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理描写方法,男作家如何把将女性心理描写得入木三分?
发布时间:2023-05-30 07:51:12
@茨威格。
——————————————。
好吧我知道很有可能被折疊。
但我必須向茨威格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裏對女性心理的刻畫緻敬!。
——————————————。
補充:爲了充實回答找到男性作者的博文一篇。
《茨威格何以成爲“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親愛的弟子毛毛:。
你在信中說,“其實,看了你的文章令我聯想到《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茨威格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茨威格也是近來我非常喜歡的一名作家,其對女性心理的描寫太精彩了……”。
你說拙作與茨威格的《24小時》,“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這真是對我莫大的鼓勵!我也喜歡茨威格。據說高爾基曾稱他爲“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我也深有同感。記得我多年前第一次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看的是網上的電子版。譯文粗糙),随讀随感覺這想必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後來,我除了喜歡《24小時》之外,還讀了他《情感的迷惘》和《熱帶癫狂症患者》。此時我想到的一個問題是:茨威格是何以“最了解女人”的?。
是他——正如傳統上的“定見”所說的那樣——受到了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嗎?非也!如果說從前我還可能相信這種說法的話(人們多半依據的是茨威格《在弗洛伊德靈柩前的講話》,見《茨威格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那麽自從我自己開始寫小說以來,我就不再相信這是真的了。說起來也很簡單:作家的寫作,憑籍的或先天起作用的,是他的“常識心理學”;心理學家則隻有“科學心理學”。而更要命的是,縱然你的科學心理學再發達,也不能彌補你常識心理學的先天不足(假如你确實有這種不足的話;)。這就意味着,作家完全可以不依賴心理學家而獨到地揭示出人的心理和天性(HumanNature)。
曆史表明,大作家(或文學大師)可以成爲非常成功的心理學家,像莎士比亞、喬伊斯、普魯斯特、福樓拜、納博科夫等,但心理學家幾乎不可能——真的是不可能!——成爲像樣的作家,如弗洛伊德(隻能算個半吊子“作家”——僅僅就其晚年得過那差強人意的“歌德獎”而言)、斯金納(年輕時曾搞過寫作;後寫不下去而轉爲心理學)、榮格(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就其論及“心理學與文學的關系”而言)。這就雄辯地表明,作家自有他揭示人的心理和天性的天賦的手段和方式。
關于這一點,我曾作過專門的論證。比如,我在《圍城内外:西方經典愛情小說的進化心理學透視》的“跋”——《納博科夫的忠告:離搞心理學的人遠點》——中,提供了四方面的論證:1,文學家的常識心理學比心理學家要發達;2,文學家對人的“天性”的洞察力比心理學家要深;3,文學家的言語能力、文字的表達能力令心理學家望塵莫及;4,心理學家的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礙比文學家要多。
這裏再簡要概述一下我所謂“文學家的常識心理學比心理學家要發達”的論點:因爲常識心理學的知識或概念,往往“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說到底,它不是一個下定義的問題,而是一個用形象生動的言語、獨到的修辭手段(如比拟、象征、寓意、诙諧式模仿等)去描繪的問題;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一個“人文”問題;不是一個理性問題,而是一個非理性(情感、激情、欲望、動機等)問題。這時,心理學家最好還是讓開吧!因爲文學家、特别是大師,正是那些常識心理學特别發達的天才。他們那天賦的、洞察一切的心理知識,不僅與芸芸衆生不同,而且與心理學家也有着驚人的差異。弗洛伊德作爲心理學家,無論如何不會比作爲文學家的普魯斯特高明——一部《追尋逝去的時光》,就堪稱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如果有人能在普魯斯特那裏找到一個他不曾涉足的所謂“弗洛伊德式主題”的話,那我就拜他爲師。
毛毛,你深感茨威格“對女性心理的描寫太精彩了……”,這表明他正是我所說的常識心理學特别發達的天才。弗洛伊德的那點東西實在幫不上他的什麽忙——更何況弗洛伊德還要受惠于莎士比亞(見布魯姆著《西方正典: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對于作家來說,誠如普魯斯特所言:“畢竟隻有在現實的塵土和魔幻的沙子摻和在一起,讓某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變成帶有傳奇色彩的契機的日子裏,生活才是有意義的。”(《在少女花影下》第437頁)我覺得茨威格正是深谙這一點。
我以爲,他對女人的了解,基于他這樣一個人生哲學的信念:人的一生中,總是或永遠是,隻有那麽一個瞬間,也就是那麽幾秒,那麽幾分鍾,那麽幾小時,那麽幾天,是幸福的、極歡大樂的、粲然的、驚世駭俗的,一句話:是有意義的!而其他時間,往往都是碌碌無爲的、滞澀的、無奈的、甚至痛楚的,一句話:是無意義的!也許正是基于對人生意義的這種理解,他在小說中就極度強化了某一瞬間、某一刻的“意義”,從而使讀者産生強烈的共鳴。我不妨把他的原話引用幾段:。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的一生确實是從我認識你的那一天才開始的。”。
“因爲對我來說那一夜是至極的歡樂,閃光的喜悅,飄飄欲仙的幸福。”。
“爲了這可能的一小時,我把一切都推開了,隻是爲了你而保持自己的自由,一聽召喚,就撲到你的懷裏。”。
《情感的迷惘》:。
“我們經曆無數的分分秒秒,但總是隻有一秒,唯一的一秒使我們整個的内心世界沸騰。在這一秒鍾裏,心中那朵用各種汁液澆灌的花朵在刹那間結晶,這一秒是有魔力的一秒鍾。”。
“一個心靈深處的聲音,是凡人無法觸及的。一個人如此與另一個人交談,一生中隻有一次,隻爲了今後永遠地沉默,就像傳說中天鵝的故事:它在一生中隻能用它嘶啞的聲音奮力地引頸高歌一次。”。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
“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就足以決定一個女人的整個命運”。
“十點——從那場驚心動魄的遭遇開始時算起,正好是二十四小時,這二十四小時充滿了種種荒謬透頂的情感變化,此起彼伏直如風雨交摧,我的内心世界從此永遠被毀。”。
“我一生裏還有什麽時候比在那一小時更感幸福呢?”。
不過,有時我也覺得,茨威格似乎刻意以男人的方式把女人的愛情浪漫化!我這樣說,并不意味着這樣的“浪漫”有什麽不好(至少可以使女性讀者産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嘛),而是說,他筆下女人愛情的行爲方式,與其進化而來的愛情心理的機制,在一定意義上是相悖的。或者說,是用進化心理學的原理不好解釋的。
————————————————。
極其贊成黑體字那段的觀點。
源地址:茨威格何以成爲“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就《翩然入夢的女人》的創作方法回複弟子毛毛的信(三)。
——————————————。
好吧我知道很有可能被折疊。
但我必須向茨威格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裏對女性心理的刻畫緻敬!。
——————————————。
補充:爲了充實回答找到男性作者的博文一篇。
《茨威格何以成爲“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親愛的弟子毛毛:。
你在信中說,“其實,看了你的文章令我聯想到《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茨威格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茨威格也是近來我非常喜歡的一名作家,其對女性心理的描寫太精彩了……”。
你說拙作與茨威格的《24小時》,“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這真是對我莫大的鼓勵!我也喜歡茨威格。據說高爾基曾稱他爲“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我也深有同感。記得我多年前第一次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看的是網上的電子版。譯文粗糙),随讀随感覺這想必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後來,我除了喜歡《24小時》之外,還讀了他《情感的迷惘》和《熱帶癫狂症患者》。此時我想到的一個問題是:茨威格是何以“最了解女人”的?。
是他——正如傳統上的“定見”所說的那樣——受到了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嗎?非也!如果說從前我還可能相信這種說法的話(人們多半依據的是茨威格《在弗洛伊德靈柩前的講話》,見《茨威格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那麽自從我自己開始寫小說以來,我就不再相信這是真的了。說起來也很簡單:作家的寫作,憑籍的或先天起作用的,是他的“常識心理學”;心理學家則隻有“科學心理學”。而更要命的是,縱然你的科學心理學再發達,也不能彌補你常識心理學的先天不足(假如你确實有這種不足的話;)。這就意味着,作家完全可以不依賴心理學家而獨到地揭示出人的心理和天性(HumanNature)。
曆史表明,大作家(或文學大師)可以成爲非常成功的心理學家,像莎士比亞、喬伊斯、普魯斯特、福樓拜、納博科夫等,但心理學家幾乎不可能——真的是不可能!——成爲像樣的作家,如弗洛伊德(隻能算個半吊子“作家”——僅僅就其晚年得過那差強人意的“歌德獎”而言)、斯金納(年輕時曾搞過寫作;後寫不下去而轉爲心理學)、榮格(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就其論及“心理學與文學的關系”而言)。這就雄辯地表明,作家自有他揭示人的心理和天性的天賦的手段和方式。
關于這一點,我曾作過專門的論證。比如,我在《圍城内外:西方經典愛情小說的進化心理學透視》的“跋”——《納博科夫的忠告:離搞心理學的人遠點》——中,提供了四方面的論證:1,文學家的常識心理學比心理學家要發達;2,文學家對人的“天性”的洞察力比心理學家要深;3,文學家的言語能力、文字的表達能力令心理學家望塵莫及;4,心理學家的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礙比文學家要多。
這裏再簡要概述一下我所謂“文學家的常識心理學比心理學家要發達”的論點:因爲常識心理學的知識或概念,往往“隻可意會,不可言傳”。說到底,它不是一個下定義的問題,而是一個用形象生動的言語、獨到的修辭手段(如比拟、象征、寓意、诙諧式模仿等)去描繪的問題;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一個“人文”問題;不是一個理性問題,而是一個非理性(情感、激情、欲望、動機等)問題。這時,心理學家最好還是讓開吧!因爲文學家、特别是大師,正是那些常識心理學特别發達的天才。他們那天賦的、洞察一切的心理知識,不僅與芸芸衆生不同,而且與心理學家也有着驚人的差異。弗洛伊德作爲心理學家,無論如何不會比作爲文學家的普魯斯特高明——一部《追尋逝去的時光》,就堪稱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如果有人能在普魯斯特那裏找到一個他不曾涉足的所謂“弗洛伊德式主題”的話,那我就拜他爲師。
毛毛,你深感茨威格“對女性心理的描寫太精彩了……”,這表明他正是我所說的常識心理學特别發達的天才。弗洛伊德的那點東西實在幫不上他的什麽忙——更何況弗洛伊德還要受惠于莎士比亞(見布魯姆著《西方正典: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對于作家來說,誠如普魯斯特所言:“畢竟隻有在現實的塵土和魔幻的沙子摻和在一起,讓某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變成帶有傳奇色彩的契機的日子裏,生活才是有意義的。”(《在少女花影下》第437頁)我覺得茨威格正是深谙這一點。
我以爲,他對女人的了解,基于他這樣一個人生哲學的信念:人的一生中,總是或永遠是,隻有那麽一個瞬間,也就是那麽幾秒,那麽幾分鍾,那麽幾小時,那麽幾天,是幸福的、極歡大樂的、粲然的、驚世駭俗的,一句話:是有意義的!而其他時間,往往都是碌碌無爲的、滞澀的、無奈的、甚至痛楚的,一句話:是無意義的!也許正是基于對人生意義的這種理解,他在小說中就極度強化了某一瞬間、某一刻的“意義”,從而使讀者産生強烈的共鳴。我不妨把他的原話引用幾段:。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的一生确實是從我認識你的那一天才開始的。”。
“因爲對我來說那一夜是至極的歡樂,閃光的喜悅,飄飄欲仙的幸福。”。
“爲了這可能的一小時,我把一切都推開了,隻是爲了你而保持自己的自由,一聽召喚,就撲到你的懷裏。”。
《情感的迷惘》:。
“我們經曆無數的分分秒秒,但總是隻有一秒,唯一的一秒使我們整個的内心世界沸騰。在這一秒鍾裏,心中那朵用各種汁液澆灌的花朵在刹那間結晶,這一秒是有魔力的一秒鍾。”。
“一個心靈深處的聲音,是凡人無法觸及的。一個人如此與另一個人交談,一生中隻有一次,隻爲了今後永遠地沉默,就像傳說中天鵝的故事:它在一生中隻能用它嘶啞的聲音奮力地引頸高歌一次。”。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
“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就足以決定一個女人的整個命運”。
“十點——從那場驚心動魄的遭遇開始時算起,正好是二十四小時,這二十四小時充滿了種種荒謬透頂的情感變化,此起彼伏直如風雨交摧,我的内心世界從此永遠被毀。”。
“我一生裏還有什麽時候比在那一小時更感幸福呢?”。
不過,有時我也覺得,茨威格似乎刻意以男人的方式把女人的愛情浪漫化!我這樣說,并不意味着這樣的“浪漫”有什麽不好(至少可以使女性讀者産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嘛),而是說,他筆下女人愛情的行爲方式,與其進化而來的愛情心理的機制,在一定意義上是相悖的。或者說,是用進化心理學的原理不好解釋的。
————————————————。
極其贊成黑體字那段的觀點。
源地址:茨威格何以成爲“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就《翩然入夢的女人》的創作方法回複弟子毛毛的信(三)。
以上就是他心理描寫方法,男作家如何把将女性心理描寫得入木三分?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茨威格。
——————————————。
好吧我知道很有可能被折叠。
但我必须向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对女性心理的刻画致敬!。
——————————————。
补充:为了充实回答找到男性作者的博文一篇。
《茨威格何以成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亲爱的弟子毛毛:。
你在信中说,“其实,看了你的文章令我联想到《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茨威格著),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茨威格也是近来我非常喜欢的一名作家,其对女性心理的描写太精彩了……”。
你说拙作与茨威格的《24小时》,“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这真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我也喜欢茨威格。据说高尔基曾称他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我也深有同感。记得我多年前第一次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看的是网上的电子版。译文粗糙),随读随感觉这想必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后来,我除了喜欢《24小时》之外,还读了他《情感的迷惘》和《热带癫狂症患者》。此时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茨威格是何以“最了解女人”的?。
是他——正如传统上的“定见”所说的那样——受到了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吗?非也!如果说从前我还可能相信这种说法的话(人们多半依据的是茨威格《在弗洛伊德灵柩前的讲话》,见《茨威格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那么自从我自己开始写小说以来,我就不再相信这是真的了。说起来也很简单:作家的写作,凭籍的或先天起作用的,是他的“常识心理学”;心理学家则只有“科学心理学”。而更要命的是,纵然你的科学心理学再发达,也不能弥补你常识心理学的先天不足(假如你确实有这种不足的话;)。这就意味着,作家完全可以不依赖心理学家而独到地揭示出人的心理和天性(HumanNature)。
历史表明,大作家(或文学大师)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心理学家,像莎士比亚、乔伊斯、普鲁斯特、福楼拜、纳博科夫等,但心理学家几乎不可能——真的是不可能!——成为像样的作家,如弗洛伊德(只能算个半吊子“作家”——仅仅就其晚年得过那差强人意的“歌德奖”而言)、斯金纳(年轻时曾搞过写作;后写不下去而转为心理学)、荣格(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就其论及“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而言)。这就雄辩地表明,作家自有他揭示人的心理和天性的天赋的手段和方式。
关于这一点,我曾作过专门的论证。比如,我在《围城内外:西方经典爱情小说的进化心理学透视》的“跋”——《纳博科夫的忠告:离搞心理学的人远点》——中,提供了四方面的论证:1,文学家的常识心理学比心理学家要发达;2,文学家对人的“天性”的洞察力比心理学家要深;3,文学家的言语能力、文字的表达能力令心理学家望尘莫及;4,心理学家的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比文学家要多。
这里再简要概述一下我所谓“文学家的常识心理学比心理学家要发达”的论点:因为常识心理学的知识或概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到底,它不是一个下定义的问题,而是一个用形象生动的言语、独到的修辞手段(如比拟、象征、寓意、诙谐式模仿等)去描绘的问题;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人文”问题;不是一个理性问题,而是一个非理性(情感、激情、欲望、动机等)问题。这时,心理学家最好还是让开吧!因为文学家、特别是大师,正是那些常识心理学特别发达的天才。他们那天赋的、洞察一切的心理知识,不仅与芸芸众生不同,而且与心理学家也有着惊人的差异。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家,无论如何不会比作为文学家的普鲁斯特高明——一部《追寻逝去的时光》,就堪称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如果有人能在普鲁斯特那里找到一个他不曾涉足的所谓“弗洛伊德式主题”的话,那我就拜他为师。
毛毛,你深感茨威格“对女性心理的描写太精彩了……”,这表明他正是我所说的常识心理学特别发达的天才。弗洛伊德的那点东西实在帮不上他的什么忙——更何况弗洛伊德还要受惠于莎士比亚(见布鲁姆著《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对于作家来说,诚如普鲁斯特所言:“毕竟只有在现实的尘土和魔幻的沙子掺和在一起,让某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变成带有传奇色彩的契机的日子里,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在少女花影下》第437页)我觉得茨威格正是深谙这一点。
我以为,他对女人的了解,基于他这样一个人生哲学的信念:人的一生中,总是或永远是,只有那么一个瞬间,也就是那么几秒,那么几分钟,那么几小时,那么几天,是幸福的、极欢大乐的、粲然的、惊世骇俗的,一句话:是有意义的!而其他时间,往往都是碌碌无为的、滞涩的、无奈的、甚至痛楚的,一句话:是无意义的!也许正是基于对人生意义的这种理解,他在小说中就极度强化了某一瞬间、某一刻的“意义”,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不妨把他的原话引用几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
“因为对我来说那一夜是至极的欢乐,闪光的喜悦,飘飘欲仙的幸福。”。
“为了这可能的一小时,我把一切都推开了,只是为了你而保持自己的自由,一听召唤,就扑到你的怀里。”。
《情感的迷惘》:。
“我们经历无数的分分秒秒,但总是只有一秒,唯一的一秒使我们整个的内心世界沸腾。在这一秒钟里,心中那朵用各种汁液浇灌的花朵在刹那间结晶,这一秒是有魔力的一秒钟。”。
“一个心灵深处的声音,是凡人无法触及的。一个人如此与另一个人交谈,一生中只有一次,只为了今后永远地沉默,就像传说中天鹅的故事:它在一生中只能用它嘶哑的声音奋力地引颈高歌一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就足以决定一个女人的整个命运”。
“十点——从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开始时算起,正好是二十四小时,这二十四小时充满了种种荒谬透顶的情感变化,此起彼伏直如风雨交摧,我的内心世界从此永远被毁。”。
“我一生里还有什么时候比在那一小时更感幸福呢?”。
不过,有时我也觉得,茨威格似乎刻意以男人的方式把女人的爱情浪漫化!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浪漫”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使女性读者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嘛),而是说,他笔下女人爱情的行为方式,与其进化而来的爱情心理的机制,在一定意义上是相悖的。或者说,是用进化心理学的原理不好解释的。
————————————————。
极其赞成黑体字那段的观点。
源地址:茨威格何以成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就《翩然入梦的女人》的创作方法回复弟子毛毛的信(三)。
——————————————。
好吧我知道很有可能被折叠。
但我必须向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对女性心理的刻画致敬!。
——————————————。
补充:为了充实回答找到男性作者的博文一篇。
《茨威格何以成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亲爱的弟子毛毛:。
你在信中说,“其实,看了你的文章令我联想到《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茨威格著),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茨威格也是近来我非常喜欢的一名作家,其对女性心理的描写太精彩了……”。
你说拙作与茨威格的《24小时》,“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这真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我也喜欢茨威格。据说高尔基曾称他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我也深有同感。记得我多年前第一次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看的是网上的电子版。译文粗糙),随读随感觉这想必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后来,我除了喜欢《24小时》之外,还读了他《情感的迷惘》和《热带癫狂症患者》。此时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茨威格是何以“最了解女人”的?。
是他——正如传统上的“定见”所说的那样——受到了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吗?非也!如果说从前我还可能相信这种说法的话(人们多半依据的是茨威格《在弗洛伊德灵柩前的讲话》,见《茨威格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那么自从我自己开始写小说以来,我就不再相信这是真的了。说起来也很简单:作家的写作,凭籍的或先天起作用的,是他的“常识心理学”;心理学家则只有“科学心理学”。而更要命的是,纵然你的科学心理学再发达,也不能弥补你常识心理学的先天不足(假如你确实有这种不足的话;)。这就意味着,作家完全可以不依赖心理学家而独到地揭示出人的心理和天性(HumanNature)。
历史表明,大作家(或文学大师)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心理学家,像莎士比亚、乔伊斯、普鲁斯特、福楼拜、纳博科夫等,但心理学家几乎不可能——真的是不可能!——成为像样的作家,如弗洛伊德(只能算个半吊子“作家”——仅仅就其晚年得过那差强人意的“歌德奖”而言)、斯金纳(年轻时曾搞过写作;后写不下去而转为心理学)、荣格(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就其论及“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而言)。这就雄辩地表明,作家自有他揭示人的心理和天性的天赋的手段和方式。
关于这一点,我曾作过专门的论证。比如,我在《围城内外:西方经典爱情小说的进化心理学透视》的“跋”——《纳博科夫的忠告:离搞心理学的人远点》——中,提供了四方面的论证:1,文学家的常识心理学比心理学家要发达;2,文学家对人的“天性”的洞察力比心理学家要深;3,文学家的言语能力、文字的表达能力令心理学家望尘莫及;4,心理学家的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比文学家要多。
这里再简要概述一下我所谓“文学家的常识心理学比心理学家要发达”的论点:因为常识心理学的知识或概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到底,它不是一个下定义的问题,而是一个用形象生动的言语、独到的修辞手段(如比拟、象征、寓意、诙谐式模仿等)去描绘的问题;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人文”问题;不是一个理性问题,而是一个非理性(情感、激情、欲望、动机等)问题。这时,心理学家最好还是让开吧!因为文学家、特别是大师,正是那些常识心理学特别发达的天才。他们那天赋的、洞察一切的心理知识,不仅与芸芸众生不同,而且与心理学家也有着惊人的差异。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家,无论如何不会比作为文学家的普鲁斯特高明——一部《追寻逝去的时光》,就堪称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如果有人能在普鲁斯特那里找到一个他不曾涉足的所谓“弗洛伊德式主题”的话,那我就拜他为师。
毛毛,你深感茨威格“对女性心理的描写太精彩了……”,这表明他正是我所说的常识心理学特别发达的天才。弗洛伊德的那点东西实在帮不上他的什么忙——更何况弗洛伊德还要受惠于莎士比亚(见布鲁姆著《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对于作家来说,诚如普鲁斯特所言:“毕竟只有在现实的尘土和魔幻的沙子掺和在一起,让某件普普通通的事情变成带有传奇色彩的契机的日子里,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在少女花影下》第437页)我觉得茨威格正是深谙这一点。
我以为,他对女人的了解,基于他这样一个人生哲学的信念:人的一生中,总是或永远是,只有那么一个瞬间,也就是那么几秒,那么几分钟,那么几小时,那么几天,是幸福的、极欢大乐的、粲然的、惊世骇俗的,一句话:是有意义的!而其他时间,往往都是碌碌无为的、滞涩的、无奈的、甚至痛楚的,一句话:是无意义的!也许正是基于对人生意义的这种理解,他在小说中就极度强化了某一瞬间、某一刻的“意义”,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不妨把他的原话引用几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
“因为对我来说那一夜是至极的欢乐,闪光的喜悦,飘飘欲仙的幸福。”。
“为了这可能的一小时,我把一切都推开了,只是为了你而保持自己的自由,一听召唤,就扑到你的怀里。”。
《情感的迷惘》:。
“我们经历无数的分分秒秒,但总是只有一秒,唯一的一秒使我们整个的内心世界沸腾。在这一秒钟里,心中那朵用各种汁液浇灌的花朵在刹那间结晶,这一秒是有魔力的一秒钟。”。
“一个心灵深处的声音,是凡人无法触及的。一个人如此与另一个人交谈,一生中只有一次,只为了今后永远地沉默,就像传说中天鹅的故事:它在一生中只能用它嘶哑的声音奋力地引颈高歌一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就足以决定一个女人的整个命运”。
“十点——从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开始时算起,正好是二十四小时,这二十四小时充满了种种荒谬透顶的情感变化,此起彼伏直如风雨交摧,我的内心世界从此永远被毁。”。
“我一生里还有什么时候比在那一小时更感幸福呢?”。
不过,有时我也觉得,茨威格似乎刻意以男人的方式把女人的爱情浪漫化!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浪漫”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使女性读者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嘛),而是说,他笔下女人爱情的行为方式,与其进化而来的爱情心理的机制,在一定意义上是相悖的。或者说,是用进化心理学的原理不好解释的。
————————————————。
极其赞成黑体字那段的观点。
源地址:茨威格何以成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就《翩然入梦的女人》的创作方法回复弟子毛毛的信(三)。
超多肉细致描写,十大【甜宠肉文】np°肉文超多肉超火爆高质量
最近整理了一些我认为质量比较高的肉文,也是很多小仙女需要分享的几本,首先好看的popo文一定是要有肉肉的,这样才能满足我咳咳,当然剧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今天的推...[全文阅读]
描写随道的说说,有文笔有剧情有肉的言情小说,比较喜欢古言,不要为了肉而肉的,要自然的肉(香是必须的),各位书友求推荐?
作为上班狗,有时比较忙,所以准备开个拯救书荒系列,也可以叫想到什么推什么系列,分享的都是值得挑灯夜读,让躲在被窝里看书的你嘴角一直上扬!排名不分先后,各种类型都有,文...[全文阅读]
一.山色。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因如是。——辛弃疾《贺新郎》。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全文阅读]
南【仙吕•一封书】。(明)金銮。青溪畔小园,任荒芜种几年。黄庭畔小笺,任生疏写半篇。分来红药春前好,摘去青葵雨后鲜。又不癫,又不仙,拾得榆钱当酒钱。【正宫】醉...[全文阅读]
想起以前看过的亮剑中田墨轩的一段描写,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田墨轩认为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虽堪称千古绝唱,可当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更可谓震...[全文阅读]
谢题主邀^_^。花的句子太。。。。。。多了,加上我主业在此,看的太多,类似的句子抄了一大本。“如花美眷”之类广为人知的i不说了,挑一些自己喜欢或者别致的,多的不举例...[全文阅读]
下一篇:更多写景诗歌
喜欢写景诗歌就经常来哦!
热门写景诗歌
- 1超多肉细致描写,十大【甜宠肉文】np°肉文超多肉超火爆高质量
- 2描写随道的说说,有文笔有剧情有肉的言情小说,比较喜欢古言,不要为了肉而肉的,要自然的肉(香是必须的),各位书友求推荐?
- 3描写青山绿水的段落,有哪些描写山水风景的优美句子?
- 4十首榆钱的诗词
- 5描写毛主席的诗,你认为毛主席最好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 6描写花的著名段落,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关于“花”的句子?
- 7描写人老的诗句,10首老年古诗词,提前了解下老年生活
- 8片段描写 春雨,描写春花、春雨的精彩段落,让孩子背下来,妙笔生花!
- 9用环境描写表示生气,对于网络文学而言,如何写出优秀的环境描写?
- 10描写老街的散文诗,如何评价兰州本土长篇小说《老街》?
网友推荐
分享写景诗歌
- 1如何描写家乡的美景?这里给你一份满分详解
- 2描写月光的英文诗,有哪些你毕生难忘的的绝美诗句?
- 3描写荷花的作文初中,描写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 4描写诗的唯美句子,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句子?
- 5描写小男孩的日记,如何评价杰夫·金尼小说《小屁孩日记》?
- 6描写狮子的作文,你读过最有文采的高考作文是哪个?
- 7宫斗的神态描写,语C圈怎样写戏才能“好看”?
- 8描写遇到困难不,技术面试中当问到你“描述一下所做过的项目中遇到最困难的技术问题是什么,最后怎么解决”应该怎么回答比较好?
- 9大连海鲜作文描写,中国哪边的海鲜最好吃?
- 10描写母爱的细节描写,好词好句摘抄之“母爱”:用在作文里妥妥加分,值得收藏背诵!|作文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