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描写是什么,写作时如何描绘一个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发布时间:2023-05-21 20:33:19
一、首先要明白:畫面感≠視覺!。
還記得昨天中午你吃的什麽嗎?構思下怎麽才能說得形象些?我做簡單展開:你經過一上午的工作或學習,肚子裏開始咕噜噜叫喚,這時兩個好朋友找上你一起攜手走進餐廳,你大手一揮讓服務員上個麻辣燙加三個雞腿,一會兒功夫熱騰騰的麻辣燙上來了,一股香味撲面而來,你端起碗使勁嗅嗅,看着鍋裏紅彤彤的湯汁流出了口水,于是啃一口雞腿來一口麻辣燙,勁爆酸爽,好不過瘾。
畫面感≠視覺!。
我們來了解下視覺成形機制,所謂視覺,就是光落在人體視網膜上,被我們敏感的視覺神經細胞捕捉,然後它将光信息轉化爲弱電流,通過神經突觸傳導至大腦皮層,我們的腦部則對上述電信息進行分析,最後轉化爲“畫面”顯示在大腦之中。
發現沒,形成畫面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腦!。
我們的大腦最喜歡從多個渠道來獲取信息,形成對外部世界的感知。
它不是狹窄地依靠視覺,而是會從你的所有感官來獲得信息,這些信息最終都得由大腦處理彙總。
視覺隻是其中之一。
大腦最明顯地捕捉外界信號的渠道有五個部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對應于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膚。
再來分析一下昨天的午飯。
視覺:紅彤彤的湯汁聽覺:咕噜噜叫喚嗅覺:香味撲面而來味覺:勁爆酸爽觸覺:端起、熱騰騰發現沒,一個簡單的場景,實際上是由多個感官系統的組合描寫而來的,一定不會是幹癟的某一個單一感覺。上面一段話,看似篇幅不大,但卻把我們的五官感受全部都囊括進去了,有他們的存在,不身臨其境都難。
具體在使用中,各類型應該混合搭配,做到“立體多樣”,将效果展現到最佳。
二、其次還要明白,身臨其境≠很多字很多細節!。
任何時候都要提醒自己,寫得精絕對大于寫得多。
有人好奇,剛才講五官各類的,難道不要寫很多字嗎?。
不是。盲目堆砌句子和有目的地創作合理篇幅根本就是兩回事,寫一萬個無價值的字和寫一個恰當的詞,效果天差地别。
五感的豐富,是爲了營造立體感,不是湊字數。
大家都學過古詩詞,知道詩人們對煉字有多麽執着,往往一個好字就能決定整首詩的高度和水平。
我們來看看:。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寫懷》,嶽飛著。
我第一次讀完這首《滿江紅》,簡直興奮得不得了,“怒發沖冠”“潇潇雨歇”“仰天長嘯”“空悲切!”就那麽寥寥幾十個字,爲什麽就這麽有感染力?就好像有個人在耳邊嘶吼一樣,調動情緒能力極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轼著。
是不是哀歎,是不是爲他惋惜?周都督也是失了意的男兒!這種詩中的場景簡單不能再讓人身臨其境了,以前隻喜歡諸葛亮的,蘇轼這麽一寫,我都有些同情周瑜了!。
上面的字不多,但是場景卻極爲真切,裏面明顯使用了五感,同時還精煉有力,對于新人要求當然不用那麽嚴格,有幾句廢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有這個意識,身臨其境≠很多字很多細節!。
再來一段經典的現代文場景描寫:。
銀白的月光灑在地上,到處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聲。夜的香氣彌漫在空中,織成了一個柔軟的網,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裏面。眼睛所接觸到的都是罩上這個柔軟的網的東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裏那樣地現實了,它們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樣都隐藏了它的細緻之點,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家》,巴金著。
三、情感、情感、情感!。
身臨其境,除了技法,還要融入感情。所謂情景交融,這就是最棒的一種狀态,有時候情感可以不是那麽明顯,但其實已經被作者在寫作時代入到整體之中。
比如說一個揭露社會黑暗面的記者,他的文章往往就帶着懷疑、鄙夷、貶低的情緒(先入爲主的狀态,有時候自己都不一定感覺到);而一個做公益的作者,可能更願意寫出美好的、陽光燦爛的狀态。
我們在寫某個場景時,也要注意自己當下處于什麽情緒狀态,最好是能符合自己要的感覺。
如果你現在很生氣,而場景正好處于繃緊的,憤慨的抒發點,那麽現有情緒有可能幫助你寫出更好的作品。
當然這是比較邊緣的方式。
最主要還是自己要帶情感去寫,你熱愛生活,觀察仔細,對一個場景的把握相當精确,那麽使讀者身臨其境就會容易一些。
當然,還要提一句練習,新人開始寫作,甚至已有幾年寫作經驗的作者,把握不住場景描寫的要點是很正常的,沒必要自暴自棄,要多訓練,練習不能少。看了本文,有了正确的理論方向後,再有針對性去練習,慢慢就會掌握的。
用一句汪曾祺的話送給大家:。
愛,是一件非專業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術,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樣的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的鍾情和執着。一定要,愛着點什麽。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業餘的,愛着。——汪曾祺之前我曾答過關于場景描寫的幾個關鍵性訣竅,感興趣的可以移步查看:。
寫小說怎麽把腦海裏的場景轉化爲文字?這麽好的幹貨,不點個贊再走?。
還記得昨天中午你吃的什麽嗎?構思下怎麽才能說得形象些?我做簡單展開:你經過一上午的工作或學習,肚子裏開始咕噜噜叫喚,這時兩個好朋友找上你一起攜手走進餐廳,你大手一揮讓服務員上個麻辣燙加三個雞腿,一會兒功夫熱騰騰的麻辣燙上來了,一股香味撲面而來,你端起碗使勁嗅嗅,看着鍋裏紅彤彤的湯汁流出了口水,于是啃一口雞腿來一口麻辣燙,勁爆酸爽,好不過瘾。
畫面感≠視覺!。
我們來了解下視覺成形機制,所謂視覺,就是光落在人體視網膜上,被我們敏感的視覺神經細胞捕捉,然後它将光信息轉化爲弱電流,通過神經突觸傳導至大腦皮層,我們的腦部則對上述電信息進行分析,最後轉化爲“畫面”顯示在大腦之中。
發現沒,形成畫面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腦!。
我們的大腦最喜歡從多個渠道來獲取信息,形成對外部世界的感知。
它不是狹窄地依靠視覺,而是會從你的所有感官來獲得信息,這些信息最終都得由大腦處理彙總。
視覺隻是其中之一。
大腦最明顯地捕捉外界信號的渠道有五個部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對應于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膚。
再來分析一下昨天的午飯。
視覺:紅彤彤的湯汁聽覺:咕噜噜叫喚嗅覺:香味撲面而來味覺:勁爆酸爽觸覺:端起、熱騰騰發現沒,一個簡單的場景,實際上是由多個感官系統的組合描寫而來的,一定不會是幹癟的某一個單一感覺。上面一段話,看似篇幅不大,但卻把我們的五官感受全部都囊括進去了,有他們的存在,不身臨其境都難。
具體在使用中,各類型應該混合搭配,做到“立體多樣”,将效果展現到最佳。
二、其次還要明白,身臨其境≠很多字很多細節!。
任何時候都要提醒自己,寫得精絕對大于寫得多。
有人好奇,剛才講五官各類的,難道不要寫很多字嗎?。
不是。盲目堆砌句子和有目的地創作合理篇幅根本就是兩回事,寫一萬個無價值的字和寫一個恰當的詞,效果天差地别。
五感的豐富,是爲了營造立體感,不是湊字數。
大家都學過古詩詞,知道詩人們對煉字有多麽執着,往往一個好字就能決定整首詩的高度和水平。
我們來看看:。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寫懷》,嶽飛著。
我第一次讀完這首《滿江紅》,簡直興奮得不得了,“怒發沖冠”“潇潇雨歇”“仰天長嘯”“空悲切!”就那麽寥寥幾十個字,爲什麽就這麽有感染力?就好像有個人在耳邊嘶吼一樣,調動情緒能力極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轼著。
是不是哀歎,是不是爲他惋惜?周都督也是失了意的男兒!這種詩中的場景簡單不能再讓人身臨其境了,以前隻喜歡諸葛亮的,蘇轼這麽一寫,我都有些同情周瑜了!。
上面的字不多,但是場景卻極爲真切,裏面明顯使用了五感,同時還精煉有力,對于新人要求當然不用那麽嚴格,有幾句廢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有這個意識,身臨其境≠很多字很多細節!。
再來一段經典的現代文場景描寫:。
銀白的月光灑在地上,到處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聲。夜的香氣彌漫在空中,織成了一個柔軟的網,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裏面。眼睛所接觸到的都是罩上這個柔軟的網的東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裏那樣地現實了,它們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樣都隐藏了它的細緻之點,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家》,巴金著。
三、情感、情感、情感!。
身臨其境,除了技法,還要融入感情。所謂情景交融,這就是最棒的一種狀态,有時候情感可以不是那麽明顯,但其實已經被作者在寫作時代入到整體之中。
比如說一個揭露社會黑暗面的記者,他的文章往往就帶着懷疑、鄙夷、貶低的情緒(先入爲主的狀态,有時候自己都不一定感覺到);而一個做公益的作者,可能更願意寫出美好的、陽光燦爛的狀态。
我們在寫某個場景時,也要注意自己當下處于什麽情緒狀态,最好是能符合自己要的感覺。
如果你現在很生氣,而場景正好處于繃緊的,憤慨的抒發點,那麽現有情緒有可能幫助你寫出更好的作品。
當然這是比較邊緣的方式。
最主要還是自己要帶情感去寫,你熱愛生活,觀察仔細,對一個場景的把握相當精确,那麽使讀者身臨其境就會容易一些。
當然,還要提一句練習,新人開始寫作,甚至已有幾年寫作經驗的作者,把握不住場景描寫的要點是很正常的,沒必要自暴自棄,要多訓練,練習不能少。看了本文,有了正确的理論方向後,再有針對性去練習,慢慢就會掌握的。
用一句汪曾祺的話送給大家:。
愛,是一件非專業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術,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樣的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的鍾情和執着。一定要,愛着點什麽。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業餘的,愛着。——汪曾祺之前我曾答過關于場景描寫的幾個關鍵性訣竅,感興趣的可以移步查看:。
寫小說怎麽把腦海裏的場景轉化爲文字?這麽好的幹貨,不點個贊再走?。
以上就是場景描寫是什麽,寫作時如何描繪一個場景,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一、首先要明白:画面感≠视觉!。
还记得昨天中午你吃的什么吗?构思下怎么才能说得形象些?我做简单展开:你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肚子里开始咕噜噜叫唤,这时两个好朋友找上你一起携手走进餐厅,你大手一挥让服务员上个麻辣烫加三个鸡腿,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麻辣烫上来了,一股香味扑面而来,你端起碗使劲嗅嗅,看着锅里红彤彤的汤汁流出了口水,于是啃一口鸡腿来一口麻辣烫,劲爆酸爽,好不过瘾。
画面感≠视觉!。
我们来了解下视觉成形机制,所谓视觉,就是光落在人体视网膜上,被我们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捕捉,然后它将光信息转化为弱电流,通过神经突触传导至大脑皮层,我们的脑部则对上述电信息进行分析,最后转化为“画面”显示在大脑之中。
发现没,形成画面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脑!。
我们的大脑最喜欢从多个渠道来获取信息,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它不是狭窄地依靠视觉,而是会从你的所有感官来获得信息,这些信息最终都得由大脑处理汇总。
视觉只是其中之一。
大脑最明显地捕捉外界信号的渠道有五个部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对应于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
再来分析一下昨天的午饭。
视觉:红彤彤的汤汁听觉:咕噜噜叫唤嗅觉:香味扑面而来味觉:劲爆酸爽触觉:端起、热腾腾发现没,一个简单的场景,实际上是由多个感官系统的组合描写而来的,一定不会是干瘪的某一个单一感觉。上面一段话,看似篇幅不大,但却把我们的五官感受全部都囊括进去了,有他们的存在,不身临其境都难。
具体在使用中,各类型应该混合搭配,做到“立体多样”,将效果展现到最佳。
二、其次还要明白,身临其境≠很多字很多细节!。
任何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写得精绝对大于写得多。
有人好奇,刚才讲五官各类的,难道不要写很多字吗?。
不是。盲目堆砌句子和有目的地创作合理篇幅根本就是两回事,写一万个无价值的字和写一个恰当的词,效果天差地别。
五感的丰富,是为了营造立体感,不是凑字数。
大家都学过古诗词,知道诗人们对炼字有多么执着,往往一个好字就能决定整首诗的高度和水平。
我们来看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写怀》,岳飞著。
我第一次读完这首《满江红》,简直兴奋得不得了,“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仰天长啸”“空悲切!”就那么寥寥几十个字,为什么就这么有感染力?就好像有个人在耳边嘶吼一样,调动情绪能力极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著。
是不是哀叹,是不是为他惋惜?周都督也是失了意的男儿!这种诗中的场景简单不能再让人身临其境了,以前只喜欢诸葛亮的,苏轼这么一写,我都有些同情周瑜了!。
上面的字不多,但是场景却极为真切,里面明显使用了五感,同时还精炼有力,对于新人要求当然不用那么严格,有几句废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身临其境≠很多字很多细节!。
再来一段经典的现代文场景描写:。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家》,巴金著。
三、情感、情感、情感!。
身临其境,除了技法,还要融入感情。所谓情景交融,这就是最棒的一种状态,有时候情感可以不是那么明显,但其实已经被作者在写作时代入到整体之中。
比如说一个揭露社会黑暗面的记者,他的文章往往就带着怀疑、鄙夷、贬低的情绪(先入为主的状态,有时候自己都不一定感觉到);而一个做公益的作者,可能更愿意写出美好的、阳光灿烂的状态。
我们在写某个场景时,也要注意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情绪状态,最好是能符合自己要的感觉。
如果你现在很生气,而场景正好处于绷紧的,愤慨的抒发点,那么现有情绪有可能帮助你写出更好的作品。
当然这是比较边缘的方式。
最主要还是自己要带情感去写,你热爱生活,观察仔细,对一个场景的把握相当精确,那么使读者身临其境就会容易一些。
当然,还要提一句练习,新人开始写作,甚至已有几年写作经验的作者,把握不住场景描写的要点是很正常的,没必要自暴自弃,要多训练,练习不能少。看了本文,有了正确的理论方向后,再有针对性去练习,慢慢就会掌握的。
用一句汪曾祺的话送给大家:。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汪曾祺之前我曾答过关于场景描写的几个关键性诀窍,感兴趣的可以移步查看:。
写小说怎么把脑海里的场景转化为文字?这么好的干货,不点个赞再走?。
还记得昨天中午你吃的什么吗?构思下怎么才能说得形象些?我做简单展开:你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肚子里开始咕噜噜叫唤,这时两个好朋友找上你一起携手走进餐厅,你大手一挥让服务员上个麻辣烫加三个鸡腿,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麻辣烫上来了,一股香味扑面而来,你端起碗使劲嗅嗅,看着锅里红彤彤的汤汁流出了口水,于是啃一口鸡腿来一口麻辣烫,劲爆酸爽,好不过瘾。
画面感≠视觉!。
我们来了解下视觉成形机制,所谓视觉,就是光落在人体视网膜上,被我们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捕捉,然后它将光信息转化为弱电流,通过神经突触传导至大脑皮层,我们的脑部则对上述电信息进行分析,最后转化为“画面”显示在大脑之中。
发现没,形成画面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脑!。
我们的大脑最喜欢从多个渠道来获取信息,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它不是狭窄地依靠视觉,而是会从你的所有感官来获得信息,这些信息最终都得由大脑处理汇总。
视觉只是其中之一。
大脑最明显地捕捉外界信号的渠道有五个部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对应于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
再来分析一下昨天的午饭。
视觉:红彤彤的汤汁听觉:咕噜噜叫唤嗅觉:香味扑面而来味觉:劲爆酸爽触觉:端起、热腾腾发现没,一个简单的场景,实际上是由多个感官系统的组合描写而来的,一定不会是干瘪的某一个单一感觉。上面一段话,看似篇幅不大,但却把我们的五官感受全部都囊括进去了,有他们的存在,不身临其境都难。
具体在使用中,各类型应该混合搭配,做到“立体多样”,将效果展现到最佳。
二、其次还要明白,身临其境≠很多字很多细节!。
任何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写得精绝对大于写得多。
有人好奇,刚才讲五官各类的,难道不要写很多字吗?。
不是。盲目堆砌句子和有目的地创作合理篇幅根本就是两回事,写一万个无价值的字和写一个恰当的词,效果天差地别。
五感的丰富,是为了营造立体感,不是凑字数。
大家都学过古诗词,知道诗人们对炼字有多么执着,往往一个好字就能决定整首诗的高度和水平。
我们来看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写怀》,岳飞著。
我第一次读完这首《满江红》,简直兴奋得不得了,“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仰天长啸”“空悲切!”就那么寥寥几十个字,为什么就这么有感染力?就好像有个人在耳边嘶吼一样,调动情绪能力极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著。
是不是哀叹,是不是为他惋惜?周都督也是失了意的男儿!这种诗中的场景简单不能再让人身临其境了,以前只喜欢诸葛亮的,苏轼这么一写,我都有些同情周瑜了!。
上面的字不多,但是场景却极为真切,里面明显使用了五感,同时还精炼有力,对于新人要求当然不用那么严格,有几句废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身临其境≠很多字很多细节!。
再来一段经典的现代文场景描写:。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家》,巴金著。
三、情感、情感、情感!。
身临其境,除了技法,还要融入感情。所谓情景交融,这就是最棒的一种状态,有时候情感可以不是那么明显,但其实已经被作者在写作时代入到整体之中。
比如说一个揭露社会黑暗面的记者,他的文章往往就带着怀疑、鄙夷、贬低的情绪(先入为主的状态,有时候自己都不一定感觉到);而一个做公益的作者,可能更愿意写出美好的、阳光灿烂的状态。
我们在写某个场景时,也要注意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情绪状态,最好是能符合自己要的感觉。
如果你现在很生气,而场景正好处于绷紧的,愤慨的抒发点,那么现有情绪有可能帮助你写出更好的作品。
当然这是比较边缘的方式。
最主要还是自己要带情感去写,你热爱生活,观察仔细,对一个场景的把握相当精确,那么使读者身临其境就会容易一些。
当然,还要提一句练习,新人开始写作,甚至已有几年写作经验的作者,把握不住场景描写的要点是很正常的,没必要自暴自弃,要多训练,练习不能少。看了本文,有了正确的理论方向后,再有针对性去练习,慢慢就会掌握的。
用一句汪曾祺的话送给大家:。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汪曾祺之前我曾答过关于场景描写的几个关键性诀窍,感兴趣的可以移步查看:。
写小说怎么把脑海里的场景转化为文字?这么好的干货,不点个赞再走?。
以上就是场景描写是什么,写作时如何描绘一个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下一篇:更多古风词韵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
热门古风词韵
网友推荐
分享古风词韵
- 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2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3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4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5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6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7蝶恋花·欲寄
- 8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9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 10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