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发布时间:2024-03-12 11:29:29
微雨 - 李商隐
初随林霭動,
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
庭虛近水聞。【注釋】: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動, 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 庭虛近水聞。
細 雨
李商隐
帷飄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當時意, 蕭蕭發彩涼。
李商隐寫了不少詠物詩,不僅體物工切,摹寫入微,還能夠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物象的内在神韻。這裏舉兩首題材相近的作品作一點分析比較。
前一首詠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覺的,怎樣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現出來呢?詩中描寫全向虛處落筆,借助于周圍的有關事物和人的主觀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襯、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開頭兩句寫傍晚前後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霭,霧氣。稍,漸漸。微雨初起時,隻覺得它随着林中霧氣一起浮動,根本辨不清是霧還是雨;逐漸地,伴同夜幕降臨,它分得了晚間的絲絲涼意。後面兩句寫夜深後微雨落久的情景。迥,遠。虛,空。微雨久落後氣溫下降,人坐屋内,盡管遠隔窗戶,仍然感覺出寒氣透入戶内,侵逼到閃爍不定的燈火上;同時,落久後空氣潮顯,雨點不免增重,在空寂的庭院裏,可以聽得見近處水面傳來細微的淅瀝聲。四句詩寫出了從黃昏到夜晚間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過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覺,而後漸能察覺,寫得十分細膩而熨貼,但是沒有一個字直接刻畫到微雨本身,僅是從林霭、夜涼、燈光、水聲諸物象來反映微雨帶給人的各種感受,顯示了作者寫景狀物工巧入神的本領。下字也極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虛”、“近”,處處扣住微雨的特點,一絲不苟。
如果說,《微雨》的妙處在于避免從正面鋪寫雨的形态,隻是借人的感受作側面烘托,那麽,《細雨》的筆法則全屬正面鋪寫,不過是發揮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樣寫得靈活而新鮮。
詩篇一上來打了兩個比方。白玉堂,指天宮,相傳中唐詩人李賀臨死時,看見天上使者傳天帝令召喚他上天給新建的白玉樓撰寫記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藍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這裏将細雨由天上灑落,想象爲有如天宮白玉堂前飄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從天空這張碧牙床上翻卷下來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織紋細密而質地輕軟的物件,用它們作比拟,既體現出細雨的密緻形狀,也描畫了細雨随風飄灑的輕靈姿态。接下來,再借用神話傳說材料作進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辭·九歌·少司命》裏描寫的神女,詩中曾寫到她在天池沐浴後曝曬、梳理自己頭發的神情。蕭蕭,清涼的感覺。這裏說:想象神女當時的意态,那茂密的長發從兩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閃着光澤,蕭蕭地傳送涼意,不就同眼前灑落的細雨相仿佛嗎?這個比喻不僅更爲生動地寫出了細雨的諸項特征,還特别富于韻緻,逗人遐想。整首詩聯想豐富,意境優美,如“帷飄”、“簟卷”的具體形象,“白玉”、“碧牙”、“發彩”的設色烘托,“蕭蕭”的清涼氣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虛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麗多彩的畫面。比較起來,《微雨》偏于寫實作風,本詩則更多浪漫情味,從中反映出作者詠物的多樣化筆調。
(陳伯海)【作品評述】微雨
初随林霭動,
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
庭虛近水聞。
初随林霭動,
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
庭虛近水聞。【注釋】: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動, 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 庭虛近水聞。
細 雨
李商隐
帷飄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當時意, 蕭蕭發彩涼。
李商隐寫了不少詠物詩,不僅體物工切,摹寫入微,還能夠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物象的内在神韻。這裏舉兩首題材相近的作品作一點分析比較。
前一首詠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覺的,怎樣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現出來呢?詩中描寫全向虛處落筆,借助于周圍的有關事物和人的主觀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襯、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開頭兩句寫傍晚前後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霭,霧氣。稍,漸漸。微雨初起時,隻覺得它随着林中霧氣一起浮動,根本辨不清是霧還是雨;逐漸地,伴同夜幕降臨,它分得了晚間的絲絲涼意。後面兩句寫夜深後微雨落久的情景。迥,遠。虛,空。微雨久落後氣溫下降,人坐屋内,盡管遠隔窗戶,仍然感覺出寒氣透入戶内,侵逼到閃爍不定的燈火上;同時,落久後空氣潮顯,雨點不免增重,在空寂的庭院裏,可以聽得見近處水面傳來細微的淅瀝聲。四句詩寫出了從黃昏到夜晚間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過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覺,而後漸能察覺,寫得十分細膩而熨貼,但是沒有一個字直接刻畫到微雨本身,僅是從林霭、夜涼、燈光、水聲諸物象來反映微雨帶給人的各種感受,顯示了作者寫景狀物工巧入神的本領。下字也極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虛”、“近”,處處扣住微雨的特點,一絲不苟。
如果說,《微雨》的妙處在于避免從正面鋪寫雨的形态,隻是借人的感受作側面烘托,那麽,《細雨》的筆法則全屬正面鋪寫,不過是發揮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樣寫得靈活而新鮮。
詩篇一上來打了兩個比方。白玉堂,指天宮,相傳中唐詩人李賀臨死時,看見天上使者傳天帝令召喚他上天給新建的白玉樓撰寫記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藍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這裏将細雨由天上灑落,想象爲有如天宮白玉堂前飄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從天空這張碧牙床上翻卷下來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織紋細密而質地輕軟的物件,用它們作比拟,既體現出細雨的密緻形狀,也描畫了細雨随風飄灑的輕靈姿态。接下來,再借用神話傳說材料作進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辭·九歌·少司命》裏描寫的神女,詩中曾寫到她在天池沐浴後曝曬、梳理自己頭發的神情。蕭蕭,清涼的感覺。這裏說:想象神女當時的意态,那茂密的長發從兩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閃着光澤,蕭蕭地傳送涼意,不就同眼前灑落的細雨相仿佛嗎?這個比喻不僅更爲生動地寫出了細雨的諸項特征,還特别富于韻緻,逗人遐想。整首詩聯想豐富,意境優美,如“帷飄”、“簟卷”的具體形象,“白玉”、“碧牙”、“發彩”的設色烘托,“蕭蕭”的清涼氣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虛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麗多彩的畫面。比較起來,《微雨》偏于寫實作風,本詩則更多浪漫情味,從中反映出作者詠物的多樣化筆調。
(陳伯海)【作品評述】微雨
初随林霭動,
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
庭虛近水聞。
微雨 -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注释】: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里举两首题材相近的作品作一点分析比较。
前一首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怎样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呢?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辨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迥,远。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寒气透入户内,侵逼到闪烁不定的灯火上;同时,落久后空气潮显,雨点不免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水面传来细微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是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工巧入神的本领。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如果说,《微雨》的妙处在于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那么,《细雨》的笔法则全属正面铺写,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样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萧萧,清凉的感觉。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逗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微雨》偏于写实作风,本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陈伯海)【作品评述】微雨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注释】: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里举两首题材相近的作品作一点分析比较。
前一首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怎样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呢?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辨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迥,远。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寒气透入户内,侵逼到闪烁不定的灯火上;同时,落久后空气潮显,雨点不免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水面传来细微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是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工巧入神的本领。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如果说,《微雨》的妙处在于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那么,《细雨》的笔法则全属正面铺写,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样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萧萧,清凉的感觉。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逗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微雨》偏于写实作风,本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陈伯海)【作品评述】微雨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不能:...[全文阅读]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微雨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上一篇:同赵侍御乾湖作(唐朝张说诗作)
下一篇:更多古诗文
喜欢古诗文就经常来哦!
热门古诗文
- 1国风·周南·桃夭
- 2谢叔子阳丈惠诗
- 3《长恨歌》
- 4《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 5《观刈麦》
- 6《寻隐者不遇》
- 7《龙夜吟》
- 8登二妃庙
- 9《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 10《风雪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