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忽记横戈盘马处。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1-08 01:09:37

出自宋代陸遊的《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譯文及注釋

譯文我于深秋時節從前線奉調回京,一路上但見枯黃的桐葉在晨光中飒飒飄落,又聽到寒蛩不停地在夜裏悲鳴。面對如此蕭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後再也難以受到重用的現實,心中十分沮喪灰暗。忽然憶起當年在前線橫戈盤馬、縱橫疆場的戰鬥生活,那大散關上和清渭之濱大概還戰事依舊吧。想到将來黯淡的前途,我頓時萌生了駕舟隐居江湖的想法,隻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無人可以托付,不能讓其繼續爲恢複大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愛國之志和作戰策略終不會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納,我當年又何必煞費苦心地去勸谏皇上呢?

注釋蛩(qióng):蟋蟀。旅思(sī):旅愁。秋光:點明時節,秋天。黯黯(àn):暗淡。長安:借指南宋首都I臨安。橫戈、盤馬:指騎馬作戰。散關:即大散關。清渭:渭河。“江海”:說現在已有了退居的可能。付:托付。信:知,料。不遇:不獲知遇以展抱負。長楊賦:漢揚雄所作。常把揚雄看做懷才不遇的人。

賞析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

上,他看到桐樹葉子在早晨飄落,又聽到吟蛩[蟋蟀]在夜間鳴叫。這些标志秋光的落葉和蟲鳴,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緒。他遙望通向京城臨安的道路,覺得它分外暗淡。這裏作者用唐代都城長安(當時在金占領下)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黯”是暗淡的意思。這不僅是寫實,也還有象征的意味。因爲這時他在主和派排擠下被罷了官,從此遠離朝廷,也就更難以實現他抗金報國的理想了。

  這時湧上他心頭的,不是對官職的眷戀,而是那一段最不尋常的戰鬥經曆。當年在抗金前線的南鄭,他曾經“橫戈盤馬”,親臨前線。回想起來,至今還是那麽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種長柄武器。“盤”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線的大散關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強渡;在大散關,他曾守關拒敵。在這兩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現在,他多麽想知道,那大散關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線時一樣啊!看,他的所謂旅愁,不是哀歎歲月,也不是感傷勞苦,他是在系念着關系國家命運的前線,懷念着那實現他崇高理想的地方。這是一種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當他在懷念前線的時候,罷官的現實還迫使他思考以下的問題:“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陸遊的

家鄉山陰地接杭州灣,臨江近海。“江海輕舟”,駛往江海的小船,這裏用來代表駛往家鄉的小船。“具”是具備。這三句意思說,今天已經有了回鄉的小船,意味着已經罷了官,可以回鄉退隐了,然而,那對付金兵、收複失地的軍事韬略和計劃,卻沒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難以放心啊。原來,陸遊不僅是詩人、詞人,他還熟知軍事,在南鄭前線任職時,曾經向川陝安撫使(邊防軍事機關的長官)王炎提出過恢複中原的進軍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實現。所以,我們對他“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這裏,他的感情不由得從慨歎轉爲激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漢著名詞賦家揚雄。揚雄曾經寫《長楊賦》諷谏漢成帝遊獵于長楊宮。他很有才華,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陸遊回顧自己一片愛國赤誠而終于不爲朝廷所用,他以難以遏止的氣憤之詞來結束作品:“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如果早就料到(信)我這一生始終不會被了解,任用(不遇),我當初又何必象揚雄寫(草)《長楊賦》那樣忠心耿耿地獻計獻策呢!

鑒賞

  這首詞是陸遊晚年被罷官後所作。詞中表現了對抗金前線戎馬生活的懷念,和對抗敵重任無人可以托付的感歎。

  開頭一句“桐葉晨飄蛩夜語”,詞人托物起興,桐葉飄零,寒蛩夜鳴,引發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飄”與“夜語”對舉,表明了同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無往而非凄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啓後,“秋光”點明了時間的先後順序,葉落、蟲語,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長安路。”這一句有兩重含意,一爲寫實,一爲暗喻。從寫實方面來說,當日西北軍事重鎮長安已爲金人占領,詞人在南鄭王炎宣撫使幕中時,他們的主要進取目标就是收複長安,而一當朝廷下诏調走王炎,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長安收複,渺茫無期,道路黯黯,這一切使得詞人不禁凄然神傷從暗喻方面來說,“長安”是周、秦、漢、唐的古都,這裏是借指南宋京城臨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無光,隐喻着詞人對南宋小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詞人北望長安,東望臨安,都使他深爲不安,而最使他關切的還是抗金前線的情況,那大散關頭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橫戈盤馬”之處,也曾是他立志恢複中原與實現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時的情況又怎樣呢?“忽記”,乃油然想起,猛上心頭,“應”字是懸想,但願“如故”,更

擔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說,随着王炎内調以後形勢的變化,金人會不會乘虛南下呢?表明詞人對國事憂慮的深重。這兩句不是旁斜橫逸的轉折,而是詞人所感情事的變化,詞人聯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戰鬥經曆,說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個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風霜之苦,而是愛國憂時的情懷。

  下邊轉到描寫個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輕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來,其意來源于蘇轼《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句話含有想隐歸江湖的意思。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萦懷的,難以忘情的是“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一卷兵書”,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過的“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一整套進軍策略,也可虛指爲抗敵興國的重大報負。“無人”不是一般所說的沒有人,而是春秋時期秦國随會對晉國使臣所說的“子無謂秦無人”中“無人”的意思,也就是慨歎朝廷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歇拍兩句從慨歎轉爲激憤:“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長楊賦》是西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爲了諷谏漢成帝遊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詞裏活用了這個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麽恢複方略了。這“悔”的背後是“恨”,透

露出詞人的憤憤不平之氣,不過隻用“悔”字表現得婉轉一些罷了。

賞析二

  此詞觸景塵情,追憶往事,今昔對比。表現出詞人英雄遲暮、報國無門的悲憤感情。全詞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撫今,第二層思昔,第三層再回到現實,第四層又回顧以住。今昔交織,回環往複。

  上阕首句狀景,托物起興。“桐葉”一起便帶起一股悲涼的氣息。正如李清照《聲聲慢》巾“梧桐更兼雨”,“怎一個愁字了得“,“桐葉晨飄”,寓意“一葉知秋”:寒蛩夜嗚,引發的也是悲秋之景。“晨飄”與“傲語”對舉,表明從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隻有凄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應。

  第二、三句承前啓後,羁旅異鄉,義逢寥落之秋,這種情境是宋代詞人反複抒寫的主題,曾令無數人神傷。然而在這裏,詞人的旅思絕非單純地悲秋或感慨個人身世,有更爲深沉厚重的家囝之憂,甚至個人的慨歎也是爲後者所催發出來的。這一情感表達的傾向在“黯黯長安路”一句中開始得以逐漸明朗化。詞人作爲主戰陣營的一員,也不免受到各種打擊排擠,被拒于政治核心之外,無法對戰和之事施加影響。“欲濟無舟楫”,欲報國而無門。于是,在這凄冷蕭條的秋日裏,身世之感和家圍之憂同時襲上心頭

,令他不得不在對朝廷不作爲的痛心中忍看長安路黯。在極度低落消沉的意緒中,他想起早年抗金的經曆,“忽記”顯示出思緒的跳躍,情緒上也呈現出短暫的由低沉到高昂的飛揚狀态。

  下阕首句承上啓下,”江海輕舟”源于蘇轼《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表明有隐歸之意願。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報國無路,則隻有歸隐江湖才不負一個讀聖賢書之人!然而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萦懷的,感慨的是“一卷兵書,歎息無人付”。“一卷兵書”亦有兩重含義,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的“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進軍策略,也可喻之爲抗敵興國的重大抱負,然而朝中沒有能抗金之臣,抗金志士亦零落無存,國家社稷岌岌可危。歇拍兩句從慨歎轉爲悲憤。《長楊賦》是兩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爲了諷谏漢成帝遊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這兩句表面上是說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麽恢複方略廠,其實在于抒發自己遭受排擠,不被知遇,無法施展才能抱負收複大好河山的悲憤。這“悔”的後面,實在是“恨”!觀全詞,當年在“散關清渭”之地“橫妒盤馬”,率兵強渡渭水與敵對戰,是何等快意之事,這一經曆陸遊不隻一次地在詩文中提到。“樓船夜雪瓜

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反複吟詠,爲他曾經奮戰在抗金的第一線,離實現收複長安的理想目标如此之近。但在同事日下的形勢下,恐怕詞人自己也覺得“如故”隻能是一種奢望。否則何必用這種不确定的語氣揣測。至此,情緒又急轉直下成低沉的嗚咽,一句之中忽揚忽抑,曲盡其妙,詞人憂心忡忡。

創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陸遊曾充任抗戰派将領——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賓,親臨南鄭抗金前線。然而不到一年,朝廷投降派撤掉王炎西北統帥職務,陸遊也奉調回京安置。此詞即寫于此時。

作者簡介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爲秦桧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極爲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出自宋代陆游的《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译文注释

译文我于深秋时节从前线奉调回京,一路上但见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又听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鸣。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难以受到重用的现实,心中十分沮丧灰暗。忽然忆起当年在前线横戈盘马、纵横疆场的战斗生活,那大散关上和清渭之滨大概还战事依旧吧。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我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

注释蛩(qióng):蟋蟀。旅思(sī):旅愁。秋光:点明时节,秋天。黯黯(àn):暗淡。长安:借指南宋首都I临安。横戈、盘马:指骑马作战。散关:即大散关。清渭:渭河。“江海”:说现在已有了退居的可能。付:托付。信:知,料。不遇:不获知遇以展抱负。长杨赋:汉扬雄所作。常把扬雄看做怀才不遇的人。

赏析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

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

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鉴赏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词中表现了对抗金前线戎马生活的怀念,和对抗敌重任无人可以托付的感叹。

  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引发的都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同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叶落、虫语,勾起了作者的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从写实方面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化成了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这一切使得词人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来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喻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立志恢复中原与实现其理想的所在,而此时的情况又怎样呢?“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

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会不会乘虚南下呢?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词人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爱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描写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话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报负。“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随会对晋国使臣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中“无人”的意思,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词里活用了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背后是“恨”,透

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罢了。

赏析二

  此词触景尘情,追忆往事,今昔对比。表现出词人英雄迟暮、报国无门的悲愤感情。全词共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思昔,第三层再回到现实,第四层又回顾以住。今昔交织,回环往复。

  上阕首句状景,托物起兴。“桐叶”一起便带起一股悲凉的气息。正如李清照《声声慢》巾“梧桐更兼雨”,“怎一个愁字了得“,“桐叶晨飘”,寓意“一叶知秋”:寒蛩夜呜,引发的也是悲秋之景。“晨飘”与“傲语”对举,表明从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应。

  第二、三句承前启后,羁旅异乡,义逢寥落之秋,这种情境是宋代词人反复抒写的主题,曾令无数人神伤。然而在这里,词人的旅思绝非单纯地悲秋或感慨个人身世,有更为深沉厚重的家囝之忧,甚至个人的慨叹也是为后者所催发出来的。这一情感表达的倾向在“黯黯长安路”一句中开始得以逐渐明朗化。词人作为主战阵营的一员,也不免受到各种打击排挤,被拒于政治核心之外,无法对战和之事施加影响。“欲济无舟楫”,欲报国而无门。于是,在这凄冷萧条的秋日里,身世之感和家围之忧同时袭上心头

,令他不得不在对朝廷不作为的痛心中忍看长安路黯。在极度低落消沉的意绪中,他想起早年抗金的经历,“忽记”显示出思绪的跳跃,情绪上也呈现出短暂的由低沉到高昂的飞扬状态。

  下阕首句承上启下,”江海轻舟”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表明有隐归之意愿。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报国无路,则只有归隐江湖才不负一个读圣贤书之人!然而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感慨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亦有两重含义,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进军策略,也可喻之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抱负,然而朝中没有能抗金之臣,抗金志士亦零落无存,国家社稷岌岌可危。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悲愤。《长杨赋》是两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厂,其实在于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知遇,无法施展才能抱负收复大好河山的悲愤。这“悔”的后面,实在是“恨”!观全词,当年在“散关清渭”之地“横妒盘马”,率兵强渡渭水与敌对战,是何等快意之事,这一经历陆游不只一次地在诗文中提到。“楼船夜雪瓜

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反复吟咏,为他曾经奋战在抗金的第一线,离实现收复长安的理想目标如此之近。但在同事日下的形势下,恐怕词人自己也觉得“如故”只能是一种奢望。否则何必用这种不确定的语气揣测。至此,情绪又急转直下成低沉的呜咽,一句之中忽扬忽抑,曲尽其妙,词人忧心忡忡。

创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曾充任抗战派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宾,亲临南郑抗金前线。然而不到一年,朝廷投降派撤掉王炎西北统帅职务,陆游也奉调回京安置。此词即写于此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忽记横戈盘马处。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biqugena.com/article/65983.html

上一篇: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喜欢古风词韵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