣”,這在魏晉時代可以說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褒揚,即便是男子當得這一評價的也不多見。“林下風氣”,使人聯想到阮籍、嵇康等名士于竹林下彈琴長嘯、飲酒論詩的潇灑風神,這些土大夫們的審美标準和精神追求,折射在一個處于群體性相對弱勢的女性身上,殊爲難能可貴,千秋之下,仍令人神往不已。
魏晉風流的内核之一是雅量。謝道韫已屆晚年,丈夫和兒子皆已遇害,在亂兵之中面臨白刃加身的險境,還能正顔厲色、慷慨陳詞,保護弱小的外孫,願意自己先死,以緻殺人無數的賊首孫恩也爲之改容,手下留情,保全其弱孫的性命。這種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的膽略和見識,這種赴死前“神色不變”的淡定從容,又何遜臨刑彈琴的嵇康、“小兒輩破賊”的謝安?。
除了前述超凡絕俗的風神氣度、詩歌文章的才華之外,她的書法也頗爲後世所稱道,唐代著名書畫家、書畫理論家李嗣真《書後品》共叙錄秦至唐初的81人,書中将謝道韫的書法置爲中品,與孫皓、張超、宗炳、劉義隆、蕭道成、謝靈運并列,贊其書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品次遠在書法家陸機、李夫人、謝眺、庾肩吾、範晔、蕭綱、蕭衍、蕭繹之上。唐代另一位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書斷》卷中亦贊其書法:“凝之妻謝道韫有才華,亦善書,爲其舅(即王羲之)所重。”能被書聖王羲之推重,可見她的書法非同尋常。可惜她的書法作品皆已亡佚,如今已無真迹傳世,我們無法親眼見識其筆走遊龍的風采,但能被“總百家之功,極衆體之妙”趙孟頰語的千古“書聖”王羲之所器重,想來謝道韫的書法造詣在當時也必屬上流。
謝道韫之“才華”,詩文和書法等具體的藝術創作之外,更在于其過人的思辨能力、語言技巧和膽色才識,其風神蕭散、不滞于物的審美人格,堪稱魏晉風流的代表。
想另外多說幾句跟題目無關的:。
魏晉發現了自我,人本身即是一件藝術品,人的儀表姿容、人的行爲言語、人的精神氣度、人對哲理的探索都是這件藝術品組成部分。時人在意“自身”這件藝術品的雕琢,甚于作品名世。
3.作爲意象和典故存在的“謝道韫”≠作爲曆史人物的”謝道韫“。
謝道韫在後世詩詞中是作爲意象和典故而存在的,作爲意象和典故,它已經超脫出謝道韫這個曆史人物,而是一種抽象的共識。謝道韫作爲意象,其第一特征是“才華”,第二特征是”世家出身”。魏晉時人即推崇謝道韫爲才女代表,曆代詩人紛紛附議。這個共識一旦達成,内涵就固定下來,可以脫離人物事物而存在。在使用和讀取的時候,都無關乎作爲具體曆史人物的謝道韫。
比如“螓首蛾眉”是詩經中形容美女的。螓,蟬的一種,螓首就是說美女的額頭像螓一樣(廣而方);蛾眉,像蛾的觸須一樣的眉毛(細又長)。“螓首蛾眉”後來作爲美人的代稱。後人詩詞中使用“螓首”、“蛾眉”也不需要去追究“螓首蛾眉”的姑娘到底美不美,或者是詩人描述的美人到底是不是額頭廣而寬,眉毛細又長的那款。“螓首蛾眉”作爲意象,隻是美人的藝術抽象,無關乎具體容貌。
詩詞的意象系統,我在另一個答案中有較爲詳細的描述,建議參考:。
近代之後中國古典詩詞衰落的原因何在?古典詩詞還能複興麽?-三十六陂的回答-知乎。
最後附上關于謝道韫我最欣賞的幾個故事:。
林下風氣。
謝過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并遊張、謝二家。人問其優劣,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步障解圍。
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獻之曰:「欲爲小郎解圍。」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
天壤王郎。
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說。太傅慰釋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有一種很獨立、自強的精神,一點都不輸須眉。曆代才女衆多,這種強烈的主體意識絕無僅有。
參考材料:。
房玄齡等《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
劉義慶《世說新語》。
朱承钊《謝道韫美學思想評析》。
王萌《謝道韫研究》。
1.就詩詞審美角度而言,“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高妙得多。
2.才女之“才”,不止于詩文創作。
3.作爲意象和典故存在的“謝道韫”≠作爲曆史人物的“謝道韫”。
以下從小到大詳細說說這三個方面的問題。
1.“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高妙得多。
柳絮和鹽,這兩者其實在描摹雪的形象上,還是有點差異,柳絮更像是鵝毛雪,撒鹽則更像是霰。現在已經無法還原當時的雪究竟如何了。然而,從詩詞本身來看,詩詞是一種審美的藝術。柳絮在風的作用之下,團團簇簇,洋洋灑灑,輕盈的姿态,飛舞的神韻,是何等的缱绻風流,撒鹽相對就比較寡淡、刻板。再加上,柳絮因風起是自然界本已存在的現象,撒鹽則是刻意的操作,更顯得生硬。因此,從入詩來說,“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更富于美感、更有意境,也更具于想象力和生發空間。
我們現在看,用柳絮比拟雪花似乎平平無奇,但是放在一千多年前的東晉,這是相當驚豔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幾百年以後的事情了,很難說沒有受到謝道韫的啓發。
2.才女之“才”,不止于詩文創作。
謝道韫在當世即已才名卓著,爲當時主流審美和價值觀所推崇。《晉書》稱其“聰識有才辯”、“雅人深緻”、“風韻高邁,叙緻清雅……詞理無滞”。
謝道韫留下的詩主要有《泰山吟》、《拟嵇中散詠松詩》以及《詠雪聯句》,最爲著名的《詠雪聯句》上面已經說過了。在這裏簡單說說《泰山吟》。
泰山吟。
峨峨東嶽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複非匠,雲構發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将宅斯宇,可以盡天年。就這首詩來說,不拘于具體的山水形象,清虛玄遠,寄意悠渺。從描景入手,而後轉入玄理。深受當時風氣感染,這與《世說》裏濟尼“林下風氣”的評價是一緻的。
魏晉以清談爲風尚,魏晉玄學衍生出玄言詩,謝道韫亦擅長哲理思辨,這兩首詩都帶有非常明顯的玄言色彩。玄言詩是魏晉玄學與詩結合的一個不算很成功的嘗試。玄言詩整體成就都相當有限。詩詞是一種抒情的藝術,不适合講道理,尤其是這種抽象的形而上哲理。今天我們看這兩首詩的成就都隻一般,那是我們開着上帝視角在看,如果放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兩首都是平均水準之上的作品。而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女性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已經是非常非常非常難得了,在同時代,沒有第二位女性能有這樣的成就。
但是,謝道韫的才名,來源并不止詩文創作。當時主流審美和價值觀最爲推崇的才,也并不是詩文創作。
當時最爲盛行的風尚是清談,即談論形而上的抽象事理,以及對宇宙和人生的哲學思考。清談在形式上一般分爲賓主兩方,選擇一個辯題,雙方互相駁難、辯論,反複分析義理,清談往往關乎論者聲譽才名的高下,不僅非常考驗臨場的語言藝術、辯論技巧和思辨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禀賦和豐厚的哲學理論素養,并非人人可爲,而謝道韫則是其中的佼佼者。這豈非一種才華?。
謝道韫以散朗俊逸、清雅超俗的風神著稱于世。“林下風氣”說的就是她。謝道韫具備可媲美魏晉名士之冠“竹林七賢”的“林下風氣”,這在魏晉時代可以說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褒揚,即便是男子當得這一評價的也不多見。“林下風氣”,使人聯想到阮籍、嵇康等名士于竹林下彈琴長嘯、飲酒論詩的潇灑風神,這些土大夫們的審美标準和精神追求,折射在一個處于群體性相對弱勢的女性身上,殊爲難能可貴,千秋之下,仍令人神往不已。
魏晉風流的内核之一是雅量。謝道韫已屆晚年,丈夫和兒子皆已遇害,在亂兵之中面臨白刃加身的險境,還能正顔厲色、慷慨陳詞,保護弱小的外孫,願意自己先死,以緻殺人無數的賊首孫恩也爲之改容,手下留情,保全其弱孫的性命。這種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的膽略和見識,這種赴死前“神色不變”的淡定從容,又何遜臨刑彈琴的嵇康、“小兒輩破賊”的謝安?。
除了前述超凡絕俗的風神氣度、詩歌文章的才華之外,她的書法也頗爲後世所稱道,唐代著名書畫家、書畫理論家李嗣真《書後品》共叙錄秦至唐初的81人,書中将謝道韫的書法置爲中品,與孫皓、張超、宗炳、劉義隆、蕭道成、謝靈運并列,贊其書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品次遠在書法家陸機、李夫人、謝眺、庾肩吾、範晔、蕭綱、蕭衍、蕭繹之上。唐代另一位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書斷》卷中亦贊其書法:“凝之妻謝道韫有才華,亦善書,爲其舅(即王羲之)所重。”能被書聖王羲之推重,可見她的書法非同尋常。可惜她的書法作品皆已亡佚,如今已無真迹傳世,我們無法親眼見識其筆走遊龍的風采,但能被“總百家之功,極衆體之妙”趙孟頰語的千古“書聖”王羲之所器重,想來謝道韫的書法造詣在當時也必屬上流。
謝道韫之“才華”,詩文和書法等具體的藝術創作之外,更在于其過人的思辨能力、語言技巧和膽色才識,其風神蕭散、不滞于物的審美人格,堪稱魏晉風流的代表。
想另外多說幾句跟題目無關的:。
魏晉發現了自我,人本身即是一件藝術品,人的儀表姿容、人的行爲言語、人的精神氣度、人對哲理的探索都是這件藝術品組成部分。時人在意“自身”這件藝術品的雕琢,甚于作品名世。
3.作爲意象和典故存在的“謝道韫”≠作爲曆史人物的”謝道韫“。
謝道韫在後世詩詞中是作爲意象和典故而存在的,作爲意象和典故,它已經超脫出謝道韫這個曆史人物,而是一種抽象的共識。謝道韫作爲意象,其第一特征是“才華”,第二特征是”世家出身”。魏晉時人即推崇謝道韫爲才女代表,曆代詩人紛紛附議。這個共識一旦達成,内涵就固定下來,可以脫離人物事物而存在。在使用和讀取的時候,都無關乎作爲具體曆史人物的謝道韫。
比如“螓首蛾眉”是詩經中形容美女的。螓,蟬的一種,螓首就是說美女的額頭像螓一樣(廣而方);蛾眉,像蛾的觸須一樣的眉毛(細又長)。“螓首蛾眉”後來作爲美人的代稱。後人詩詞中使用“螓首”、“蛾眉”也不需要去追究“螓首蛾眉”的姑娘到底美不美,或者是詩人描述的美人到底是不是額頭廣而寬,眉毛細又長的那款。“螓首蛾眉”作爲意象,隻是美人的藝術抽象,無關乎具體容貌。
詩詞的意象系統,我在另一個答案中有較爲詳細的描述,建議參考:。
近代之後中國古典詩詞衰落的原因何在?古典詩詞還能複興麽?-三十六陂的回答-知乎。
最後附上關于謝道韫我最欣賞的幾個故事:。
林下風氣。
謝過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并遊張、謝二家。人問其優劣,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步障解圍。
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獻之曰:「欲爲小郎解圍。」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
天壤王郎。
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說。太傅慰釋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有一種很獨立、自強的精神,一點都不輸須眉。曆代才女衆多,這種強烈的主體意識絕無僅有。
參考材料:。
房玄齡等《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
劉義慶《世說新語》。
朱承钊《謝道韫美學思想評析》。
王萌《謝道韫研究》。
题主有此疑问,大概是没有理清楚三个层面的问题:。
1.就诗词审美角度而言,“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高妙得多。
2.才女之“才”,不止于诗文创作。
3.作为意象和典故存在的“谢道韫”≠作为历史人物的“谢道韫”。
以下从小到大详细说说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高妙得多。
柳絮和盐,这两者其实在描摹雪的形象上,还是有点差异,柳絮更像是鹅毛雪,撒盐则更像是霰。现在已经无法还原当时的雪究竟如何了。然而,从诗词本身来看,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柳絮在风的作用之下,团团簇簇,洋洋洒洒,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是何等的缱绻风流,撒盐相对就比较寡淡、刻板。再加上,柳絮因风起是自然界本已存在的现象,撒盐则是刻意的操作,更显得生硬。因此,从入诗来说,“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更富于美感、更有意境,也更具于想象力和生发空间。
我们现在看,用柳絮比拟雪花似乎平平无奇,但是放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晋,这是相当惊艳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很难说没有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2.才女之“才”,不止于诗文创作。
谢道韫在当世即已才名卓著,为当时主流审美和价值观所推崇。《晋书》称其“聪识有才辩”、“雅人深致”、“风韵高迈,叙致清雅……词理无滞”。
谢道韫留下的诗主要有《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以及《咏雪联句》,最为著名的《咏雪联句》上面已经说过了。在这里简单说说《泰山吟》。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就这首诗来说,不拘于具体的山水形象,清虚玄远,寄意悠渺。从描景入手,而后转入玄理。深受当时风气感染,这与《世说》里济尼“林下风气”的评价是一致的。
魏晋以清谈为风尚,魏晋玄学衍生出玄言诗,谢道韫亦擅长哲理思辨,这两首诗都带有非常明显的玄言色彩。玄言诗是魏晋玄学与诗结合的一个不算很成功的尝试。玄言诗整体成就都相当有限。诗词是一种抒情的艺术,不适合讲道理,尤其是这种抽象的形而上哲理。今天我们看这两首诗的成就都只一般,那是我们开着上帝视角在看,如果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两首都是平均水准之上的作品。而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女性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已经是非常非常非常难得了,在同时代,没有第二位女性能有这样的成就。
但是,谢道韫的才名,来源并不止诗文创作。当时主流审美和价值观最为推崇的才,也并不是诗文创作。
当时最为盛行的风尚是清谈,即谈论形而上的抽象事理,以及对宇宙和人生的哲学思考。清谈在形式上一般分为宾主两方,选择一个辩题,双方互相驳难、辩论,反复分析义理,清谈往往关乎论者声誉才名的高下,不仅非常考验临场的语言艺术、辩论技巧和思辨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禀赋和丰厚的哲学理论素养,并非人人可为,而谢道韫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岂非一种才华?。
谢道韫以散朗俊逸、清雅超俗的风神著称于世。“林下风气”说的就是她。谢道韫具备可媲美魏晋名士之冠“竹林七贤”的“林下风气”,这在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褒扬,即便是男子当得这一评价的也不多见。“林下风气”,使人联想到阮籍、嵇康等名士于竹林下弹琴长啸、饮酒论诗的潇洒风神,这些土大夫们的审美标准和精神追求,折射在一个处于群体性相对弱势的女性身上,殊为难能可贵,千秋之下,仍令人神往不已。
魏晋风流的内核之一是雅量。谢道韫已届晚年,丈夫和儿子皆已遇害,在乱兵之中面临白刃加身的险境,还能正颜厉色、慷慨陈词,保护弱小的外孙,愿意自己先死,以致杀人无数的贼首孙恩也为之改容,手下留情,保全其弱孙的性命。这种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胆略和见识,这种赴死前“神色不变”的淡定从容,又何逊临刑弹琴的嵇康、“小儿辈破贼”的谢安?。
除了前述超凡绝俗的风神气度、诗歌文章的才华之外,她的书法也颇为后世所称道,唐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李嗣真《书后品》共叙录秦至唐初的81人,书中将谢道韫的书法置为中品,与孙皓、张超、宗炳、刘义隆、萧道成、谢灵运并列,赞其书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品次远在书法家陆机、李夫人、谢眺、庾肩吾、范晔、萧纲、萧衍、萧绎之上。唐代另一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书断》卷中亦赞其书法:“凝之妻谢道韫有才华,亦善书,为其舅(即王羲之)所重。”能被书圣王羲之推重,可见她的书法非同寻常。可惜她的书法作品皆已亡佚,如今已无真迹传世,我们无法亲眼见识其笔走游龙的风采,但能被“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赵孟颊语的千古“书圣”王羲之所器重,想来谢道韫的书法造诣在当时也必属上流。
谢道韫之“才华”,诗文和书法等具体的艺术创作之外,更在于其过人的思辨能力、语言技巧和胆色才识,其风神萧散、不滞于物的审美人格,堪称魏晋风流的代表。
想另外多说几句跟题目无关的:。
魏晋发现了自我,人本身即是一件艺术品,人的仪表姿容、人的行为言语、人的精神气度、人对哲理的探索都是这件艺术品组成部分。时人在意“自身”这件艺术品的雕琢,甚于作品名世。
3.作为意象和典故存在的“谢道韫”≠作为历史人物的”谢道韫“。
谢道韫在后世诗词中是作为意象和典故而存在的,作为意象和典故,它已经超脱出谢道韫这个历史人物,而是一种抽象的共识。谢道韫作为意象,其第一特征是“才华”,第二特征是”世家出身”。魏晋时人即推崇谢道韫为才女代表,历代诗人纷纷附议。这个共识一旦达成,内涵就固定下来,可以脱离人物事物而存在。在使用和读取的时候,都无关乎作为具体历史人物的谢道韫。
比如“螓首蛾眉”是诗经中形容美女的。螓,蝉的一种,螓首就是说美女的额头像螓一样(广而方);蛾眉,像蛾的触须一样的眉毛(细又长)。“螓首蛾眉”后来作为美人的代称。后人诗词中使用“螓首”、“蛾眉”也不需要去追究“螓首蛾眉”的姑娘到底美不美,或者是诗人描述的美人到底是不是额头广而宽,眉毛细又长的那款。“螓首蛾眉”作为意象,只是美人的艺术抽象,无关乎具体容貌。
诗词的意象系统,我在另一个答案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建议参考:。
近代之后中国古典诗词衰落的原因何在?古典诗词还能复兴么?-三十六陂的回答-知乎。
最后附上关于谢道韫我最欣赏的几个故事:。
林下风气。
谢過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步障解围。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天壤王郎。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有一种很独立、自强的精神,一点都不输须眉。历代才女众多,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绝无仅有。
参考材料:。
房玄龄等《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朱承钊《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
王萌《谢道韫研究》。
1.就诗词审美角度而言,“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高妙得多。
2.才女之“才”,不止于诗文创作。
3.作为意象和典故存在的“谢道韫”≠作为历史人物的“谢道韫”。
以下从小到大详细说说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高妙得多。
柳絮和盐,这两者其实在描摹雪的形象上,还是有点差异,柳絮更像是鹅毛雪,撒盐则更像是霰。现在已经无法还原当时的雪究竟如何了。然而,从诗词本身来看,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柳絮在风的作用之下,团团簇簇,洋洋洒洒,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是何等的缱绻风流,撒盐相对就比较寡淡、刻板。再加上,柳絮因风起是自然界本已存在的现象,撒盐则是刻意的操作,更显得生硬。因此,从入诗来说,“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更富于美感、更有意境,也更具于想象力和生发空间。
我们现在看,用柳絮比拟雪花似乎平平无奇,但是放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晋,这是相当惊艳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很难说没有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2.才女之“才”,不止于诗文创作。
谢道韫在当世即已才名卓著,为当时主流审美和价值观所推崇。《晋书》称其“聪识有才辩”、“雅人深致”、“风韵高迈,叙致清雅……词理无滞”。
谢道韫留下的诗主要有《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以及《咏雪联句》,最为著名的《咏雪联句》上面已经说过了。在这里简单说说《泰山吟》。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就这首诗来说,不拘于具体的山水形象,清虚玄远,寄意悠渺。从描景入手,而后转入玄理。深受当时风气感染,这与《世说》里济尼“林下风气”的评价是一致的。
魏晋以清谈为风尚,魏晋玄学衍生出玄言诗,谢道韫亦擅长哲理思辨,这两首诗都带有非常明显的玄言色彩。玄言诗是魏晋玄学与诗结合的一个不算很成功的尝试。玄言诗整体成就都相当有限。诗词是一种抒情的艺术,不适合讲道理,尤其是这种抽象的形而上哲理。今天我们看这两首诗的成就都只一般,那是我们开着上帝视角在看,如果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两首都是平均水准之上的作品。而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女性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已经是非常非常非常难得了,在同时代,没有第二位女性能有这样的成就。
但是,谢道韫的才名,来源并不止诗文创作。当时主流审美和价值观最为推崇的才,也并不是诗文创作。
当时最为盛行的风尚是清谈,即谈论形而上的抽象事理,以及对宇宙和人生的哲学思考。清谈在形式上一般分为宾主两方,选择一个辩题,双方互相驳难、辩论,反复分析义理,清谈往往关乎论者声誉才名的高下,不仅非常考验临场的语言艺术、辩论技巧和思辨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禀赋和丰厚的哲学理论素养,并非人人可为,而谢道韫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岂非一种才华?。
谢道韫以散朗俊逸、清雅超俗的风神著称于世。“林下风气”说的就是她。谢道韫具备可媲美魏晋名士之冠“竹林七贤”的“林下风气”,这在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褒扬,即便是男子当得这一评价的也不多见。“林下风气”,使人联想到阮籍、嵇康等名士于竹林下弹琴长啸、饮酒论诗的潇洒风神,这些土大夫们的审美标准和精神追求,折射在一个处于群体性相对弱势的女性身上,殊为难能可贵,千秋之下,仍令人神往不已。
魏晋风流的内核之一是雅量。谢道韫已届晚年,丈夫和儿子皆已遇害,在乱兵之中面临白刃加身的险境,还能正颜厉色、慷慨陈词,保护弱小的外孙,愿意自己先死,以致杀人无数的贼首孙恩也为之改容,手下留情,保全其弱孙的性命。这种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胆略和见识,这种赴死前“神色不变”的淡定从容,又何逊临刑弹琴的嵇康、“小儿辈破贼”的谢安?。
除了前述超凡绝俗的风神气度、诗歌文章的才华之外,她的书法也颇为后世所称道,唐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李嗣真《书后品》共叙录秦至唐初的81人,书中将谢道韫的书法置为中品,与孙皓、张超、宗炳、刘义隆、萧道成、谢灵运并列,赞其书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品次远在书法家陆机、李夫人、谢眺、庾肩吾、范晔、萧纲、萧衍、萧绎之上。唐代另一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书断》卷中亦赞其书法:“凝之妻谢道韫有才华,亦善书,为其舅(即王羲之)所重。”能被书圣王羲之推重,可见她的书法非同寻常。可惜她的书法作品皆已亡佚,如今已无真迹传世,我们无法亲眼见识其笔走游龙的风采,但能被“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赵孟颊语的千古“书圣”王羲之所器重,想来谢道韫的书法造诣在当时也必属上流。
谢道韫之“才华”,诗文和书法等具体的艺术创作之外,更在于其过人的思辨能力、语言技巧和胆色才识,其风神萧散、不滞于物的审美人格,堪称魏晋风流的代表。
想另外多说几句跟题目无关的:。
魏晋发现了自我,人本身即是一件艺术品,人的仪表姿容、人的行为言语、人的精神气度、人对哲理的探索都是这件艺术品组成部分。时人在意“自身”这件艺术品的雕琢,甚于作品名世。
3.作为意象和典故存在的“谢道韫”≠作为历史人物的”谢道韫“。
谢道韫在后世诗词中是作为意象和典故而存在的,作为意象和典故,它已经超脱出谢道韫这个历史人物,而是一种抽象的共识。谢道韫作为意象,其第一特征是“才华”,第二特征是”世家出身”。魏晋时人即推崇谢道韫为才女代表,历代诗人纷纷附议。这个共识一旦达成,内涵就固定下来,可以脱离人物事物而存在。在使用和读取的时候,都无关乎作为具体历史人物的谢道韫。
比如“螓首蛾眉”是诗经中形容美女的。螓,蝉的一种,螓首就是说美女的额头像螓一样(广而方);蛾眉,像蛾的触须一样的眉毛(细又长)。“螓首蛾眉”后来作为美人的代称。后人诗词中使用“螓首”、“蛾眉”也不需要去追究“螓首蛾眉”的姑娘到底美不美,或者是诗人描述的美人到底是不是额头广而宽,眉毛细又长的那款。“螓首蛾眉”作为意象,只是美人的艺术抽象,无关乎具体容貌。
诗词的意象系统,我在另一个答案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建议参考:。
近代之后中国古典诗词衰落的原因何在?古典诗词还能复兴么?-三十六陂的回答-知乎。
最后附上关于谢道韫我最欣赏的几个故事:。
林下风气。
谢過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步障解围。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天壤王郎。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有一种很独立、自强的精神,一点都不输须眉。历代才女众多,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绝无仅有。
参考材料:。
房玄龄等《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朱承钊《谢道韫美学思想评析》。
王萌《谢道韫研究》。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上一篇:貌比潘安 形容男子貌比潘安的诗句
下一篇:更多经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