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2 18:55:31
出自先秦的《大雅·民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随,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爲民逑。無縱詭随,以謹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爲王休。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随,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洩。無縱詭随,以謹醜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随,以謹缱绻。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譯文及注釋譯文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稍舒服。愛護京師老百姓,國家安定無殘酷。詭詐欺騙莫縱任,小人巴結别疏忽。掠奪暴行應制止,莫使政權遭颠覆。衷心愛戴您君王,大力勸谏爲幫助。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稍安康。愛護京城老百姓,安撫諸侯定四方。詭詐欺騙莫縱任,謹防小人行不良。掠奪暴行應制止,不怕壞人手段強。遠近人民都愛護,安我國家保我王。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稍休息。愛護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詭詐欺騙莫縱任,謹防歹人起奸計。掠奪暴行應制止,莫使人民添憂戚。不棄前功更努力
力,爲使君王得福氣。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喘口氣。愛護京師老百姓,安撫天下四方地。詭詐欺騙莫縱容,反覆小人須警惕。掠奪暴行應制止,莫讓邪惡得興起。儀容舉止要謹慎,親近賢德正自己。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歇一歇。愛護京師老百姓,人民憂愁得發洩。詭詐欺騙莫縱任,警惕醜惡防奸邪。掠奪暴行應制止,莫使國政變惡劣。您雖年輕經曆淺,作用巨大很特别。
注釋止:語氣詞。汔(qì):庶幾。康:安康,安居。惠:愛。中國:周王朝直接統治的地區,也就是“王畿”,相對于四方諸侯國而言。綏(suí):安。縱:放縱。詭随:詭詐欺騙。謹:指謹慎提防。式:發語詞。寇虐:殘害掠奪。憯(cǎn):曾,乃。柔:愛撫。能:親善。逑(qiú):聚合。惛(hūn)怓(náo):喧嚷争吵。俾(bǐ):使。爾:指在位者。勞:勞績,功勞。休:美,此指利益。罔(wǎng)極:沒有準則,沒有法紀。慝(tè):惡。愒(qì):休息。醜厲:惡人。正:通“政”。戎:你,指在位者。小子:年輕人。式:作用。缱(qiǎn)绻(quǎn):固結不解,指統治者内部糾紛。正反:政治颠倒。玉女(rǔ):愛汝。玉,此作動詞,像愛玉那樣地寶愛;女,汝。是用:是以,因此。
鑒賞《大雅·民勞》一詩,朱熹《詩集傳》
以爲“乃同列相戒之詞耳,未必專爲刺王而發”。嚴粲《詩緝》也說:“舊說以此詩‘戎雖小子’及《板》詩‘小子’皆指王。小子,非君臣之辭,今不從。二詩皆戒責同僚,故稱小子耳。”朱熹等宋代經學家每不從漢儒之說,自立新義,時有創見,但涉及君臣關系問題,卻反而比漢儒保守。其實,正如範處義《詩補傳》所說:“古者君臣相爾女(汝),本示親愛。小子,則年少之通稱。故周之《頌》《詩》《诰》《命》,皆屢稱‘小子’,不以爲嫌。是詩及《板》《抑》以厲王爲‘小子’,意其及位不久,年尚少,已昏亂如此。故《抑》又謂‘未知臧否’,則其年少可知矣。穆公謂王雖小子,而用事甚廣,不可忽也。”朱、嚴之說實不足爲訓。
此篇共五章,每章十句,均爲标準的四言句,句式整齊,結構謹嚴。各章互相比較一下,可以發現,第一句皆同,第二句僅末字互相不同,第三句除第三章外餘四章皆同,第四句皆不同,第五句皆同,第六句後兩字不同,第七句皆同,第八句、第九句皆不同,第十句除第四章、第五章外餘三章第一字均爲“以”。這樣的句式結構,具有明顯的重章疊句趨勢,本是《國風》中常見的一種基本格式,但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現,确實令人有些奇怪。不過說怪也沒什麽
好怪,《大雅》雖以賦爲主,但它與《國風)在藝術手法上還是有一定聯系的,《大雅·凫鹥》《大雅·泂酌》兩篇也是複沓式結構。隻是《大雅·民勞》一詩篇幅要長得多,五章反覆申說,意味尤爲深長,令人咀嚼不盡。
詩一開頭,就說人民已經很勞苦了,庶幾可以稍稍休息了。接着“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是說要以京畿爲重,撫愛國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無縱詭随,以謹無良”,是說不要受那些奸狡詭詐之徒的欺騙,聽信他們的壞話。第二、三、四、五章的“以爲民逑”“以綏四國”“俾民憂洩”“國無有殘”與“以謹惛怓”“以謹罔極”“以謹醜厲”“以謹缱绻”,也是圍繞恤民、保京、防奸、止亂幾個方面不惜重言之。至于爲什麽每章都有“無縱詭随”一句放在“式遏寇虐”一句前面,嚴粲、鍾惺都做過解釋。其實,抨擊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惡,無非是刺國王不明無能的一個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圍的小人開刀,自古皆然。确實,有了昏君小人才能作大惡,“極小人之情狀”是給周厲王一個鏡子讓他照照自己。
創作背景關于此詩,《毛詩序》以爲“召穆公刺厲王也”,所以可以認爲作者是周厲王時期的召穆公(召伯虎)。鄭箋雲:“厲王,成王七世孫也,時賦斂重數,徭役繁多,
人民勞苦,輕爲奸宄,強陵弱,衆暴寡,作寇害,故穆公刺之。”
出自先秦的《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政权遭颠覆。衷心爱戴您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行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远近人民都爱护,安我国家保我王。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
力,为使君王得福气。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掠夺暴行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您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
注释止:语气词。汔(qì):庶几。康:安康,安居。惠:爱。中国: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也就是“王畿”,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绥(suí):安。纵:放纵。诡随:诡诈欺骗。谨:指谨慎提防。式:发语词。寇虐:残害掠夺。憯(cǎn):曾,乃。柔:爱抚。能:亲善。逑(qiú):聚合。惛(hūn)怓(náo):喧嚷争吵。俾(bǐ):使。尔:指在位者。劳:劳绩,功劳。休:美,此指利益。罔(wǎng)极:没有准则,没有法纪。慝(tè):恶。愒(qì):休息。丑厉:恶人。正:通“政”。戎:你,指在位者。小子:年轻人。式:作用。缱(qiǎn)绻(quǎn):固结不解,指统治者内部纠纷。正反:政治颠倒。玉女(rǔ):爱汝。玉,此作动词,像爱玉那样地宝爱;女,汝。是用:是以,因此。
鉴赏《大雅·民劳》一诗,朱熹《诗集传》
以为“乃同列相戒之词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严粲《诗缉》也说:“旧说以此诗‘戎虽小子’及《板》诗‘小子’皆指王。小子,非君臣之辞,今不从。二诗皆戒责同僚,故称小子耳。”朱熹等宋代经学家每不从汉儒之说,自立新义,时有创见,但涉及君臣关系问题,却反而比汉儒保守。其实,正如范处义《诗补传》所说:“古者君臣相尔女(汝),本示亲爱。小子,则年少之通称。故周之《颂》《诗》《诰》《命》,皆屡称‘小子’,不以为嫌。是诗及《板》《抑》以厉王为‘小子’,意其及位不久,年尚少,已昏乱如此。故《抑》又谓‘未知臧否’,则其年少可知矣。穆公谓王虽小子,而用事甚广,不可忽也。”朱、严之说实不足为训。
此篇共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各章互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第一句皆同,第二句仅末字互相不同,第三句除第三章外余四章皆同,第四句皆不同,第五句皆同,第六句后两字不同,第七句皆同,第八句、第九句皆不同,第十句除第四章、第五章外余三章第一字均为“以”。这样的句式结构,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本是《国风》中常见的一种基本格式,但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现,确实令人有些奇怪。不过说怪也没什么
好怪,《大雅》虽以赋为主,但它与《国风)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大雅·凫鹥》《大雅·泂酌》两篇也是复沓式结构。只是《大雅·民劳》一诗篇幅要长得多,五章反覆申说,意味尤为深长,令人咀嚼不尽。
诗一开头,就说人民已经很劳苦了,庶几可以稍稍休息了。接着“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说要以京畿为重,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是说不要受那些奸狡诡诈之徒的欺骗,听信他们的坏话。第二、三、四、五章的“以为民逑”“以绥四国”“俾民忧泄”“国无有残”与“以谨惛怓”“以谨罔极”“以谨丑厉”“以谨缱绻”,也是围绕恤民、保京、防奸、止乱几个方面不惜重言之。至于为什么每章都有“无纵诡随”一句放在“式遏寇虐”一句前面,严粲、钟惺都做过解释。其实,抨击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恶,无非是刺国王不明无能的一个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围的小人开刀,自古皆然。确实,有了昏君小人才能作大恶,“极小人之情状”是给周厉王一个镜子让他照照自己。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毛诗序》以为“召穆公刺厉王也”,所以可以认为作者是周厉王时期的召穆公(召伯虎)。郑笺云:“厉王,成王七世孙也,时赋敛重数,徭役繁多,
人民劳苦,轻为奸宄,强陵弱,众暴寡,作寇害,故穆公刺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