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9 07:24:55
出自唐代杜甫的《至後》
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譯文及注釋譯文冬至之後,白天漸長而黑夜漸短。我在遠遠的成都思念洛陽。我在嚴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雖也有如金谷、銅駝一類的勝地但畢竟不是故鄉金谷銅駝。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覺地想起我洛陽的兄弟朋友。愁悶極了,本想寫詩來排愁,沒想到越寫越凄涼了。
注釋日初長:指冬至之後,白天逐漸由短變長。劍南:這裏指蜀地。因在劍門關以南,故稱。青袍白馬:此和《洗兵行》中所用不是一個意思。這裏指的是幕府生活。金谷、銅駝: 邵注:金谷園、銅駝陌,皆洛陽勝地。非故鄉:金谷銅駝,洛陽皆遭亂矣,物是人非。棣萼:《詩》:“棠棣之華,萼不韡韡。”棣萼,以比喻兄弟。愁極:意爲愁苦極時本欲借詩遣懷,但詩成而吟詠反覺更添凄涼。
賞析“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第一句準确地寫出了冬至的特點: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長的日子,冬至之後,日漸長而影漸短。詩人杜甫寫此詩時,正在成都(劍南),在朋友嚴武那裏做幕僚,而且與嚴武發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陽。杜甫的青少
少年時期是在洛陽度過的,而且他與李白當年也正是在洛陽相識的。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青袍白馬,指的是自己當前的處境,指閑官卑位,這裏作借代用,也可指處于閑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說,故鄉洛陽已經物是人非。當時安史之亂,洛陽已經淪陷。這裏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園,西晉石崇的花園,在洛陽西北,這是古代詩歌中經常出現的一處名園。銅駝,指的是銅駝街,銅駝路是西晉都城洛陽皇宮前一條繁華的街道,以宮前立有銅駝而得名。故人們常以金谷、銅駝代表洛陽的名勝古迹,或者指代洛陽。但洛陽城裏的“金谷銅駝”并非故鄉的典型特征。詩中的“金谷”與“銅駝”,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們,杜甫在劍南所思念的洛陽,是可肯定爲其故鄉的。而詩中的“非故鄉”,并不是指洛陽不是杜甫的故鄉,而是說:但洛陽的金谷園、銅駝等勝地的風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亂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詩詳注》雲:“金谷銅駝,洛陽遭亂矣。”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詩以開花繁盛緊密的棠棣起興,講對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
在講兩種花,指堂棣之華早就開謝了,自己還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實際上,作者前一句是起興,講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開。後一句講的是由此景而聯想的情緒:對遠在洛陽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陽遭受戰亂,那裏有知我憐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爲就是郁李,以上爲郁李花。)詩人說,愁悶極了,本想寫首詩來排遣這愁悶,沒料到詩寫成後自己吟詠起來,反而更覺得凄涼與寂寞了。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译文及注释译文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注释日初长:指冬至之后,白天逐渐由短变长。剑南:这里指蜀地。因在剑门关以南,故称。青袍白马:此和《洗兵行》中所用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指的是幕府生活。金谷、铜驼: 邵注: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非故乡:金谷铜驼,洛阳皆遭乱矣,物是人非。棣萼:《诗》:“棠棣之华,萼不韡韡。”棣萼,以比喻兄弟。愁极:意为愁苦极时本欲借诗遣怀,但诗成而吟咏反觉更添凄凉。
赏析“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
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
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