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唐太宗的诗词,唐太宗《秋日二首》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23-12-26 12:53:59
枯木。
《秋日二首》【唐】李世民其一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将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雲凝愁半嶺,霞碎缬高天。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其二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唐朝建立和統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領導下,開創了舉世聞名的貞觀之治,從而爲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來爲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對中國曆史和中華文明的的重大貢獻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從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全唐詩》收錄了唐太宗88篇詩詞,不少詩詞沈麗高朗,凝練隽永,廣博深邃,意境幽遠,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秋日二首》詩詞,從詞義分析,應該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終南山翠微宮的秋日風光,在優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閑愁。第一首,“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金風”即秋風,秋天西風起,西方五行屬金,因此人們稱爲“金風”。秋風一起,菊花三五成叢,散落綻放;荷花凋零,蓮蓬結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的景象,因而比較稀疏,反而襯托出蓮葉上的露珠晶瑩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風”和“玉露”相對比,觀察細膩,對仗工整,字字錘煉,頗爲傳神。“将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酷夏已去,鳴蟬不再;秋天到來,大雁南飛。“雲凝愁半嶺,霞碎缬高天”,“缬”在這裏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氣爽,終南山高聳入雲,雲霧在半山腰缭繞,猶如望着高山發愁,襯托出終南山之高;彩霞猶如織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壯麗。這句的“愁”用得甚妙,構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欽佩。“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最後這句曆來争執較多,有的解釋認爲“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譯過來是“遠遠的看過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樣,但是映入眼簾的卻是巍峨的峨眉山”,筆者認爲似乎不妥,此處的“峨眉”應該是“蛾眉”。因爲唐太宗沒有去過四川成都和峨眉山,這首詩應該是在終南山的翠微宮所詠歎,因而此句的翻譯有點不恰當。以筆者看來,應該是唐太宗聽說過四川天府之國的秀麗,向西南眺望,終南山一片雲山霧罩,遮擋住了視線,古人用“蛾眉”來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爲妥帖,也符合整體詩詞的解釋和連貫意思。《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樣,同樣是先描寫風光,不過上首是初秋的景象,這首則是描寫的仲秋景象。“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蘭沼”有的解釋爲首聯用的“偷春格”形式來澄清陽春的蘭花幽香,然而該詩颔聯依然對仗工整,因此解釋頗爲牽強。其實“蘭沼”應該指的是翠微宮,古人喜歡蘭花,因爲有“王者香”和君子氣概,形容宮殿則常用蘭來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這裏的蘭宮就是指華美的宮殿;蘭沼則是充滿奇花異香的翠微宮的代指。這句的意思是:秋高氣爽,華美的宮殿分外明朗,在秋風的吹動下,桂花樹搖曳多姿,香氣四溢,令人心曠神怡。“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仲秋時分,早上露水凝珠,晶瑩欲滴,金黃色的菊花遍地綻放。一“凝”一“散”,金玉滿堂,壯麗輝煌,氣勢恢宏。“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斷變換着影子,雲朵飄逸,在空中移動,把動态的山間秋光描述的淋漓盡緻,時空變換,秋興頓起,生機勃勃,令人向往。“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尾聯則作詩眼,瀛洲和蓬萊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優美泉石風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悅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總體來說,《秋日二首》詩詞,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變腐朽爲神奇,凝美景于詩意,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壯闊的優美秋日風光,用詞凝練,對仗工整,構思巧妙,想象豐富,氣勢恢宏,大氣磅礴,也體現了唐太宗的胸襟氣魄,從而奠定了初唐新興律詩的基礎,開啓了盛唐文化的初端。2018830榆木齋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枯木。
《秋日二首》。
【唐】李世民。
其一。
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
将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
雲凝愁半嶺,霞碎缬高天。
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
其二。
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
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唐朝建立和統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領導下,開創了舉世聞名的貞觀之治,從而爲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來爲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對中國曆史和中華文明的的重大貢獻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從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全唐詩》收錄了唐太宗88篇詩詞,不少詩詞沈麗高朗,凝練隽永,廣博深邃,意境幽遠,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
《秋日二首》詩詞,從詞義分析,應該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終南山翠微宮的秋日風光,在優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閑愁。
第一首,“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金風”即秋風,秋天西風起,西方五行屬金,因此人們稱爲“金風”。秋風一起,菊花三五成叢,散落綻放;荷花凋零,蓮蓬結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的景象,因而比較稀疏,反而襯托出蓮葉上的露珠晶瑩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風”和“玉露”相對比,觀察細膩,對仗工整,字字錘煉,頗爲傳神。
“将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酷夏已去,鳴蟬不再;秋天到來,大雁南飛。“雲凝愁半嶺,霞碎缬高天”,“缬”在這裏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氣爽,終南山高聳入雲,雲霧在半山腰缭繞,猶如望着高山發愁,襯托出終南山之高;彩霞猶如織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壯麗。這句的“愁”用得甚妙,構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欽佩。
“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最後這句曆來争執較多,有的解釋認爲“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譯過來是“遠遠的看過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樣,但是映入眼簾的卻是巍峨的峨眉山”,筆者認爲似乎不妥,此處的“峨眉”應該是“蛾眉”。因爲唐太宗沒有去過四川成都和峨眉山,這首詩應該是在終南山的翠微宮所詠歎,因而此句的翻譯有點不恰當。以筆者看來,應該是唐太宗聽說過四川天府之國的秀麗,向西南眺望,終南山一片雲山霧罩,遮擋住了視線,古人用“蛾眉”來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爲妥帖,也符合整體詩詞的解釋和連貫意思。
《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樣,同樣是先描寫風光,不過上首是初秋的景象,這首則是描寫的仲秋景象。
“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蘭沼”有的解釋爲首聯用的“偷春格”形式來澄清陽春的蘭花幽香,然而該詩颔聯依然對仗工整,因此解釋頗爲牽強。其實“蘭沼”應該指的是翠微宮,古人喜歡蘭花,因爲有“王者香”和君子氣概,形容宮殿則常用蘭來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這裏的蘭宮就是指華美的宮殿;蘭沼則是充滿奇花異香的翠微宮的代指。這句的意思是:秋高氣爽,華美的宮殿分外明朗,在秋風的吹動下,桂花樹搖曳多姿,香氣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仲秋時分,早上露水凝珠,晶瑩欲滴,金黃色的菊花遍地綻放。一“凝”一“散”,金玉滿堂,壯麗輝煌,氣勢恢宏。“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斷變換着影子,雲朵飄逸,在空中移動,把動态的山間秋光描述的淋漓盡緻,時空變換,秋興頓起,生機勃勃,令人向往。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尾聯則作詩眼,瀛洲和蓬萊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優美泉石風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悅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
總體來說,《秋日二首》詩詞,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變腐朽爲神奇,凝美景于詩意,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壯闊的優美秋日風光,用詞凝練,對仗工整,構思巧妙,想象豐富,氣勢恢宏,大氣磅礴,也體現了唐太宗的胸襟氣魄,從而奠定了初唐新興律詩的基礎,開啓了盛唐文化的初端。
2018830榆木齋。
《秋日二首》【唐】李世民其一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将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雲凝愁半嶺,霞碎缬高天。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其二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唐朝建立和統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領導下,開創了舉世聞名的貞觀之治,從而爲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來爲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對中國曆史和中華文明的的重大貢獻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從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全唐詩》收錄了唐太宗88篇詩詞,不少詩詞沈麗高朗,凝練隽永,廣博深邃,意境幽遠,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秋日二首》詩詞,從詞義分析,應該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終南山翠微宮的秋日風光,在優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閑愁。第一首,“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金風”即秋風,秋天西風起,西方五行屬金,因此人們稱爲“金風”。秋風一起,菊花三五成叢,散落綻放;荷花凋零,蓮蓬結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的景象,因而比較稀疏,反而襯托出蓮葉上的露珠晶瑩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風”和“玉露”相對比,觀察細膩,對仗工整,字字錘煉,頗爲傳神。“将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酷夏已去,鳴蟬不再;秋天到來,大雁南飛。“雲凝愁半嶺,霞碎缬高天”,“缬”在這裏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氣爽,終南山高聳入雲,雲霧在半山腰缭繞,猶如望着高山發愁,襯托出終南山之高;彩霞猶如織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壯麗。這句的“愁”用得甚妙,構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欽佩。“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最後這句曆來争執較多,有的解釋認爲“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譯過來是“遠遠的看過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樣,但是映入眼簾的卻是巍峨的峨眉山”,筆者認爲似乎不妥,此處的“峨眉”應該是“蛾眉”。因爲唐太宗沒有去過四川成都和峨眉山,這首詩應該是在終南山的翠微宮所詠歎,因而此句的翻譯有點不恰當。以筆者看來,應該是唐太宗聽說過四川天府之國的秀麗,向西南眺望,終南山一片雲山霧罩,遮擋住了視線,古人用“蛾眉”來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爲妥帖,也符合整體詩詞的解釋和連貫意思。《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樣,同樣是先描寫風光,不過上首是初秋的景象,這首則是描寫的仲秋景象。“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蘭沼”有的解釋爲首聯用的“偷春格”形式來澄清陽春的蘭花幽香,然而該詩颔聯依然對仗工整,因此解釋頗爲牽強。其實“蘭沼”應該指的是翠微宮,古人喜歡蘭花,因爲有“王者香”和君子氣概,形容宮殿則常用蘭來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這裏的蘭宮就是指華美的宮殿;蘭沼則是充滿奇花異香的翠微宮的代指。這句的意思是:秋高氣爽,華美的宮殿分外明朗,在秋風的吹動下,桂花樹搖曳多姿,香氣四溢,令人心曠神怡。“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仲秋時分,早上露水凝珠,晶瑩欲滴,金黃色的菊花遍地綻放。一“凝”一“散”,金玉滿堂,壯麗輝煌,氣勢恢宏。“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斷變換着影子,雲朵飄逸,在空中移動,把動态的山間秋光描述的淋漓盡緻,時空變換,秋興頓起,生機勃勃,令人向往。“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尾聯則作詩眼,瀛洲和蓬萊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優美泉石風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悅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總體來說,《秋日二首》詩詞,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變腐朽爲神奇,凝美景于詩意,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壯闊的優美秋日風光,用詞凝練,對仗工整,構思巧妙,想象豐富,氣勢恢宏,大氣磅礴,也體現了唐太宗的胸襟氣魄,從而奠定了初唐新興律詩的基礎,開啓了盛唐文化的初端。2018830榆木齋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
枯木。
《秋日二首》。
【唐】李世民。
其一。
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
将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
雲凝愁半嶺,霞碎缬高天。
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
其二。
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
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唐朝建立和統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領導下,開創了舉世聞名的貞觀之治,從而爲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來爲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對中國曆史和中華文明的的重大貢獻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從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全唐詩》收錄了唐太宗88篇詩詞,不少詩詞沈麗高朗,凝練隽永,廣博深邃,意境幽遠,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
《秋日二首》詩詞,從詞義分析,應該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終南山翠微宮的秋日風光,在優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閑愁。
第一首,“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金風”即秋風,秋天西風起,西方五行屬金,因此人們稱爲“金風”。秋風一起,菊花三五成叢,散落綻放;荷花凋零,蓮蓬結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的景象,因而比較稀疏,反而襯托出蓮葉上的露珠晶瑩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風”和“玉露”相對比,觀察細膩,對仗工整,字字錘煉,頗爲傳神。
“将秋數行雁,離夏幾林蟬”,酷夏已去,鳴蟬不再;秋天到來,大雁南飛。“雲凝愁半嶺,霞碎缬高天”,“缬”在這裏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氣爽,終南山高聳入雲,雲霧在半山腰缭繞,猶如望着高山發愁,襯托出終南山之高;彩霞猶如織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壯麗。這句的“愁”用得甚妙,構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欽佩。
“還似成都望,直見峨眉前”,最後這句曆來争執較多,有的解釋認爲“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譯過來是“遠遠的看過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樣,但是映入眼簾的卻是巍峨的峨眉山”,筆者認爲似乎不妥,此處的“峨眉”應該是“蛾眉”。因爲唐太宗沒有去過四川成都和峨眉山,這首詩應該是在終南山的翠微宮所詠歎,因而此句的翻譯有點不恰當。以筆者看來,應該是唐太宗聽說過四川天府之國的秀麗,向西南眺望,終南山一片雲山霧罩,遮擋住了視線,古人用“蛾眉”來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爲妥帖,也符合整體詩詞的解釋和連貫意思。
《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樣,同樣是先描寫風光,不過上首是初秋的景象,這首則是描寫的仲秋景象。
“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蘭沼”有的解釋爲首聯用的“偷春格”形式來澄清陽春的蘭花幽香,然而該詩颔聯依然對仗工整,因此解釋頗爲牽強。其實“蘭沼”應該指的是翠微宮,古人喜歡蘭花,因爲有“王者香”和君子氣概,形容宮殿則常用蘭來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這裏的蘭宮就是指華美的宮殿;蘭沼則是充滿奇花異香的翠微宮的代指。這句的意思是:秋高氣爽,華美的宮殿分外明朗,在秋風的吹動下,桂花樹搖曳多姿,香氣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仲秋時分,早上露水凝珠,晶瑩欲滴,金黃色的菊花遍地綻放。一“凝”一“散”,金玉滿堂,壯麗輝煌,氣勢恢宏。“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斷變換着影子,雲朵飄逸,在空中移動,把動态的山間秋光描述的淋漓盡緻,時空變換,秋興頓起,生機勃勃,令人向往。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尾聯則作詩眼,瀛洲和蓬萊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優美泉石風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悅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
總體來說,《秋日二首》詩詞,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變腐朽爲神奇,凝美景于詩意,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壯闊的優美秋日風光,用詞凝練,對仗工整,構思巧妙,想象豐富,氣勢恢宏,大氣磅礴,也體現了唐太宗的胸襟氣魄,從而奠定了初唐新興律詩的基礎,開啓了盛唐文化的初端。
2018830榆木齋。
以上就是描寫唐太宗的詩詞,唐太宗《秋日二首》詩詞賞析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枯木。
《秋日二首》【唐】李世民其一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其二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唐朝建立和统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从而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从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全唐诗》收录了唐太宗88篇诗词,不少诗词沈丽高朗,凝练隽永,广博深邃,意境幽远,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秋日二首》诗词,从词义分析,应该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终南山翠微宫的秋日风光,在优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闲愁。第一首,“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金风”即秋风,秋天西风起,西方五行属金,因此人们称为“金风”。秋风一起,菊花三五成丛,散落绽放;荷花凋零,莲蓬结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因而比较稀疏,反而衬托出莲叶上的露珠晶莹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风”和“玉露”相对比,观察细腻,对仗工整,字字锤炼,颇为传神。“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酷夏已去,鸣蝉不再;秋天到来,大雁南飞。“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缬”在这里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气爽,终南山高耸入云,云雾在半山腰缭绕,犹如望着高山发愁,衬托出终南山之高;彩霞犹如织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壮丽。这句的“愁”用得甚妙,构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钦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最后这句历来争执较多,有的解释认为“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译过来是“远远的看过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样,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巍峨的峨眉山”,笔者认为似乎不妥,此处的“峨眉”应该是“蛾眉”。因为唐太宗没有去过四川成都和峨眉山,这首诗应该是在终南山的翠微宫所咏叹,因而此句的翻译有点不恰当。以笔者看来,应该是唐太宗听说过四川天府之国的秀丽,向西南眺望,终南山一片云山雾罩,遮挡住了视线,古人用“蛾眉”来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为妥帖,也符合整体诗词的解释和连贯意思。《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样,同样是先描写风光,不过上首是初秋的景象,这首则是描写的仲秋景象。“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兰沼”有的解释为首联用的“偷春格”形式来澄清阳春的兰花幽香,然而该诗颔联依然对仗工整,因此解释颇为牵强。其实“兰沼”应该指的是翠微宫,古人喜欢兰花,因为有“王者香”和君子气概,形容宫殿则常用兰来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里的兰宫就是指华美的宫殿;兰沼则是充满奇花异香的翠微宫的代指。这句的意思是:秋高气爽,华美的宫殿分外明朗,在秋风的吹动下,桂花树摇曳多姿,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仲秋时分,早上露水凝珠,晶莹欲滴,金黄色的菊花遍地绽放。一“凝”一“散”,金玉满堂,壮丽辉煌,气势恢宏。“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断变换着影子,云朵飘逸,在空中移动,把动态的山间秋光描述的淋漓尽致,时空变换,秋兴顿起,生机勃勃,令人向往。“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尾联则作诗眼,瀛洲和蓬莱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优美泉石风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悦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总体来说,《秋日二首》诗词,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变腐朽为神奇,凝美景于诗意,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优美秋日风光,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也体现了唐太宗的胸襟气魄,从而奠定了初唐新兴律诗的基础,开启了盛唐文化的初端。2018830榆木斋太宗《秋日二首》诗词赏析。
枯木。
《秋日二首》。
【唐】李世民。
其一。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其二。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唐朝建立和统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从而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从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全唐诗》收录了唐太宗88篇诗词,不少诗词沈丽高朗,凝练隽永,广博深邃,意境幽远,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
《秋日二首》诗词,从词义分析,应该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终南山翠微宫的秋日风光,在优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闲愁。
第一首,“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金风”即秋风,秋天西风起,西方五行属金,因此人们称为“金风”。秋风一起,菊花三五成丛,散落绽放;荷花凋零,莲蓬结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因而比较稀疏,反而衬托出莲叶上的露珠晶莹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风”和“玉露”相对比,观察细腻,对仗工整,字字锤炼,颇为传神。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酷夏已去,鸣蝉不再;秋天到来,大雁南飞。“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缬”在这里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气爽,终南山高耸入云,云雾在半山腰缭绕,犹如望着高山发愁,衬托出终南山之高;彩霞犹如织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壮丽。这句的“愁”用得甚妙,构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钦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最后这句历来争执较多,有的解释认为“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译过来是“远远的看过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样,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巍峨的峨眉山”,笔者认为似乎不妥,此处的“峨眉”应该是“蛾眉”。因为唐太宗没有去过四川成都和峨眉山,这首诗应该是在终南山的翠微宫所咏叹,因而此句的翻译有点不恰当。以笔者看来,应该是唐太宗听说过四川天府之国的秀丽,向西南眺望,终南山一片云山雾罩,遮挡住了视线,古人用“蛾眉”来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为妥帖,也符合整体诗词的解释和连贯意思。
《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样,同样是先描写风光,不过上首是初秋的景象,这首则是描写的仲秋景象。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兰沼”有的解释为首联用的“偷春格”形式来澄清阳春的兰花幽香,然而该诗颔联依然对仗工整,因此解释颇为牵强。其实“兰沼”应该指的是翠微宫,古人喜欢兰花,因为有“王者香”和君子气概,形容宫殿则常用兰来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里的兰宫就是指华美的宫殿;兰沼则是充满奇花异香的翠微宫的代指。这句的意思是:秋高气爽,华美的宫殿分外明朗,在秋风的吹动下,桂花树摇曳多姿,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仲秋时分,早上露水凝珠,晶莹欲滴,金黄色的菊花遍地绽放。一“凝”一“散”,金玉满堂,壮丽辉煌,气势恢宏。“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断变换着影子,云朵飘逸,在空中移动,把动态的山间秋光描述的淋漓尽致,时空变换,秋兴顿起,生机勃勃,令人向往。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尾联则作诗眼,瀛洲和蓬莱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优美泉石风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悦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
总体来说,《秋日二首》诗词,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变腐朽为神奇,凝美景于诗意,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优美秋日风光,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也体现了唐太宗的胸襟气魄,从而奠定了初唐新兴律诗的基础,开启了盛唐文化的初端。
2018830榆木斋。
《秋日二首》【唐】李世民其一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其二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唐朝建立和统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从而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从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全唐诗》收录了唐太宗88篇诗词,不少诗词沈丽高朗,凝练隽永,广博深邃,意境幽远,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秋日二首》诗词,从词义分析,应该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终南山翠微宫的秋日风光,在优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闲愁。第一首,“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金风”即秋风,秋天西风起,西方五行属金,因此人们称为“金风”。秋风一起,菊花三五成丛,散落绽放;荷花凋零,莲蓬结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因而比较稀疏,反而衬托出莲叶上的露珠晶莹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风”和“玉露”相对比,观察细腻,对仗工整,字字锤炼,颇为传神。“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酷夏已去,鸣蝉不再;秋天到来,大雁南飞。“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缬”在这里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气爽,终南山高耸入云,云雾在半山腰缭绕,犹如望着高山发愁,衬托出终南山之高;彩霞犹如织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壮丽。这句的“愁”用得甚妙,构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钦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最后这句历来争执较多,有的解释认为“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译过来是“远远的看过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样,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巍峨的峨眉山”,笔者认为似乎不妥,此处的“峨眉”应该是“蛾眉”。因为唐太宗没有去过四川成都和峨眉山,这首诗应该是在终南山的翠微宫所咏叹,因而此句的翻译有点不恰当。以笔者看来,应该是唐太宗听说过四川天府之国的秀丽,向西南眺望,终南山一片云山雾罩,遮挡住了视线,古人用“蛾眉”来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为妥帖,也符合整体诗词的解释和连贯意思。《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样,同样是先描写风光,不过上首是初秋的景象,这首则是描写的仲秋景象。“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兰沼”有的解释为首联用的“偷春格”形式来澄清阳春的兰花幽香,然而该诗颔联依然对仗工整,因此解释颇为牵强。其实“兰沼”应该指的是翠微宫,古人喜欢兰花,因为有“王者香”和君子气概,形容宫殿则常用兰来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里的兰宫就是指华美的宫殿;兰沼则是充满奇花异香的翠微宫的代指。这句的意思是:秋高气爽,华美的宫殿分外明朗,在秋风的吹动下,桂花树摇曳多姿,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仲秋时分,早上露水凝珠,晶莹欲滴,金黄色的菊花遍地绽放。一“凝”一“散”,金玉满堂,壮丽辉煌,气势恢宏。“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断变换着影子,云朵飘逸,在空中移动,把动态的山间秋光描述的淋漓尽致,时空变换,秋兴顿起,生机勃勃,令人向往。“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尾联则作诗眼,瀛洲和蓬莱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优美泉石风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悦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总体来说,《秋日二首》诗词,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变腐朽为神奇,凝美景于诗意,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优美秋日风光,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也体现了唐太宗的胸襟气魄,从而奠定了初唐新兴律诗的基础,开启了盛唐文化的初端。2018830榆木斋太宗《秋日二首》诗词赏析。
枯木。
《秋日二首》。
【唐】李世民。
其一。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其二。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唐朝建立和统一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从而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唐太宗不但从谏如流,善用人才,而且自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全唐诗》收录了唐太宗88篇诗词,不少诗词沈丽高朗,凝练隽永,广博深邃,意境幽远,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
《秋日二首》诗词,从词义分析,应该是唐太宗晚年作品,描述的是终南山翠微宫的秋日风光,在优美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秋思和闲愁。
第一首,“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金风”即秋风,秋天西风起,西方五行属金,因此人们称为“金风”。秋风一起,菊花三五成丛,散落绽放;荷花凋零,莲蓬结籽,不再是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因而比较稀疏,反而衬托出莲叶上的露珠晶莹如玉。其中的“菊”和“荷”,“散”和“疏”,“金风”和“玉露”相对比,观察细腻,对仗工整,字字锤炼,颇为传神。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酷夏已去,鸣蝉不再;秋天到来,大雁南飞。“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缬”在这里是印染的意思。秋高气爽,终南山高耸入云,云雾在半山腰缭绕,犹如望着高山发愁,衬托出终南山之高;彩霞犹如织锦,把天空印染的非常壮丽。这句的“愁”用得甚妙,构思巧妙、奇思幻想令人钦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最后这句历来争执较多,有的解释认为“峨眉”指的是峨眉山,翻译过来是“远远的看过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样,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巍峨的峨眉山”,笔者认为似乎不妥,此处的“峨眉”应该是“蛾眉”。因为唐太宗没有去过四川成都和峨眉山,这首诗应该是在终南山的翠微宫所咏叹,因而此句的翻译有点不恰当。以笔者看来,应该是唐太宗听说过四川天府之国的秀丽,向西南眺望,终南山一片云山雾罩,遮挡住了视线,古人用“蛾眉”来形容山的形态,因此“蛾眉”似乎更为妥帖,也符合整体诗词的解释和连贯意思。
《秋日其二》同上首一样,同样是先描写风光,不过上首是初秋的景象,这首则是描写的仲秋景象。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兰沼”有的解释为首联用的“偷春格”形式来澄清阳春的兰花幽香,然而该诗颔联依然对仗工整,因此解释颇为牵强。其实“兰沼”应该指的是翠微宫,古人喜欢兰花,因为有“王者香”和君子气概,形容宫殿则常用兰来形容,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里的兰宫就是指华美的宫殿;兰沼则是充满奇花异香的翠微宫的代指。这句的意思是:秋高气爽,华美的宫殿分外明朗,在秋风的吹动下,桂花树摇曳多姿,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仲秋时分,早上露水凝珠,晶莹欲滴,金黄色的菊花遍地绽放。一“凝”一“散”,金玉满堂,壮丽辉煌,气势恢宏。“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山峰高低起伏,在日光的照耀下不断变换着影子,云朵飘逸,在空中移动,把动态的山间秋光描述的淋漓尽致,时空变换,秋兴顿起,生机勃勃,令人向往。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尾联则作诗眼,瀛洲和蓬莱的仙境最然不敢奢望,然而放眼眼前的优美泉石风光,也算知足爽快,愉悦自己的内心才是真谛。
总体来说,《秋日二首》诗词,唐太宗胸有丘壑,自成一派,变腐朽为神奇,凝美景于诗意,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优美秋日风光,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也体现了唐太宗的胸襟气魄,从而奠定了初唐新兴律诗的基础,开启了盛唐文化的初端。
2018830榆木斋。
以上就是描写唐太宗的诗词,唐太宗《秋日二首》诗词赏析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上一篇:描写嘴巴的好段,写作素材:描写人物的好词好句好段积累
下一篇:更多经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